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墨許山河:曾來德書畫藝術展在重慶開幕

開幕式現場

4月28日下午, “墨許山河——曾來德書畫藝術重慶展”在重慶市美術館開幕。 展覽由中國國家畫院、重慶市文化委員會、重慶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四川美術學院主辦,

中國國家畫院國畫院、中國國家畫院書法篆刻院、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重慶畫院、重慶美術館、重慶市美術家協會、重慶市書法家協會、西南大學美術學院、重慶市藝術美術學會承辦, 重慶天賜溫泉(集團)有限公司協辦。

開幕式現場

重慶市原副市長余遠牧, 中共重慶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重慶市文化委員會黨委書記、主任張洪斌, 重慶武警總隊原政委董書民, 重慶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席沈鐵梅 , 遂甯市副市長袁冰, 重慶市美術家協會主席、四川美術學院院長、重慶美術館館長龐茂琨, 重慶市文化委員會副主任江衛甯, 重慶市書法家協會主席漆鋼, 重慶市工商局原局長周朝東, 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館長陳風新, 武警重慶總隊原副司令孫克利, 中共重慶市委宣傳部文藝處處長馬玉霞, 重慶市文化委員會藝術處處長譚光龍, 重慶新華網總裁劉剛, 成都畫院名譽院長王民平, 桂林畫院書記、常務副院長龍建忠, 遂寧市委宣傳部機關黨委書記梁勤,

遂甯市文廣新局機關黨委書記姜方兵, 重慶市中國畫學會會長周順愷, 四川省美協副主席林躍, 四川省書協副主席洪厚甜, 重慶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陳航、許世虎、劉曙光、崔毅, 顧問謝關鍵, 秘書長魏東, 重慶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吳雲斌、喬堃龍、曹健, 秘書長周庶民, 重慶大學藝術學院院長雒三桂, 重慶科技學院人文藝術學院原院長馬建初, 西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邱正倫, 國華影視基地董事長劉國華, 重慶天賜溫泉(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楊長林, 匯川集團董事長杜碧海, 重慶市女企業家協會會長朱甦光, 四川三學文化集團董事長李政翰等近千名來自各地的領導、嘉賓、書畫家及書畫愛好者和媒體出席了本次展覽開幕式。

重慶市美協主席、四川美術學院院長、重慶美術館館長龐茂琨致辭

重慶市文聯副主席、重慶市書法家協會主席漆鋼致辭

遂甯市副市長袁冰致辭

中國國家畫院原副院長、書法篆刻院執行院長曾來德致辭

重慶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重慶美術館常務副館長鄧建強主持開幕式

在開幕式上,龐茂琨、漆鋼、袁冰等嘉賓分別講話,對曾來德的藝術探索給予了高度評價和充分的肯定。重慶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重慶美術館常務副館長鄧建強主持了開幕式。

曾來德向重慶美術館捐贈書法作品《清觴貞弦聯》

張洪斌宣佈展覽開幕

曾來德向重慶美術館捐贈書法作品《清觴貞弦聯》,龐茂琨代表重慶美術館接受捐贈,並頒發捐贈證書。張洪斌宣佈展覽開幕。

龐茂琨在致辭中講道:“希望通過此次具有重大學術意義的展覽,帶給重慶藝術界,尤其是書法和國畫界的藝術工作者們,對中國當代書畫的探索和研究產生新的理解和認識,為我們重慶藝術家的創作思路和創作理念帶來新的靈感與啟發;通過重慶美術館的展出,能夠讓更多的重慶觀眾近距離地感受到曾來德的藝術魅力。”

本次展覽共展出曾來德潛心創作的150餘幅書畫精品。分別以知法守法、以身示法和逍遙法外三個篇章展出。全面反映出曾來德近年的藝術探索和創作狀態。從中看出曾來德深厚的傳統功底和創新精神,既能極精微,又能致廣大。以書入畫,以畫意入書。這次展出的作品,既有飛白奔騰的狂草大字和富有視覺衝擊力的“少字數”,還有精微的小楷小品,焦墨山水畫則渾厚華滋,在大塊重墨中表達出其萬感橫集的生命情懷。展覽中,還有一幅10張丈八宣紙拼接起來的巨幅書法作品,渾厚博大的氣勢撲面而來。

談及之所以來到重慶做展覽,曾來德說,重慶既是歷史上的陪都,又是當代的直轄市,歷史文化底蘊尤其深厚,巴渝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釣魚城、大足石刻、長江三峽,都是讓人神往的地方,美麗的山城夜色令人流連忘返。

嘉賓合影

開幕式結束後,雒三桂、鄧建強、曹健、陳航、洪厚甜、唐書安、吳雲斌、黃勝凡、呂曆、喬堃龍、劉超、張強、文永生、馮東東、衛洪等專家、嘉賓彙聚于美術館會議廳召開了同名研討會,嘉賓就曾來德的藝術成就和藝術理念進行了深入探討和交流。邱正倫主持研討會。

研討會現場

當天上午,《漢字書法的命運與中國文化的興衰》的講座在重慶美術館5層會議廳舉行,由曾來德主講。他指出,這是近年來他一直在思考的學術命題,“書法有這麼重要嗎?它與國家的命運有什麼關係,當然我不反對有這樣的懷疑和質問,但是我也正是要回答這樣一個問題才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

講座現場

觀眾提問環節

曾來德通過“書法凝聚中國文化精神”“書寫是一種獨特生活方式”“如何進行文化傳播”“中國式人文教育需重視書法”等話題展開了演講,並現場回答了觀眾的提問。

在回答“書法的興盛就決定中國文化的復興?批判的目的是什麼?”時,曾來德說:“所有的東西,不可能是完美的,以前的好的需要繼承,不好的要改正。批判、傳承,取決於自己。首先是讓自己知道自己,想要做什麼,要怎麼做,要吸收什麼,要放棄和避開什麼。此次,我也是帶著問題和反省的狀態來重慶辦這個展覽的,我想聽到現場觀眾提出的問題,對我作品的提問,這個也能幫助我進步。謝謝大家。”

據悉,展覽將持續至5月9日。

(攝影:武廣宇、羅宏)

展覽海報

自 序

文|曾來德

不存在沒有源頭的藝術,所以傳統是一個無法回避的難題,而且,恐怕永遠是難題。但是,傳統是什麼,這是又一個難題,傳統可能是謬誤的知識,或者存在有關傳統的謬誤知識,還有謬誤的傳統所產生的知識——這並非玄奧。書法若不面臨著諸如此類的許多混亂,那麼它肯定壽終正寢了。我的全部驚懼與狂喜正在於此:當漫長時光中的偉大書寫者在他們的極致時刻凝聚了書法精神的驚人成就時,其實已經留下了書法存在的更大空白和幻象。書法被一種人為的、不可理喻的“書法歷史”淹沒了,人們只要意識到書法,便是意識到那些已有的作為經驗和范式的書法,而不是尚未有過的、有待創造的書法。古代和現代的書法家們自始至終面對的,竟然是一個既定事實,一個早就死去了的東西。這樣說,絲毫不存在對已躋身于永恆中的傳統本身的詆毀,而是說,在今天如果真正有勇氣面對書法,那就必須在對待傳統的態度方面理直氣壯:這樣那樣的傳統都留下了其突異的奇境與影響,也留下了巨大的障礙。不同時期的時尚、異端邪說,乃至書法家們的驕嗔、任性和狂妄,都彙聚到了書法當中,就連時間也成為書法藝術高度的一部分了——書法考古與其自身的純粹性被混為一談,而書寫必須在此超越性的基礎上開始。

曾來德

藝術家簡介

曾來德,1956年生於四川省蓬溪縣。1973年入伍, 2004年轉業至原文化部中國畫研究院。中國國家畫院原副院長,現為中國國家畫院院委、書法篆刻院執行院長,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書法篆刻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教育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美術館專家評審委員會委員,北京大學客座教授;系國家一級美術師,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獎專家,文化部優秀專家。

目前已出版 《曾來德書法作品集》、《曾來德現代書法作品集》、《墨許山河—曾來德書法藝術·雙重變奏》、《墨許山河—曾來德書法藝術·山水四季》以及《寫無盡書》、《曾來德談藝錄》、《書法的立場》、《橫豎有理》、《書法之詩·水墨之詩》、《曾來德書畫百論》等專著。

作品欣賞

《赤水如赤龍》 2018年

《論書筆記之二十五》 2018年

《峨眉山月歌》 2017年

《臨江仙·香荷》 2017年

《黃土系列一》 2017年

《墨許山河之五》 2016年

《巴山蜀水圖之七》 2016年

《蜀山圖之五》 2016年

遂甯市副市長袁冰致辭

中國國家畫院原副院長、書法篆刻院執行院長曾來德致辭

重慶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重慶美術館常務副館長鄧建強主持開幕式

在開幕式上,龐茂琨、漆鋼、袁冰等嘉賓分別講話,對曾來德的藝術探索給予了高度評價和充分的肯定。重慶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重慶美術館常務副館長鄧建強主持了開幕式。

曾來德向重慶美術館捐贈書法作品《清觴貞弦聯》

張洪斌宣佈展覽開幕

曾來德向重慶美術館捐贈書法作品《清觴貞弦聯》,龐茂琨代表重慶美術館接受捐贈,並頒發捐贈證書。張洪斌宣佈展覽開幕。

龐茂琨在致辭中講道:“希望通過此次具有重大學術意義的展覽,帶給重慶藝術界,尤其是書法和國畫界的藝術工作者們,對中國當代書畫的探索和研究產生新的理解和認識,為我們重慶藝術家的創作思路和創作理念帶來新的靈感與啟發;通過重慶美術館的展出,能夠讓更多的重慶觀眾近距離地感受到曾來德的藝術魅力。”

本次展覽共展出曾來德潛心創作的150餘幅書畫精品。分別以知法守法、以身示法和逍遙法外三個篇章展出。全面反映出曾來德近年的藝術探索和創作狀態。從中看出曾來德深厚的傳統功底和創新精神,既能極精微,又能致廣大。以書入畫,以畫意入書。這次展出的作品,既有飛白奔騰的狂草大字和富有視覺衝擊力的“少字數”,還有精微的小楷小品,焦墨山水畫則渾厚華滋,在大塊重墨中表達出其萬感橫集的生命情懷。展覽中,還有一幅10張丈八宣紙拼接起來的巨幅書法作品,渾厚博大的氣勢撲面而來。

談及之所以來到重慶做展覽,曾來德說,重慶既是歷史上的陪都,又是當代的直轄市,歷史文化底蘊尤其深厚,巴渝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釣魚城、大足石刻、長江三峽,都是讓人神往的地方,美麗的山城夜色令人流連忘返。

嘉賓合影

開幕式結束後,雒三桂、鄧建強、曹健、陳航、洪厚甜、唐書安、吳雲斌、黃勝凡、呂曆、喬堃龍、劉超、張強、文永生、馮東東、衛洪等專家、嘉賓彙聚于美術館會議廳召開了同名研討會,嘉賓就曾來德的藝術成就和藝術理念進行了深入探討和交流。邱正倫主持研討會。

研討會現場

當天上午,《漢字書法的命運與中國文化的興衰》的講座在重慶美術館5層會議廳舉行,由曾來德主講。他指出,這是近年來他一直在思考的學術命題,“書法有這麼重要嗎?它與國家的命運有什麼關係,當然我不反對有這樣的懷疑和質問,但是我也正是要回答這樣一個問題才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

講座現場

觀眾提問環節

曾來德通過“書法凝聚中國文化精神”“書寫是一種獨特生活方式”“如何進行文化傳播”“中國式人文教育需重視書法”等話題展開了演講,並現場回答了觀眾的提問。

在回答“書法的興盛就決定中國文化的復興?批判的目的是什麼?”時,曾來德說:“所有的東西,不可能是完美的,以前的好的需要繼承,不好的要改正。批判、傳承,取決於自己。首先是讓自己知道自己,想要做什麼,要怎麼做,要吸收什麼,要放棄和避開什麼。此次,我也是帶著問題和反省的狀態來重慶辦這個展覽的,我想聽到現場觀眾提出的問題,對我作品的提問,這個也能幫助我進步。謝謝大家。”

據悉,展覽將持續至5月9日。

(攝影:武廣宇、羅宏)

展覽海報

自 序

文|曾來德

不存在沒有源頭的藝術,所以傳統是一個無法回避的難題,而且,恐怕永遠是難題。但是,傳統是什麼,這是又一個難題,傳統可能是謬誤的知識,或者存在有關傳統的謬誤知識,還有謬誤的傳統所產生的知識——這並非玄奧。書法若不面臨著諸如此類的許多混亂,那麼它肯定壽終正寢了。我的全部驚懼與狂喜正在於此:當漫長時光中的偉大書寫者在他們的極致時刻凝聚了書法精神的驚人成就時,其實已經留下了書法存在的更大空白和幻象。書法被一種人為的、不可理喻的“書法歷史”淹沒了,人們只要意識到書法,便是意識到那些已有的作為經驗和范式的書法,而不是尚未有過的、有待創造的書法。古代和現代的書法家們自始至終面對的,竟然是一個既定事實,一個早就死去了的東西。這樣說,絲毫不存在對已躋身于永恆中的傳統本身的詆毀,而是說,在今天如果真正有勇氣面對書法,那就必須在對待傳統的態度方面理直氣壯:這樣那樣的傳統都留下了其突異的奇境與影響,也留下了巨大的障礙。不同時期的時尚、異端邪說,乃至書法家們的驕嗔、任性和狂妄,都彙聚到了書法當中,就連時間也成為書法藝術高度的一部分了——書法考古與其自身的純粹性被混為一談,而書寫必須在此超越性的基礎上開始。

曾來德

藝術家簡介

曾來德,1956年生於四川省蓬溪縣。1973年入伍, 2004年轉業至原文化部中國畫研究院。中國國家畫院原副院長,現為中國國家畫院院委、書法篆刻院執行院長,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書法篆刻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教育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美術館專家評審委員會委員,北京大學客座教授;系國家一級美術師,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獎專家,文化部優秀專家。

目前已出版 《曾來德書法作品集》、《曾來德現代書法作品集》、《墨許山河—曾來德書法藝術·雙重變奏》、《墨許山河—曾來德書法藝術·山水四季》以及《寫無盡書》、《曾來德談藝錄》、《書法的立場》、《橫豎有理》、《書法之詩·水墨之詩》、《曾來德書畫百論》等專著。

作品欣賞

《赤水如赤龍》 2018年

《論書筆記之二十五》 2018年

《峨眉山月歌》 2017年

《臨江仙·香荷》 2017年

《黃土系列一》 2017年

《墨許山河之五》 2016年

《巴山蜀水圖之七》 2016年

《蜀山圖之五》 2016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