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房產>正文

「專訪」房產媒體的白銀十年 在創新與蝶變中記錄時代

從2008年到2018年, 中國房地產行業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房地產媒體作為記錄者、甚至參與者, 感同身受地見證著這個行業的起起落落。 而媒體自身, 也在書寫著與房子有關的故事。

雲飛老師是南京資深地產評論員, 從2001年起進入房地產媒體業, 17年裡先後在紙媒、電臺、雜誌、網路媒體任職, 跟隨南京樓市成長至今。 在他看來, 過去的十年不僅房地產行業在摸索前行, 房產媒體也在進行著洗牌裂變。 “房產媒體與房產企業共生共榮, 都是市場裡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

從紙媒到網媒

網路的優勢逐漸凸顯

問:雲飛老師是位資深的地產媒體人,

在房產媒體這近20年的從業經驗中, 您最深的感受是什麼?

雲飛:其實這十年, 我們看到房地產行業無論是價格, 還是競爭都有著巨大的變化, 其實房產媒體也進行了好幾輪變革。

2008年, 所謂房產媒體, 其實大都是傳統報紙的天下。 全國類的大報紙如新民晚報等, 南京本地有南京晨報、金陵晚報、揚子晚報等幾家, 絕大部分房地產開發公司的行銷費用都用在報紙版面的廣告和推廣稿件上。 相比之下, 電視、廣播、網路都只是補充性的媒體。

(南京晨報某期頭版的房產廣告)

2008年中國房地產出現了金融危機, 房地產遭遇低迷期, 消化庫存。 2009年網路媒體發揮除了獨特優勢, 迅速崛起。 在南京, 365組織萬人看房團, 取名“春雷行動”, 十幾輛大巴車帶著購房者全城看盤, 場面很是壯觀。 後來搜房、樂居、焦點這些大的房產門戶網站也都做起了看房團。 媒體的大力渲染加上國家提出政策扶持樓市, 2009年樓市有所回暖, 南京房價相當於翻了一倍。 借著這個契機, 網媒站到了與報紙平分秋色的地位。

2011-2012年, 網媒逐漸取代紙媒, 成為開發商行銷投放的主流。

(2018年某網媒看房團現場)

其實這一時段的房產媒體與開發商的合作模式相對單一, 主要以硬廣為主。 開發商考核投放效果就主要看來電量和來訪量。 而看房團的模式顯然更受開發商青睞,

網媒召集網友直接轉化為樓盤的到訪, 效果更加明顯。

從電商到管道

媒體滲入到成交之中

問:看房團模式之後, 網路媒體是不是又想出了新的玩法?

雲飛:沒錯。 其實媒體的每次產品創新, 都跟房地產市場的火熱程度有密切關係。 到了2012年, 樓市的熱度經歷了一波上下起伏, 人們對於媒介推廣的新鮮度有所下降。 很多開發企業手裡只有房子, 卻沒有行銷費用做推廣, 這讓樓盤和媒體都很尷尬。 這個時候, 搜房首創了“電商”模式, 為網路房產媒體打開了一個新的出口。

所謂電商, 就是搜房免費幫開發商在網站上登廣告, 同時樓盤理論上給予網友一定的優惠來吸引網友, 若有通過廣告到場並刷卡有意向成交的客戶,

參加的優惠活動, 第一筆錢款便是劃入搜房的帳戶下, 作為廣告費用。 由此, 電商帶著媒體真正介入到了成交環節之中, 也讓開發商與媒體真正成了“一條線上的螞蚱”。

(曾經的案場電商優惠處)

之後, 以電商為基礎, 網路媒體創造出了很多類似的、以成交為導向的產品, 例如團購、購房紅包等等,一時之間電商大行其道。現在回想起來,依然覺得搜房創造的電商模式是個壯舉,它發揮了網路和媒體的推廣效用,也擴大了自己在業內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2015年左右,管道電商被發明出來,媒體進一步滲入到房產的成交環節之中。與之前的電商相比,管道電商完全以成交來獲取傭金,廣告的效用在下降,銷售效果是考核主流。搜房專門成立了管道電商部門,利用網站上的大資料聯繫到潛在買家,跳過廣告發佈的環節,直接促成交易。

自媒體平臺興起

大眾化與專業化兩極趨勢

問:但是在2016年左右,電商模式似乎就玩不轉了?

雲飛:因為直接涉及交易,所以電商在執行過程中出現了不少弊端,例如有虛報、欺騙消費者的現象,等等。所以電商模式火了兩三年,也就漸漸落寞下去了。

2016年興起的一種新媒體形式就是自媒體平臺。這和人們的閱讀習慣的改變有關。上網站、看報紙、聽廣播的人越來越少,人們都熱衷於用手機閱讀。加上一系列手機端平臺,例如微信公眾號、今日頭條號、騰訊企鵝號等,有針對性的開放個人自媒體號,讓自媒體的興起有了良好的環境。那一段時間,南京有不少資深的媒體人從紙媒、網媒中走出來,獨立創業,做自媒體的運營,現在效果看起來都不錯。

(手機閱讀迅速成為人們新的閱讀習慣)

問:自媒體平臺和其他之前的媒體有什麼顯著的區別呢?

雲飛:更快、更美觀、閱讀起來更便利、傳播更廣泛。但同時,自媒體也對內容的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無論是朋友圈轉發還是大資料推薦,只有優質的內容,才會讓人願意讀、願意為其傳播。

經過兩年的發展,現在(2018年)自媒體陣營基本成熟了,光是南京就有近百個樓市公眾大號,競爭還是很激烈的。從內容風格來看,樓市自媒體可以分為兩類。一類以資訊為主,主要面向普通大眾,推送最新的開盤動態、交付動態、土地資訊等,簡潔明瞭,時效性、實用性強,地域性比較強;

另一類是以深度解讀為主,主要面向行業內部,就最新的行業新聞、房企動態進行剖析、解讀、預判等,例如劉德科、盧俊等全國性的大號,就屬於這一類。

兩種自媒體都有很精確的受眾,同時形式自由、受到的監控少,開發商在進行行銷推廣時也比較認可這樣的媒介形式。但是也因為門檻低,目前房媒自媒體的市場其實也快要飽和了,除非做出非常有新意的內容,否則新加入的自媒體要搶佔讀者的關注度並不容易。

未來的房媒競爭

比拼的是創新與創意

問:其實看得出來,這十年中,房媒的發展也是日新月異,老師覺得未來的房媒會朝著哪些方向發展呢?

雲飛:都說過去的十年是房地產的“白銀時代”,其實媒體也經歷了大跨步的發展。回顧一下其實就能發現,市場的需求在多樣化,互聯網的新風潮在變化,房產媒體也必須跟上時代、同時有所創新,才能立足。前段時間火起來的H5、直播、航拍,包括現在流行的抖音,都是新媒體的風口,房媒要緊跟時代,有創新、“會玩”才能吸引到開發商的眼睛。

另一方面,雖然媒介的形式在變,但媒體對於市場的熟悉程度、對於專業的把握程度依然很重要,時效性與專業性還是更本質的媒體屬性。誰能在最短的時間裡,寫出最有深度的文章,誰才是業內公認的高手。可以說,時代對於媒體的要求越來越高,從業人員要多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才能跟上時代的潮流。

例如團購、購房紅包等等,一時之間電商大行其道。現在回想起來,依然覺得搜房創造的電商模式是個壯舉,它發揮了網路和媒體的推廣效用,也擴大了自己在業內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2015年左右,管道電商被發明出來,媒體進一步滲入到房產的成交環節之中。與之前的電商相比,管道電商完全以成交來獲取傭金,廣告的效用在下降,銷售效果是考核主流。搜房專門成立了管道電商部門,利用網站上的大資料聯繫到潛在買家,跳過廣告發佈的環節,直接促成交易。

自媒體平臺興起

大眾化與專業化兩極趨勢

問:但是在2016年左右,電商模式似乎就玩不轉了?

雲飛:因為直接涉及交易,所以電商在執行過程中出現了不少弊端,例如有虛報、欺騙消費者的現象,等等。所以電商模式火了兩三年,也就漸漸落寞下去了。

2016年興起的一種新媒體形式就是自媒體平臺。這和人們的閱讀習慣的改變有關。上網站、看報紙、聽廣播的人越來越少,人們都熱衷於用手機閱讀。加上一系列手機端平臺,例如微信公眾號、今日頭條號、騰訊企鵝號等,有針對性的開放個人自媒體號,讓自媒體的興起有了良好的環境。那一段時間,南京有不少資深的媒體人從紙媒、網媒中走出來,獨立創業,做自媒體的運營,現在效果看起來都不錯。

(手機閱讀迅速成為人們新的閱讀習慣)

問:自媒體平臺和其他之前的媒體有什麼顯著的區別呢?

雲飛:更快、更美觀、閱讀起來更便利、傳播更廣泛。但同時,自媒體也對內容的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無論是朋友圈轉發還是大資料推薦,只有優質的內容,才會讓人願意讀、願意為其傳播。

經過兩年的發展,現在(2018年)自媒體陣營基本成熟了,光是南京就有近百個樓市公眾大號,競爭還是很激烈的。從內容風格來看,樓市自媒體可以分為兩類。一類以資訊為主,主要面向普通大眾,推送最新的開盤動態、交付動態、土地資訊等,簡潔明瞭,時效性、實用性強,地域性比較強;

另一類是以深度解讀為主,主要面向行業內部,就最新的行業新聞、房企動態進行剖析、解讀、預判等,例如劉德科、盧俊等全國性的大號,就屬於這一類。

兩種自媒體都有很精確的受眾,同時形式自由、受到的監控少,開發商在進行行銷推廣時也比較認可這樣的媒介形式。但是也因為門檻低,目前房媒自媒體的市場其實也快要飽和了,除非做出非常有新意的內容,否則新加入的自媒體要搶佔讀者的關注度並不容易。

未來的房媒競爭

比拼的是創新與創意

問:其實看得出來,這十年中,房媒的發展也是日新月異,老師覺得未來的房媒會朝著哪些方向發展呢?

雲飛:都說過去的十年是房地產的“白銀時代”,其實媒體也經歷了大跨步的發展。回顧一下其實就能發現,市場的需求在多樣化,互聯網的新風潮在變化,房產媒體也必須跟上時代、同時有所創新,才能立足。前段時間火起來的H5、直播、航拍,包括現在流行的抖音,都是新媒體的風口,房媒要緊跟時代,有創新、“會玩”才能吸引到開發商的眼睛。

另一方面,雖然媒介的形式在變,但媒體對於市場的熟悉程度、對於專業的把握程度依然很重要,時效性與專業性還是更本質的媒體屬性。誰能在最短的時間裡,寫出最有深度的文章,誰才是業內公認的高手。可以說,時代對於媒體的要求越來越高,從業人員要多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才能跟上時代的潮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