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白馬股輪番跳水 說好的價值投資要轉向?

(原標題:白馬股輪番跳水 格力、平安、伊利……說好的價值投資要轉向?)

近日白馬藍籌集體重挫, 上演“蘿蔔蹲”式跳水, 先是格力昨日逼近跌停,

今日伊利股份、海信電器跌停, 中國平安因為一則謠言, 即使澄清都無法止跌, 中國平安今日最大跌逾7%, 平安銀行最大跌逾6%。

白馬股紛紛閃崩, 說好的價值投資呢?難道又要轉向?

1、不分紅, 格力大跌

2017年度格力電器交出了一份讓人滿意的成績單:2017年度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達到224億元, 同比增長44.87%, 營業收入1482.86億元, 同比增長36.92%, 創下歷史最好成績。

但是宣佈亮眼業績的同時, 格力電器宣佈2017年不分紅。

紅利落空, 導致格力電器慘跌, 昨日開盤逼近跌停, 收跌8.97%, 港交所資料顯示, 格力電器遭到深股通管道淨賣出23.56億元, 流出金額創深股通開通以來最高紀錄。

就連深交所都發來關注函, 格力電器在當晚回復深交所問詢時稱, 公司將進行2018年度中期分紅。 然而, 這似乎沒能阻止股價跌勢, 今日收盤, 格力電器再跌3.29%, 兩天市值蒸發360億元。

2、一則謠言, 中國平安股價應聲下跌

格力電器因為不分紅導致股價大跌, 還有一隻白馬股, 跌的有點冤, 因為市場抱著寧可信其有的心態。 昨日, 一則中國平安更換黨委書記和董事長的謠言,

讓中國平安這樣的大白馬都沒能擋住下跌。 畢竟要在現有的市場環境裡, 抱有類似信仰的精神守住一檔股票, 挺難的。 比如曾經機構眼中的小甜甜爾康製藥, 業績亮麗, 哪裡想到會有業績造假這麼一招, 不知道坑了多少機構投資者。

受謠言影響, 中國平安昨日股價應聲下跌, 收跌3.63%, 港股報收78.55港元, 跌幅3.8%。 平安雖然做了相關澄清, 但未能止跌, 今日盤中中國平安跌逾7%, 截至收盤, 報收60.89元, 跌幅為3.53%, 港股報收76.80港元, 跌幅2.23%。

同樣的, 中國平安也交出了一份亮麗的成績單, 一季報顯示, 中國平安實現淨利潤289.51億元, 同比增長12.5%, 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57.02億元, 同比增長11.5%。 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營運利潤282億元, 同比增長17.7%, 如果按照保險子公司執行修訂前的金融工具會計準則的法定財務報表利潤資料計算, 集團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305.48億元, 同比增長32.5%。

同時為回饋股東, 中國平安建議派發公司30周年特別股息, 每股派發現金股息0.2元, 分紅總額36.56億元。

即使這樣, 依然遭到了投資者的用腳投票。

中國平安4月27日在互動平臺表示, 公司董事會監事會對造謠行為一致譴責, 公司已向公安機關報案, 找出謠言源頭, 嚴懲造謠者, 一切行為均按照交易所上市規定嚴格執行。

3、財報一出, 伊利股份、海信電器跌停

伊利股份4月26日晚披露年報, 2017年伊利實現營業總收入675.47億元, 同比增長12%;淨利潤高達60億元, 其扣非淨利潤為53.28億元, 同比增長17.70%;2018年一季度淨利潤達21億元, 同比增長21.15%。 伊利還宣佈在2018年計畫實現營業總收入770億元, 利潤總額75億元。

《報告》顯示, 主營業務方面, 2017 年伊利液態奶營業收入達 557.66 億元, 同比增長 12.61%。 在奶粉領域, 2017 年收入64.28億元, 同比上升 17.83%。 冷飲方面2017 年收入 46.06 億元, 同比上升 9.82%。

按道理說, 這樣的業績也算對得起投資者了, 沒想到股價今日吃了一記跌停並拖累港股乳企走低,據2018年一季報顯示,東方紅資管及易方達基金持有伊利股份的數量靠前。

除了伊利股份以外,海信電器早盤也出現閃崩,此前公司發佈一季報,淨利潤同比增長5.47%,截至收盤,海信電器跌停,報收13.38元/股。

海信電器2018一季報顯示,公司2018年1-3月實現營業收入78.11億元,同比增長16.5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83億元,同比增長5.47%,公司每股收益為0.22元。

4、白馬股接連倒下,白馬還能騎嗎?

從白馬股近期走勢來看,不少前期強勢的白馬股出現熄火。上證50指數今日領跌各大指數,跌幅為0.47%,年初至今跌幅達7.23%。從業績方面來看,這些白馬股表現並不差,但為何出現財報“見光死”,各方給出的普遍答案可能是業績增速不及市場預期,但是像中國平安業績大幅超出市場預期,仍然擺脫不了股價下跌的命運,市場預期到底是什麼?

實際上2017年市場對於白馬股的炒作熱度空前高漲,統計顯示,中國平安去年漲幅近翻倍,伊利股份去年漲幅也逾八成。股價漲到這個位置,而且在趨勢頂部已經出現的情況下,需要怎樣的業績或者未來預期,才能說服已盈利的投資者不要兌現籌碼?平安40%的業績增速能否支撐一年100%的股價漲幅呢?

財經評論員郭施亮分析,對於上市公司的股票價格,往往離不開資金的驅動影響。然而,對於資金而言,往往具有強烈的逐利性,且大資金大機構具備先知先覺的嗅覺,而當股價得以崛起騰飛之後,後知後覺的投資者才意識到牛股的機會。對於暴漲後的白馬股,難免也會存在龐大的獲利回吐需求,換一種角度思考,如果上市公司出現了數倍的漲幅,而後出現20%左右的調整,這往往是比較正常的市場表現。但是,若上市公司自高點調整超過30%乃至40%的空間,那麼就不是合理的調整,而更可能屬於趨勢的轉變。

另外從白馬股的股東戶數變化情況來看,不少白馬股的股東戶數出現了明顯增長的態勢,籌碼集中度有所分散,散戶追漲熱情明顯升溫。

以貴州茅臺為例,從最近半年的股東戶數變化情況分析,呈現出穩步攀升的跡象,而人均持股卻明顯降低,這無疑是散戶追漲的信號之一。

至於中國平安股東戶數增幅更為明顯,從2017年6月30日的28.88萬戶大幅飆升至2018年3月31日的50.5萬戶,增幅非常顯著,散戶資金入場跡象明顯增強。

上市公司股東戶數的增減,實際上也從一定程度上看出散戶的買賣意願。然而,在散戶追漲熱情高漲,股東戶數顯著增長的背景下,往往會意味著股價即將步入階段性的高位區域。

郭施亮認為,當上漲趨勢發生逆轉,則大資金大機構拋售意願將會明顯加劇,反而進一步加劇了股價的調整力度,而近期部分白馬股出現非理性的下跌走勢,甚至出現破位調整的行情,這或多或少受壓於機構資金拋售的因素。

海通證券分析師李立峰指出,公募基金一季報全部披露完畢,其中主動權益類基金共有795只,一季度基金配置風格有所擴散,增倉創業板、減倉主機板,中小板基本未變。具體來看一季度基金在此前連續6個季度減倉後,首次加倉創業板,配置比例為13.46%,較上季度增加了2.88%。過去6個季度以來首次減倉主機板,對主機板的配置比例為58.47%,較上季度大幅下降了4.03%。

而在減持方面,一季度基金減持比例比較高的行業依次為食飲(白酒)、非銀(保險)、電子(蘋果產業鏈)、公用事業(環保)和汽車(汽車配件),減持比例分別為3.48%、2.46%、1.65%、0.66%、0.51%。其中“食飲”和“非銀”都是自 2016年三季度以來首次被減持,“電子”連續兩個季度被減持,但10.49%的持股占比仍處於超配。

歸根到底,無論是底部股價上漲數倍的股票,還是高位調整超過一半的股票,終究還是離不開核心價值的影響。換言之,如果是真正意義上的優質投資標的,那麼錯殺後的股票價格終究還是會回歸價值。同理,如果上市公司本身質地不佳,或存在虛高炒作的現象,那麼炒高後的股價,終究還是會回到合理的價值區間附近。

沒想到股價今日吃了一記跌停並拖累港股乳企走低,據2018年一季報顯示,東方紅資管及易方達基金持有伊利股份的數量靠前。

除了伊利股份以外,海信電器早盤也出現閃崩,此前公司發佈一季報,淨利潤同比增長5.47%,截至收盤,海信電器跌停,報收13.38元/股。

海信電器2018一季報顯示,公司2018年1-3月實現營業收入78.11億元,同比增長16.5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83億元,同比增長5.47%,公司每股收益為0.22元。

4、白馬股接連倒下,白馬還能騎嗎?

從白馬股近期走勢來看,不少前期強勢的白馬股出現熄火。上證50指數今日領跌各大指數,跌幅為0.47%,年初至今跌幅達7.23%。從業績方面來看,這些白馬股表現並不差,但為何出現財報“見光死”,各方給出的普遍答案可能是業績增速不及市場預期,但是像中國平安業績大幅超出市場預期,仍然擺脫不了股價下跌的命運,市場預期到底是什麼?

實際上2017年市場對於白馬股的炒作熱度空前高漲,統計顯示,中國平安去年漲幅近翻倍,伊利股份去年漲幅也逾八成。股價漲到這個位置,而且在趨勢頂部已經出現的情況下,需要怎樣的業績或者未來預期,才能說服已盈利的投資者不要兌現籌碼?平安40%的業績增速能否支撐一年100%的股價漲幅呢?

財經評論員郭施亮分析,對於上市公司的股票價格,往往離不開資金的驅動影響。然而,對於資金而言,往往具有強烈的逐利性,且大資金大機構具備先知先覺的嗅覺,而當股價得以崛起騰飛之後,後知後覺的投資者才意識到牛股的機會。對於暴漲後的白馬股,難免也會存在龐大的獲利回吐需求,換一種角度思考,如果上市公司出現了數倍的漲幅,而後出現20%左右的調整,這往往是比較正常的市場表現。但是,若上市公司自高點調整超過30%乃至40%的空間,那麼就不是合理的調整,而更可能屬於趨勢的轉變。

另外從白馬股的股東戶數變化情況來看,不少白馬股的股東戶數出現了明顯增長的態勢,籌碼集中度有所分散,散戶追漲熱情明顯升溫。

以貴州茅臺為例,從最近半年的股東戶數變化情況分析,呈現出穩步攀升的跡象,而人均持股卻明顯降低,這無疑是散戶追漲的信號之一。

至於中國平安股東戶數增幅更為明顯,從2017年6月30日的28.88萬戶大幅飆升至2018年3月31日的50.5萬戶,增幅非常顯著,散戶資金入場跡象明顯增強。

上市公司股東戶數的增減,實際上也從一定程度上看出散戶的買賣意願。然而,在散戶追漲熱情高漲,股東戶數顯著增長的背景下,往往會意味著股價即將步入階段性的高位區域。

郭施亮認為,當上漲趨勢發生逆轉,則大資金大機構拋售意願將會明顯加劇,反而進一步加劇了股價的調整力度,而近期部分白馬股出現非理性的下跌走勢,甚至出現破位調整的行情,這或多或少受壓於機構資金拋售的因素。

海通證券分析師李立峰指出,公募基金一季報全部披露完畢,其中主動權益類基金共有795只,一季度基金配置風格有所擴散,增倉創業板、減倉主機板,中小板基本未變。具體來看一季度基金在此前連續6個季度減倉後,首次加倉創業板,配置比例為13.46%,較上季度增加了2.88%。過去6個季度以來首次減倉主機板,對主機板的配置比例為58.47%,較上季度大幅下降了4.03%。

而在減持方面,一季度基金減持比例比較高的行業依次為食飲(白酒)、非銀(保險)、電子(蘋果產業鏈)、公用事業(環保)和汽車(汽車配件),減持比例分別為3.48%、2.46%、1.65%、0.66%、0.51%。其中“食飲”和“非銀”都是自 2016年三季度以來首次被減持,“電子”連續兩個季度被減持,但10.49%的持股占比仍處於超配。

歸根到底,無論是底部股價上漲數倍的股票,還是高位調整超過一半的股票,終究還是離不開核心價值的影響。換言之,如果是真正意義上的優質投資標的,那麼錯殺後的股票價格終究還是會回歸價值。同理,如果上市公司本身質地不佳,或存在虛高炒作的現象,那麼炒高後的股價,終究還是會回到合理的價值區間附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