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入摩”促361億元北上資金月內入場 6股有望受益

“入摩”促361億元北上資金月內入場 機構集中看好7只優質龍頭股

隨著A股正式“入摩”日期的臨近, 北上資金也加快了佈局A股的步伐。

《證券日報》市場研究中心根據資料統計發現, 4月份以來, 北上資金合計淨流入361億元, 其中, 滬股通累計淨流入金額247億元;深股通累計淨流入金額114億元。 對此, 分析人士表示, 作為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重要成果, A股正式“入摩”不僅將為A股市場引來上千億元級別的資金活水, 同時也將不斷促進A股價值投資理念愈加深入, 而更加成熟、開放的A股市場也勢必呈現更高的投資價值,

吸引更多海外資金的參與。

具體來看, 月內共有47只個股登上滬股通、深股通每日十大活躍股榜, 其中, 貴州茅臺、中國平安、五糧液、美的集團、海康威視、伊利股份、恒瑞醫藥等7只個股均在月內16次登上每日十大活躍榜, 此外, 萬科A、海螺水泥、中信證券、分眾傳媒、洋河股份、招商銀行等個股也成為月內北上資金交投的重點, 期間累計登榜次數均在10次以上。

在上述47只活躍股中, 34只個股月內累計實現北上資金淨流入, 貴州茅臺月內累計北上資金淨買入金額居首, 達到30.42億元, 中國平安(27.96億元)、五糧液(25.93億元)、海螺水泥(24.34億元)等3只個股月內累計北上資金淨買入金額均超過20億元, 此外, 美的集團(18.03億元)、海康威視(14.88億元)、伊利股份(14.79億元)、恒瑞醫藥(12.91億元)等個股也受到北上資金的積極關注,

期間累計北上資金淨買入金額均在10億元以上, 上述8只個股月內合計實現北上資金淨買入金額約169.26億元。

15家公司業績實現雙增長

目前, 滬深兩市2017年年報、2018年一季報披露工作已接近尾聲, 多數北上資金重點佈局標的也均拿到了滿意的“成績單”。

《證券日報》市場研究中心根據資料統計發現, 上述34家月內受北上資金佈局的公司中, 截至昨日, 已披露2017年年報、2018年一季報的公司家數分別為30家、20家, 其中, 報告期內歸屬母公司淨利潤實現同比增長的公司家數分別為27家、18家, 占比均為九成, 顯示出北上資金對於績優標的的青睞。

進一步梳理發現, 上述公司中, 同時完成2017年年報、2018年一季報披露的公司共有20家,

其中, 15家公司在上述兩個報告期內歸屬母公司淨利潤均實現同比增長, 具體來看, 中國聯通、大族鐳射、泰格醫藥等3家公司在上述兩個報告期均實現歸屬母公司淨利潤同比翻番, 業績表現出色。

從月內市場表現來看, 上述34只個股月內整體表現中規中矩, 其中, 14只個股實現逆市上漲, 長春高新、泰格醫藥、寶鋼股份、安琪酵母等個股月內累計漲幅均超過7%。 另一方面, 月內共有20只個股出現不同程度下跌, 歌爾股份、分眾傳媒、萬科A、大族鐳射、天齊鋰業、網宿科技等個股月內累計跌幅均在10%以上。

對此, 分析人士表示, 北上資金的積極佈局, 一定程度上顯示出其對相關個股回檔後投資價值的認可, 其中具備業績支撐的標的短期值得積極關注。

7只個股獲逾20家機構推薦

通過梳理發現, 北上資金的佈局脈絡與研究機構的推薦目標不謀而合。

《證券日報》市場研究中心根據資料統計發現, 近30日內, 上述34只個股均獲得5家及5家以上機構給予“買入”或“增持”等看好評級, 其中, 貴州茅臺、萬科A、招商蛇口、宇通客車、美的集團、華東醫藥、恒瑞醫藥等7只個股均在近期獲得20家以上機構的連袂推薦, 投資機會備受肯定。

從估值的角度來看, 上述34只個股中, 近半數標的股最新估值均低於所屬申萬一級行業平均值, 其中, 歌爾股份、海螺水泥、雙匯發展、天齊鋰業、分眾傳媒、中國平安、中國石化、大族鐳射等個股最新動態市盈率均低於所屬行業平均估值20%以上。

對此, 分析人士表示,

北上資金青睞的標的多為各細分行業龍頭企業且普遍具備較強的盈利能力及成長性, 伴隨著財報的相繼披露, 由出色的業績帶來的估值切換效應, 將直接提升相關標的的安全邊際, 凸顯估值優勢。

在上述個股中, 貴州茅臺不僅是近30日內機構推薦最多的標的, 同時也是月內北上資金淨買入金額最高的個股, 對於該股的投資機會, 申萬宏源證券表示, 作為行業標杆, 貴州茅臺依然是行業內業績增長確定性最高的龍頭標的, 預計2018年至2020年每股收益分別為29.34元、37.25元、44.40元, 維持“買入”評級。

貴州茅臺(個股資料 操作策略 股票診斷)

貴州茅臺:需求旺盛穩定放量,穩價迎來健康發展

貴州茅臺 600519

研究機構:東吳證券 分析師:馬浩博 撰寫日期:2018-04-02

事件:

公司發佈年報,2017年實現總營收610.6億,歸母淨利270.8億,扣非後歸母淨利272.2億,同比分別+52.1%/62.0%/60.6%。對應17年EPS 21.56元。公司公佈17年利潤分配預案:擬每10股派現109.99元(含稅),分紅數額138.2億(含稅),分紅比例51%。

投資要點:

收入利潤略超預期,17年需求強勁快速放量帶動收入高速增長:1)受高端酒需求復蘇+大眾消費升級帶動,17年全年共銷售茅臺酒523.9億,銷量3.02萬噸,同比+ 42.7%/31.8%,帶動收入業績快速增長。其中Q4收入165.8億,同比+31%略超市場預期,期末預收款環比下降30.2億,我們認為主要是基酒到期穩定投放市場所致。17年公司改變經銷商打款政策,按實際發貨提前打款,預收款變化反映公司當期實際發貨情況。2)17年系列酒收入57.7億,銷量2.99萬噸,同比+171.5%/113.2%,實現了中端產品的快速擴容,有望打造未來收入新增長極。3)17年生肖、年份酒及高端定制酒等高端茅臺酒占比提升,同時17年直營銷售62.5億,同比+80%,收入占比11%同比提升1.8pct,帶動整體噸價提升;中端系列酒占比快速提升以及原材料生產成本提升導致酒類毛利率89.8%,同比降1.5pct。

費用投放逐步穩定,稅金影響逐步消除,稅費增加和存放中央銀行和同業款項淨增加額變化導致淨現金流量變化:1)公司銷售費用投放趨於穩定。17年銷售費用29.9億,同比+77.6%,銷售費用率4.9%,+0.7pct主要為醬香系列酒投入導致。管理費用47.2億,同比+12.7%,管理費用率7.7%,收入規模效應下同比下降2.7pct。2)公司4Q16開始計提消費稅,17年稅金及附加比率13.8%,預計未來稅金影響利潤增速因素將逐步消除。3)公司全年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流644.2億,同比+5.6%創造歷史新高。公司17年支付稅費及子公司貴州茅臺集團財務有限公司存入定期銀行存款及央行法定存款準備金增加導致。

需求強勁供需格局未改,居安思危穩價利於長遠發展:1)需求強勁旺季集中投放。強勁的市場需求疊加17H1茅臺基酒和市場投放不足,帶動市場批價和零售價快速上漲,公司下半年採用旺季集中投放,保證了春節旺季市場投放量充足。同時社會需求穩定,節前部分終端銷售旺盛仍出現缺貨,節後經銷商庫存水準較低。2)穩定市場價格利於行業健康發展。公司17年加強對市場管控,打擊囤貨惜售的投機行為,通過專賣店和雲商放量,引導茅臺酒直接投放到消費者手中。草根調研,節後茅臺價格穩定在1500-1600區間,進入到新的動態平衡。我們認為春節期間茅臺放量消化社會庫存,價格穩定更加重視消費基礎建設,更加有利於茅臺長期發展。3)供需格局未改,未來進入價格驅動業績增長的新階段。17年底茅臺酒提高出廠價後,對管道利潤進行合理分配。我們認為,在未來基酒產能整體供應不足的情況下,茅臺酒供應仍處緊缺狀態。未來公司有望通過高端酒放量、增加直銷比例變相提價,進入價格驅動公司未來收入業績增長的新階段。

盈利預測與投資建議:我們認為,茅臺17年引領白酒行業復蘇,依靠品牌優勢快速提升高端酒市場份額,實現消費龍頭業績和估值大衛斯按兩下。預計18年茅臺旺季集中放量,通過產品結構提升和直銷比例增加繼續提升產品價格,帶動收入和業績增長。我們預計18-20年公司收入同比增33%/20%/19%,對應EPS為29.25/36.67/46.16元,同比增36%/25%/23%,最新股價對應PE分別為24/19/16倍。考慮高端酒行業競爭格局穩定和茅臺品牌的稀缺和不可替代性,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高端酒需求不足價格回落超過預期;茅臺酒產能不足導致投放量不足;食品安全問題;系列酒增長不達預期。

中國平安(個股資料 操作策略 股票診斷)

中國平安:金控龍頭再創佳績,金融科技抬升估值

中國平安 601318

研究機構:西南證券 分析師:郎達群,劉嘉瑋 撰寫日期:2018-03-23

業績總結:公司2017年實現營業收入8908.82億元,同比增長25.0%;實現歸母淨利潤890.88億元,同比增長42.8%;加權平均淨資產收益率同比上升3.3個百分點至20.7%;基本每股收益達到4.99元,同比上升42.6%。公司按照182.8億股的總股本為基數,全年派發現金股息每股1.5元,同比增長100%。

保險業務:代理人量能雙升,新業務價值增速強勁。壽險方面,2017年公司壽險代理人規模較年初增長24.8%達到138.6萬人,人均產能同比提升7.1%,在代理人量質雙升的背景下,公司實現壽險保費收入3886.42億元,同比增長33.4%,市場佔有率進一步提升1.5個百分點至14.2%;實現新業務價值673.57億元,同比增長32.6%;財險方面,平安財險2017年保費收入突破2000億元,同比增長21.4%,市場佔有率提升1個百分點至22.7%,仍穩居市場第二位;產險綜合成本率小幅上升至96.2%,仍優於行業平均水準。

銀行業務:轉型零售效果顯著,資產品質邊際好轉。2017年平安銀行實現歸母淨利潤231.9億元,同比增長2.61%,延續了正向增長趨勢。其中,零售金融業務發展迅速,零售客戶數逼近7000萬戶,同比增長33.4%,貢獻淨利潤占比大幅提升26.4個百分點至67.6%,驗證了公司零售轉型效果。在個人貸款品質持續改善的背景下,公司2017年資產品質持續好轉,不良貸款率同比下降0.04個百分點至1.70%。

資管業務:投資業績提升明顯。公司2017年投資資產持續擴張,規模達到2.45萬億元。通過優化資產配置結構,大幅提升權益投資占比至23.7%,降低固收類和現金類資產占比,公司2017年投資業績提升明顯,累計實現總投資收益1261.5億元,同比大增33%;綜合投資收益率同比上升3.3個百分點至7.7%。

互聯網 金融業務:客戶數量持續攀升,金融科技一騎絕塵。公司2017年底互聯網用戶數量達到4.36億人,同比增長26%;客均利潤突破350元,同比增長14.2%。經過多年培育,公司在金融科技方面的佈局效果開始顯現。旗下三家科技公司順利完成定向私募融資。其中,平安好醫生于2017年底完成Pre-IPO融資,規模4億美元,並已向香港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平安醫保科技和金融壹賬通於2018年初分別完成規模為11.5億美元和6.5億美元的首次融資。

盈利預測與評級。預計公司2018-2020年EPS分別為6.32元、7.97元、9.88元,未來三年歸母淨利潤有望實現年化26.57%的複合增長,給予公司2018年1.65倍估值,對應目標價90.93元,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互聯網 金融子公司分拆上市進度或慢於預期;保險政策改革落地速度或不及預期,資本市場環境惡化或使公司業績和估值面臨雙重壓力。

五糧液(個股資料 操作策略 股票診斷)

五糧液:深度變革中,二次創業再起航

五糧液 000858

研究機構:長江證券 分析師:劉顏,董思遠 撰寫日期:2018-03-01

高端白酒擴容及茅臺供不應求,五糧液享受行業紅利及份額提升

從上一輪週期與茅臺差距拉大看五糧液存在的問題

五糧液一度是中國白酒之王,2012年之後五糧液在收入、利潤、價格上被茅臺反超。我們認為其原因在於:1)2012年後二者對價格截然不同的態度導致二者品牌定位拉開(茅臺提價與五糧液大幅降價);2)濃香工藝決定濃香品牌往往要實行“高中低”檔全覆蓋的戰略以消化不同酒質的產能,但過去五糧液在品牌定位上的過度多元化也導致品牌稀釋嚴重,企業重心與資源不聚焦,企業對高端酒品質、品牌、行銷重視力度不足;3)在白酒賣方時代,大商制和總代理模式有利於五糧液借助社會資源實現快速擴張,完成全國化佈局,但隨著白酒進入買方時代,這一管道模式也最終制約了五糧液的發展。

新董事長主導多維度變革,五糧液“二次創業”再起航

2017年3月李曙光董事長上任,針對五糧液的問題開始帶領五糧液實現“全面轉型、二次創業”之路。1)制度變革:定增引入員工和經銷商持股,實現利益綁定;2)高度重視品質:高度重視產品品質,重塑濃香龍頭定位,實現與茅臺的差異化競爭;3)管道模式轉型:大幅增加小商、高度重視專賣店,預計2018年底專賣店數量較2016年增加1000家左右,實行“百城千縣萬店”工程,高度重視管道下沉和扁平化;4)資源聚焦:大量減少系列酒數量,集中資源打造大單品。五糧液此次改革“上至制度、下至模式”,改革之深、之全史無前例,期待五糧液變革從“量變”到“質變”的來臨。

盈利預測與估值

白酒高景氣疊加公司深度變革,五糧液有望迎來二次成長期。預計2017/2018年EPS為2.37/3.31元,2018年PE為22倍,給予“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

1.高端需求增長不及預期;“百城千縣萬店”工程推進不及預期;

2.政策調整等不確定性風險。

美的集團(個股資料 操作策略 股票診斷)

美的集團:五十過往家電巨擘基業長青,靜水深流科技集團揚帆遠航

美的集團 000333

研究機構:東吳證券 分析師:馬莉,林驥川 撰寫日期:2018-04-23

家電行業的航母級巨擘,17年增長亮眼大象起舞。美的集團1968年成立於廣東,由創辦初期的塑膠加工組歷經風雨50載,公司目前已經成為一家橫跨消費電器、暖通空調、機器人與自動化系統、智慧供應鏈業務的全球化科技集團,在世界範圍內擁有約200家子公司、60多個海外分支機搆及12個戰略業務單位。2017年公司實現總營收2419億元,同比大增51%,歸母淨利潤173億元,同比增長18%,ROE26%。

50年基業長青,我們如何看美的的護城河?首先在於管理與團隊,公司治理層面創始人何享健高瞻遠矚率先在A股推行MBO,公司騰飛早期解決產權問題;組織架構層面實行矩陣式事業部制,縱向事業部結合橫向四大平臺兼顧分權下沉與集中協同;員工激勵方面,實行現代化職業經理人制度,滾動式推出股權激勵綁定核心管理層及員工,打造命運共同體,激勵效果顯著13-17年人均淨利複合增速高達44%。第二在於產品及服務,研發方面13-17年累計研發投入超200億行業內後來者難以企及;把握大家電消費的服務屬性,售前+售後服務打造口碑。第三在於管道,線下管道早已下沉完畢,一二線佈局蘇甯國美,三四線旗艦店專賣店覆蓋95%以上城市,海外60餘分支機搆,線上17年全網銷量已經突破400億,京東/天貓/蘇寧均位列第一,強有力的管道使優秀的產品不愁銷路。第四在於成本與供應鏈,龐大銷售體量下規模效應顯著,比起後來者成本優勢突出,向供應商賒購營運資本充足;T+3管理模式+前後端資訊化使整個供應鏈條反應迅速。第五在於品牌,多年來“美的”品牌家喻戶曉,2017年品牌價值859億,旗下AEG/東芝/酷晨/Clivet向上佈局高端,全價格帶品牌矩陣已經形成。基於以上護城河,公司空冰洗2017年市占率位列2/3/2,小家電諸多品類位列第一,2017年暖通空調業務收入增速近40%,充分受益於地產+天氣+管道補庫存對行業增長的驅動;冰洗小家電30%+均超過行業,消費升級趨勢顯著,冰洗均價提升15-20%,多品類龍頭地位難以撼動。空調及消費電器兩大家電主業在原料價格大幅上漲背景下毛利率基本維持穩定。

機器人&智慧供應鏈,靜水深流打造科技集團。工業機器人方面,中國市場是預計年化增速20%+優質沃土,公司305億收購KUKA95%股權(17年44X),17年實現並表,KUKA作為工業機器人四大家族之一,2017年收入體量271億,同比增長18%屬於四大家族中增長最穩健的,其下屬業務包括機器人,系統集成和瑞仕格(倉儲物流+醫療自動化)三大板塊,18年美的與KUKA在國內成立合資公司並新建生產基地產能預計2024年增至10萬台,目前中國區收入占比KUKA不到15%,我們預計至2020年KUKA中國區收入實現翻番,中國也將成為KUKA收入增長的主要驅動地區。服務機器人方面,結合公司M-Smart智慧家居戰略與安川電機合資設立子公司推進服務機器人全產業鏈覆蓋。智慧供應鏈方面,同樣作為年化增速20%+的5千億+藍海市場,公司依託子公司安得智聯一方面提升美的本身供應鏈效率,另一方面為外部客戶提供智慧物流解決方案,17年安得實現約70億收入,我們預計至2019年有望突破100億規模,每年保持30%+增長。

18年各品類成長性我們怎麼看?空調:當前行業管道庫存2885萬台雖較高但旺季前無需擔心,3月線上/線下零售量增速40%+/30%+高增長下游補庫存邏輯持續,18年預計美的空調收入增速11%;冰洗:18年家電下鄉10年換新需求迎高峰,延續17年趨勢均價持續提升,預計美的18年冰洗收入增速25%左右;小家電:17年美的洗碗機、吸塵器、廚電等翻番以上增長,電飯煲等穩定增長,預計18年整體20%增速。

盈利預測及估值:我們預計公司2018-2020年營業總收入2837.9億元/3289.0億元/3795.7億元,同比增長17.3%、15.9%、15.4%,歸母淨利潤207.7億元/247.5億元/292.5億元,同比增長20.2%、19.2%、18.2%,對應EPS 3.15、3.76和4.44,對應PE為16/14/12X。基於當前盈利預測參照可比公司估值水準,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家電品類出貨低於預期,KUKA訂單增速低於預期等

海康威視(個股資料 操作策略 股票診斷)

海康威視:公司保持穩健增長,雲邊結合迎AI大時代

海康威視 002415

研究機構:光大證券 分析師:楊明輝 撰寫日期:2018-03-02

事件:

公司發佈2017年度業績快報,公司2017年實現營業總收入418.95億元,同比增長31.91%;實現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94億元,同比增長26.60%。

點評:

公司2017年業績增長穩健。

全年來看,安防行業下游需求回暖,公司2017年實現營業總收入418.95億元,同比增長31.91%,繼續保持穩健增長;營業淨利潤102.46億元,同比增長49.93%(主要因為2017年6月實行新的會計準則,將與日常活動相關的退稅計入其他收益,因此營業利潤增長較多);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94億元,同比增長26.60%。在利潤率方面,公司2017年淨利潤率為22.44%,保持穩定。單看四季度,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141.65億元,同比增長31.3%;歸母淨利潤為32.47億元,同比增長26.24%。公司在2017年研發投入繼續保持在較高水準,不斷加快新技術向新產品的轉化,如AGV、螢石雲等新產品增長明顯。此外,公司還不斷提升管理與運營效率,實現了公司業績的穩健增長。

安防行業增速回暖,雲邊結合迎AI 大時代。

在經過2015-2016年宏觀經濟低迷所帶來的需求不振後, 2017年中國安防行業下游需求回暖,前五大安防應用領域公安、交通、樓宇、學校以及金融皆有不錯表現。此外,在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與行業需求的帶動下,公司的AI 攝像頭出貨占比不斷提升,多個智慧安防項目有望快速落地。公司在2017年CPSE 安博會上推出多種包含邊緣計算以及AI Cloud 的新產品,並提出“雲邊結合”的智慧化安防發展方向。我們認為在未來前端設備不斷高清化背景下,資料傳輸成本將大幅度提升,而海康提出的前端邊緣計算+後端AI Cloud 解決方案,可以有效降低資料傳輸所帶來的成本負擔。具備邊緣計算能力的前端將採集到的資料進行篩選、壓縮並標籤化,資料傳輸壓力變小,後端處理速度也將得到提升,符合未來安防領域智慧化、高清化、即時化的需求與應用要求。

目前政府已出臺一系列智慧安防相關政策,未來如無人零售、人臉識別等需求也將不斷增加,在政策與需求的雙重帶動下,有望出現更多“人工智慧+安防”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安防行業新空間也將被打開。海康威視作為安防領域的絕對龍頭,有望深度受益於新需求的開拓。

此外,海康在工業4.0領域也具備一定的優勢。公司一方面依託長期在影像處理領域的技術積累,推出了多種工業攝像機產品,另一方面公司深耕WMS倉庫管理系統,加上公司的AGV 物流車已經形成一套擁有自主體系的倉儲物流管理方案,公司未來將有望受益於工業4.0時代的到來。

盈利預測、估值與評級。

我們認為海康威視在傳統安防領域規模優勢明顯,並且深耕AI+安防解決方案,提出的“雲邊結合”符合未來行業技術發展方向;在新興應用領域,公司佈局工業攝像機、AGV、物流倉儲管理系統等新方向,有望受益於工業4.0時代的到來。我們預計公司2017-2019年EPS 分別為1.02/1.31/1.65元,當前股價對應PE 分別為42/33/26倍。考慮到公司在安防領域的絕對領先地位,且在人工智慧技術上取得了突破,並逐步向工業4.0領域拓展,成長空間已被打開,理應享受更高的估值溢價。我們給予公司2018年38倍PE,6個月目標價為49.78元,首次覆蓋給予“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

智慧化過程中出現的技術替代風險;國內市場需求增速放緩的風險;海外市場銷售體系建設不及預期風險; 新業務不確定性較大,出現虧損的風險。

恒瑞醫藥(個股資料 操作策略 股票診斷)

恒瑞醫藥:業績符合預期,國內外雙線佈局將助力公司進一步成長

恒瑞醫藥 600276

< p="">研究機構:華金證券 分析師:王馮 撰寫日期:2018-04-19

深耕抗腫瘤、麻醉、造影三大板塊,業績穩健增長:公司發佈2017年年報,全年實現營業收入86.63億元,同比增長24.72%;歸母淨利潤32.2億元,同比增長24.25%。抗腫瘤藥物、手術麻醉藥物、造影劑合計貢獻了80%以上的收入,是公司目前主要的收入來源。其中,阿帕替尼、右美托咪定、碘克沙醇分別是2017年抗腫瘤藥物、麻醉藥物和造影劑增長的重要因素。在費用端,近幾年銷售費用率相對穩定,持續增長的研發投入導致管理費用率不斷增長,但同時也是公司在研產品陸續上市的重要保障。

重點品種市場格局穩定向好:(1)抗腫瘤藥物:阿帕替尼是公司自主研發的VEGFR小分子靶向創新藥,上市時間還不長,增長潛力很大;伊立替康的市場份額穩步增長,多西他賽、來曲唑、替吉奧的市場份額相對穩定,奧沙利鉑和環磷醯胺受原研廠家的競爭市場份額有所下滑,但已基本止住繼續下滑的趨勢。在抗腫瘤藥物板塊,公司成熟的品種大多市場份額穩定,新晉品種增長較快,將持續享受抗腫瘤藥物市場需求增長帶來的紅利。(2)手術麻醉藥品:隨著恩華藥業等競爭對手陸續進入市場,公司右美托咪定的市場份額遭到部分蠶食,但從體量上來看,公司仍是市場上絕對的龍頭,市場地位難以撼動。阿曲庫銨的市場份額相對穩定,而七氟烷的市場份額則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在麻醉鎮靜領域,公司始終穩坐市場的頭把交椅,地位穩固。(3)造影劑:公司碘佛醇的市場份額已經很高,2017年達到90%;碘克沙醇市場份額快速增長,目前也已超過50%。造影劑業務未來有望持續保持較高的增長水準。

國內外佈局穩步推進,變革浪潮中將享受政策紅利:公司擁有豐富的在研產品儲備,我們預計吡咯替尼、紫杉醇(白蛋白結合型)、聚乙二醇重組人粒細胞刺激因數(HHPG-19K)等重磅品種有望今年獲批上市,同時PD-1單抗不出意外的話也將於年內申報生產。同時公司也通過海外授權和產品海外申報上市的方式積極開拓海外市場,堅持走國際化的發展路線。此外,在醫保控費、鼓勵創新和高端仿製的醫改大背景下,公司受到的負面影響非常有限,反而會在國內醫藥環境的變革浪潮中進一步成長,未來幾個重點佈局的藥物板塊也有望繼續維持健康的增長。

投資建議:我們預測公司2018年至2020年每股收益分別為1.35、1.69和2.24元。基於(1)已上市重點產品銷售的穩健增長(2)公司豐富的在研產品管線和國內創新藥龍頭的估值溢價(3)在醫改的變革中公司有望享受政策紅利,我們維持公司買入-A評級。

貴州茅臺(個股資料 操作策略 股票診斷)

貴州茅臺:需求旺盛穩定放量,穩價迎來健康發展

貴州茅臺 600519

研究機構:東吳證券 分析師:馬浩博 撰寫日期:2018-04-02

事件:

公司發佈年報,2017年實現總營收610.6億,歸母淨利270.8億,扣非後歸母淨利272.2億,同比分別+52.1%/62.0%/60.6%。對應17年EPS 21.56元。公司公佈17年利潤分配預案:擬每10股派現109.99元(含稅),分紅數額138.2億(含稅),分紅比例51%。

投資要點:

收入利潤略超預期,17年需求強勁快速放量帶動收入高速增長:1)受高端酒需求復蘇+大眾消費升級帶動,17年全年共銷售茅臺酒523.9億,銷量3.02萬噸,同比+ 42.7%/31.8%,帶動收入業績快速增長。其中Q4收入165.8億,同比+31%略超市場預期,期末預收款環比下降30.2億,我們認為主要是基酒到期穩定投放市場所致。17年公司改變經銷商打款政策,按實際發貨提前打款,預收款變化反映公司當期實際發貨情況。2)17年系列酒收入57.7億,銷量2.99萬噸,同比+171.5%/113.2%,實現了中端產品的快速擴容,有望打造未來收入新增長極。3)17年生肖、年份酒及高端定制酒等高端茅臺酒占比提升,同時17年直營銷售62.5億,同比+80%,收入占比11%同比提升1.8pct,帶動整體噸價提升;中端系列酒占比快速提升以及原材料生產成本提升導致酒類毛利率89.8%,同比降1.5pct。

費用投放逐步穩定,稅金影響逐步消除,稅費增加和存放中央銀行和同業款項淨增加額變化導致淨現金流量變化:1)公司銷售費用投放趨於穩定。17年銷售費用29.9億,同比+77.6%,銷售費用率4.9%,+0.7pct主要為醬香系列酒投入導致。管理費用47.2億,同比+12.7%,管理費用率7.7%,收入規模效應下同比下降2.7pct。2)公司4Q16開始計提消費稅,17年稅金及附加比率13.8%,預計未來稅金影響利潤增速因素將逐步消除。3)公司全年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流644.2億,同比+5.6%創造歷史新高。公司17年支付稅費及子公司貴州茅臺集團財務有限公司存入定期銀行存款及央行法定存款準備金增加導致。

需求強勁供需格局未改,居安思危穩價利於長遠發展:1)需求強勁旺季集中投放。強勁的市場需求疊加17H1茅臺基酒和市場投放不足,帶動市場批價和零售價快速上漲,公司下半年採用旺季集中投放,保證了春節旺季市場投放量充足。同時社會需求穩定,節前部分終端銷售旺盛仍出現缺貨,節後經銷商庫存水準較低。2)穩定市場價格利於行業健康發展。公司17年加強對市場管控,打擊囤貨惜售的投機行為,通過專賣店和雲商放量,引導茅臺酒直接投放到消費者手中。草根調研,節後茅臺價格穩定在1500-1600區間,進入到新的動態平衡。我們認為春節期間茅臺放量消化社會庫存,價格穩定更加重視消費基礎建設,更加有利於茅臺長期發展。3)供需格局未改,未來進入價格驅動業績增長的新階段。17年底茅臺酒提高出廠價後,對管道利潤進行合理分配。我們認為,在未來基酒產能整體供應不足的情況下,茅臺酒供應仍處緊缺狀態。未來公司有望通過高端酒放量、增加直銷比例變相提價,進入價格驅動公司未來收入業績增長的新階段。

盈利預測與投資建議:我們認為,茅臺17年引領白酒行業復蘇,依靠品牌優勢快速提升高端酒市場份額,實現消費龍頭業績和估值大衛斯按兩下。預計18年茅臺旺季集中放量,通過產品結構提升和直銷比例增加繼續提升產品價格,帶動收入和業績增長。我們預計18-20年公司收入同比增33%/20%/19%,對應EPS為29.25/36.67/46.16元,同比增36%/25%/23%,最新股價對應PE分別為24/19/16倍。考慮高端酒行業競爭格局穩定和茅臺品牌的稀缺和不可替代性,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高端酒需求不足價格回落超過預期;茅臺酒產能不足導致投放量不足;食品安全問題;系列酒增長不達預期。

中國平安(個股資料 操作策略 股票診斷)

中國平安:金控龍頭再創佳績,金融科技抬升估值

中國平安 601318

研究機構:西南證券 分析師:郎達群,劉嘉瑋 撰寫日期:2018-03-23

業績總結:公司2017年實現營業收入8908.82億元,同比增長25.0%;實現歸母淨利潤890.88億元,同比增長42.8%;加權平均淨資產收益率同比上升3.3個百分點至20.7%;基本每股收益達到4.99元,同比上升42.6%。公司按照182.8億股的總股本為基數,全年派發現金股息每股1.5元,同比增長100%。

保險業務:代理人量能雙升,新業務價值增速強勁。壽險方面,2017年公司壽險代理人規模較年初增長24.8%達到138.6萬人,人均產能同比提升7.1%,在代理人量質雙升的背景下,公司實現壽險保費收入3886.42億元,同比增長33.4%,市場佔有率進一步提升1.5個百分點至14.2%;實現新業務價值673.57億元,同比增長32.6%;財險方面,平安財險2017年保費收入突破2000億元,同比增長21.4%,市場佔有率提升1個百分點至22.7%,仍穩居市場第二位;產險綜合成本率小幅上升至96.2%,仍優於行業平均水準。

銀行業務:轉型零售效果顯著,資產品質邊際好轉。2017年平安銀行實現歸母淨利潤231.9億元,同比增長2.61%,延續了正向增長趨勢。其中,零售金融業務發展迅速,零售客戶數逼近7000萬戶,同比增長33.4%,貢獻淨利潤占比大幅提升26.4個百分點至67.6%,驗證了公司零售轉型效果。在個人貸款品質持續改善的背景下,公司2017年資產品質持續好轉,不良貸款率同比下降0.04個百分點至1.70%。

資管業務:投資業績提升明顯。公司2017年投資資產持續擴張,規模達到2.45萬億元。通過優化資產配置結構,大幅提升權益投資占比至23.7%,降低固收類和現金類資產占比,公司2017年投資業績提升明顯,累計實現總投資收益1261.5億元,同比大增33%;綜合投資收益率同比上升3.3個百分點至7.7%。

互聯網 金融業務:客戶數量持續攀升,金融科技一騎絕塵。公司2017年底互聯網用戶數量達到4.36億人,同比增長26%;客均利潤突破350元,同比增長14.2%。經過多年培育,公司在金融科技方面的佈局效果開始顯現。旗下三家科技公司順利完成定向私募融資。其中,平安好醫生于2017年底完成Pre-IPO融資,規模4億美元,並已向香港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平安醫保科技和金融壹賬通於2018年初分別完成規模為11.5億美元和6.5億美元的首次融資。

盈利預測與評級。預計公司2018-2020年EPS分別為6.32元、7.97元、9.88元,未來三年歸母淨利潤有望實現年化26.57%的複合增長,給予公司2018年1.65倍估值,對應目標價90.93元,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互聯網 金融子公司分拆上市進度或慢於預期;保險政策改革落地速度或不及預期,資本市場環境惡化或使公司業績和估值面臨雙重壓力。

五糧液(個股資料 操作策略 股票診斷)

五糧液:深度變革中,二次創業再起航

五糧液 000858

研究機構:長江證券 分析師:劉顏,董思遠 撰寫日期:2018-03-01

高端白酒擴容及茅臺供不應求,五糧液享受行業紅利及份額提升

從上一輪週期與茅臺差距拉大看五糧液存在的問題

五糧液一度是中國白酒之王,2012年之後五糧液在收入、利潤、價格上被茅臺反超。我們認為其原因在於:1)2012年後二者對價格截然不同的態度導致二者品牌定位拉開(茅臺提價與五糧液大幅降價);2)濃香工藝決定濃香品牌往往要實行“高中低”檔全覆蓋的戰略以消化不同酒質的產能,但過去五糧液在品牌定位上的過度多元化也導致品牌稀釋嚴重,企業重心與資源不聚焦,企業對高端酒品質、品牌、行銷重視力度不足;3)在白酒賣方時代,大商制和總代理模式有利於五糧液借助社會資源實現快速擴張,完成全國化佈局,但隨著白酒進入買方時代,這一管道模式也最終制約了五糧液的發展。

新董事長主導多維度變革,五糧液“二次創業”再起航

2017年3月李曙光董事長上任,針對五糧液的問題開始帶領五糧液實現“全面轉型、二次創業”之路。1)制度變革:定增引入員工和經銷商持股,實現利益綁定;2)高度重視品質:高度重視產品品質,重塑濃香龍頭定位,實現與茅臺的差異化競爭;3)管道模式轉型:大幅增加小商、高度重視專賣店,預計2018年底專賣店數量較2016年增加1000家左右,實行“百城千縣萬店”工程,高度重視管道下沉和扁平化;4)資源聚焦:大量減少系列酒數量,集中資源打造大單品。五糧液此次改革“上至制度、下至模式”,改革之深、之全史無前例,期待五糧液變革從“量變”到“質變”的來臨。

盈利預測與估值

白酒高景氣疊加公司深度變革,五糧液有望迎來二次成長期。預計2017/2018年EPS為2.37/3.31元,2018年PE為22倍,給予“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

1.高端需求增長不及預期;“百城千縣萬店”工程推進不及預期;

2.政策調整等不確定性風險。

美的集團(個股資料 操作策略 股票診斷)

美的集團:五十過往家電巨擘基業長青,靜水深流科技集團揚帆遠航

美的集團 000333

研究機構:東吳證券 分析師:馬莉,林驥川 撰寫日期:2018-04-23

家電行業的航母級巨擘,17年增長亮眼大象起舞。美的集團1968年成立於廣東,由創辦初期的塑膠加工組歷經風雨50載,公司目前已經成為一家橫跨消費電器、暖通空調、機器人與自動化系統、智慧供應鏈業務的全球化科技集團,在世界範圍內擁有約200家子公司、60多個海外分支機搆及12個戰略業務單位。2017年公司實現總營收2419億元,同比大增51%,歸母淨利潤173億元,同比增長18%,ROE26%。

50年基業長青,我們如何看美的的護城河?首先在於管理與團隊,公司治理層面創始人何享健高瞻遠矚率先在A股推行MBO,公司騰飛早期解決產權問題;組織架構層面實行矩陣式事業部制,縱向事業部結合橫向四大平臺兼顧分權下沉與集中協同;員工激勵方面,實行現代化職業經理人制度,滾動式推出股權激勵綁定核心管理層及員工,打造命運共同體,激勵效果顯著13-17年人均淨利複合增速高達44%。第二在於產品及服務,研發方面13-17年累計研發投入超200億行業內後來者難以企及;把握大家電消費的服務屬性,售前+售後服務打造口碑。第三在於管道,線下管道早已下沉完畢,一二線佈局蘇甯國美,三四線旗艦店專賣店覆蓋95%以上城市,海外60餘分支機搆,線上17年全網銷量已經突破400億,京東/天貓/蘇寧均位列第一,強有力的管道使優秀的產品不愁銷路。第四在於成本與供應鏈,龐大銷售體量下規模效應顯著,比起後來者成本優勢突出,向供應商賒購營運資本充足;T+3管理模式+前後端資訊化使整個供應鏈條反應迅速。第五在於品牌,多年來“美的”品牌家喻戶曉,2017年品牌價值859億,旗下AEG/東芝/酷晨/Clivet向上佈局高端,全價格帶品牌矩陣已經形成。基於以上護城河,公司空冰洗2017年市占率位列2/3/2,小家電諸多品類位列第一,2017年暖通空調業務收入增速近40%,充分受益於地產+天氣+管道補庫存對行業增長的驅動;冰洗小家電30%+均超過行業,消費升級趨勢顯著,冰洗均價提升15-20%,多品類龍頭地位難以撼動。空調及消費電器兩大家電主業在原料價格大幅上漲背景下毛利率基本維持穩定。

機器人&智慧供應鏈,靜水深流打造科技集團。工業機器人方面,中國市場是預計年化增速20%+優質沃土,公司305億收購KUKA95%股權(17年44X),17年實現並表,KUKA作為工業機器人四大家族之一,2017年收入體量271億,同比增長18%屬於四大家族中增長最穩健的,其下屬業務包括機器人,系統集成和瑞仕格(倉儲物流+醫療自動化)三大板塊,18年美的與KUKA在國內成立合資公司並新建生產基地產能預計2024年增至10萬台,目前中國區收入占比KUKA不到15%,我們預計至2020年KUKA中國區收入實現翻番,中國也將成為KUKA收入增長的主要驅動地區。服務機器人方面,結合公司M-Smart智慧家居戰略與安川電機合資設立子公司推進服務機器人全產業鏈覆蓋。智慧供應鏈方面,同樣作為年化增速20%+的5千億+藍海市場,公司依託子公司安得智聯一方面提升美的本身供應鏈效率,另一方面為外部客戶提供智慧物流解決方案,17年安得實現約70億收入,我們預計至2019年有望突破100億規模,每年保持30%+增長。

18年各品類成長性我們怎麼看?空調:當前行業管道庫存2885萬台雖較高但旺季前無需擔心,3月線上/線下零售量增速40%+/30%+高增長下游補庫存邏輯持續,18年預計美的空調收入增速11%;冰洗:18年家電下鄉10年換新需求迎高峰,延續17年趨勢均價持續提升,預計美的18年冰洗收入增速25%左右;小家電:17年美的洗碗機、吸塵器、廚電等翻番以上增長,電飯煲等穩定增長,預計18年整體20%增速。

盈利預測及估值:我們預計公司2018-2020年營業總收入2837.9億元/3289.0億元/3795.7億元,同比增長17.3%、15.9%、15.4%,歸母淨利潤207.7億元/247.5億元/292.5億元,同比增長20.2%、19.2%、18.2%,對應EPS 3.15、3.76和4.44,對應PE為16/14/12X。基於當前盈利預測參照可比公司估值水準,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家電品類出貨低於預期,KUKA訂單增速低於預期等

海康威視(個股資料 操作策略 股票診斷)

海康威視:公司保持穩健增長,雲邊結合迎AI大時代

海康威視 002415

研究機構:光大證券 分析師:楊明輝 撰寫日期:2018-03-02

事件:

公司發佈2017年度業績快報,公司2017年實現營業總收入418.95億元,同比增長31.91%;實現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94億元,同比增長26.60%。

點評:

公司2017年業績增長穩健。

全年來看,安防行業下游需求回暖,公司2017年實現營業總收入418.95億元,同比增長31.91%,繼續保持穩健增長;營業淨利潤102.46億元,同比增長49.93%(主要因為2017年6月實行新的會計準則,將與日常活動相關的退稅計入其他收益,因此營業利潤增長較多);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94億元,同比增長26.60%。在利潤率方面,公司2017年淨利潤率為22.44%,保持穩定。單看四季度,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141.65億元,同比增長31.3%;歸母淨利潤為32.47億元,同比增長26.24%。公司在2017年研發投入繼續保持在較高水準,不斷加快新技術向新產品的轉化,如AGV、螢石雲等新產品增長明顯。此外,公司還不斷提升管理與運營效率,實現了公司業績的穩健增長。

安防行業增速回暖,雲邊結合迎AI 大時代。

在經過2015-2016年宏觀經濟低迷所帶來的需求不振後, 2017年中國安防行業下游需求回暖,前五大安防應用領域公安、交通、樓宇、學校以及金融皆有不錯表現。此外,在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與行業需求的帶動下,公司的AI 攝像頭出貨占比不斷提升,多個智慧安防項目有望快速落地。公司在2017年CPSE 安博會上推出多種包含邊緣計算以及AI Cloud 的新產品,並提出“雲邊結合”的智慧化安防發展方向。我們認為在未來前端設備不斷高清化背景下,資料傳輸成本將大幅度提升,而海康提出的前端邊緣計算+後端AI Cloud 解決方案,可以有效降低資料傳輸所帶來的成本負擔。具備邊緣計算能力的前端將採集到的資料進行篩選、壓縮並標籤化,資料傳輸壓力變小,後端處理速度也將得到提升,符合未來安防領域智慧化、高清化、即時化的需求與應用要求。

目前政府已出臺一系列智慧安防相關政策,未來如無人零售、人臉識別等需求也將不斷增加,在政策與需求的雙重帶動下,有望出現更多“人工智慧+安防”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安防行業新空間也將被打開。海康威視作為安防領域的絕對龍頭,有望深度受益於新需求的開拓。

此外,海康在工業4.0領域也具備一定的優勢。公司一方面依託長期在影像處理領域的技術積累,推出了多種工業攝像機產品,另一方面公司深耕WMS倉庫管理系統,加上公司的AGV 物流車已經形成一套擁有自主體系的倉儲物流管理方案,公司未來將有望受益於工業4.0時代的到來。

盈利預測、估值與評級。

我們認為海康威視在傳統安防領域規模優勢明顯,並且深耕AI+安防解決方案,提出的“雲邊結合”符合未來行業技術發展方向;在新興應用領域,公司佈局工業攝像機、AGV、物流倉儲管理系統等新方向,有望受益於工業4.0時代的到來。我們預計公司2017-2019年EPS 分別為1.02/1.31/1.65元,當前股價對應PE 分別為42/33/26倍。考慮到公司在安防領域的絕對領先地位,且在人工智慧技術上取得了突破,並逐步向工業4.0領域拓展,成長空間已被打開,理應享受更高的估值溢價。我們給予公司2018年38倍PE,6個月目標價為49.78元,首次覆蓋給予“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

智慧化過程中出現的技術替代風險;國內市場需求增速放緩的風險;海外市場銷售體系建設不及預期風險; 新業務不確定性較大,出現虧損的風險。

恒瑞醫藥(個股資料 操作策略 股票診斷)

恒瑞醫藥:業績符合預期,國內外雙線佈局將助力公司進一步成長

恒瑞醫藥 600276

< p="">研究機構:華金證券 分析師:王馮 撰寫日期:2018-04-19

深耕抗腫瘤、麻醉、造影三大板塊,業績穩健增長:公司發佈2017年年報,全年實現營業收入86.63億元,同比增長24.72%;歸母淨利潤32.2億元,同比增長24.25%。抗腫瘤藥物、手術麻醉藥物、造影劑合計貢獻了80%以上的收入,是公司目前主要的收入來源。其中,阿帕替尼、右美托咪定、碘克沙醇分別是2017年抗腫瘤藥物、麻醉藥物和造影劑增長的重要因素。在費用端,近幾年銷售費用率相對穩定,持續增長的研發投入導致管理費用率不斷增長,但同時也是公司在研產品陸續上市的重要保障。

重點品種市場格局穩定向好:(1)抗腫瘤藥物:阿帕替尼是公司自主研發的VEGFR小分子靶向創新藥,上市時間還不長,增長潛力很大;伊立替康的市場份額穩步增長,多西他賽、來曲唑、替吉奧的市場份額相對穩定,奧沙利鉑和環磷醯胺受原研廠家的競爭市場份額有所下滑,但已基本止住繼續下滑的趨勢。在抗腫瘤藥物板塊,公司成熟的品種大多市場份額穩定,新晉品種增長較快,將持續享受抗腫瘤藥物市場需求增長帶來的紅利。(2)手術麻醉藥品:隨著恩華藥業等競爭對手陸續進入市場,公司右美托咪定的市場份額遭到部分蠶食,但從體量上來看,公司仍是市場上絕對的龍頭,市場地位難以撼動。阿曲庫銨的市場份額相對穩定,而七氟烷的市場份額則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在麻醉鎮靜領域,公司始終穩坐市場的頭把交椅,地位穩固。(3)造影劑:公司碘佛醇的市場份額已經很高,2017年達到90%;碘克沙醇市場份額快速增長,目前也已超過50%。造影劑業務未來有望持續保持較高的增長水準。

國內外佈局穩步推進,變革浪潮中將享受政策紅利:公司擁有豐富的在研產品儲備,我們預計吡咯替尼、紫杉醇(白蛋白結合型)、聚乙二醇重組人粒細胞刺激因數(HHPG-19K)等重磅品種有望今年獲批上市,同時PD-1單抗不出意外的話也將於年內申報生產。同時公司也通過海外授權和產品海外申報上市的方式積極開拓海外市場,堅持走國際化的發展路線。此外,在醫保控費、鼓勵創新和高端仿製的醫改大背景下,公司受到的負面影響非常有限,反而會在國內醫藥環境的變革浪潮中進一步成長,未來幾個重點佈局的藥物板塊也有望繼續維持健康的增長。

投資建議:我們預測公司2018年至2020年每股收益分別為1.35、1.69和2.24元。基於(1)已上市重點產品銷售的穩健增長(2)公司豐富的在研產品管線和國內創新藥龍頭的估值溢價(3)在醫改的變革中公司有望享受政策紅利,我們維持公司買入-A評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