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蘭倉評論」楊茂林:山間青嵐千張網,世上詩情百種心

山間青嵐千張網, 世上詩情百種心

——《悠悠歲月情》讀後感

楊茂林

1988年到1990年曾在申貴懷先生的故鄉沙金鄉供銷社工作, 期間和其高堂老父有過交往, 並且也曾去過申家村的老宅喝過茶, 那時候可能貴懷先生工作在外未能謀面, 不過倒是和其父親, 其弟貴榮很熟悉且很談得來, 這不光是這一家人當年曾隨其在大灘政界工作的父親生活多年, 有的還出生在雷壩, 自然對大灘人有著特殊的情感。 更重要的一點這一家人從小受父輩的教育和影響, 為人比較低調、謙和、本分, 所以離開沙金多年, 心中的記憶和念想從來沒有淡化。

2017年加入禮縣詩詞學會微信群, 有幸結識了貴懷君, 才知道他閒暇也好詩文並有專著即將付印成書。 我向他說明到時別忘了讓我先睹為快。 終於在桃紅柳綠的季節這本集滿作者情韻的“美味佳餚”真正擺到了我的案頭。

“文章千古事, 得失寸心知”, 浮躁是當代的一大弊端, 滲入各行各業, 在文學與藝術裡也經常見到, 標題刺人眼目, 內容空洞乏味。 詩詞創作也有諸多弊端, 格律不嚴謹, 立意缺乏可讀性, 有些生詞造句, 追求數量不注重品質。

貴懷的詩詞卻與眾不同, 雖然他出生在五十年代, 先後幾易職務, 但讀他的佳致給人的感覺語言質樸, 情感濃烈, 如《家鄉吟》其二這樣寫道:“白牆青瓦屋數間, 依然純樸古山川。

佇立回首當年事, 歷歷淒然悲苦酸……壯志淩雲青春夢, 富貴榮華過眼煙。 ”沒有在沙金生活過的人很難想像沙金那些年的貧困與疾苦, 全鄉不足萬人, 每年需要國家返銷糧幾千萬斤, 而且必須到四十華裡外的白關糧站按指標購取, 雖然他是幹部家庭子女, 缺吃少穿也是常事, 所以他才看到新景象想到了過往的不容易, 同時流露出作者的淡定和樂觀豁達。

王國維的《人間詞話》說“有造境, 有寫境, 此理想與寫實二派所由分。 ”通俗地講就是理想派和寫實派。 理想和寫實是任何文學形式的表現手法, 前者美好, 後者篤實。 《鷓鴣天 春的遐想》“穀壑川溝泛綠波, 野花怒放滿山坡。 細雨瀝瀝迎春夢, 牧童放牛唱情歌。 燈似豆, 月如梭, 悠悠歲月自蹉跎, 漫漫人生路何處, 辛勤筆耕歌賦多”。 人到了一定的年齡就容易觸景生情, 感慨頗多, 這不是無病呻吟更是一種情懷的寄達。

通讀貴懷先生的大作, 給人的感覺不管是詩詞歌賦, 散文心得語言真, 感情濃, 做人實, 為子孝, 仁義長。 《悠悠歲月情》也算是作者對自己多年潛心學問的一段總結,

在泱泱詩國的中華長卷裡集瑰麗斑斕, 雄齊壯麗於一起, 讀來令人韻味鏗鏘, 震撼心弦, 催人向上。 願貴懷兄在往後的創作中發揮自身經歷多、見識廣、交往長的特點, 靜心靜氣, 在煉字煉句上百尺竿頭再進一步。 最後即興一首作為本文的結束語;

《悠悠歲月情》讀後有寄貴懷君

鶯語聲聲枕不眠, 鄉愁過往夢中牽。

詩花每從心頭起, 淡定常憑日月宣。

敲鍵碼文追李杜, 唱和步韻種高田。

旅途瑣碎留佳句, 冬暖春寒悵難全。

楊茂林, 禮縣王壩人, 1666年生, 中華詩詞學會會員, 早先在供銷社工作, 下崗多年, 自由職業, 閒暇喜歡涉獵文學, 四年前有幸網路和山西農業廳農村調查辦公室的劉磊峰副處長結識,

得提攜專注詩詞, 我寫我心, 聊以自慰。 作品先後在《甘肅詩詞》、《長白山詩刊》、《天山詩刊》、《祁山》等紙質及網路平臺發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