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隨園食單》的海鮮單裡,藏了好多沿用兩百年的去腥調味妙法

《隨園食單》剛翻開, 就看見袁枚吐槽說海鮮其實本不屬於古八珍。 但“今世俗尚之、不得不吾從眾”, 遠遠地就能感受到老爺子的憤憤不平。

話雖這麼說, 但袁枚寫海鮮單卻毫不含糊。 不僅對亂燉燕窩的人表示憤慨(是的他把燕窩放在了海鮮單), 還在文中提到了許多海鮮去腥調味的妙法, 這些方法不少沿用了至少兩百年。

袁枚在《隨園食單》裡最先聊到需要去腥味的就是海參, 他說海參本是“無味之物”, 但卻“沙多氣腥”, 給了個最難討好的名頭。

不過吃貨當然不會放棄, 首先袁枚說要挑選小刺參, 然後用水泡掉沙泥, 再用滾熱的肉湯煮三次, 之後用雞湯、豬肉湯煨熟。

袁枚特別提醒了各位吃貨和大廚, 海參的味道太腥氣, 所以要跟味道濃郁的食材一起烹煮, 清湯只是用來初步去沙泥的;同時選擇香蕈、木耳等顏色深的輔料, 才能跟海參搭配。

然後是大家也很熟悉的魚翅, 袁枚說魚翅最讓人頭疼的就是太硬了“難爛”。 所以首先要煮上兩天, 再加調料烹飪。

袁枚說那時候有人用細蘿蔔絲跟魚翅絲混合做菜, 蘿蔔也必須出水三次才能完全去除臭味。 不過為了保護野生鯊魚, 我現在更宣導各位想想就好,

吃魚翅還是算了吧。

接著袁枚還聊到了烏魚蛋, 他在《隨園食單》中給烏魚蛋扣了兩個最:一個是“最鮮”, 一個是“最難服事”(也就是最難烹飪)。

雖然老爺子其實挺愛用“最”的, 不過這裡的烏魚蛋確實做法也很講究。 直接煮是不行的, 要先用燒開的河水使勁煮,

把沙子排盡、腥氣去除, 然後再加雞湯、蘑菇煨到爛熟。

袁枚在《隨園食單》裡花了大篇幅寫的還有“刀魚”, 這種魚不知道大家吃過沒, 有時候也被稱作“長江第一鮮”。 因為刀魚是平時生活在海中的洄游魚類, 所以也放在海鮮單。

袁枚說刀魚最讓人頭疼的是刺多,

所以南京人乾脆用油直接把刀魚炸焦, 然後再煎至酥脆。 不過貌似老爺子對這個做法不太滿意, 他覺得這叫“駝背夾直、其人不活。 ”

袁枚更加推崇的刀魚做法, 還是用甜酒釀、醬油醃制好, 然後不加水直接清蒸。 如果擔心刺太多, 可以用鋒利的刀片刮取魚片, 用鉗子去除魚刺。

在《隨園食單》海鮮單中,袁枚多次提到了用蔥、薑汁來去除腥味的方法。比如說做鱘魚,就要在起鍋時“加蔥、椒、韭”,並且重用薑汁一大杯。

而做班魚的時候(即斑魚),也要在起鍋時加入“薑汁一大碗、蔥數莖”,這樣才能有效殺去腥氣。

袁枚還在《隨園食單》海鮮單中提到了一種“假蟹”:原料是煮好的黃魚去骨留肉,然後四個生鹹蛋打散備用,以及香蕈、蔥、薑汁、酒等佐料。

做的時候先把魚肉煎爆,加雞湯燒開,然後加入備用的散生蛋攪勻,最後加各種佐料調味。我覺得這裡的黃魚肉可能是仿造了蟹肉,而散雞蛋則是仿造了蟹黃。

袁枚最後還跟大家強調,吃假蟹的時候可以酌量用醋,那就跟吃蟹差別不大了。

海鮮對於國人而言可能正如袁枚所說,本來並不屬於古代八珍,比起豬肉、牛羊肉來說廣泛食用的時間並不長。

但在袁枚之前的吃貨就已經研究出了許多製作海鮮的方法,《隨園食單》中的只是很少一部分。不過以小窺大,好多方法至今還在沿用,也是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啦。

在《隨園食單》海鮮單中,袁枚多次提到了用蔥、薑汁來去除腥味的方法。比如說做鱘魚,就要在起鍋時“加蔥、椒、韭”,並且重用薑汁一大杯。

而做班魚的時候(即斑魚),也要在起鍋時加入“薑汁一大碗、蔥數莖”,這樣才能有效殺去腥氣。

袁枚還在《隨園食單》海鮮單中提到了一種“假蟹”:原料是煮好的黃魚去骨留肉,然後四個生鹹蛋打散備用,以及香蕈、蔥、薑汁、酒等佐料。

做的時候先把魚肉煎爆,加雞湯燒開,然後加入備用的散生蛋攪勻,最後加各種佐料調味。我覺得這裡的黃魚肉可能是仿造了蟹肉,而散雞蛋則是仿造了蟹黃。

袁枚最後還跟大家強調,吃假蟹的時候可以酌量用醋,那就跟吃蟹差別不大了。

海鮮對於國人而言可能正如袁枚所說,本來並不屬於古代八珍,比起豬肉、牛羊肉來說廣泛食用的時間並不長。

但在袁枚之前的吃貨就已經研究出了許多製作海鮮的方法,《隨園食單》中的只是很少一部分。不過以小窺大,好多方法至今還在沿用,也是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