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隋朝第一功臣卻飽受兩任皇帝厭惡,皇帝尤其不能容忍什麼?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金陵物

提起短命的隋朝, 最為大家耳熟能詳的名字應該就是隋文帝楊堅、隋煬帝楊廣、獨孤皇后以及隋末的一眾英雄好漢。

這些人在短暫的隋朝發光發熱, 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而在隋朝前期, 是隋朝開國功臣, 是開皇盛世的助推手, 是隋朝由盛轉衰的分水嶺, 他就是隋朝首任丞相高熲。

一、軍事平亂

高熲出身于渤海高氏, 和北齊皇室是同宗, 他的父親也曾經在北齊當官, 後來被奸臣陷害不得已投奔北周, 投靠在獨孤信門下。 因此, 當北周要求大臣將姓氏改回鮮卑姓的時候, 高熲被賜為獨孤姓, 楊堅為顯示對其器重, 不直呼其名, 只親昵地叫他“獨孤”。

從叛齊歸周到武帝滅齊、從征討羌胡到北周衰敗, 高熲經歷了南北朝最後的亂世, 同時也成為了結束這個亂世的重要參與者。 西元580年, 楊堅預謀篡位, 高熲主動投誠,

在楊堅跟前表忠心“縱令公事不成, 熲亦不辭滅族”。 高熲說到做到, 在接下來的平定尉遲迥之亂過程中起到了關鍵作用。

楊堅篡位之心昭然若揭, 在外自然就有不服的人。 當時起兵反對的主要有三方人馬, 一是鄴城的尉遲迥, 二是鄖州的司馬消難, 三是益州的王謙。

三路人馬中以尉遲迥的勢力最大, 他一起事, 關東州縣紛紛響應, 短時間內號召起數十萬大軍, 逼得楊堅不得不派遣年老的名將韋孝寬率軍平叛。

韋孝寬是南北朝名將, 功勳卓著, 但此時的他已經年老, 與尉遲迥的兒子尉遲敦對峙于武陟、隔沁水相望, 難以取勝, 且他不是楊堅嫡系, 楊堅對隨軍出征的梁士彥、宇文忻、崔弘度等大將也信不過(前兩人後來果真叛變了),

於是派遣了一位值得信賴、同時又很有才幹的人前去監軍, 這人就是高熲。

高熲到達武陟後, 隨即與尉遲敦展開較量。 尉遲敦在兩軍對壘的沁水上游放下火船, 想燒橋阻斷敵軍進攻, 高熲則見招拆招, 相應地在上游建築土狗(水中積土, 前尖後寬, 形狀像坐著的土狗)擋住火船。 尉遲敦又假裝後退, 想趁敵軍率軍追趕的時候半渡而擊之, 高熲則率軍猛追, 追過河後毀掉木橋, 置之死地而後生, 將士果然勇往無前, 奮力拼殺, 尉遲敦大敗, 十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 於是高熲大軍兵臨鄴城城下。

到達鄴城後, 韋孝寬和高熲互相配合, 加上宇文忻、李詢等人出謀劃策, 尉遲迥很快就兵敗自殺。 從起兵到自殺, 尉遲迥之亂僅僅持續了不到七十天。

如果說平定尉遲迥的時候高熲只是個監軍, 並非主帥, 那麼在接下來的滅陳之戰中, 高熲則無疑是實際上的主帥。

其實早在滅齊之前, 高熲就向楊堅建議過滅齊之策:一是時常騷擾南陳邊界, 耽誤陳國農時;二是放火燒毀陳國房屋,

損耗其經濟財力。 不得不說, 高熲這兩招是低端了一點, 但效果還是不錯的, 採納他的策略後, “陳人益敝”。

西元588年, 隋國以楊廣為元帥、高熲為元帥長史分八路、共計五十一大軍大舉伐陳, 而真正節制諸軍的人是高熲。

在整個伐陳過程中, 既有楊素從水路順流而下, 又有韓擒虎、賀若弼等渡江作戰, 甚至有燕榮浮海繞道進攻建康城的後方, 在滅陳之後更是發生了韓擒虎、賀若弼爭功的事情。 可想而知, 要不是有功勳卓著、深受楊堅信用的高熲坐鎮中央、節制各軍, 滅齊之戰會比實際上艱難得多, 不可能僅用十餘天就佔領建康城。

二、政治治國

不僅在軍事上, 高熲對隋朝的貢獻也體現在政治經濟上。

一是實施輸籍法。 隋朝建立之初有四百多萬戶人口, 開皇九年有七百多萬戶,大業二年有八百九十多萬戶,隋朝戶口的增長要歸功於高熲的輸籍法。

高熲將全國戶口按資產多少分為上、中、下三等,上等的多交稅、下等的少交稅。具體實施中,則讓縣令在每年的一月五日為戶口定樣,確定等級,編撰在冊,並以此作為依據收稅。

從而讓原本蔭庇在大地主家的佃農脫離出來,成為國家交稅人口,大大增加了國家財政收入。

因此隋朝出現了雖然天災不斷、但是人口數反而持續增長的現象,這就是輸籍法的作用。“隋氏之盛,實由於斯”。

二是主持制定《開皇律》。楊堅認為北周刑法嚴苛殘酷,刑罰混亂,於是讓高熲、裴政等人編撰新的律令,這就是著名的《開皇律》。

在魏晉南北朝的律令基礎上,高熲刪繁就簡,從輕量刑,廢除了鞭刑、車裂等殘酷刑罰,只規定了五種大的刑罰:死刑、流刑、徒刑、杖刑、笞刑,同時給予了貴族士大夫相應的特權,老百姓也可以通過縣、州逐級上訪伸冤,編成了一部相對寬簡的律令。

《開皇律》承上啟下,既是對北齊《麟趾格》的繼承,又是《貞觀律》、《唐律疏議》的基礎,對後世的律令產生了深遠影響。

此外,高熲還負責興建大興城、征伐突厥和高麗,為楊堅推薦了一系列人才,許多隋朝大臣如楊素、蘇威、賀若弼、韓擒虎、李素等人都經高熲引薦過。因此,在楊堅一朝,除了楊堅本人和皇后獨孤伽羅外,對朝野影響最大的人非高熲莫屬。李世民就曾經評價他“高熲有經國大才,為隋文帝贊成霸業……及為煬帝所殺,刑政由是衰壞”,將高熲之死作為隋朝盛衰的轉捩點。

三、被殺緣由

在隋朝前期,高熲是當之無愧的隋朝第一功臣,但是隨著太子楊勇的失寵,高熲也隨之失勢,甚至被楊堅、楊廣兩個帝王憎惡。西元599年,高熲被楊堅廢為庶人;西元607年,高熲被楊廣殺死,那麼是什麼導致了一代功臣被兩個帝王憎惡至此,甚至被下獄殺死呢?

關於高熲之死是一件值得深思的事情。

首先,高熲得罪了獨孤伽羅。

獨孤伽羅是獨孤信的女兒,和高熲這個父親舊部關係本來是很好的,但是高熲後來的一句話得罪了她。

楊堅是個妻管嚴,好不容易寵倖了尉遲迥的孫女,結果被獨孤伽羅發現,二話沒說把這女的殺了。楊堅又生氣又委屈,只好跑到沒人的地方大喊發洩,高熲急忙趕馬追上去勸“陛下豈以一婦人而輕天下”。正是這句話讓獨孤皇后和高熲之間產生隔閡。

之後高熲與獨孤皇后的兒子楊諒率軍討伐高麗,兩人在軍中產生矛盾,楊諒回來後就在獨孤皇后跟前告狀“兒倖免高熲所殺”。

此外,高熲的原配死後,楊堅想給他續弦,但高熲說自己和原配感情深厚,堅決辭讓。結果高熲的小妾懷孕了,獨孤皇后立馬說他壞話:你不是和原配感情好嗎,怎麼又和小妾好上了?你這不是欺君麼。

第二,高熲得罪了世家大族。高熲的輸籍法誠然讓隋朝財政大大增加,但是大量戶籍的增長必然伴隨著蔭庇在世家大族的佃戶減少,從而削弱了這些世族的利益。也因此,在高熲執政期間,大臣們中傷他的言論從未停止過。

第三,高熲得罪了楊堅。高熲是大隋首任丞相,他的一系列政治主張讓大隋走向巔峰,開創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盛世,“執政將二十年,朝野推服,物無異議。治致升平,熲之力也”,這就難免受到楊堅的猜忌。

在伐陳之後,有人報告說高熲造反,楊堅“斬之”;將軍龐晃、盧賁等說高熲壞話,楊堅“怒之,(二人)皆被疏黜”,又有人將水災、旱災歸罪在高熲頭上,楊堅又將其罷黜。

之後高熲請派兵攻打突厥,有人又說他要造反,楊堅的反應是“未有所答”,從“斬之”到“未有所答”,楊堅對污蔑高熲的人的態度產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轉彎,這一切都源于高熲功高蓋主,楊堅甚至直言“(高熲)不可以身要君,自雲第一也”。

最後,高熲得罪了楊廣。高熲的兒子娶了太子楊勇的女兒,這就無形中將高熲與楊勇綁在了同一條繩子上,也因此與楊廣、支持楊廣的獨孤伽羅產生了不可化解的矛盾。高熲是楊勇派系的人,早在楊勇被廢之前,高熲便被楊堅廢為庶人。此後高熲雖然被楊廣起用,但他“不識時務”,屢次進諫,甚至在私下直言“近來朝廷殊無綱紀”,正是因為這句話,高熲被楊廣以“誹謗朝政”之罪殺死。

參考資料:《隋書》 、《略論高熲之死》

不讀書的宰相是什麼下場:謀反不成捧著書大呼後悔

班氏一族打匈奴通西域寫史書,為何後宮的班婕妤卻敵不過趙飛燕?

開皇九年有七百多萬戶,大業二年有八百九十多萬戶,隋朝戶口的增長要歸功於高熲的輸籍法。

高熲將全國戶口按資產多少分為上、中、下三等,上等的多交稅、下等的少交稅。具體實施中,則讓縣令在每年的一月五日為戶口定樣,確定等級,編撰在冊,並以此作為依據收稅。

從而讓原本蔭庇在大地主家的佃農脫離出來,成為國家交稅人口,大大增加了國家財政收入。

因此隋朝出現了雖然天災不斷、但是人口數反而持續增長的現象,這就是輸籍法的作用。“隋氏之盛,實由於斯”。

二是主持制定《開皇律》。楊堅認為北周刑法嚴苛殘酷,刑罰混亂,於是讓高熲、裴政等人編撰新的律令,這就是著名的《開皇律》。

在魏晉南北朝的律令基礎上,高熲刪繁就簡,從輕量刑,廢除了鞭刑、車裂等殘酷刑罰,只規定了五種大的刑罰:死刑、流刑、徒刑、杖刑、笞刑,同時給予了貴族士大夫相應的特權,老百姓也可以通過縣、州逐級上訪伸冤,編成了一部相對寬簡的律令。

《開皇律》承上啟下,既是對北齊《麟趾格》的繼承,又是《貞觀律》、《唐律疏議》的基礎,對後世的律令產生了深遠影響。

此外,高熲還負責興建大興城、征伐突厥和高麗,為楊堅推薦了一系列人才,許多隋朝大臣如楊素、蘇威、賀若弼、韓擒虎、李素等人都經高熲引薦過。因此,在楊堅一朝,除了楊堅本人和皇后獨孤伽羅外,對朝野影響最大的人非高熲莫屬。李世民就曾經評價他“高熲有經國大才,為隋文帝贊成霸業……及為煬帝所殺,刑政由是衰壞”,將高熲之死作為隋朝盛衰的轉捩點。

三、被殺緣由

在隋朝前期,高熲是當之無愧的隋朝第一功臣,但是隨著太子楊勇的失寵,高熲也隨之失勢,甚至被楊堅、楊廣兩個帝王憎惡。西元599年,高熲被楊堅廢為庶人;西元607年,高熲被楊廣殺死,那麼是什麼導致了一代功臣被兩個帝王憎惡至此,甚至被下獄殺死呢?

關於高熲之死是一件值得深思的事情。

首先,高熲得罪了獨孤伽羅。

獨孤伽羅是獨孤信的女兒,和高熲這個父親舊部關係本來是很好的,但是高熲後來的一句話得罪了她。

楊堅是個妻管嚴,好不容易寵倖了尉遲迥的孫女,結果被獨孤伽羅發現,二話沒說把這女的殺了。楊堅又生氣又委屈,只好跑到沒人的地方大喊發洩,高熲急忙趕馬追上去勸“陛下豈以一婦人而輕天下”。正是這句話讓獨孤皇后和高熲之間產生隔閡。

之後高熲與獨孤皇后的兒子楊諒率軍討伐高麗,兩人在軍中產生矛盾,楊諒回來後就在獨孤皇后跟前告狀“兒倖免高熲所殺”。

此外,高熲的原配死後,楊堅想給他續弦,但高熲說自己和原配感情深厚,堅決辭讓。結果高熲的小妾懷孕了,獨孤皇后立馬說他壞話:你不是和原配感情好嗎,怎麼又和小妾好上了?你這不是欺君麼。

第二,高熲得罪了世家大族。高熲的輸籍法誠然讓隋朝財政大大增加,但是大量戶籍的增長必然伴隨著蔭庇在世家大族的佃戶減少,從而削弱了這些世族的利益。也因此,在高熲執政期間,大臣們中傷他的言論從未停止過。

第三,高熲得罪了楊堅。高熲是大隋首任丞相,他的一系列政治主張讓大隋走向巔峰,開創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盛世,“執政將二十年,朝野推服,物無異議。治致升平,熲之力也”,這就難免受到楊堅的猜忌。

在伐陳之後,有人報告說高熲造反,楊堅“斬之”;將軍龐晃、盧賁等說高熲壞話,楊堅“怒之,(二人)皆被疏黜”,又有人將水災、旱災歸罪在高熲頭上,楊堅又將其罷黜。

之後高熲請派兵攻打突厥,有人又說他要造反,楊堅的反應是“未有所答”,從“斬之”到“未有所答”,楊堅對污蔑高熲的人的態度產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轉彎,這一切都源于高熲功高蓋主,楊堅甚至直言“(高熲)不可以身要君,自雲第一也”。

最後,高熲得罪了楊廣。高熲的兒子娶了太子楊勇的女兒,這就無形中將高熲與楊勇綁在了同一條繩子上,也因此與楊廣、支持楊廣的獨孤伽羅產生了不可化解的矛盾。高熲是楊勇派系的人,早在楊勇被廢之前,高熲便被楊堅廢為庶人。此後高熲雖然被楊廣起用,但他“不識時務”,屢次進諫,甚至在私下直言“近來朝廷殊無綱紀”,正是因為這句話,高熲被楊廣以“誹謗朝政”之罪殺死。

參考資料:《隋書》 、《略論高熲之死》

不讀書的宰相是什麼下場:謀反不成捧著書大呼後悔

班氏一族打匈奴通西域寫史書,為何後宮的班婕妤卻敵不過趙飛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