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關於女人與性――《我的母親》賞析

《我的母親的畫謀生。 面對著女兒未婚懷孕並產下愛滋兒的事實, 她完全不知所措――典型地是徒具「母親」的生理特徵, 卻欠缺母性的特質。 從她和Manuela的對比中, 觀眾清楚地看到:假如「母親」有任何吸引人的特質, 那並非Rosa的母親所擁有的生理特徵, 而是Manuela所代表的精神性特徵:包容、接納、原諒、愛與照護。 同樣地, 以一個人的外表來判斷一個人的性別, 就猶如用一個人的衣著來判斷一個人的品味與內在。 當Manuela跟Agrado一起去看修女Rosa時, Agrado穿著仿Chanel的衣服, 並且說:「沒有什麼比Chanel更能讓妳看起來值得尊敬。 」接著, 當Manuela問Agrado的Chanel是否真貨時,

Agrado回答:「我全身上下只有我內在的感覺和這一噸的矽膠是真實的。 」[16] 但是, 什麼叫「性傾向」?什麼叫「性別認同」?男同志跟一般的「男人」有何異同?又跟一般的「女人」有何異同?當阿莫多瓦承認自己是男同志時, 他向什麼認同?他的情欲的載體(他的性伴侶)?他的情欲?他對女人的生理特徵愛慕?他對「女性」這個精神性的特質的認同? 坊間許多有關同性戀的論述還停留在「情欲」的滿足和「情欲的自我」這樣的層次。 但是, 阿莫多瓦在探討同性戀議題時, 不但已經超乎生理的層次, 也超乎單純的性傾向和情欲, 而是在反思他自己的「自我」認同, 以及「女性」之所以那麼無可抗拒地吸引他的「可貴特質」。 我相信, 他是在這樣的層次下說出:「我自然知道,
同性戀或雙性戀者的感受有異於普通人。 但是最重要的是, 我並沒有按照導演的性取向來劃分一部影片。 (曾有人)問我到底是哪一類人?我的回答是, 我就是你眼中所看到的阿莫多瓦。 」 阿莫多瓦對女性的崇拜並非無條件的, 也絕非生理的、情欲的特質。 譬如, Rosa的母親顯然欠缺了吸引他的母性特質。 而他形容變性的Esteban(Lola)是「男人最惡質的部分和女性最卑劣的部分」, 又說他是「瘟疫」。 當「變性」的概念與「女性的魅力」、「母性的特質」相結合後, Agrado從一個「渴望成為女人的男人」變成一個渴望著女性特質、天生擁有女性特質的『女人』, 也因此她╱他必須在外表上成為女性, 才是忠於自己;唯有誠實地展現內在的自我, 才是一種對自己和他人的真誠。
猶如她╱他的一段臺詞:「一個人愈是接近他所想要成為的樣子, 他就愈是真實。 」(You are more authentic the more you resemble what you have dreamed of being.) 成為同志的意思, 顯然包含了接納自己的情欲特質這個部分。 但是, 這並非表示一切的情欲都不可以被抗拒, 所有的同志都是一樣的同志。 同志跟異性戀者有完全相同的情感倫理議題(劈腿與否的抉擇), 以及性倫理的課題(根據自己的身心狀態而選擇滿足情欲或節制情欲的抉擇)。 與其說「成為同志就是接納自己的情欲」, 不如說「成為同志就是不再去分辨異性戀與同性戀在價值天平上的差異」。 但是, 阿莫多瓦走得比這還更遠, 他走出情欲的困擾, 進一步探索女人的可貴與可鄙。 或者說, 阿莫多瓦在問自己:他想要成為怎樣的「(女)人」?從Agrado的自白我瞭解到阿莫多瓦已經掙脫生理與內在自我間的矛盾與衝突,
決心忠於內在的自我, 而非生理的外貌。 但是, 什麼是他所渴望的「自我」?或者, 他渴望著怎樣的「自我」?三、想像、戲劇與人生 談到《我的母親》這部電影的創作動機時, 阿莫多瓦說:「我的原始構想是, 我要拍一部電影, 呈現每個人都有表演的能耐, 尤其是女人。 記得我小時候, 我觀察家裡的女人, 她們捏造故事的能力可比男人強太多了, 透過這些謊言, 她們得以避掉真實生活中一個接著一個的悲劇。 」[17]阿莫多瓦的重點不是「說謊」, 而是借著「演戲(acting)」來超越現實, 承擔痛苦。 在阿莫多的故鄉瓦拉曼洽(La Mancha)地區, 男性經常是充滿乏味的陽剛特性, 它們像統治者般地端坐在權力的椅子上,
而女人則必須默默地承受和解決生活上所有的難題。 「為了解決問題, 她們學會了:在緊要關頭, 必須撒謊、偽裝。 我不知道這是否就是Garcia Lorca所說的『西班牙是出產優秀的女演員的國度的原因』?」[18] 在這個脈絡下, 戲劇的意義(力量)不僅僅只是來自於創作欲的滿足, 更是作為面對現實、解決現實, 乃至於轉化現實的力量。 戲劇之所以吸引阿莫多瓦, 與其說是劇情(故事的內容), 不如說是「演戲(acting)」或演員。 「不知為什麼, 那些描寫『關於電影的一切』的電影總是特別吸引我。 但我關心的倒不是電影(藝術)的語言, 而是那些描寫演員、導演、作家、製作人、模仿明星的人、服裝師、化妝師、臨時演員, 那些讓電影具有神奇魔力, 或變得醜陋污穢不堪的人。 」[19]故事是純虛構的,非真實的;但是阿莫多瓦認為演戲(acting)是介於真實與虛構之間的轉換站:它既是真實的,又是想像的――靠著想像的力量它將人引領出痛苦的現實世界,靠著某種程度的真實性使它有力量支撐起想像的高度而不墜。化妝間也是介於真實與虛構之間的轉換站,因此《我的母親》有許多鏡頭是在化妝間拍攝的。 在《我的母親》裡,阿莫多瓦為我們展現了戲劇與人生之間多元而流動的關係。Huma是個專業演員,她最重要的存在就是舞臺上的存在;Manuela是一個經常有演出機會的業餘演員,而她在舞臺上的表演簡直就是在預演她的真實人生(包括她的婚姻,也包括她的喪子之痛)[20];連Agrado也是在舞臺上說出了她最重要的自白:“You are more authentic the more you resemble what you have dreamed of being.”在阿莫多瓦的世界裡,戲劇的世界跟現實的世界是同樣地真實,但卻遠比現實的世界更神聖、更莊嚴也更有價值。 Huma這個角色呈現了戲劇與真實世界的距離,但是也以最強烈的對比呈現了戲劇無可否認的意義與價值。西班牙文中「煙霧(smoke)」是Humo,與Huma相近,而Huma則是因為整天煙不離手才取了「Huma」這個名字。Huma說:我的一生除了煙霧(香煙)之外一無所有,女主角Manuela回說:「還有成功(success)」,Huma接著說:「成功沒有味道(Taste),也沒有氣味(smell)[21]。當妳習慣了以後,它簡直就像是不存在。」Huma在真實的人生中是一個嚴重地無能的人,需要仰賴陌生人的善意;Huma經常分不清楚演戲和真實的人生,而把舞臺上的臺詞帶到真實的人生裡;但是,她在舞臺上展現出來的力量,遠遠超乎常人。我們沒有道理因為她在真實世界裡的無能而懷疑她在舞臺上的表現,那也是她生命(存在)真真實實的一部份;同樣地,我們也沒必要因為她舞臺上的傑出表現,而刻意無視于她在現實生活中的無能。 舞臺與想像讓人可以活得遠比在現實世界裡更莊嚴而有價值,Huma是這樣的一個典型。她在舞臺上飾演《欲望街車》裡的白蘭琪(Blanche):一個表面上淫蕩而且愛說謊的女人,實則是一個心靈受了重傷的女人,因而想逃避真實世界,活在想像中。她的著名臺詞是:「我不要現實,我要魔法(I don't want realism, I want magic)」。年輕時的白蘭琪,極度地深愛(乃至於崇拜)他的詩人丈夫。然而,她卻發現丈夫是同性戀者,跟另一個男人上床。看到這場景,她跟他說:「我看見了!現在才知道!你討厭我……。」那位詩人因而吞槍自殺,而白蘭琪只能懷著這份罪疚與痛苦地活下去。但是,現實殘酷而難以存活,因此她只有靠想像活下去。[22]這就像Huma,在現實中極端無能,但在舞臺上卻極為動人、有力而莊嚴。 不管是諮商、心理治療,或者分析哲學,傳統上都無法接受活在想像中的那種狀態,而會鼓勵當事人走進現實,活在現實世界裡。但是,Huma與白蘭琪(Blanche)給了我們另外一個思考向度:逃避現實確實不值得鼓勵,但是想像的價值有必要被貶抑嗎?詩人與所有的藝術創作者不都是靠著想像把自己的存在往上提升的嗎?如果一個人是清清楚楚地活在想像中,並且在想像中活得更有價值,那有什麼不好? 更徹底地說,什麼是「人」?什麼是人的存在狀態(being)?人一定是僅僅存活于現實世界中?想像必然是一種存在的欠缺(absence of being)?還是說,想像也是人的存有(Being)的一部份,甚至往往是比他在現實中的存在更有價值的另一個存在層次?人,如果欠缺了精神性的存在層次,也許會活得比動物還沒價值;但是,精神性的存在跟創作有什麼關連?它們又跟想像有什麼關連?人類如果失去了超出現實的想像能力,他會變成什麼樣的存有?《我的母親》快結束時,Huma在排演新戲,扮演西班牙內戰的英雄Federico García Lorca的母親。看著她深沉的痛苦與莊嚴而近乎神聖的表情,很難否認舞臺上的Huma活得很真實,至少跟舞臺下的Huma一樣真實。我們憑什麼去否定舞臺上的Huma?假如教堂中的神聖性是真實的,為什麼劇場中的神聖性不是真實的?假如Huma在舞臺上活得更有價值,我們憑什麼叫她只能活在舞臺下?四、母親、女性與人世間的痛苦 人生的痛苦經常是阿莫多瓦的電影主題之一,有時候甚至是以極具張力的西班牙現代舞直接在電影中的舞臺演出。面對著這些痛苦,人生的出路在哪裡?戲劇與表演需要天分,沒有這天分的人只能仰賴其他人的愛,乃至於陌生人的善意。 但是,在西班牙的傳統中,只有一個角色對所有人類懷有普遍的悲憫,並且能給他們安慰:聖母瑪麗亞。她為了洗滌人類的罪,將人類從悲苦中拯救出來,而獻出了自己的獨子,並且獨自承擔失子之痛。這簡直就像是說Manuela的故事! Manuela的兒子是在追Huma(煙霧)的時候喪生,猶如耶穌是為了非物質性的,不屬於此世的理由而喪生;Manuela為了讓陌生人活下去,而把兒子捐出來,只剩下一顆心活在這世上,並孤單地去承受喪子之痛;她對所有的陌生人都懷著愛,在郊外搶救Agrado時並不知道那是誰;她接納愛滋病人,猶如聖母瑪麗亞接納所有的麻瘋病人;當丈夫的另一個女人(小修女Rosa)需要她的照顧時,她可以沒有嫉妒地接納她、照護她,並且承她之托擔當起照護初生嬰兒的責任。這個母親不僅能承擔自己的痛苦,還有能力呵護所有需要照顧的人:她照顧Huma、Agrado、Rosa和小嬰兒Esteban。假如有一個主題可以貫串《我的母親》這部電影,那大概就是「做為母親的女人,她的痛苦,和她的愛」這個主題吧! 其次,我們看到Huma的痛苦與愛:她以極其簡潔而有力的方式再現(或重新詮釋)戲劇「欲望街車」中女主角Blanche的悲劇與命運;在舞臺上和舞臺下她都扮演一位「沒有能力處理日常生活,經常要仰仗陌生人的善意」的演員,經歷著真實生活中的痛苦(無助、無奈)與愛(溫柔、體貼)。在《我的母親》片尾,Huma在排練一場新戲,紀念西班牙詩人兼劇作家與導演的Federico García Lorca[23]。在這一幕新戲中,Huma扮演詩人Lorca的母親,悲痛著在西班牙內戰期間犧牲的兒子。猶如聖母瑪麗亞和Manuela,Lorca的母親把兒子獻給西班牙,希望可以把西班牙人從現實世界的痛苦中拯救出來,但自己卻得去承擔失去兒子的蝕骨之痛。扮演Huma的Marisa Paredes,在跟阿莫多瓦合作之前就已經是西班牙非常出名的舞臺劇演員。他用簡單而重複的動作搓揉著被他兒子血液浸濕了的土壤,滿帶著極具震撼力的表情,穩定地說出:「我要把浸染著他血液的泥土,放進水晶和黃玉的聖體匣中。」這一幕,儼然將那個為西班牙人犧牲性命的詩人Lorca給神聖化,也同時把Lorca的母親給神聖化了。 即使是變性的妓女Agrado,她的「服務」並非純生理性的(所以她拒絕為劇場的工作人員口交),而是影射著心靈或情感上的安慰。西班牙文的Agrado對應著英文的「可以接受(agreeable)」,也包含著舒適、愉悅、感激的意思;而這個名字是取義於「讓別人的生命變得愉悅和可以接受(to make people's lives agreeable)」。 最後,雖然小修女Rosa的戲份很輕,但是卻很巧妙地再度將這部電影跟天主教的聖母瑪麗亞連結在一起。Rosa專為妓女服務,她接納了變性人和AIDS患者,猶如聖母瑪麗亞接納了被整個社會排擠的麻瘋病人;Rosa打算要去薩爾瓦多,而在西班牙語裡薩爾瓦多(El Salvador)的意思是「救世主」。[24] 這一部電影蘊含著這麼多有關聖母瑪麗亞的聯想,很難相信純屬偶然,而與阿莫多瓦的創作動機絲毫無關。與其說這一部的主題是「母親」,不如說是母性,而且是以聖母瑪麗亞的德行作為母性的最高層次:她不加評斷地接納所有的世人,悲憫他們的苦楚,以關愛和呵護去緩解他們的痛苦,卻孤單地承受自己命運中一切的痛苦。 不過,到底該說這部電影是在探索天主教的世俗化與現代化?還是該說阿莫多瓦在這一部電影中探索著他(以及所有的現代人)跟宗教的關係?聖母瑪麗亞是Manuela的宗教版?還是該說Manuela是聖母瑪麗亞的俗世版(現代版)? 也許該說這是雙向的流動,Manuela和聖母瑪麗亞都是流動的形象與概念,既神聖而又貼近俗世,既是遠古而又遍在於當代。五、結語 叛逆的阿莫多瓦跟宗教能有什麼樣的關係?我們不能用刻板印象看待這個議題。所有真誠地活著的人都會變,隨著年紀的增長而對生命有著不同的體認和態度。 阿莫多瓦早期的電影充滿淋漓盡致的性愛、情欲、死亡與暴力場面,以及女人的痛苦。但是,在1992年的一個訪談中,訪問者提到他從1986年以後的三部電影都比較沒有暴力的成分。他回答:「對,他們的語調是比以前舒緩。這跟年紀有關。」「我想,在比較舒緩的節奏下可以有比較深刻的處理。」「我的電影比較不『暴力』,比較少攻擊性,……,但是痛苦卻更深沉。」[25] 如果暴力可以減少,痛苦可以變得比較深沉,對「神聖性」的體認也可以隨著年紀與內在的歷練而愈來愈深刻。 「神聖性」不見得要來自於特定的宗教,或有形的宗教。宗教也不見得一定是天啟的宗教,不見得要有先知、聖典與神職人員。盧騷(Jean-Jacques Rousseau,1712–1778)借著薩伏伊牧師(Savoyard priest)的口揭示他心目中的自然宗教:大自然是神聖的,良知則上天賜給人的神聖本能,人能借著良知而認識隱藏在大自然背後的神。 「神聖性」不見得要靠著尊崇一個超越於人的物件來建立,人性的底層也許就藏著神聖的可能性,或者與神聖性遙遙相應的企求。與其說「神聖性」是世人對神的一種渴望,也許還不如說「神聖性」是源自於人對自身的一種期待。 但是,活在21世紀,誰還有機會重新建立起對於「神聖性」的信念或信仰?阿莫多瓦有這機會嗎? 此外,假如說女性最可貴的特質表現在撫慰受苦的靈魂,那麼,阿莫多瓦是否能用他的電影創作安慰西班牙當代普遍受苦的心靈?恐怕這才是他一生最大也最有價值的挑戰。
[1]潘筱瑜,〈他愛極了女人,噢!他是gay――阿莫多瓦,以及《我的母親》〉,網址:http://club.ent.sina.com.cn/thread-296285-1-798.html,該文同時被轉貼到底下這個網址:
http://www.wretch.cc/blog/mcqueen23/1892559。[2]mnauce,〈Almovodar作品:All About My Mother〉很精彩,文中把《我的母親》這部電影與以前電影相似的鏡頭或場景認真地做了比對。
http://www.mtime.com/my/mnauce/blog/565726/[3]李秀娟,〈悲傷母親、逼真女人:阿莫多瓦《我的母親》的動態顯影〉,《中外文學》,http://www.press.ntu.edu.tw/ejournal/files/%E4%B8%AD%E5%A4%96%E6%96%87%E5%AD%B8%5Cpdf%5C9511%5C1.pdf[4]譬如劍橋大學教授Paul J. smith寫的“Narrative, Themes, and Technique”。[5]Colmenero Salgado, Silvia, 2001. Todo sobre mi madre, Pedro Almodóvar (Barcelona: Ediciones Paidós).[6]“To Bette Davis, Gena Rowlands, Romy Schneider … to all actresses who have played actresses, to all women who act, to all men who act and become women, to all the people who want to be mothers. To my mother .”[7]羅比特,〈永不止歇的萬花筒──阿莫多瓦的影像天地〉,http://www.ylib.com/movie/pre6.htm[8]〈All about阿莫多瓦〉,http://movie.kingnet.com.tw/channelk/mymonther/aboutwo.html
[9]S. Marsh, “Pedro Almodóvar,”
http://archive.sensesofcinema.com/contents/directors/06/almodovar.html
但是,阿莫多瓦說這部電影中的情節「並不全是我少年時期在學校的生活」,「這部電影中有很多現實的東西,但也有很多是造出來的」。參見:〈《不良教育》:禁忌的歸途!阿莫多瓦的黑色回憶!〉,
http://raypeen1975.spaces.live.com/blog/cns!472DE3629E539B!2027.entry[10]http://www.ncu.edu.tw/~eng/FilmCenter/database/art&ideology/flower_of_my/flower_of_my.htm[11]Francisco A. Zurián, “Pepi, Patty, and Beyond: Cinema and Literature in Almodóvar,” in Brad Epps & Despina Kakoudaki (Ed.),All about Almodovar: A Passion for Cinema, p. 408-428, 2009 .[12]Tim Clark, “Pedro Almodovar: Desperado Living,” in Pedro Almodóvar, & Paula Willoquet- Maricondi,Pedro Almodóvar: interviews, p. 58-69, 2004.[13]Phillippe Rouyer, and Claudine Vié, “Interview with Pedro Almodóvar,” in Pedro Almodóvar, & Paula Willoquet- Maricondi,Pedro Almodóvar: interviews, p. 70-96, 2004.[14]Tim Clark, “Pedro Almodovar: Desperado Living,” in Pedro Almodóvar, & Paula Willoquet- Maricondi,Pedro Almodóvar: interviews, p. 58-69, 2004.[15]Frédéric Strauss, “Sense and Sensation,” in Frédéric Strauss (Eds),Almodóvar on Almodóvar, Faber and Faber Inc., 1995.[16]All I have that's real are my feelings and these pints of silicon that weigh a ton.[17]潘筱瑜,〈他愛極了女人,噢!他是gay――阿莫多瓦,以及《我的母親》〉,網址:http://club.ent.sina.com.cn/thread-296285-1-798.html,該文同時被轉貼到底下這個網址:
http://www.wretch.cc/blog/mcqueen23/1892559。[18]潘筱瑜,〈他愛極了女人,噢!他是gay――阿莫多瓦,以及《我的母親》〉,網址:http://club.ent.sina.com.cn/thread-296285-1-798.html,該文同時被轉貼到底下這個網址:
http://www.wretch.cc/blog/mcqueen23/1892559。[19]潘筱瑜,〈他愛極了女人,噢!他是gay――阿莫多瓦,以及《我的母親》〉,網址:http://club.ent.sina.com.cn/thread-296285-1-798.html,該文同時被轉貼到底下這個網址:
http://www.wretch.cc/blog/mcqueen23/1892559。[20]婚前Manuela經常在《欲望街車》裡扮演Stella。Stella跟Manuela一樣是家暴的受害者,她所以沒有離開丈夫是因為懷著他的孩子。但是她姊姊被丈夫強暴而致精神崩潰後,她又被丈夫強迫去叫精神病院的人來帶走姊姊。[21]沒有味道(Taste)就「嘗不出來」,沒有氣味(smell)就聞不到,因而簡直就像是不存在一樣。[22]http://blog.roodo.com/jasonmok/archives/8575541.html、http://en.wikipedia.org/wiki/A_Streetcar_Named_Desire_(play)[23]Federico García Lorca(1898-1936)在西班牙內戰爭期間被獨裁者佛朗哥元帥派人暗殺。[24]關於薩爾瓦多命名的典故出自哥倫布。當他為了要證明「地球是圓的」而和水手在海上航行時,有三個月期間看不到任何陸地,以致水手因焦慮,猜疑與不滿直指哥倫布。甚至有人在船上造謠生事,企圖挑起矛盾並殺死哥倫布。正在這非常時期,一個小島出現在大家的視線裡,新的大陸找到了!哥倫布證實了自己的構想並得以逃脫一劫,所以稱這個小島為El Salvador,救世主。

」[19]故事是純虛構的,非真實的;但是阿莫多瓦認為演戲(acting)是介於真實與虛構之間的轉換站:它既是真實的,又是想像的――靠著想像的力量它將人引領出痛苦的現實世界,靠著某種程度的真實性使它有力量支撐起想像的高度而不墜。化妝間也是介於真實與虛構之間的轉換站,因此《我的母親》有許多鏡頭是在化妝間拍攝的。 在《我的母親》裡,阿莫多瓦為我們展現了戲劇與人生之間多元而流動的關係。Huma是個專業演員,她最重要的存在就是舞臺上的存在;Manuela是一個經常有演出機會的業餘演員,而她在舞臺上的表演簡直就是在預演她的真實人生(包括她的婚姻,也包括她的喪子之痛)[20];連Agrado也是在舞臺上說出了她最重要的自白:“You are more authentic the more you resemble what you have dreamed of being.”在阿莫多瓦的世界裡,戲劇的世界跟現實的世界是同樣地真實,但卻遠比現實的世界更神聖、更莊嚴也更有價值。 Huma這個角色呈現了戲劇與真實世界的距離,但是也以最強烈的對比呈現了戲劇無可否認的意義與價值。西班牙文中「煙霧(smoke)」是Humo,與Huma相近,而Huma則是因為整天煙不離手才取了「Huma」這個名字。Huma說:我的一生除了煙霧(香煙)之外一無所有,女主角Manuela回說:「還有成功(success)」,Huma接著說:「成功沒有味道(Taste),也沒有氣味(smell)[21]。當妳習慣了以後,它簡直就像是不存在。」Huma在真實的人生中是一個嚴重地無能的人,需要仰賴陌生人的善意;Huma經常分不清楚演戲和真實的人生,而把舞臺上的臺詞帶到真實的人生裡;但是,她在舞臺上展現出來的力量,遠遠超乎常人。我們沒有道理因為她在真實世界裡的無能而懷疑她在舞臺上的表現,那也是她生命(存在)真真實實的一部份;同樣地,我們也沒必要因為她舞臺上的傑出表現,而刻意無視于她在現實生活中的無能。 舞臺與想像讓人可以活得遠比在現實世界裡更莊嚴而有價值,Huma是這樣的一個典型。她在舞臺上飾演《欲望街車》裡的白蘭琪(Blanche):一個表面上淫蕩而且愛說謊的女人,實則是一個心靈受了重傷的女人,因而想逃避真實世界,活在想像中。她的著名臺詞是:「我不要現實,我要魔法(I don't want realism, I want magic)」。年輕時的白蘭琪,極度地深愛(乃至於崇拜)他的詩人丈夫。然而,她卻發現丈夫是同性戀者,跟另一個男人上床。看到這場景,她跟他說:「我看見了!現在才知道!你討厭我……。」那位詩人因而吞槍自殺,而白蘭琪只能懷著這份罪疚與痛苦地活下去。但是,現實殘酷而難以存活,因此她只有靠想像活下去。[22]這就像Huma,在現實中極端無能,但在舞臺上卻極為動人、有力而莊嚴。 不管是諮商、心理治療,或者分析哲學,傳統上都無法接受活在想像中的那種狀態,而會鼓勵當事人走進現實,活在現實世界裡。但是,Huma與白蘭琪(Blanche)給了我們另外一個思考向度:逃避現實確實不值得鼓勵,但是想像的價值有必要被貶抑嗎?詩人與所有的藝術創作者不都是靠著想像把自己的存在往上提升的嗎?如果一個人是清清楚楚地活在想像中,並且在想像中活得更有價值,那有什麼不好? 更徹底地說,什麼是「人」?什麼是人的存在狀態(being)?人一定是僅僅存活于現實世界中?想像必然是一種存在的欠缺(absence of being)?還是說,想像也是人的存有(Being)的一部份,甚至往往是比他在現實中的存在更有價值的另一個存在層次?人,如果欠缺了精神性的存在層次,也許會活得比動物還沒價值;但是,精神性的存在跟創作有什麼關連?它們又跟想像有什麼關連?人類如果失去了超出現實的想像能力,他會變成什麼樣的存有?《我的母親》快結束時,Huma在排演新戲,扮演西班牙內戰的英雄Federico García Lorca的母親。看著她深沉的痛苦與莊嚴而近乎神聖的表情,很難否認舞臺上的Huma活得很真實,至少跟舞臺下的Huma一樣真實。我們憑什麼去否定舞臺上的Huma?假如教堂中的神聖性是真實的,為什麼劇場中的神聖性不是真實的?假如Huma在舞臺上活得更有價值,我們憑什麼叫她只能活在舞臺下?四、母親、女性與人世間的痛苦 人生的痛苦經常是阿莫多瓦的電影主題之一,有時候甚至是以極具張力的西班牙現代舞直接在電影中的舞臺演出。面對著這些痛苦,人生的出路在哪裡?戲劇與表演需要天分,沒有這天分的人只能仰賴其他人的愛,乃至於陌生人的善意。 但是,在西班牙的傳統中,只有一個角色對所有人類懷有普遍的悲憫,並且能給他們安慰:聖母瑪麗亞。她為了洗滌人類的罪,將人類從悲苦中拯救出來,而獻出了自己的獨子,並且獨自承擔失子之痛。這簡直就像是說Manuela的故事! Manuela的兒子是在追Huma(煙霧)的時候喪生,猶如耶穌是為了非物質性的,不屬於此世的理由而喪生;Manuela為了讓陌生人活下去,而把兒子捐出來,只剩下一顆心活在這世上,並孤單地去承受喪子之痛;她對所有的陌生人都懷著愛,在郊外搶救Agrado時並不知道那是誰;她接納愛滋病人,猶如聖母瑪麗亞接納所有的麻瘋病人;當丈夫的另一個女人(小修女Rosa)需要她的照顧時,她可以沒有嫉妒地接納她、照護她,並且承她之托擔當起照護初生嬰兒的責任。這個母親不僅能承擔自己的痛苦,還有能力呵護所有需要照顧的人:她照顧Huma、Agrado、Rosa和小嬰兒Esteban。假如有一個主題可以貫串《我的母親》這部電影,那大概就是「做為母親的女人,她的痛苦,和她的愛」這個主題吧! 其次,我們看到Huma的痛苦與愛:她以極其簡潔而有力的方式再現(或重新詮釋)戲劇「欲望街車」中女主角Blanche的悲劇與命運;在舞臺上和舞臺下她都扮演一位「沒有能力處理日常生活,經常要仰仗陌生人的善意」的演員,經歷著真實生活中的痛苦(無助、無奈)與愛(溫柔、體貼)。在《我的母親》片尾,Huma在排練一場新戲,紀念西班牙詩人兼劇作家與導演的Federico García Lorca[23]。在這一幕新戲中,Huma扮演詩人Lorca的母親,悲痛著在西班牙內戰期間犧牲的兒子。猶如聖母瑪麗亞和Manuela,Lorca的母親把兒子獻給西班牙,希望可以把西班牙人從現實世界的痛苦中拯救出來,但自己卻得去承擔失去兒子的蝕骨之痛。扮演Huma的Marisa Paredes,在跟阿莫多瓦合作之前就已經是西班牙非常出名的舞臺劇演員。他用簡單而重複的動作搓揉著被他兒子血液浸濕了的土壤,滿帶著極具震撼力的表情,穩定地說出:「我要把浸染著他血液的泥土,放進水晶和黃玉的聖體匣中。」這一幕,儼然將那個為西班牙人犧牲性命的詩人Lorca給神聖化,也同時把Lorca的母親給神聖化了。 即使是變性的妓女Agrado,她的「服務」並非純生理性的(所以她拒絕為劇場的工作人員口交),而是影射著心靈或情感上的安慰。西班牙文的Agrado對應著英文的「可以接受(agreeable)」,也包含著舒適、愉悅、感激的意思;而這個名字是取義於「讓別人的生命變得愉悅和可以接受(to make people's lives agreeable)」。 最後,雖然小修女Rosa的戲份很輕,但是卻很巧妙地再度將這部電影跟天主教的聖母瑪麗亞連結在一起。Rosa專為妓女服務,她接納了變性人和AIDS患者,猶如聖母瑪麗亞接納了被整個社會排擠的麻瘋病人;Rosa打算要去薩爾瓦多,而在西班牙語裡薩爾瓦多(El Salvador)的意思是「救世主」。[24] 這一部電影蘊含著這麼多有關聖母瑪麗亞的聯想,很難相信純屬偶然,而與阿莫多瓦的創作動機絲毫無關。與其說這一部的主題是「母親」,不如說是母性,而且是以聖母瑪麗亞的德行作為母性的最高層次:她不加評斷地接納所有的世人,悲憫他們的苦楚,以關愛和呵護去緩解他們的痛苦,卻孤單地承受自己命運中一切的痛苦。 不過,到底該說這部電影是在探索天主教的世俗化與現代化?還是該說阿莫多瓦在這一部電影中探索著他(以及所有的現代人)跟宗教的關係?聖母瑪麗亞是Manuela的宗教版?還是該說Manuela是聖母瑪麗亞的俗世版(現代版)? 也許該說這是雙向的流動,Manuela和聖母瑪麗亞都是流動的形象與概念,既神聖而又貼近俗世,既是遠古而又遍在於當代。五、結語 叛逆的阿莫多瓦跟宗教能有什麼樣的關係?我們不能用刻板印象看待這個議題。所有真誠地活著的人都會變,隨著年紀的增長而對生命有著不同的體認和態度。 阿莫多瓦早期的電影充滿淋漓盡致的性愛、情欲、死亡與暴力場面,以及女人的痛苦。但是,在1992年的一個訪談中,訪問者提到他從1986年以後的三部電影都比較沒有暴力的成分。他回答:「對,他們的語調是比以前舒緩。這跟年紀有關。」「我想,在比較舒緩的節奏下可以有比較深刻的處理。」「我的電影比較不『暴力』,比較少攻擊性,……,但是痛苦卻更深沉。」[25] 如果暴力可以減少,痛苦可以變得比較深沉,對「神聖性」的體認也可以隨著年紀與內在的歷練而愈來愈深刻。 「神聖性」不見得要來自於特定的宗教,或有形的宗教。宗教也不見得一定是天啟的宗教,不見得要有先知、聖典與神職人員。盧騷(Jean-Jacques Rousseau,1712–1778)借著薩伏伊牧師(Savoyard priest)的口揭示他心目中的自然宗教:大自然是神聖的,良知則上天賜給人的神聖本能,人能借著良知而認識隱藏在大自然背後的神。 「神聖性」不見得要靠著尊崇一個超越於人的物件來建立,人性的底層也許就藏著神聖的可能性,或者與神聖性遙遙相應的企求。與其說「神聖性」是世人對神的一種渴望,也許還不如說「神聖性」是源自於人對自身的一種期待。 但是,活在21世紀,誰還有機會重新建立起對於「神聖性」的信念或信仰?阿莫多瓦有這機會嗎? 此外,假如說女性最可貴的特質表現在撫慰受苦的靈魂,那麼,阿莫多瓦是否能用他的電影創作安慰西班牙當代普遍受苦的心靈?恐怕這才是他一生最大也最有價值的挑戰。
[1]潘筱瑜,〈他愛極了女人,噢!他是gay――阿莫多瓦,以及《我的母親》〉,網址:http://club.ent.sina.com.cn/thread-296285-1-798.html,該文同時被轉貼到底下這個網址:
http://www.wretch.cc/blog/mcqueen23/1892559。[2]mnauce,〈Almovodar作品:All About My Mother〉很精彩,文中把《我的母親》這部電影與以前電影相似的鏡頭或場景認真地做了比對。
http://www.mtime.com/my/mnauce/blog/565726/[3]李秀娟,〈悲傷母親、逼真女人:阿莫多瓦《我的母親》的動態顯影〉,《中外文學》,http://www.press.ntu.edu.tw/ejournal/files/%E4%B8%AD%E5%A4%96%E6%96%87%E5%AD%B8%5Cpdf%5C9511%5C1.pdf[4]譬如劍橋大學教授Paul J. smith寫的“Narrative, Themes, and Technique”。[5]Colmenero Salgado, Silvia, 2001. Todo sobre mi madre, Pedro Almodóvar (Barcelona: Ediciones Paidós).[6]“To Bette Davis, Gena Rowlands, Romy Schneider … to all actresses who have played actresses, to all women who act, to all men who act and become women, to all the people who want to be mothers. To my mother .”[7]羅比特,〈永不止歇的萬花筒──阿莫多瓦的影像天地〉,http://www.ylib.com/movie/pre6.htm[8]〈All about阿莫多瓦〉,http://movie.kingnet.com.tw/channelk/mymonther/aboutwo.html
[9]S. Marsh, “Pedro Almodóvar,”
http://archive.sensesofcinema.com/contents/directors/06/almodovar.html
但是,阿莫多瓦說這部電影中的情節「並不全是我少年時期在學校的生活」,「這部電影中有很多現實的東西,但也有很多是造出來的」。參見:〈《不良教育》:禁忌的歸途!阿莫多瓦的黑色回憶!〉,
http://raypeen1975.spaces.live.com/blog/cns!472DE3629E539B!2027.entry[10]http://www.ncu.edu.tw/~eng/FilmCenter/database/art&ideology/flower_of_my/flower_of_my.htm[11]Francisco A. Zurián, “Pepi, Patty, and Beyond: Cinema and Literature in Almodóvar,” in Brad Epps & Despina Kakoudaki (Ed.),All about Almodovar: A Passion for Cinema, p. 408-428, 2009 .[12]Tim Clark, “Pedro Almodovar: Desperado Living,” in Pedro Almodóvar, & Paula Willoquet- Maricondi,Pedro Almodóvar: interviews, p. 58-69, 2004.[13]Phillippe Rouyer, and Claudine Vié, “Interview with Pedro Almodóvar,” in Pedro Almodóvar, & Paula Willoquet- Maricondi,Pedro Almodóvar: interviews, p. 70-96, 2004.[14]Tim Clark, “Pedro Almodovar: Desperado Living,” in Pedro Almodóvar, & Paula Willoquet- Maricondi,Pedro Almodóvar: interviews, p. 58-69, 2004.[15]Frédéric Strauss, “Sense and Sensation,” in Frédéric Strauss (Eds),Almodóvar on Almodóvar, Faber and Faber Inc., 1995.[16]All I have that's real are my feelings and these pints of silicon that weigh a ton.[17]潘筱瑜,〈他愛極了女人,噢!他是gay――阿莫多瓦,以及《我的母親》〉,網址:http://club.ent.sina.com.cn/thread-296285-1-798.html,該文同時被轉貼到底下這個網址:
http://www.wretch.cc/blog/mcqueen23/1892559。[18]潘筱瑜,〈他愛極了女人,噢!他是gay――阿莫多瓦,以及《我的母親》〉,網址:http://club.ent.sina.com.cn/thread-296285-1-798.html,該文同時被轉貼到底下這個網址:
http://www.wretch.cc/blog/mcqueen23/1892559。[19]潘筱瑜,〈他愛極了女人,噢!他是gay――阿莫多瓦,以及《我的母親》〉,網址:http://club.ent.sina.com.cn/thread-296285-1-798.html,該文同時被轉貼到底下這個網址:
http://www.wretch.cc/blog/mcqueen23/1892559。[20]婚前Manuela經常在《欲望街車》裡扮演Stella。Stella跟Manuela一樣是家暴的受害者,她所以沒有離開丈夫是因為懷著他的孩子。但是她姊姊被丈夫強暴而致精神崩潰後,她又被丈夫強迫去叫精神病院的人來帶走姊姊。[21]沒有味道(Taste)就「嘗不出來」,沒有氣味(smell)就聞不到,因而簡直就像是不存在一樣。[22]http://blog.roodo.com/jasonmok/archives/8575541.html、http://en.wikipedia.org/wiki/A_Streetcar_Named_Desire_(play)[23]Federico García Lorca(1898-1936)在西班牙內戰爭期間被獨裁者佛朗哥元帥派人暗殺。[24]關於薩爾瓦多命名的典故出自哥倫布。當他為了要證明「地球是圓的」而和水手在海上航行時,有三個月期間看不到任何陸地,以致水手因焦慮,猜疑與不滿直指哥倫布。甚至有人在船上造謠生事,企圖挑起矛盾並殺死哥倫布。正在這非常時期,一個小島出現在大家的視線裡,新的大陸找到了!哥倫布證實了自己的構想並得以逃脫一劫,所以稱這個小島為El Salvador,救世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