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我們是為神靈表演”:中國潮劇在泰國

曼谷——“不管他們在曼谷什麼地方演出, 我都會去看, ”73歲的瓦林·尼西蘭亞庫(Warin Nithihiranyakul)說。 十多年來, 他一直是賽榮豐潮劇團(Sai Yong Hong Chinese Opera)的忠實粉絲。 等朋友們到來期間,

他幫忙擺放為觀眾準備的紅塑膠椅, 當晚的演出在曼谷唐人街南部一個地方舉行。

後臺的一位女演員臨上臺前。

她們屬於圍繞泰國潮劇形成的一個不斷縮小的群體。 他們在保存一種文化與遺產的基石, 它可以追溯到七世紀的唐朝(618年至907年),

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戲劇藝術形式之一。

和世界各地的很多中國戲曲一樣, 這些演出也是大量華人流散海外的產物。 泰國有約20個中國戲曲劇團, 賽榮豐也是其中之一。 觀眾主要是年長的泰國華裔, 他們中的一些人帶著孫輩來看演出, 想讓他們瞭解這個代代相傳的文化記憶。

賽榮豐潮劇團的後臺。

據少數民族權利組織(Minority Rights Group)稱, 中國人移民到泰國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3世紀。 根據“世界人口綜述”(World Population Review)網站的資料, 目前約有14%的泰國人是華裔, 所以, 泰國是中國以外世界上最大的華人社區所在地之一。

前不久的一個下午, 演員們花了兩個小時在後臺畫上一層層的妝, 變身為中國民間傳說和神話中的男女神明、英雄和反派。

晚上七點半左右, 賽榮豐的演員們開始登臺表演。

曼谷, 觀看潮劇演出的觀眾。

演員在臺上表演時, 樂師們現場演奏音樂。

表演融合了武術、歌唱和舞蹈的元素,

配樂是用揚琴和四弦的琵琶等中國傳統樂器演奏的。 他們的劇本主要取材於中國民間故事, 但也有一些改編自印度電影。 唱詞用的是潮州話, 一種起源於中國南方的方言。

響亮的鈸聲在夜晚的庭院裡回蕩, 直到午夜時分演出結束。

賽榮豐是泰國最著名的劇團之一。 它有34名演員, 其中5人來自中國, 其餘的來自泰國。 當晚, 約有60人觀看了演出。 52歲的經理他差·奧布通(Tatchai Obthong)表示, 他年輕時, 一個劇團約有100名演員, 觀眾人數要多得多。

中國戲曲融合了武術、歌唱和舞蹈的元素,配樂是用中國傳統樂器演奏的。

“我不喜歡——又吵又嚇人,”他說起自己小時候第一次看潮劇的感覺。中泰混血的他差自七歲就入了這一行。他差的母親離開了他的父親,曾為賭博成癮而苦。身陷困境的她帶著自幼喜歡武打電影的奧布通去看了一場潮劇演出。

晚上結束時,母親告訴他差,他要留在劇團了。“母親6000泰銖就把我賣了,”他說,6000泰銖大約相當於190美元。

62歲的頌薩·塞塔在演出前化妝。他八歲就入了行,在戲班裡已經待了十年以上。

他記得自己當時很難適應,因為不允許他說泰語,他必須學習潮州話。但他很快意識到,想活下來,自己就必須學習這門技藝和這種語言。他首先做起了隨團的雜工,最後去了一個在新加坡的中國戲曲公司工作。他在那裡學到了更多關於表演方面的東西後回到泰國,過去12年一直在這裡工作。

演出是免費的——他們受雇於曼谷的寺廟,有時還會去全國各地的寺廟。“我們不是為人民表演,我們是為神靈表演,”他差說。他們會用一個六輪卡車搬運舞臺,在演出地點進行組裝。全團每晚大約能獲得兩萬泰銖(約合640美元)。

對於許多演員來說,舞臺就是家。“現在是旺季,所以我們總是一起到處跑,”他差說。在演出之後,一些人會睡在舞臺底下,或在附近搭起帳篷。

加入劇團四年、但14歲起就已在別的劇團演出的馬莉·賽黃(中),她現年53歲。

女演員在後臺做準備。女演員在後臺做準備。

62歲的演員頌薩·塞塔(Somsak Saetae)是一位已在劇團內待了十多年的演員。八歲就入了行的他見證了這個行業的演變。“在過去,女人是不能踏上中國戲曲舞臺的,所有的演員都是男的,”他說。“女人甚至不能觸碰神龕,只有男人才可以;現在整個行業都變了。”

如今,甚至一些男性角色也會由女性扮演,比如才加入劇團四年、但14歲起就已在別的劇團演出的馬莉·賽黃(Malee Saewong)。“我現在年紀大了,所以就去演男性角色,但也更輕鬆了,因為不用再做頭髮,”現年53歲的她說。

56歲的巴頌·皮恩(Prasong Piewnen)是劇團的廚師,會在演出後照顧她睡著的孫子。她的丈夫是一個樂手,女兒是劇團的演員。巴頌表示,她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生活。“我要是待在家裡,那就太安靜了,”她說。

隨著這個群體的老齡化和觀眾的減少,人們擔心這個藝術形式將會消失。演員們前途未蔔,頌薩表示只要可以,他會一直演下去。“在這個行業裡想退休,只要簡單地和神靈說一句,‘您知道我年紀大了,請一直保佑我’,”他說。

他差也看見了這些變化,他說,他認為這個行業會繼續縮小,但不會消失。

“只要有中國的佛龕存在,人們繼續祈禱,”他說,“這裡就會有潮劇。”

中國戲曲可追溯至七世紀的唐朝。泰國有約20個中國戲曲劇團。

中國戲曲融合了武術、歌唱和舞蹈的元素,配樂是用中國傳統樂器演奏的。

“我不喜歡——又吵又嚇人,”他說起自己小時候第一次看潮劇的感覺。中泰混血的他差自七歲就入了這一行。他差的母親離開了他的父親,曾為賭博成癮而苦。身陷困境的她帶著自幼喜歡武打電影的奧布通去看了一場潮劇演出。

晚上結束時,母親告訴他差,他要留在劇團了。“母親6000泰銖就把我賣了,”他說,6000泰銖大約相當於190美元。

62歲的頌薩·塞塔在演出前化妝。他八歲就入了行,在戲班裡已經待了十年以上。

他記得自己當時很難適應,因為不允許他說泰語,他必須學習潮州話。但他很快意識到,想活下來,自己就必須學習這門技藝和這種語言。他首先做起了隨團的雜工,最後去了一個在新加坡的中國戲曲公司工作。他在那裡學到了更多關於表演方面的東西後回到泰國,過去12年一直在這裡工作。

演出是免費的——他們受雇於曼谷的寺廟,有時還會去全國各地的寺廟。“我們不是為人民表演,我們是為神靈表演,”他差說。他們會用一個六輪卡車搬運舞臺,在演出地點進行組裝。全團每晚大約能獲得兩萬泰銖(約合640美元)。

對於許多演員來說,舞臺就是家。“現在是旺季,所以我們總是一起到處跑,”他差說。在演出之後,一些人會睡在舞臺底下,或在附近搭起帳篷。

加入劇團四年、但14歲起就已在別的劇團演出的馬莉·賽黃(中),她現年53歲。

女演員在後臺做準備。女演員在後臺做準備。

62歲的演員頌薩·塞塔(Somsak Saetae)是一位已在劇團內待了十多年的演員。八歲就入了行的他見證了這個行業的演變。“在過去,女人是不能踏上中國戲曲舞臺的,所有的演員都是男的,”他說。“女人甚至不能觸碰神龕,只有男人才可以;現在整個行業都變了。”

如今,甚至一些男性角色也會由女性扮演,比如才加入劇團四年、但14歲起就已在別的劇團演出的馬莉·賽黃(Malee Saewong)。“我現在年紀大了,所以就去演男性角色,但也更輕鬆了,因為不用再做頭髮,”現年53歲的她說。

56歲的巴頌·皮恩(Prasong Piewnen)是劇團的廚師,會在演出後照顧她睡著的孫子。她的丈夫是一個樂手,女兒是劇團的演員。巴頌表示,她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生活。“我要是待在家裡,那就太安靜了,”她說。

隨著這個群體的老齡化和觀眾的減少,人們擔心這個藝術形式將會消失。演員們前途未蔔,頌薩表示只要可以,他會一直演下去。“在這個行業裡想退休,只要簡單地和神靈說一句,‘您知道我年紀大了,請一直保佑我’,”他說。

他差也看見了這些變化,他說,他認為這個行業會繼續縮小,但不會消失。

“只要有中國的佛龕存在,人們繼續祈禱,”他說,“這裡就會有潮劇。”

中國戲曲可追溯至七世紀的唐朝。泰國有約20個中國戲曲劇團。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