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平潭映象》即將在昆明首演,楊麗萍暢談創作歷程!

5月3日-5日,

由楊麗萍導演的大型舞臺劇

《平潭映象》將在雲南大劇院連演3場。

這出“神秘、魔幻”的作品即將在昆明首演。

日前楊麗萍在採訪時,

談起了《平潭映象》創作歷程……

將遺失的文化展現出來

“藝術到了一定的境界一定是和人相通的, 所以不存在看不看得懂這個問題。 ”

“平潭有個很美的名字叫‘麒麟島’, 因為從空中俯瞰它, 就像一隻麒麟。 ”楊麗萍說, 此前創作的《雲南映象》和《黃山映象》更偏向“山野”, 而《平潭映象》所描述的海洋是很博大、寬廣的, 相信會給觀眾帶來不同的感受。

談起創作過程, 楊麗萍有些惋惜地說:“福建一帶曾經有非常豐富的原生態文化, 卻因為各種原因遺失了一些。 ”為了將當地民俗、文化更加豐富地展示出來, 楊麗萍率領主創團隊到福建、臺灣等多地挖掘原生態文化素材, 加入了提線木偶、特色民俗藤牌操、巡轎、城隍文化等元素, 展現當地的歷史人文故事和秀麗自然風光。

“我特別熱愛民俗文化、傳統文化, 特別是一些瀕臨消失的傳統文化, 我在創作中就會覺得更有挑戰性, 更有興趣, 要把它挖掘和呈現出來, 這是祖先傳下來的, 是人對自然、對生命、對生活的嚮往, 這種東西很吸引人,

我希望通過《平潭映象》, 將遺失的文化以舞臺的形式展現出來, 讓更多人愛上這裡, 愛上我們的中華文化。 ”

楊麗萍認為, 藝術和人是相通的, 因此雖然《平潭映象》的人物、元素對很多雲南觀眾來說並不耳熟能詳, 但不存在看不看得懂這個問題。

表達人類共同嚮往的美感

“藝術本身就是一種精神, 創作中重要的不是具體的民俗特色, 而是其所蘊含的人類共同嚮往的藝術精神及美感。 ”

歷時兩年多的取材、創作、排練, 《平潭映象》今年初揭開了神秘、魔幻的面紗。 僅是看劇照, 其中的角色就讓人對這出劇的想像力印象深刻。 在演出中, 一艘數米長的大王船, 從舞臺直接駛出, 來到座位區觀眾的頭頂, 讓人驚歎。

楊麗萍介紹, 在舞美上, 《平潭映象》通過動力學數控機械燈光, 以大型多人群舞和投影相結合的方式, 演繹原生態海島生活場景, 打造沉浸式的體驗觀感。 全劇每一幕的切換都映照著不同的時空, 將藝術與科技融合, 實現虛擬空間的真實再現, 打破了傳統舞臺背景的空間局限性, 把舞臺背景的場景擴展到觀眾席, 讓觀眾有身臨其境之感。

這齣舞劇中碎片化地融入了許多別具一格的平潭民俗特色,淋漓盡致地展示了福建文化所蘊含的東方美學。而在創作過程中,楊麗萍不僅簡單地展示風土人情,還竭盡所能地從中提煉出經典元素,“表達出它的魂魄,表達出人類共同嚮往的美感”。

對於創作中遇到怎樣的難題這個問題,楊麗萍舉例說:平潭人民的勞作中缺乏舞蹈的元素,該如何把漁民的島嶼生活及趕海勞作搬到舞臺上並用肢體完美呈現出來?如何在舞臺上用肢體表現一顆石頭?

水月是楊麗萍的接班人?

“不應該用接班這個詞,接什麼班呢?她們都是後輩,都是傳承人,這是一種傳承!”

《平潭映象》的男女主角,分別是來自安徽的朱鳳偉和大理的白族姑娘水月。

對於朱鳳偉,楊麗萍說:“他的顏值、舞感、技術都好,在舞蹈界,這樣的人還是挺難找的。”水月從舞蹈學院畢業後就來到了楊麗萍的舞團,熱愛舞蹈、舞感好、很單純,這是楊麗萍在兩人身上看到的優點。為這個作品,兩個人在排練室磨了差不多一年,“所以他們跳出來質感就是不一樣,因為舞蹈是用靈魂來詮釋的。”

《平潭映象》推出後,網路上出現“水月是楊麗萍接班人”之類的表述。楊麗萍並不認同這種說法:“她不是誰的接班人,之前也有說彩旗的、有說楊舞的,她們都是後輩,都是傳承人,這是一種傳承!”

作品創作需尊重傳統

“很多旅遊歌舞一看就特別導演化而沒有一方水土的東西。要做一台演出,要懂文化,不是自私、自我地去強加,這點很重要。”

《平潭映象》是楊麗萍為平潭旅遊文化創作的作品,對於旅遊文化演出作品,很多人都不陌生,但能持續發展好的卻不多,對於創作這樣的作品,楊麗萍認為重要的是尊重傳統。

“什麼東西一脫離了土地,脫離了那裡的氣質,就變成了假大空。傳統裡有的東西已經很完美了,不需要後面去多改變它從而失去原貌,這是我一直以來宣導的,在我的作品裡都是如此。傳統的東西特別有文化底蘊,不能喪失,像《平潭映象》,我們就是直接把大木偶搬上舞臺,讓它顯得本土,它很經典,不需要去模糊它,抹殺它原有的色彩、面貌、精神。”楊麗萍說,“有熱情但沒有藝術的識別和呈現能力不行,有藝術感覺但沒有生活不行,有生活但不做功課不行,做了功課又沒有天賦去把它做出來也不行。當然,光顧著作品但不懂運營銷售,沒有票房也不行,那就是不懂生存法則。”

文字:馬軍豔 李卓雋

圖片:平潭映象

這齣舞劇中碎片化地融入了許多別具一格的平潭民俗特色,淋漓盡致地展示了福建文化所蘊含的東方美學。而在創作過程中,楊麗萍不僅簡單地展示風土人情,還竭盡所能地從中提煉出經典元素,“表達出它的魂魄,表達出人類共同嚮往的美感”。

對於創作中遇到怎樣的難題這個問題,楊麗萍舉例說:平潭人民的勞作中缺乏舞蹈的元素,該如何把漁民的島嶼生活及趕海勞作搬到舞臺上並用肢體完美呈現出來?如何在舞臺上用肢體表現一顆石頭?

水月是楊麗萍的接班人?

“不應該用接班這個詞,接什麼班呢?她們都是後輩,都是傳承人,這是一種傳承!”

《平潭映象》的男女主角,分別是來自安徽的朱鳳偉和大理的白族姑娘水月。

對於朱鳳偉,楊麗萍說:“他的顏值、舞感、技術都好,在舞蹈界,這樣的人還是挺難找的。”水月從舞蹈學院畢業後就來到了楊麗萍的舞團,熱愛舞蹈、舞感好、很單純,這是楊麗萍在兩人身上看到的優點。為這個作品,兩個人在排練室磨了差不多一年,“所以他們跳出來質感就是不一樣,因為舞蹈是用靈魂來詮釋的。”

《平潭映象》推出後,網路上出現“水月是楊麗萍接班人”之類的表述。楊麗萍並不認同這種說法:“她不是誰的接班人,之前也有說彩旗的、有說楊舞的,她們都是後輩,都是傳承人,這是一種傳承!”

作品創作需尊重傳統

“很多旅遊歌舞一看就特別導演化而沒有一方水土的東西。要做一台演出,要懂文化,不是自私、自我地去強加,這點很重要。”

《平潭映象》是楊麗萍為平潭旅遊文化創作的作品,對於旅遊文化演出作品,很多人都不陌生,但能持續發展好的卻不多,對於創作這樣的作品,楊麗萍認為重要的是尊重傳統。

“什麼東西一脫離了土地,脫離了那裡的氣質,就變成了假大空。傳統裡有的東西已經很完美了,不需要後面去多改變它從而失去原貌,這是我一直以來宣導的,在我的作品裡都是如此。傳統的東西特別有文化底蘊,不能喪失,像《平潭映象》,我們就是直接把大木偶搬上舞臺,讓它顯得本土,它很經典,不需要去模糊它,抹殺它原有的色彩、面貌、精神。”楊麗萍說,“有熱情但沒有藝術的識別和呈現能力不行,有藝術感覺但沒有生活不行,有生活但不做功課不行,做了功課又沒有天賦去把它做出來也不行。當然,光顧著作品但不懂運營銷售,沒有票房也不行,那就是不懂生存法則。”

文字:馬軍豔 李卓雋

圖片:平潭映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