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馬上評|滴滴投資人被滴滴司機打:網約車的司乘尷尬怎麼解?

大水沖了龍王廟, 一家人不認一家人, 這樣的劇情, 總是最能吸引圍觀者。 五一小長假的第一天, 滴滴投資人張桓, 被滴滴司機毆打的新聞, 自然成了輿論關注的焦點。

大晚上的, 網約車叫了半天都不來, 誰碰到這種事情, 也難免憤怒。 司機接錯人了, 並非故意遲到, 好像也不能全怪他, 但乘客更關注的是結果, 而不是原因。 因為, 接錯人是司機的問題, 而不是乘客的問題。 司機是服務提供者, 乘客是給錢消費者, 沒能提供令乘客滿意的服務, 司機當然應該承擔責任。

不可思議的是, 因為網約車遲遲不來, 乘客居然挨了司機的打, 這個情節太惡劣了, 也太離譜了。 背後到底發生了什麼?在張桓的描述裡, 打人的司機, 好像莫名其妙就氣衝衝地, 特地開車過來打了他。 大概任何人在訴說自身不幸遭遇時, 總是傾向於表達對自己更為有利的一面;但從常理來說,

網約車司機如果不是瘋子, 應該不會無緣無故打人。

果然, 滴滴提供的客服記錄, 貌似來了個大反轉。 在司機接錯人導致延誤後, 司機曾說“我給你取消訂單吧, 不收你費用”, 但乘客表示要舉報司機, 並帶有侮辱性詞彙, 導致衝突升級。 乘客當時很可能喝的有點多, 加上等不到車的憤怒, 說話應該是不太好聽的。 換言之, 打人事件雖因打車而起, 衝突原因卻不在打車, 而是雙方的過激言語。

張桓的文章裡, 除了將自己曾經罵人的情節一概略去, 還將自己的遭遇更多遷怒于網約車平臺管控不力。 平心而論, 網約車平臺通過建立乘客評價體系等, 對司機的管控, 相比傳統計程車平臺, 不知道要有力多少。 滴滴在事後表態墊付全部醫療費用,

並凍結司機帳戶, 全力配合警方調查處理, 平臺能做的, 無非也就這樣了。

要求滴滴未經調查就對司機做出嚴肅處理, 這種要求並無多少道理。 平臺方肯定得先去調查清楚事件起因, 而不能單憑乘客一面之詞, 就對司機即刻處以永久吊銷的“極刑”。 這不是拖泥帶水的問題, 而是要不要公平公正的問題。 倘若只要乘客一投訴, 司機就必須立刻被罰, 這個制度漏洞未免太大。

被打的乘客, 希望事件處理越快越好, 對司機的懲罰越重越好, 這種心情完全可以理解;但是, 一股腦兒把罪責全部推給網約車平臺, 甚至將個案無限拔高, 呼籲大家都去卸載滴滴, 顯然也是過於情緒化了。 作為一個投資人, 一時激憤就要“賤賣滴滴所有投資”,

難言理性。

這麼說, 是不是因為乘客激憤, 所以司機打人有理?當然不是。 乘客激憤罵人固然不對, 司機打人則在任何情況下都絕不應該。 網約車司機被人罵了心裡難免不爽, 但專門開車去打人, 這樣的易怒性格和暴力傾向, 肯定不適合做服務行業。 不是說網約車司機應該罵不還口、打不還手, 司機可以向平臺投訴乘客辱駡, 但絕不能隨意向乘客揮舞拳頭。

乘客的激憤, 主要是個人性格層面問題, 司機的易怒, 卻可能是公共安全問題, 涉及乘客利益保護。 一個開網約車的, 如果脾氣暴躁、性格易怒且有暴力傾向, 試問哪個陌生人敢坐他的車?叫個車如果還要擔心被打的可能, 網約車的信任體系就會徹底崩壞。

所以說, 打車乘客可以激憤, 網約車司機卻不能易怒。 如何完善制度, 更好地保護乘客, 也更有效地約束司機, 有待在制度層面繼續完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