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刷預售、刷票房、刷評分,劉若英《後來的我們》遭大面積退票……

昨天各社交網站刷屏的電影不知道大家都看了沒有。

讓人有些奇怪的是, 現在的電影拍出來之後好像都沒有電影(自)媒體、影評人什麼事兒了, 全都是情感文在刷屏。

什麼《朋友圈裡後來的我們:你有沒有鼻酸?》《後來的我們上映:看完你怎麼哭了?》

搞的看完沒哭的人都有些懷疑自己是不是和時代脫節了。

而那些寫情感文的人可能壓根連電影都沒去看, 也不在意電影的品質怎麼樣, 放兩首歌, 抄兩段歌詞, 然後就開始大面積的煽情…

“可笑在被愛到血肉模糊的時候淚水能補救”;

“最後我們變成愛了很久的朋友”;

十萬+有了…

甚至昨天一天因為《後來的我們》情感自媒體出現了好幾篇百萬+的文章, 千萬加的也有。

而在網路的另一邊是創下記錄的預售, 1.2億, 影史預售票房前十。

第一天的票房是2.8億。

這是個什麼概念呢?

中國內地影史票房排名前三的電影《戰狼2》(56億)《紅海行動》(36億)《美人魚》(33億)的首日票房分別為1億、1.2億、2.7億。

而且《紅海行動》和《美人魚》都有一個得天獨厚的優勢是春節檔。

春節放假閑來沒事跑去看電影是很多人的正常選擇, 但是《後來的我們》首映的4月28號是工作日, 一部愛情片, 2.8億的票房真的令人難以置信。

就在人們驚異于劉若英的號召力的時候, 《後來的我們》退票上熱搜了

多家影院爆出《後來的我們》在放映之前出現大面積退票。

至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操作?很顯然, 就是為了增加影院的排片量

而退票最多的管道則是貓眼電影。

有圖有證據, 貓眼電影淩晨2點發聲明稱“貓眼平臺疑似被惡意刷票並退票數量約38萬張, 涉及票房約1300萬, 被惡意刷票訂單集中在19.9元等特惠票。 ”

並表示貓眼為了保護用戶、影城、片方的合法利益暫時關閉了退票功能。

聲明後面附上“貓眼平臺從來沒有,也永遠不會有這種干擾市場秩序的行為,也絕不姑息和縱容此類事件”。

不過觀眾對他們的這份聲明並不買帳:“你參與了《後來的我們》電影發行,所以是誰通過內部操作,只要超高預售,然後退票,你心裡沒點B數嗎?”

沒錯,貓眼電影不僅是《後來的我們》的發行方,而且還是唯一發行方。

利益相關,讓人很難不去懷疑貓眼電影有沒有後臺操作預售營造虛假的火爆場面,增加影院的排片。

而那38萬張票所涉及到的也不只是1300萬元的電影票,還會影響到了其他電影的排片,可以說是嚴重擾亂了電影市場。

比如,28號同時上映的《幕後玩家》《戰神紀》的排片量就被《後來的我們》吊打。

不過大面積退票問題也不光出現在貓眼平臺,當第二大線上售票平臺淘票票也出現了類似情況的時候,擾亂電影市場的鍋就不光要貓眼電影這個發行方來背了。

而且除了刷票房,《後來的我們》還被爆請水軍在豆瓣刷評分。

記得昨天上午第一次看到《後來的我們》的評分是6.9分,而當越來越多的人參與評價之後已經掉到6.1分了

一天時間掉了0.8分也是比較罕見的,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隨著觀影人數的增多還會繼續下跌。

拋開這些是非,我們講電影本身,其實也能看,但是不至於舉國掉眼淚。

最值得肯定的就是三位主演的演技。

田壯壯導演就往那一坐,慢吞吞的嘬一口小酒,也是影帝級別的表演。

如果說這部電影真有什麼淚點的話,我想也應該是傾注在田壯壯身上的親情形象和他最後寫給方小曉的那封信。

電影方聰明的一點也在於此,導演組自知邏輯不太通順的煽情故事可能拿不下太多觀眾的眼淚,所以他們安排了這樣一位柔情的老父親,安排他給那個沒有過門的兒媳婦寫了一封信,教後輩怎樣走好這一生。

周冬雨的表演從《七月與安生》中就已經得到了認可。

後來的《春風十裡不如你》基本確定了她的戲路。

雖然也有人吐槽每次演鬼靈精怪的丫頭會讓人看膩,但是縱觀新生代的演員們,能把同一個角色演出彩的又有幾個人?

而且周冬雨今年才26歲,如果她要把一生獻給表演事業,那麼她還有大把的時間去拓寬自己的戲路。

而且這一次,她其實也不光在嬉皮笑臉,悲情部分也拿捏的恰到好處。

最讓人驚喜的是井柏然的演技。

16年演《盜墓筆記》的時候,不覺得井柏然跟鹿鹿有什麼區別。

而這一回《後來的我們》已經完全讓人刮目相看。

青澀的時候是這樣子的

傷心絕望的時候是這樣的

憤怒的時候是這樣的

著急緊張的時候是這樣

包括後來演一個成熟男人都沒有一點違和感。

而中間有一段眼眶紅腫的哭戲,他是真的哭的停不下來

拍完那段,導演劉若英還安慰了半天

就這一戰,以後都不好意思再把他列入小鮮肉行列了。

除了演員的演技,電影中幾個搞笑的梗也確實特有意境,比如群租房中周冬雨的怪叫聲“哦 my god 哦 my god”,叫著叫著還說井柏然不叫會被當成休克,當時電影院笑聲一片,但是笑完回想一下,這笑點中其實是夾雜著幾分苦澀的。

當然了,作為一部打破記錄的愛情片,它的槽點也不要太多哦…

豆瓣的評價中排在最靠前的就是,電影剪輯的像是在放PPT,沒有一場連貫的戲。

這點看過的人應該都知道,劇情確實是跳來跳去的,有時讓人銜接不上。

除此之外,強行賣慘可能是國產青春情感片的通病

2007年的北京,男主是北京某電腦學院畢業的理工宅男,從小喜歡玩遊戲,夢想是創業做遊戲。

女主是“啥都能賣得出去”的打工妹,後來為了多賺錢去做房地產銷售。

問題是,想做遊戲的男主一畢業就跑去數碼城賣光碟,後來合作夥伴紛紛離開,生活變得愈發落魄,又跑到地下通道賣盜版碟

後來倒是有點起色,在遊戲公司當起了客服。

看到這裡,同為電腦學院畢業的師弟,想問問編劇,我們電腦學院畢業的孩子都混得這麼慘嗎?

專業能力不行做不了“開發”,你可以讓他做“測試”啊,畢竟他是後來獨自一人開發出一款電腦遊戲走上人生巔峰的人。

一個勵志要開發一款遊戲的師兄,你讓他做客服是一種什麼樣的騷操作?

而另一邊的女主,好像是個人精,劇情前期都在鋪墊她非常善於跟人打交道,這種人去做房地產銷售在零幾年的北京不是賺翻了嗎?

可就是這樣兩個人在2007年以後的北京混了好幾年都只能住十幾個人住的群租房和地下室,兩個人吃一碗泡面。

那叫一個慘啊!

強行賣完慘之後,編劇又開始強行煽情,兩位主角對臺詞跟朗誦詩歌一樣。

男主說“後來的我們什麼都有了”,女主說“卻沒有了我們”

兩人你一句我一句就好像特意要把觀眾的眼淚拽出來一樣,後來再來一串排比句:“如果那時你沒有跟我分手呢?”“如果我們一起堅持到最後呢?”

可能感性的小菇涼看到這裡會哭的稀裡嘩啦,但相信更多人是被這臺詞給尬到了。

另外讓人覺得編劇和導演三觀有些問題的是,電影打著情懷美化年少時過了就不再回來的愛情的同時,也不忘醜化原配妻子。

男主和女主在酒店那段,兒子打來電話要求看爸爸的左右上下廁所的時候就給人一種這個妻子怎麼這麼尖酸犀利的感覺。

後來又打電話說“保姆回家了,我一個人忙不過來”,短短一句話,將這個女人在觀眾心目中的位置又降了一個檔次。

再後來借用孩子上學的事情,還不忘黑一把原配。

編劇和導演該不會跟原配有什麼過節吧?

是的,年輕的時候很多人都會錯過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但是既然錯過了,既然都已經和另外一個人在一起了,希望也能對那個因為“柴米油鹽醬醋茶”、因為孩子上學和你吵得面紅耳赤的人公平一點。

在感情戲方面,隔壁的《幕後玩家》也是有原配、有疑似小三,男主徐崢跟妻子相處久了也是矛盾越來越多,不過最後的結局是徐崢為了救自己的原配妻子毅然背著炸藥包跳下了高樓。

其實我們更需要的是這種比較實質的情感,而不是失去了之後還矯揉造作的情懷。

情懷確實是一個很不錯的東西,它可以當做一杯醉人的酒,在必要的時候喝下去,讓你大哭一場,第二天醒來又是很美好的一天,但是你平白無故的何苦去嘗這麼一杯酒呢?

我記得新世相曾經有過一篇文章說,不輕易攫取別人的眼淚也是一種善良。

而《後來的我們》不管是電影本身還是宣發,從始至終都是把別人的眼淚當成一個賣點,還引以為自豪。

怎麼說呢,為了自己的票房,讓別人哭,確實不是很善良。

我雖然不敢說《後來的我們》是一部爛片,但我也不會說它是一部好電影。

看倒是可以看,但是不要那麼誇張好不好?一定要把別人搞哭才能證明電影是成功的嗎?

並表示貓眼為了保護用戶、影城、片方的合法利益暫時關閉了退票功能。

聲明後面附上“貓眼平臺從來沒有,也永遠不會有這種干擾市場秩序的行為,也絕不姑息和縱容此類事件”。

不過觀眾對他們的這份聲明並不買帳:“你參與了《後來的我們》電影發行,所以是誰通過內部操作,只要超高預售,然後退票,你心裡沒點B數嗎?”

沒錯,貓眼電影不僅是《後來的我們》的發行方,而且還是唯一發行方。

利益相關,讓人很難不去懷疑貓眼電影有沒有後臺操作預售營造虛假的火爆場面,增加影院的排片。

而那38萬張票所涉及到的也不只是1300萬元的電影票,還會影響到了其他電影的排片,可以說是嚴重擾亂了電影市場。

比如,28號同時上映的《幕後玩家》《戰神紀》的排片量就被《後來的我們》吊打。

不過大面積退票問題也不光出現在貓眼平臺,當第二大線上售票平臺淘票票也出現了類似情況的時候,擾亂電影市場的鍋就不光要貓眼電影這個發行方來背了。

而且除了刷票房,《後來的我們》還被爆請水軍在豆瓣刷評分。

記得昨天上午第一次看到《後來的我們》的評分是6.9分,而當越來越多的人參與評價之後已經掉到6.1分了

一天時間掉了0.8分也是比較罕見的,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隨著觀影人數的增多還會繼續下跌。

拋開這些是非,我們講電影本身,其實也能看,但是不至於舉國掉眼淚。

最值得肯定的就是三位主演的演技。

田壯壯導演就往那一坐,慢吞吞的嘬一口小酒,也是影帝級別的表演。

如果說這部電影真有什麼淚點的話,我想也應該是傾注在田壯壯身上的親情形象和他最後寫給方小曉的那封信。

電影方聰明的一點也在於此,導演組自知邏輯不太通順的煽情故事可能拿不下太多觀眾的眼淚,所以他們安排了這樣一位柔情的老父親,安排他給那個沒有過門的兒媳婦寫了一封信,教後輩怎樣走好這一生。

周冬雨的表演從《七月與安生》中就已經得到了認可。

後來的《春風十裡不如你》基本確定了她的戲路。

雖然也有人吐槽每次演鬼靈精怪的丫頭會讓人看膩,但是縱觀新生代的演員們,能把同一個角色演出彩的又有幾個人?

而且周冬雨今年才26歲,如果她要把一生獻給表演事業,那麼她還有大把的時間去拓寬自己的戲路。

而且這一次,她其實也不光在嬉皮笑臉,悲情部分也拿捏的恰到好處。

最讓人驚喜的是井柏然的演技。

16年演《盜墓筆記》的時候,不覺得井柏然跟鹿鹿有什麼區別。

而這一回《後來的我們》已經完全讓人刮目相看。

青澀的時候是這樣子的

傷心絕望的時候是這樣的

憤怒的時候是這樣的

著急緊張的時候是這樣

包括後來演一個成熟男人都沒有一點違和感。

而中間有一段眼眶紅腫的哭戲,他是真的哭的停不下來

拍完那段,導演劉若英還安慰了半天

就這一戰,以後都不好意思再把他列入小鮮肉行列了。

除了演員的演技,電影中幾個搞笑的梗也確實特有意境,比如群租房中周冬雨的怪叫聲“哦 my god 哦 my god”,叫著叫著還說井柏然不叫會被當成休克,當時電影院笑聲一片,但是笑完回想一下,這笑點中其實是夾雜著幾分苦澀的。

當然了,作為一部打破記錄的愛情片,它的槽點也不要太多哦…

豆瓣的評價中排在最靠前的就是,電影剪輯的像是在放PPT,沒有一場連貫的戲。

這點看過的人應該都知道,劇情確實是跳來跳去的,有時讓人銜接不上。

除此之外,強行賣慘可能是國產青春情感片的通病

2007年的北京,男主是北京某電腦學院畢業的理工宅男,從小喜歡玩遊戲,夢想是創業做遊戲。

女主是“啥都能賣得出去”的打工妹,後來為了多賺錢去做房地產銷售。

問題是,想做遊戲的男主一畢業就跑去數碼城賣光碟,後來合作夥伴紛紛離開,生活變得愈發落魄,又跑到地下通道賣盜版碟

後來倒是有點起色,在遊戲公司當起了客服。

看到這裡,同為電腦學院畢業的師弟,想問問編劇,我們電腦學院畢業的孩子都混得這麼慘嗎?

專業能力不行做不了“開發”,你可以讓他做“測試”啊,畢竟他是後來獨自一人開發出一款電腦遊戲走上人生巔峰的人。

一個勵志要開發一款遊戲的師兄,你讓他做客服是一種什麼樣的騷操作?

而另一邊的女主,好像是個人精,劇情前期都在鋪墊她非常善於跟人打交道,這種人去做房地產銷售在零幾年的北京不是賺翻了嗎?

可就是這樣兩個人在2007年以後的北京混了好幾年都只能住十幾個人住的群租房和地下室,兩個人吃一碗泡面。

那叫一個慘啊!

強行賣完慘之後,編劇又開始強行煽情,兩位主角對臺詞跟朗誦詩歌一樣。

男主說“後來的我們什麼都有了”,女主說“卻沒有了我們”

兩人你一句我一句就好像特意要把觀眾的眼淚拽出來一樣,後來再來一串排比句:“如果那時你沒有跟我分手呢?”“如果我們一起堅持到最後呢?”

可能感性的小菇涼看到這裡會哭的稀裡嘩啦,但相信更多人是被這臺詞給尬到了。

另外讓人覺得編劇和導演三觀有些問題的是,電影打著情懷美化年少時過了就不再回來的愛情的同時,也不忘醜化原配妻子。

男主和女主在酒店那段,兒子打來電話要求看爸爸的左右上下廁所的時候就給人一種這個妻子怎麼這麼尖酸犀利的感覺。

後來又打電話說“保姆回家了,我一個人忙不過來”,短短一句話,將這個女人在觀眾心目中的位置又降了一個檔次。

再後來借用孩子上學的事情,還不忘黑一把原配。

編劇和導演該不會跟原配有什麼過節吧?

是的,年輕的時候很多人都會錯過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但是既然錯過了,既然都已經和另外一個人在一起了,希望也能對那個因為“柴米油鹽醬醋茶”、因為孩子上學和你吵得面紅耳赤的人公平一點。

在感情戲方面,隔壁的《幕後玩家》也是有原配、有疑似小三,男主徐崢跟妻子相處久了也是矛盾越來越多,不過最後的結局是徐崢為了救自己的原配妻子毅然背著炸藥包跳下了高樓。

其實我們更需要的是這種比較實質的情感,而不是失去了之後還矯揉造作的情懷。

情懷確實是一個很不錯的東西,它可以當做一杯醉人的酒,在必要的時候喝下去,讓你大哭一場,第二天醒來又是很美好的一天,但是你平白無故的何苦去嘗這麼一杯酒呢?

我記得新世相曾經有過一篇文章說,不輕易攫取別人的眼淚也是一種善良。

而《後來的我們》不管是電影本身還是宣發,從始至終都是把別人的眼淚當成一個賣點,還引以為自豪。

怎麼說呢,為了自己的票房,讓別人哭,確實不是很善良。

我雖然不敢說《後來的我們》是一部爛片,但我也不會說它是一部好電影。

看倒是可以看,但是不要那麼誇張好不好?一定要把別人搞哭才能證明電影是成功的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