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2018年教育投資趨勢分析(下)

【投資筆記】是芥末堆旗下堆疊資本帶來的全新欄目, 每月底我們會總結上個月的投融資趨勢分析, 分享我們我們對教育行業每個細分賽道的投資邏輯的認知。

但是在本期中, 我們將一次放送對2017年各賽道的整體複盤以及今年投資趨勢的分析, 分為上、下兩集。 期望你一追到底, 到了年底驗證堆疊的“預言”!

堆疊資本隸屬於芥末堆, 專注教育領域產業投資, 如果有任何建議、想法, 或者 BP, 歡迎掃描文章末尾的公眾號或者來信勾搭~

在上一篇文章裡, 我們提到了K12線上化、線上少兒外教、素質教育三個領域的投資趨勢,

本篇文章將介紹堆疊資本對於知識付費、少兒程式設計這兩個領域的發展進行預測。

四、知識付費的四個趨勢

通過分析知識付費行業發展歷史, 結合融資資料的梳理, 我們預測未來3-4年, 知識付費進入下半場, 存在著四個趨勢:

單一IP很難持續增長, 資本轉向內容、平臺、工具

知識付費的發展歷史:

以羅輯思維為標誌, 知識付費從2014年起步, 2015年-2017年成長為一個新的賽道。 2016年“知乎LIVE”、“分答”推出, 付費問答火遍朋友圈。 喜馬拉雅FM創始人余建軍, 把2016年稱為知識付費元年。 2017年, 付費問答模式被證偽, 分答轉型, 小密圈改名知識星球。 2018年, 新世相、咪蒙等入場知識付費。

我們對知識付費的定義:以音訊為主要載體(後期直播及短視頻加入), 利用使用者休閒時間段, 直接通過內容作為服務(Contents as a Service)。

根據企鵝智酷2017年1月的調查, 國內34.9%的智慧手機使用者有過線上內容付費行為, 16%有過專欄訂閱、語音分享、1對1諮詢等付費行為。 在使用時間段分佈上:56.7%的移動音訊用戶利用睡前及休息時間收聽, 52.5%的用戶利用通勤時間,

40.2%的用戶在家務等體力勞動時收聽。

在2017年, 知識付費領域獲得了11.7億元(羅輯思維未披露不包含在內), 相比2016年增長了超過5倍。 獲投公司出現在產業鏈的上下游, 相比2016年, 除了內容型, 也有平臺和工具。

(2017年知識付費融資案例/單位:萬元人民幣)

內容走向垂直細分,

PUGC和UGC模式更容易存活

2017年5月, 根據好奇心日報預計, 知乎LIVE推出1年後的累計GMV約5532萬元, 知乎LIVE的分享者主要是具有一定領域專業知識的PUGC用戶及草根UGC。 同時, 2017年最火的專欄李笑來的《通往財富之路》打開率僅有17%, 羅輯思維的《 李翔商業內參 》宣佈免費, 原因可能是因為打開率較低。

2018年2月, 姬十三開了一場“再見, 分答”的發佈會, 分答的名字消失, 替換成在行一點。 在2017年, 分答做了這幾件事:年初上線30分鐘左右的“講”, 年中上線20天到1個月的“班”, 年末上線了3到6個月的“課”。 通過延長課程時長加強用戶體驗, 有向線上教育衍化趨勢。

喜馬拉雅上付費欄目的打開資料也在下滑, 2017年4月, 標杆專欄《好好說話》的打開率為10-17%, 而2016年7-8月這個資料是30%。 《好好說話2018精進技巧》的打開率在2018年3月約為13%,

訂閱人數13.8萬人, 僅有2017年訂閱人數的23%。

同樣遇到付費專欄打開率下降問題的是“得到”, “得到”的策略是擴大用戶群, 在今年年初推出“少年得到”, 向K12階段用戶提供學科及知識付費內容。

截至目前, 知識付費已經在初步形成了平臺、內容、工具的產業鏈。 底層平臺有喜馬拉雅、千聊、荔枝微課, 內容供應方有各微信公眾大號及羅輯思維、吳曉波頻道, 社群平臺有知乎LIVE、豆瓣時間。

(2017年知識付費產業結構)

微信小程式也讓越來越多的中小機構成為內容供應方,預計2018年知識付費的滲透率將從34.9%提升到50%以上。

兒童早教知識付費產品興起

兒童知識付費產品的使用者通常是1-9歲的孩子媽媽,內容包括親子、國學、詩歌等。如果說羅輯思維是緩解焦慮的安慰劑,兒童知識付費則是更剛需的營養品。

兒童知識付費從已經獲得了資本的高度認可,2017年比2016年的融資金額增加了53倍。

從音訊付費切入,圍繞著親子關係還可以打造一系列的服務,形成閉環。

2018年4月,基於小程式的英語小神童獲得數百萬美元融資,形式是15分鐘左右的音訊和錄播課。說明針對媽媽的知識付費已經滲透到更剛需的英語領域。

(2017VS.2016兒童知識付費融資金額)

微信自媒體加入知識付費賽道

2017年年底到2018年年初,微信自媒體開始進入知識付費領域:咪蒙推出《咪蒙教你如何月薪5萬》、新世相推出《同事都怕你上的漲薪課》,這兩個課程短短幾天時間內營收超500萬元。在廣告和電商之後,知識付費成為了一條新的變現路徑。據鉛筆道統計,2017年年底新進入知識付費領域的公司達到40家,其中也包括部分線上教育公司。

五、少兒程式設計

去年全年少兒程式設計類的項目共有7起,融資總額近2億。

今年前4個月少兒程式設計已有8起,超過去年全年,融資總額約8220萬人民幣(不包括未披露金額的案子)。

很明顯的感知到2018年少兒程式設計初創企業如雨後春筍層出不窮,和去年賽道內頭部企業拿到大額融資相比,今年初可以看到很多輪次比較靠前的新項目拿到融資。以往芥末堆報導了太多的文章總結少兒程式設計賽道爆發的原因和各種商業模式。今天我們從供應鏈上下游的角度來看看這個細分賽道的壁壘可能會在哪裡。

程式設計工具不等於程式設計語言

不論是學生家長或者投資人,我看到一個很普遍的誤解是,大家把程式設計工具誤以為是程式設計語言。“程式設計語言”是通過一套自有的語法體系,向電腦提供指令,從而完成一系列任務;然而“程式設計工具”可以被理解成編輯這個語法的編輯器,因此,在學習同一個程式設計語言時,如 python,程式設計工具的介面設計、操作方法等因受眾年齡段不同可以有很大差距。

(網易極客戰紀 Python 編輯介面)
(程式設計貓 Python 編輯介面)(普通 Python 編輯介面)

程式設計工具的老玩家,使用最廣泛的莫過於 scratch 和 blockly。Scratch基於Flash AS語言,優點是有實物的互動介面更直觀,另外官方或者民間有簡單課程教怎麼組裝代碼(但是不教為什麼這麼組裝);缺點則是基於相對落後的 Flash開發,無法在移動端/H5無法分享,而且不能接入硬體(必須在底層代碼上加外掛程式)。而 blockly 的底層程式設計語言是 JS,可以外接硬體,實現軟體硬體互動,也可以直接生成真實代碼匯出;其缺點則是缺少互動介面,實現的功能相對較少。這兩種程式設計工具產品優秀,社群給力,傳播廣泛,以至於市面上所有號稱自己做程式設計工具的,大部分都是基於這兩家改進的,滿足自己程式設計產品的需求。

而近幾年出現的程式設計工具的新玩家,有基於Python的程式設計貓,和基於H5和JS的Tynker等等。新玩家們通常兼備scratch和blockly的優點,並且更加遊戲化。與公益化、輕模式的老牌玩家競爭並且保證變現能力,toC 的新玩家一般會有自己的 IP 形象,有更有遊戲化浸入感較強的“通關卡”設計,發力打造社群文化,並有更體系化的課程設置,讓小孩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toB 的公司也會配有完善的教案、師資培訓等一站式解決方案。

課程內容+服務的公司

這一類就屬於大家常看的少兒程式設計公司了,是程式設計工具的下游,為 C端學生提供程式設計課程。商業模式在各維度上也多種多樣:

- 互聯網模式+少兒程式設計教育內容的(如西瓜創客,核桃程式設計)VS教育機構模式+網路流量獲取

- 線上 VS 線下

- 直播 VS 錄播+直播

- 一對一 VS 一對小班

從市場滲透角度看,少兒程式設計的風從去年就開始吹,但是目前家長還很難分辨程式設計內容的好壞,一線城市滲透率很高,更加腰部市場的二三四線城市的滲透其實沒有想像的那麼高。這一點與線上少兒外教賽道非常相似,作為未來公民語言,市場早期均是家長被培育的階段,但是一旦被培育起來,市場空間非常大。

從資本角度看,由西瓜創客在今年3月獲紅杉、經緯5000萬元 A輪融資開始,標誌著少兒程式設計賽道的各個模式頭部企業模式逐漸成熟,頂級資本開始佈局。

從戰略規劃角度看,現在網路流量獲取成本非常高。前期市場爆發階段,能跑出來的往往是那些能在流量獲取建立壁壘的公司機構。而再往後,比拼的就是誰的盈利能力更強,複購率更高,學生生命週期更長

與機器人教育結合的趨勢

一方面,機器人等創客硬體是必須結合軟體程式設計來控制,儘管競賽類的課程中程式設計內容會比較深入、系統,大部分的課程涉及到的程式設計知識相對基礎。另一方面,為了提高學生生命週期、增加學生新鮮感或者提供視覺化的教學成果,越來越多的少兒程式設計公司,尤其是線下的機構, 會結合硬體來授課。所以,由於機器人教育和少兒程式設計的一部分課程的重合性,我們看到了一些線上、線下結合,硬體、軟體結合的趨勢。

- 拿到數億元人民幣 B 輪融資的貝爾科教在機器人、程式設計領域做了全產業鏈佈局:線下機器人教育培訓機構,線上程式設計平臺,上游機器人硬體供應,以及少兒程式設計和機器人的大賽運營

- 就在本月,創客硬體提供商 Makeblock發佈基於 Scratch開發的程式設計工具,慧程式設計,可相容除了自己家的硬體之外的多款開源硬體,並支援人臉識別、語音辨識等功能

- 線下機器人培訓機構,如碼高、瓦力工廠等,都陸續開設程式設計課程

- 好未來摩比思維館的STEM 程式設計課在教scratch的同時,也深度結合硬體設備

與此相似的是,科學課中一些機械和工程類的科目也與機器人教育有重合部分。大開腦洞想像,是不是未來程式設計、機器人、科學課、通識教育都可以結合在一起,成為大 STEM 課程機構?

如果有任何建議、想法,或者您是創業公司在尋求融資,歡迎關注公眾號或者來信兒我們聯繫:bear@duizfund.com ~

(2017年知識付費產業結構)

微信小程式也讓越來越多的中小機構成為內容供應方,預計2018年知識付費的滲透率將從34.9%提升到50%以上。

兒童早教知識付費產品興起

兒童知識付費產品的使用者通常是1-9歲的孩子媽媽,內容包括親子、國學、詩歌等。如果說羅輯思維是緩解焦慮的安慰劑,兒童知識付費則是更剛需的營養品。

兒童知識付費從已經獲得了資本的高度認可,2017年比2016年的融資金額增加了53倍。

從音訊付費切入,圍繞著親子關係還可以打造一系列的服務,形成閉環。

2018年4月,基於小程式的英語小神童獲得數百萬美元融資,形式是15分鐘左右的音訊和錄播課。說明針對媽媽的知識付費已經滲透到更剛需的英語領域。

(2017VS.2016兒童知識付費融資金額)

微信自媒體加入知識付費賽道

2017年年底到2018年年初,微信自媒體開始進入知識付費領域:咪蒙推出《咪蒙教你如何月薪5萬》、新世相推出《同事都怕你上的漲薪課》,這兩個課程短短幾天時間內營收超500萬元。在廣告和電商之後,知識付費成為了一條新的變現路徑。據鉛筆道統計,2017年年底新進入知識付費領域的公司達到40家,其中也包括部分線上教育公司。

五、少兒程式設計

去年全年少兒程式設計類的項目共有7起,融資總額近2億。

今年前4個月少兒程式設計已有8起,超過去年全年,融資總額約8220萬人民幣(不包括未披露金額的案子)。

很明顯的感知到2018年少兒程式設計初創企業如雨後春筍層出不窮,和去年賽道內頭部企業拿到大額融資相比,今年初可以看到很多輪次比較靠前的新項目拿到融資。以往芥末堆報導了太多的文章總結少兒程式設計賽道爆發的原因和各種商業模式。今天我們從供應鏈上下游的角度來看看這個細分賽道的壁壘可能會在哪裡。

程式設計工具不等於程式設計語言

不論是學生家長或者投資人,我看到一個很普遍的誤解是,大家把程式設計工具誤以為是程式設計語言。“程式設計語言”是通過一套自有的語法體系,向電腦提供指令,從而完成一系列任務;然而“程式設計工具”可以被理解成編輯這個語法的編輯器,因此,在學習同一個程式設計語言時,如 python,程式設計工具的介面設計、操作方法等因受眾年齡段不同可以有很大差距。

(網易極客戰紀 Python 編輯介面)
(程式設計貓 Python 編輯介面)(普通 Python 編輯介面)

程式設計工具的老玩家,使用最廣泛的莫過於 scratch 和 blockly。Scratch基於Flash AS語言,優點是有實物的互動介面更直觀,另外官方或者民間有簡單課程教怎麼組裝代碼(但是不教為什麼這麼組裝);缺點則是基於相對落後的 Flash開發,無法在移動端/H5無法分享,而且不能接入硬體(必須在底層代碼上加外掛程式)。而 blockly 的底層程式設計語言是 JS,可以外接硬體,實現軟體硬體互動,也可以直接生成真實代碼匯出;其缺點則是缺少互動介面,實現的功能相對較少。這兩種程式設計工具產品優秀,社群給力,傳播廣泛,以至於市面上所有號稱自己做程式設計工具的,大部分都是基於這兩家改進的,滿足自己程式設計產品的需求。

而近幾年出現的程式設計工具的新玩家,有基於Python的程式設計貓,和基於H5和JS的Tynker等等。新玩家們通常兼備scratch和blockly的優點,並且更加遊戲化。與公益化、輕模式的老牌玩家競爭並且保證變現能力,toC 的新玩家一般會有自己的 IP 形象,有更有遊戲化浸入感較強的“通關卡”設計,發力打造社群文化,並有更體系化的課程設置,讓小孩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toB 的公司也會配有完善的教案、師資培訓等一站式解決方案。

課程內容+服務的公司

這一類就屬於大家常看的少兒程式設計公司了,是程式設計工具的下游,為 C端學生提供程式設計課程。商業模式在各維度上也多種多樣:

- 互聯網模式+少兒程式設計教育內容的(如西瓜創客,核桃程式設計)VS教育機構模式+網路流量獲取

- 線上 VS 線下

- 直播 VS 錄播+直播

- 一對一 VS 一對小班

從市場滲透角度看,少兒程式設計的風從去年就開始吹,但是目前家長還很難分辨程式設計內容的好壞,一線城市滲透率很高,更加腰部市場的二三四線城市的滲透其實沒有想像的那麼高。這一點與線上少兒外教賽道非常相似,作為未來公民語言,市場早期均是家長被培育的階段,但是一旦被培育起來,市場空間非常大。

從資本角度看,由西瓜創客在今年3月獲紅杉、經緯5000萬元 A輪融資開始,標誌著少兒程式設計賽道的各個模式頭部企業模式逐漸成熟,頂級資本開始佈局。

從戰略規劃角度看,現在網路流量獲取成本非常高。前期市場爆發階段,能跑出來的往往是那些能在流量獲取建立壁壘的公司機構。而再往後,比拼的就是誰的盈利能力更強,複購率更高,學生生命週期更長

與機器人教育結合的趨勢

一方面,機器人等創客硬體是必須結合軟體程式設計來控制,儘管競賽類的課程中程式設計內容會比較深入、系統,大部分的課程涉及到的程式設計知識相對基礎。另一方面,為了提高學生生命週期、增加學生新鮮感或者提供視覺化的教學成果,越來越多的少兒程式設計公司,尤其是線下的機構, 會結合硬體來授課。所以,由於機器人教育和少兒程式設計的一部分課程的重合性,我們看到了一些線上、線下結合,硬體、軟體結合的趨勢。

- 拿到數億元人民幣 B 輪融資的貝爾科教在機器人、程式設計領域做了全產業鏈佈局:線下機器人教育培訓機構,線上程式設計平臺,上游機器人硬體供應,以及少兒程式設計和機器人的大賽運營

- 就在本月,創客硬體提供商 Makeblock發佈基於 Scratch開發的程式設計工具,慧程式設計,可相容除了自己家的硬體之外的多款開源硬體,並支援人臉識別、語音辨識等功能

- 線下機器人培訓機構,如碼高、瓦力工廠等,都陸續開設程式設計課程

- 好未來摩比思維館的STEM 程式設計課在教scratch的同時,也深度結合硬體設備

與此相似的是,科學課中一些機械和工程類的科目也與機器人教育有重合部分。大開腦洞想像,是不是未來程式設計、機器人、科學課、通識教育都可以結合在一起,成為大 STEM 課程機構?

如果有任何建議、想法,或者您是創業公司在尋求融資,歡迎關注公眾號或者來信兒我們聯繫:bear@duizfund.com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