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成龍女兒流落街頭?有一種病,叫“缺愛後遺症”

成龍女兒流落街頭?有一種病, 叫“缺愛後遺症”

作者∣洛紅塵

個人公號∣洛紅塵(luohongchen123)

人終要被其年少不可得之物困擾一生。

1、小龍女流落街頭睡天橋:“我想找我爸”

近日, 成龍和吳綺莉的女兒吳卓林再次引爆娛樂圈。

在此之前, 小龍女吳卓林已經失蹤半年, 還曾因此被吳綺莉報警, 並被警方列為失蹤人口案處理。

如今小龍女終於有了消息, 先是有網友爆料, 吳卓林現在在加拿大, 已經淪落街頭, 還帶著一條破被子。 曝光視頻顯示, 她一身黑衣出現在一家超市里, 神情落魄, 懇請店家收留她, 說“我想找我爸”。

隨後小龍女再上熱搜, 她和女友andi錄了一條短視頻發佈到社交平臺上, 說自己患有PTSD(即創傷後壓力症), 並且和女友已經有一個月無家可歸, 每天睡在天橋底下或者公園裡, 所以想發這段視頻希望能有人説明她們。

有細心的網友發現, 視頻裡的吳卓林右臉有明顯痕跡,

很像是被打後的指印, 讓人忍不住擔心。

吳卓林走到現在這一步, 無疑有她自己的因素。 單親家庭出來的孩子很多, 活得積極向上、並把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條的大有人在, 並不是每一個都把生活弄得一團糟。

只是, 一個人在爛泥裡待得太久,

想要真正走出來很難。

2、缺愛的孩子對感情有著近乎固執的渴望

一個不靠譜的爹, 一個喜怒無常的媽, 足以把一個孩子摧毀。

吳卓林還未出生就引起軒然大波, 生下後更是壓根不被父親承認。 多年來, 成龍對她不管不問, 還惱羞成怒地對媒體說:“提她就是給我抹黑。 ”

這對一個孩子來說, 無疑是從根源上的徹徹底底的否認。

偏偏吳卓林還有個情緒暴躁、喜怒無常的媽。

不能說吳綺莉不愛女兒。 但她對生活有太多的怨氣, 不僅自己酗酒、藏毒, 還把怨氣發洩到了女兒身上。

六七歲的時候, 吳卓林就經常被媽媽暴打, 還被罰拿著《辭海》頂在頭上兩個小時, 只要放下來就會被打。

還有一次, 吳卓林過了11點還不睡覺, 吳綺莉就罰她通宵都不許睡,

拿了很多紙, 讓她不停地在紙上寫“我不睡、我不睡”, 一直寫到第二天早上五點多。

長年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 吳卓林曾多次自殺, 手腕上傷痕累累。

公開出櫃時, 吳卓林曾經表白過女友一段話:

“經過這麼多年的消極生活, 生活在恥辱和害怕世界......我從來沒有想過愛或被愛.....

但是你來了, 證明我錯了, 我應該快樂, 愛和被愛......你接受了我的每一個部分, 好的, 壞的, 和瘋狂的, 你打開我的心, 吻了我的每一個傷疤......”

看得人挺心酸的。

當然, 據說這個女友很不靠譜, 30歲的人居然要18歲的吳卓林輟學打工養活, 而且感情不專, 劈腿, 但是吳卓林卻深陷其中。

從小缺愛的孩子對於感情有著近乎固執的渴望, 就像一個餓得奄奄一息的人, 面對一塊食物, 哪怕它腐敗變質、哪怕有毒, 也會不由自主地接過來吃下。

3、有一種病, 叫“缺愛後遺症”

心理學中有個概念, 叫做“習得性無助”。

美國心理學家賽利格曼在研究動物時發現一個現象:

起初把狗關在籠子裡, 只要蜂音器一響, 就給以難受的電擊, 狗關在籠子裡逃避不了電擊,非常恐慌。多次實驗後,蜂音器一響,先把籠門打開,此時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電擊出現就先倒在地開始呻吟和顫抖。

本來可以主動地逃避,卻絕望地等待痛苦的來臨,這就是習得性無助。

人也一樣。

當一個孩子發現他無論怎樣努力也得不到父母的認可與疼愛,無論他幹什麼,收穫的都只是否定、冷漠、喝斥甚至打罵,漸漸的,他會自我懷疑,認為真的是自己不夠好,不配得到父母的愛,會產生一種無能為力感,甚至索性放棄努力、破罐子破摔。

那些從小缺愛的孩子,長大後都怎樣了?

容易自卑、自我否定,自我懷疑,安全感缺失。

要麼太過“懂事”,通過壓抑自己、取悅別人,來得到外部的肯定;

要麼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比如叛逆、厭學、網癮、早戀,以此逃避現實或喚起父母的關注。

渴望愛,又不相信愛,不知道什麼是被愛,也不懂得怎樣愛人,難以擁有良好的親密關係,女孩容易遇渣男。

容易“遺傳”,形成“命運的強迫性重複”。

這是一種病,叫做“缺愛後遺症”。

歸根結底,他們從未感受過毫無保留的愛和接納,不認為自己值得擁有更好的生活,更加不知道好的感情是什麼樣子。

4、缺愛後遺症,該怎麼治?

一個心理學共識是:過去已經發生的事情是不可改變的,但我們對於已經發生的事情的認知、體驗、情感是可以變化的。

接納自己,與自己和解

應當明白,不被愛是人的一種感受,而不是某種缺陷,甚至壓根不是你的錯。

接受那個真實的自己,穿過時光的隧道,去抱一抱童年的自己。

同時告訴自己,現在的你已經成年,不再是過去那個無助的小孩,有力量過好自己的人生。

重新認識父母

父母也有自身的局限,也會帶著原生家庭的某種烙印對待生活。設身處地地站在父母的角度,試著理解一下他們當時的感受。

同時,很多人都有一些對父母的怨恨,並因此而忽略那些曾經有過的溫情時刻。調動大腦的記憶庫,多想一想這些溫情時刻。

只有站在一個更高的層次,重新認識了父母,才能真正完成與過去的和解,開始新的人生。

從現在開始,學會愛自己

從現在開始,尊重自己的真實感受,學會愛自己、取悅自己。

對於那些傷害自己的行為,堅決說“不”。

現在的親密關係或親子關係出現問題時,及時反省,有所覺知,明白癥結在哪裡,不讓過去的經歷繼續迴圈下去。

必要時接受專業幫助。

人的修復能力是很強的,小時候缺愛不可怕,只要不沉溺其中,進行積極有效的調整 ,依然可以收穫幸福,走向更好的人生。

願每一個人,都擁有被愛照亮的生命。

作者介紹:

洛紅塵:曾在各大期刊發表文章百萬字。自由寫作者,二胎媽媽,心理學愛好者。真誠寫作,歡迎你來~

個人公號:洛紅塵(id:luohongchen123)

狗關在籠子裡逃避不了電擊,非常恐慌。多次實驗後,蜂音器一響,先把籠門打開,此時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電擊出現就先倒在地開始呻吟和顫抖。

本來可以主動地逃避,卻絕望地等待痛苦的來臨,這就是習得性無助。

人也一樣。

當一個孩子發現他無論怎樣努力也得不到父母的認可與疼愛,無論他幹什麼,收穫的都只是否定、冷漠、喝斥甚至打罵,漸漸的,他會自我懷疑,認為真的是自己不夠好,不配得到父母的愛,會產生一種無能為力感,甚至索性放棄努力、破罐子破摔。

那些從小缺愛的孩子,長大後都怎樣了?

容易自卑、自我否定,自我懷疑,安全感缺失。

要麼太過“懂事”,通過壓抑自己、取悅別人,來得到外部的肯定;

要麼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比如叛逆、厭學、網癮、早戀,以此逃避現實或喚起父母的關注。

渴望愛,又不相信愛,不知道什麼是被愛,也不懂得怎樣愛人,難以擁有良好的親密關係,女孩容易遇渣男。

容易“遺傳”,形成“命運的強迫性重複”。

這是一種病,叫做“缺愛後遺症”。

歸根結底,他們從未感受過毫無保留的愛和接納,不認為自己值得擁有更好的生活,更加不知道好的感情是什麼樣子。

4、缺愛後遺症,該怎麼治?

一個心理學共識是:過去已經發生的事情是不可改變的,但我們對於已經發生的事情的認知、體驗、情感是可以變化的。

接納自己,與自己和解

應當明白,不被愛是人的一種感受,而不是某種缺陷,甚至壓根不是你的錯。

接受那個真實的自己,穿過時光的隧道,去抱一抱童年的自己。

同時告訴自己,現在的你已經成年,不再是過去那個無助的小孩,有力量過好自己的人生。

重新認識父母

父母也有自身的局限,也會帶著原生家庭的某種烙印對待生活。設身處地地站在父母的角度,試著理解一下他們當時的感受。

同時,很多人都有一些對父母的怨恨,並因此而忽略那些曾經有過的溫情時刻。調動大腦的記憶庫,多想一想這些溫情時刻。

只有站在一個更高的層次,重新認識了父母,才能真正完成與過去的和解,開始新的人生。

從現在開始,學會愛自己

從現在開始,尊重自己的真實感受,學會愛自己、取悅自己。

對於那些傷害自己的行為,堅決說“不”。

現在的親密關係或親子關係出現問題時,及時反省,有所覺知,明白癥結在哪裡,不讓過去的經歷繼續迴圈下去。

必要時接受專業幫助。

人的修復能力是很強的,小時候缺愛不可怕,只要不沉溺其中,進行積極有效的調整 ,依然可以收穫幸福,走向更好的人生。

願每一個人,都擁有被愛照亮的生命。

作者介紹:

洛紅塵:曾在各大期刊發表文章百萬字。自由寫作者,二胎媽媽,心理學愛好者。真誠寫作,歡迎你來~

個人公號:洛紅塵(id:luohongchen123)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