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劉若英有望成中國票房最高女導演,網友卻表示希望她繼續做歌手

在影院看劉若英執導的電影《後來的我們》, 從開始一直到結束, 其實心情沒有什麼起伏, 總覺得已經心若止水, 沒想到在最後彩蛋的時候還是被觸動了, 深深地。

與電影本身無關, 只與彩蛋中《後來》的大合唱有關。

我想, 可能我還是喜歡唱歌的劉若英多過拍戲的劉若英。

該怎麼說對唱歌的劉若英的喜歡呢?她其實並不是唱得之人, 從最早聽她唱《打了一把鑰匙給你》的時候就很清楚這一點,

但是劉若英的歌曲中有一種無可取替的氣質, 換句話說她演唱的口吻很特別, 這種特別形成了一種獨有的氣質, 以至於讓她唱的這些本是很簡單的歌都變得不簡單起來, 所以得出一個結論, 劉若英的歌很好唱, 卻很難唱出她的那種感覺與味道。

也許, 這就是他們口中說的知性, 與生俱來, 無可取替。

劉若英什麼時候開始變得知性起來的?沒有所謂特定的期限, 可能是從她唱紅《很愛很愛你》開始, 也有可能在她唱了《我等你》、《後來》、《一輩子的孤單》之後, 只不過當時“知性”這個詞並沒有成為主流, 而是再到了劉若英離開滾石, 在維京、在亞神音樂兜了一個圈, 來到相信音樂之後, 關於劉若英的知性, 才真正地被放大。

但, 我還是很喜歡滾石唱片時期的劉若英, 因為滾石唱片把劉若英打造得夠人文。 滾石唱片對於劉若因的打造經過短暫地迷茫期之後, 從《很愛很愛你》開始就找到了正確的方式, 讓她以都市女子的形象成為都市女子情感代言人, 這一點很貼合劉若英自身的氣質。

不帶任何俗氣的胭粉氣, 反而還有一抹清新的色彩, 一道文藝的腔調, 重點是在劉若英的歌裡並沒有那種痛徹的領悟, 沒有那種揪心的難受, 有的是點點的釋然, 淡淡的回憶, 而這些都是用一份最質樸, 最感性也最感懷的方式去呈現, 去表達。

始終覺得是李宗盛讓在滾石唱片後期的劉若英將知性的氣質全然盛放, 也是不著痕跡的。 喜歡《Love And The City》這張專輯, 儘管有人當時批評劉若英的演唱口吻都快要變成女版李宗盛了, 但我始終不覺得有問題, 毫無違和感, 哪怕今天來聽。 一曲《一切》讓我無法忘懷, 渾然天成的情感, 自然地流露, 那一段因為哽咽而無法唱下去的段落成為了迴響, 變成了劉若英可一不可再的經典。

當然,其實在相信音樂時期的劉若英也很好,是變得更商業了,但此時“知性”已經變成了招牌,於是《我們沒有在一起》、《親愛的路人》成為了後來劉若英的代表作,而不變的依然是劉若英的演唱口吻,她就像個說書者,用最真摯的唱腔將一個個故事娓娓道來,所以,那一年第一次聽《我們沒有在一起》的時候就紅了眼眶,當時覺得莫名其妙,如今來想卻是一種自然而然。

而要說劉若英那多的歌,唯獨還是偏愛這首《後來》。

2000年聽《後來》,喜歡了是因為好聽,今天聽《後來》,依然喜歡是因為感觸。終於明白這字裡行間所寫的這些才是人生的感悟,如此淺白,卻又如此深刻,那是需要時間一點點地累積,需要閱歷一點點的增長方能體會到的感悟。

而今在電影院裡看《後來的我們》,始終覺得這就是《後來》的電影版,《後來的我們》講述的就是關於《後來》的故事,劉若英把它拍成了電影。井柏然是那個男孩,周冬雨是那個女孩,最後男孩與女孩並沒有在一起。儘管加了很多的戲劇性偶然與巧合,儘管有著很多一言難盡的情懷,但是情感的中心並沒有改變,因為在電影中真的體會到了什麼是“有些人一旦錯過就不再”,因為“永遠不會再重來,有一個男孩愛著那個女孩”那個畫面真的再也不會出現了。

所以,最後沒有忍住,被觸動了,因為《後來》,明白真的害怕“再錯過”!

我還是喜歡唱歌的劉若英多過拍電影的劉若英。但是我也不抗拒拍電影的劉若英,不抗拒《後來的我們》,在我眼裡電影《後來的我們》就是歌曲《後來》,在劉若英決定要拍的那一刻,三者已經融為了一體。

當然,其實在相信音樂時期的劉若英也很好,是變得更商業了,但此時“知性”已經變成了招牌,於是《我們沒有在一起》、《親愛的路人》成為了後來劉若英的代表作,而不變的依然是劉若英的演唱口吻,她就像個說書者,用最真摯的唱腔將一個個故事娓娓道來,所以,那一年第一次聽《我們沒有在一起》的時候就紅了眼眶,當時覺得莫名其妙,如今來想卻是一種自然而然。

而要說劉若英那多的歌,唯獨還是偏愛這首《後來》。

2000年聽《後來》,喜歡了是因為好聽,今天聽《後來》,依然喜歡是因為感觸。終於明白這字裡行間所寫的這些才是人生的感悟,如此淺白,卻又如此深刻,那是需要時間一點點地累積,需要閱歷一點點的增長方能體會到的感悟。

而今在電影院裡看《後來的我們》,始終覺得這就是《後來》的電影版,《後來的我們》講述的就是關於《後來》的故事,劉若英把它拍成了電影。井柏然是那個男孩,周冬雨是那個女孩,最後男孩與女孩並沒有在一起。儘管加了很多的戲劇性偶然與巧合,儘管有著很多一言難盡的情懷,但是情感的中心並沒有改變,因為在電影中真的體會到了什麼是“有些人一旦錯過就不再”,因為“永遠不會再重來,有一個男孩愛著那個女孩”那個畫面真的再也不會出現了。

所以,最後沒有忍住,被觸動了,因為《後來》,明白真的害怕“再錯過”!

我還是喜歡唱歌的劉若英多過拍電影的劉若英。但是我也不抗拒拍電影的劉若英,不抗拒《後來的我們》,在我眼裡電影《後來的我們》就是歌曲《後來》,在劉若英決定要拍的那一刻,三者已經融為了一體。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