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後來的我們》異常“退票”事情鬧大了! 國家電影局已介入調查,劉若英工作室回應:積極配合相關部門,望早日回歸純粹的電影本身

這個五一檔, 劉若英導演處女作《後來的我們》在票房上一路領先, 目前票房已突破7億元。

票房飄紅的背後, 卻傳出了一些不和諧的聲音。

4月28日上映當晚, 該片被爆出現惡意刷票和退票事件, 隨後片方貓眼作出回應, 表示從未干擾市場秩序並會配合主管部門進行調查。

隨著事件發酵, 國家電影局已約談影片出品方、發行方等相關人員, 並表示反對任何票房造假的行為, 一旦發現查明將嚴肅處理。

貓眼回應並未干擾市場 電影局已約談

據多個電影票房資料平臺顯示, 《後來的我們》上映首日和第二日單日票房分別為2.8億元和2.7億元左右, 目前累計票房已突破7億元, 領先同檔期第二名、由徐崢主演的《幕後玩家》近5.7億元。

高票房的背後卻佈滿疑雲。 首映當晚, 《後來的我們》被電影相關自媒體爆出該片出現大量惡意刷票再在開場前退票的事件後, 第二天淩晨作為影片片方和發行方的貓眼就此發佈聲明,

其中公佈的關鍵資料要高亮。

“截至4月28日23點, 經排查, 貓眼平臺疑似惡意刷票並退票數量約38萬張, 涉及票房約1300萬, 占影片當日總票房2.8億的4.6%。 惡意刷票訂單集中在19.9元等特惠票。 ”

在事件被爆後, 多家院線、影院關閉了退票通道, 或者每個場次限制退票數量。

更詳細前情回顧可戳:《後來的我們》票房領跑五一檔, 卻被爆片方買票房再退票“騷操作”?官方貓眼平臺回應:從不會干擾市場秩序,

絕不姑息

國家電影局關注到行業上述反映之後, 依據國家電影專資資料平臺的資料, 對近幾日退票資訊進行了分析, 初步認定該影片退票情況確有異常, 具體問題尚待研判。

電影局並未公開異常情況的具體資料及解釋, 不過據晨報記者瞭解, 電影退票率一般為千分之二到千分之三, 貓眼公佈的4.6%的退票率的確過高。

據悉, 4月29日電影局有關負責人已對影片出品方、發行方等相關人員進行了約談, 要求形成書面報告報主管部門。

電影局相關負責人還表示, 堅決反對不正當競爭, 反對任何票房造假的行為, 決不允許任何擾亂電影市場、破壞市場秩序、損害電影產業整體利益和聲譽的行為。 對此一旦發現查明,將嚴肅處理。

“空手套白狼” 沖高預售綁架排片

此次“退票”風波已不是第一次電影票房“出事”了,以往一些電影為了票房數字好看,曾出現過“注水”“鎖場”“買票房”等手段。

例如片方包場“注水”,出手買下午夜、清晨等較差時間段的影院排片場,這樣既不會影響到黃金時間段普通觀眾買票,也能快速提高影片的票房。有些由人氣較高的偶像出演的電影,粉絲則會提前買下黃金時間段的場次的部分座位,避免影院方由於上座率低而降低和撤銷排片場次。

這次異常“退票”情況則是第一次出現,被業內認為是一種全新的“票房造假手段”。

《後來的我們》出現大規模退票是在首映當天,首映日約2.8億元的票房中有近一半為預售票房。據專業人士解釋,在該片預售階段,就有未知操作方下場,大面積、大規模地購入預售票,預售票房大幅提高後,影院則會根據利好資料來提高上映後的排片率,增加排映場次。上映當日,未知操作方再利用影院退票管道對提前購入的電影票進行退票,此時這些已經售出大量影票的場次已無法取消排片。

總結來說,即未知操作方“空手套白狼”,一分錢沒有花或者只花了少量退票手續費的錢,就做到了“沖高預售、綁架排片”的效果。

影院觀眾利益受損,破壞市場秩序

此前,每當電影“票房造假”新聞一出,便會受到關注和熱議,而此次“退票操作”規模之大、影響範圍之廣還屬首次。

歸根結底,這一手段不僅影響到了想買票卻買不到的真觀眾,也損害了影院方的利益,更擾亂了原本健康良好的市場秩序。

有院線經理告訴晨報記者,以往的“鎖場’’“注水”破壞市場秩序,那時候影院還是收到了真金白銀。但大規模退票後這部分錢影院其實並沒有收到,而且退票後這部分空下的座位已來不及再出售,影院和真正想看片的觀眾的利益都受到了損害。

還有影院相關人士向晨報記者表示,儘管其所在影院由於未開通協力廠商退票通道,因此並未受到波及。同時,她認為此次“退票風波”是發行方的一種宣傳手段。

“影院排片是以市場為首要考慮的,關注更多的是電影本身。以前的電影宣傳更多也是在劇情、演員等內容上做文章,而最新都是用數字來進行行銷,其實這對電影本身來說有點本末倒置了。”

不過她也透露,《後來的我們》在其影院仍是排片主力,從影院現場來看,映後觀眾口碑不錯,有很多觀眾很有共鳴,都是紅著眼睛走出了影廳。

的確,該片上映第二天開始,全國排片率及預排片率一直維持在50%左右,遙遙領先於第二名《幕後玩家》17%的排片率。

截至作者發稿前,電影局並未公開調查結果,這場“退票風波”的真相仍待揭開。

對此一旦發現查明,將嚴肅處理。

“空手套白狼” 沖高預售綁架排片

此次“退票”風波已不是第一次電影票房“出事”了,以往一些電影為了票房數字好看,曾出現過“注水”“鎖場”“買票房”等手段。

例如片方包場“注水”,出手買下午夜、清晨等較差時間段的影院排片場,這樣既不會影響到黃金時間段普通觀眾買票,也能快速提高影片的票房。有些由人氣較高的偶像出演的電影,粉絲則會提前買下黃金時間段的場次的部分座位,避免影院方由於上座率低而降低和撤銷排片場次。

這次異常“退票”情況則是第一次出現,被業內認為是一種全新的“票房造假手段”。

《後來的我們》出現大規模退票是在首映當天,首映日約2.8億元的票房中有近一半為預售票房。據專業人士解釋,在該片預售階段,就有未知操作方下場,大面積、大規模地購入預售票,預售票房大幅提高後,影院則會根據利好資料來提高上映後的排片率,增加排映場次。上映當日,未知操作方再利用影院退票管道對提前購入的電影票進行退票,此時這些已經售出大量影票的場次已無法取消排片。

總結來說,即未知操作方“空手套白狼”,一分錢沒有花或者只花了少量退票手續費的錢,就做到了“沖高預售、綁架排片”的效果。

影院觀眾利益受損,破壞市場秩序

此前,每當電影“票房造假”新聞一出,便會受到關注和熱議,而此次“退票操作”規模之大、影響範圍之廣還屬首次。

歸根結底,這一手段不僅影響到了想買票卻買不到的真觀眾,也損害了影院方的利益,更擾亂了原本健康良好的市場秩序。

有院線經理告訴晨報記者,以往的“鎖場’’“注水”破壞市場秩序,那時候影院還是收到了真金白銀。但大規模退票後這部分錢影院其實並沒有收到,而且退票後這部分空下的座位已來不及再出售,影院和真正想看片的觀眾的利益都受到了損害。

還有影院相關人士向晨報記者表示,儘管其所在影院由於未開通協力廠商退票通道,因此並未受到波及。同時,她認為此次“退票風波”是發行方的一種宣傳手段。

“影院排片是以市場為首要考慮的,關注更多的是電影本身。以前的電影宣傳更多也是在劇情、演員等內容上做文章,而最新都是用數字來進行行銷,其實這對電影本身來說有點本末倒置了。”

不過她也透露,《後來的我們》在其影院仍是排片主力,從影院現場來看,映後觀眾口碑不錯,有很多觀眾很有共鳴,都是紅著眼睛走出了影廳。

的確,該片上映第二天開始,全國排片率及預排片率一直維持在50%左右,遙遙領先於第二名《幕後玩家》17%的排片率。

截至作者發稿前,電影局並未公開調查結果,這場“退票風波”的真相仍待揭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