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資管新規來了!對股市樓市能否構成利好?

近日, 已經徵求意見5個多月的《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正式出臺。 市場上多數人把它叫《資管新規》, 說白了就是代客理財的新規定。

而這次是幾乎所有金融機構的金融資產都會受到這個《資管新規》影響, 大約涉及到100多萬億的資金。

面對這份新出爐的《資管新規》, 很多媒體大呼利好, 理由是《資管新規》的出臺, 將迫使100多萬億的資金將流入股市和樓市, 而在受到這100多萬億的資金後, 股市和樓市肯定會出現大牛市行情。

對此觀點, 我們應該靜冷下來想一下, 《資管新規》的影響面積很廣這不假, 但是真的會讓股市和樓市都“雞犬升天”嗎?恐怕也不見得。 先讓我們解讀一下這份備受矚目的《資管新規》吧!

一、打破剛兌, 保本理財時代已經過去

長期以來, 剛性兌付一直是銀行理財產品、信託產品、P2P產品等的潛規則, 好處是便於業務的開展,

吸引更多的銀行儲蓄資金進入。 但剛性兌付也存在問題, 就是無論出現任何情況, 金融機構都必須在到期後“還本付息”。

而一旦理財產品出現虧損, 金融機構也要拿自有資金去兌付。 此舉雖對投資者是保障, 但對於金融機構來說卻要承擔很大風險。 這次《資管新規》要求金融機構應當加強對投資者的教育, 向投資者傳遞“賣者盡責, 買者自負”的理念。

監管當局要求金融機構不得承諾保本保收益, 而在產品出現虧損導致兌付困難之時, 也不得以任何形勢墊資兌付。 當然保本理財可能還會延續至2020年, 這其中還設定一個過度階段。

對此, 我們認為, 《資管新規》是打破了剛性兌付, 這會迫使一些厭惡風險的資金流向大額存單和銀行存款。

而一些保本保收益的存款類產品受到追棒。

至於理財資金是否會流向A股和樓市?能夠把資金投在承諾有固定收益的金融產品中, 就是相對於比較厭惡浮動收益, 還有A股和樓市, 一個是沒有任何賺錢效應, 一個是正在受到房地產調控, 所以, 指望有萬億資金進入樓市和股市是天大笑話。

二、資管產品門檻提高了, 普通投資者買不了!

資管產品的合格個人投資者的門檻變得相當相當高:“具有2年以上投資經歷, 且滿足以下條件之一:家庭金融淨資產不低於300萬元, 家庭金融資產不低於500萬元, 或者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於40萬元。 ”

事實上, 之前的私募基金、信託產品、銀行與大宗商品掛鉤的理財產品, 都對投資者的資金實力提出較高要求。 比如私募基金要求擁有100萬以上投資資金。

而這次《資管新規》提高了合格投資者的准入門檻, 意味著高風險領域將由具有一定投資經驗的高淨值群體去玩, 而普通投資者的風險應該投資風險相對較低的金融產品。 從這一點上來看,

這也是對普通投資者的一種保護措施。

三、短期理財逐步退出金融市場

這次《資產新規》金融機構應當強化資產管理產品長期管理, 封閉式資產管理產品期限不得低於90天。 這就意味著, 短期理財產品要淡出金融市場, 未來中長期理財產品將成主流。

按照常規的投資理念, 期限越長, 收益越高。 可是, 期限在90天以內的產品, 收益率在 4% 左右, 最高可達5% 以上。 而反觀長期投資產品, 銀行存款三年期的利息最高也只有3.3%, 這就是不合理的期限錯配, 必須得到扭轉。

對此, 我們認為, 短期的理財產品收益率高, 隨時可以贖回, 流動性好。 而長期的產品, 收益沒高出多少, 買了後就不能贖回, 那麼短期的理財產品會倍受市場青睞。 而現在《資管新規》讓短期理財產品壽終正寢,肯定對中長期貨幣基金和銀行固定存款構成利好。

四、從“淨值型理財”替代“預期收益型”。

過去金融機構大多推出的理財產品是預期收益型的,就是說好投資期限和收益率,不管是否保本,到期都會有剛性兌付,一併把本金和收益進行兌現。這種做法背後就是,賺多了我留著,但虧了錢,我就貼給你,補足之前承諾的利息。

但是淨值型產品就不同了,投資者收益率多少每天都能夠查得到,而且是浮動的,就像買開放式基金,每天要可以看發佈淨值,今天若是1.1元,明天跌到0.98元也是有可能的,賺多了是投資者的正收益,而出現浮虧也沒人進行托底補貼了。從“淨值型理財”替代“預期收益率”意味著,未來任何金融投資產品的收益率都不會在事前知道,而要到事後才能反映出來。

剛剛推出的《資管新規》恐怕對樓市和股市難以形成利好:一方面,本來在無資管規定之前,大量表外理財、委託貸款、信託計畫等資金都會通過影子銀行進入樓市和股市。現在表外業務要收歸表內,而且收歸表內後要經過各類監管指標的考核,根本進不了股市或樓市。

另一方面,對於《資管新規》來說,由於其打破剛兌、短期理財退出,都是對追求資金安全性的銀行存款和大額存單、貨幣基金等投資安全係數高的產品構成超級利好。而股市目前沒有賺錢效應,缺乏贏利板塊,樓市又受到了房地產調控影響,要想大量流入並不現實。

而現在《資管新規》讓短期理財產品壽終正寢,肯定對中長期貨幣基金和銀行固定存款構成利好。

四、從“淨值型理財”替代“預期收益型”。

過去金融機構大多推出的理財產品是預期收益型的,就是說好投資期限和收益率,不管是否保本,到期都會有剛性兌付,一併把本金和收益進行兌現。這種做法背後就是,賺多了我留著,但虧了錢,我就貼給你,補足之前承諾的利息。

但是淨值型產品就不同了,投資者收益率多少每天都能夠查得到,而且是浮動的,就像買開放式基金,每天要可以看發佈淨值,今天若是1.1元,明天跌到0.98元也是有可能的,賺多了是投資者的正收益,而出現浮虧也沒人進行托底補貼了。從“淨值型理財”替代“預期收益率”意味著,未來任何金融投資產品的收益率都不會在事前知道,而要到事後才能反映出來。

剛剛推出的《資管新規》恐怕對樓市和股市難以形成利好:一方面,本來在無資管規定之前,大量表外理財、委託貸款、信託計畫等資金都會通過影子銀行進入樓市和股市。現在表外業務要收歸表內,而且收歸表內後要經過各類監管指標的考核,根本進不了股市或樓市。

另一方面,對於《資管新規》來說,由於其打破剛兌、短期理財退出,都是對追求資金安全性的銀行存款和大額存單、貨幣基金等投資安全係數高的產品構成超級利好。而股市目前沒有賺錢效應,缺乏贏利板塊,樓市又受到了房地產調控影響,要想大量流入並不現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