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奶茶粉”捧場《後來的我們》,因48歲的她仍讓人想起17歲的仲夏

成名後的很長一段時間, 劉若英的作品和觀眾對她本人的想像融合在一起, 文藝、寂寞、對愛情求不得放不下的形象深入人心。

文 ✎ 林兌

編輯 ✎ 張慧

劉若英執導的電影處女作《後來的我們》上映當日, 票房就破了兩億。

電影講述一對年輕男女的十年故事, 相逢、相知、相戀、分手、重逢、祝福——很“劉若英”。

有人連主演是誰都不知道, 就買了電影票。 對劉若英的喜愛足以讓他們撐過整部電影。

影評好壞參半。 有人從豆瓣短評推測:電影應該不會好看, 但還是會去看。

似乎人們捧場的已不僅是電影, 而是將最初愛上劉若英的那些理由, 一次次在影院裡明晰、確證、重溫。

影片的名字來自五月天的同名曲, 但更多人想到的還是那首已經唱了18年的《後來》。

時光飛逝。 昨天, 劉若英好像還在“十七歲仲夏, 你吻我的那個夜晚”, 轉眼, 她已經48歲了, 依然穿著白襯衫牛仔褲, 站在舞臺上, 向觀眾要一個答案, “我到底瘦不瘦啊?”

陳升說, 劉若英像奶茶, 既不至於像奶一樣甜得發膩, 又不至於像茶一樣太澀, 調和在一起剛剛好。

作家黃佟佟說劉若英:“她並非不漂亮, 也並非漂亮;她並非不溫柔, 也並非溫柔;她並非活潑, 也並非不活潑;她並非不像明星,

也並非像明星。 ”但是, “每個人都愛奶茶”, 因為“她站得不高不低, 她就在我們這些平常女性的前面, 我們抬頭可見, 伸手可觸。 ”

就像1994年, 25歲的“助理”劉若英被張艾嘉相中, 破格成為電影《少女小漁》的主角, 據說是因為一股“土氣”, “很少還能見到像她那樣一說話就會臉紅的女孩子。 ”

▵劉若英憑藉《少女小漁》獲得第32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主角提名

成名後的很長一段時間, 劉若英的作品和觀眾對她本人的想像融合在一起, 文藝、寂寞、對愛情求不得放不下的形象深入人心。

電影《20 30 40》裡, 她是位空姐, 見識過形形色色的男人, 但沒有一人值得她為之停留。 電視劇《粉紅女郎》裡, 她是“結婚狂”, 每天邊做體操邊喊“我要結婚我要結婚, 不要放棄不要放棄”。

她出的書叫《一個人的KTV》, 唱的歌叫《一輩子的孤單》, 開的演唱會叫“單身日記”。 唱著唱著, 就得大喊一聲, “我一定把自己嫁出去!”

那些年, 她單身、戀愛、分手, 糟心得就像每一個普通人。 她分享失戀心情和少女的小心思, 在綜藝節目上因為委屈放聲大哭,

也告訴大家“失戀不可怕, 孤單不可怕, 至少你還有我”。

幾段無果情事, 被描繪成教科書般的苦戀, 而她就好像無垠大海上的一隻鳥, 總想降落, 卻找不到那塊浮木。 顛簸的氣流中, 總有人能在她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想要問問你敢不敢, 像我這樣地愛你”, 就這麼直直地唱進了心裡。

有意無意間, 劉若英成為關於孤獨的一種映射。

但實際上, 她遠沒有人們想像中那麼孤獨寂寥。 第一次唱《一輩子的孤單》時, 她覺得, “啊, 這就是我啊, 喜歡的人不出現, 出現的人不喜歡”。 但是轉念又覺得, 一輩子孤單也不可怕, “天空蔚藍, 我會抬頭看, 電影越圓滿, 我也不會覺得孤單。 ”

她練就了一身有滋有味的自處之道, 成了“單身得理直氣壯”的人生樣本。 她一個人看書、旅行、吃飯、看病。坐地鐵不化妝,去超市排隊買便當,一身臭汗地趕路……別人聽了,覺得,啊?這麼寂寞。她覺得“好棒,很輕鬆”。

“不管在穿衣、事業還是愛情上,都要自然一點兒、勇敢一點兒,別太顧及外界的眼光。”

▵《粉紅女郎》中飾演結婚狂的劉若英,現實中反而不急於結婚 圖/視覺中國

這個被認為是結婚狂的人,反而不急於結婚。

她覺得中國的女演員很“可憐”,“一開始大家覺得她很鮮活,於是她紅了,開始接演大片,後來去做代言,代言很多東西以後,她停留在那個位置,然後大家開始關注她是不是嫁入豪門,再然後就是她生了幾個孩子,到最後人們慢慢忘記她。”

她不願意,相反,她得時刻掌握自己的節奏。30歲時,她期待十年後的自己有“謙卑的生活態度”。如果還能持續容光煥發,不是因為去抽脂拉皮,而是因為“專心致志對工作的奉獻”。

40歲時,她估計自己嫁不出去了,但“並不遺憾”。“我決定去面對,去好好地計畫如果沒有嫁出去的人生,怎麼樣可以過得很精彩。幸福不可以依賴在另一個人身上。”

▵2016年12月31日,劉若英在“Renext我敢”世界巡演廈門站上,與歌迷一起跨年 圖/視覺中國

那些她陪伴著長大的人,已經告別單身,但仍然習慣看她獨自一人忙忙叨叨,好像“不管幾歲都會維持單身,繼續談著被猜測的戀愛……然後一個人走在路上,或是坐在咖啡廳裡”。

所以當41歲的劉若英宣佈結婚時,有人跑來質問她,你怎麼可以嫁?跟爸媽說劉若英都沒嫁,你們不要催我的理由,沒了。

結婚生子後的劉若英,也成了掛念柴米油鹽的普通太太。回家第一件事是做飯,買菜還要別人多送她幾棵蔥。她成了自己曾經不齒的“黏糊糊的媽媽”,兒子斷奶那天,她嚎啕大哭,覺得他“不再需要媽媽了”。外出開演唱會,半夜三點還要看兒子房間的監視器,看到兒子醒了,就睡不著。

她不敢想像兒子結婚,不然眼淚就要掉下來。平時,她教兒子“要勇敢,要冷靜,要忍耐,要等待”。助理調侃她,今後兒子帶女朋友回家,一定會對她說:媽媽我要結婚了,你要勇敢、要冷靜、要忍耐。

總之,她確實體會到了“一個人”之外的幸福。很多人用“歸宿”形容婚姻對女人的意義,而劉若英似乎已經在這個意義中功德圓滿了。

結婚後,她出了一本書,叫《我敢在你懷裡孤獨》。她在書裡寫夫妻相處:一同出門,去不同的影院,看不同的電影。一同回家,進門後一個往左,一個往右——兩人有各自的寢室和書房,只共用廚房和餐廳。

▵2015年08月09日,劉若英婚後出席新書《我敢在你懷裡孤獨》上海簽書會 圖/視覺中國

對她來說,孤獨、自處,一定程度上是忠於自己的前提。她示範了一種女性保持完整自我的生活方式。她依舊工作,開演唱會,錄新專輯,熱愛寫作。不屈不撓,龜毛難搞。

不同的是,以前的獨處是一種“理所應當的生活方式”,現在則要爭取。她利用做飯的時間跟自己說話,有時家務、工作讓人崩潰,她也會毫不猶豫扔下爛攤子,跑去偏僻的書吧,幾個小時後,開車回家,淡淡地對先生說,其實今天有點不開心,不過已經沒事了。

▵劉若英和監製張一白在片場觀看監視器

她依然“走在陌生的旅途上”,手中沒有明確的地圖,也不清楚將去往何處。而每個人都在抬眼觀望,想知道她會走到哪兒,好像那裡會有“後來的我們”。

無論是否會因這部電影想起當年的愛或戀,至少人們會知道,那個曾經愛過的“奶茶”劉若英,仍然以她的方式生活著。

本 文 未 經 允 許 請 勿 轉 載

轉 載 或 商 務 合 作 請 留 言

‹ 火星試驗室 ›

博雅天下旗下產品

《博客天下》、《人物》等媒體鼎力支持

她一個人看書、旅行、吃飯、看病。坐地鐵不化妝,去超市排隊買便當,一身臭汗地趕路……別人聽了,覺得,啊?這麼寂寞。她覺得“好棒,很輕鬆”。

“不管在穿衣、事業還是愛情上,都要自然一點兒、勇敢一點兒,別太顧及外界的眼光。”

▵《粉紅女郎》中飾演結婚狂的劉若英,現實中反而不急於結婚 圖/視覺中國

這個被認為是結婚狂的人,反而不急於結婚。

她覺得中國的女演員很“可憐”,“一開始大家覺得她很鮮活,於是她紅了,開始接演大片,後來去做代言,代言很多東西以後,她停留在那個位置,然後大家開始關注她是不是嫁入豪門,再然後就是她生了幾個孩子,到最後人們慢慢忘記她。”

她不願意,相反,她得時刻掌握自己的節奏。30歲時,她期待十年後的自己有“謙卑的生活態度”。如果還能持續容光煥發,不是因為去抽脂拉皮,而是因為“專心致志對工作的奉獻”。

40歲時,她估計自己嫁不出去了,但“並不遺憾”。“我決定去面對,去好好地計畫如果沒有嫁出去的人生,怎麼樣可以過得很精彩。幸福不可以依賴在另一個人身上。”

▵2016年12月31日,劉若英在“Renext我敢”世界巡演廈門站上,與歌迷一起跨年 圖/視覺中國

那些她陪伴著長大的人,已經告別單身,但仍然習慣看她獨自一人忙忙叨叨,好像“不管幾歲都會維持單身,繼續談著被猜測的戀愛……然後一個人走在路上,或是坐在咖啡廳裡”。

所以當41歲的劉若英宣佈結婚時,有人跑來質問她,你怎麼可以嫁?跟爸媽說劉若英都沒嫁,你們不要催我的理由,沒了。

結婚生子後的劉若英,也成了掛念柴米油鹽的普通太太。回家第一件事是做飯,買菜還要別人多送她幾棵蔥。她成了自己曾經不齒的“黏糊糊的媽媽”,兒子斷奶那天,她嚎啕大哭,覺得他“不再需要媽媽了”。外出開演唱會,半夜三點還要看兒子房間的監視器,看到兒子醒了,就睡不著。

她不敢想像兒子結婚,不然眼淚就要掉下來。平時,她教兒子“要勇敢,要冷靜,要忍耐,要等待”。助理調侃她,今後兒子帶女朋友回家,一定會對她說:媽媽我要結婚了,你要勇敢、要冷靜、要忍耐。

總之,她確實體會到了“一個人”之外的幸福。很多人用“歸宿”形容婚姻對女人的意義,而劉若英似乎已經在這個意義中功德圓滿了。

結婚後,她出了一本書,叫《我敢在你懷裡孤獨》。她在書裡寫夫妻相處:一同出門,去不同的影院,看不同的電影。一同回家,進門後一個往左,一個往右——兩人有各自的寢室和書房,只共用廚房和餐廳。

▵2015年08月09日,劉若英婚後出席新書《我敢在你懷裡孤獨》上海簽書會 圖/視覺中國

對她來說,孤獨、自處,一定程度上是忠於自己的前提。她示範了一種女性保持完整自我的生活方式。她依舊工作,開演唱會,錄新專輯,熱愛寫作。不屈不撓,龜毛難搞。

不同的是,以前的獨處是一種“理所應當的生活方式”,現在則要爭取。她利用做飯的時間跟自己說話,有時家務、工作讓人崩潰,她也會毫不猶豫扔下爛攤子,跑去偏僻的書吧,幾個小時後,開車回家,淡淡地對先生說,其實今天有點不開心,不過已經沒事了。

▵劉若英和監製張一白在片場觀看監視器

她依然“走在陌生的旅途上”,手中沒有明確的地圖,也不清楚將去往何處。而每個人都在抬眼觀望,想知道她會走到哪兒,好像那裡會有“後來的我們”。

無論是否會因這部電影想起當年的愛或戀,至少人們會知道,那個曾經愛過的“奶茶”劉若英,仍然以她的方式生活著。

本 文 未 經 允 許 請 勿 轉 載

轉 載 或 商 務 合 作 請 留 言

‹ 火星試驗室 ›

博雅天下旗下產品

《博客天下》、《人物》等媒體鼎力支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