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上党梆子新秀宋晉梅

梨園沃土

高平, 山嶺逶迤, 地勢高俊。 古往今來, 就是這塊土地曾成就過中國歷史上不少響噹噹的金字招牌:約六千多年前, 人類始祖神農氏炎帝, 曾在位於高平西北的羊頭山上開創了偉大的中華農耕文明, 西元前262年, 中國歷史上最慘烈的血刃殺戮——秦軍一夜之間坑殺趙卒四十萬人的秦趙長平之戰, 在這裡上演。 正是此役, 加快了中國統一的歷史進程;高平是一塊梨園沃土, 這梨園既是存在的也是意識的, 從古至今, 高平的大黃梨就曾享譽華夏大地, 遠銷長城內外, 每當大地解凍, 冬去春來, 在高平映入人們眼簾的總是那丘陵地貌中盛開的梨花——儼然一個夢幻般的童話世界,

素有“四月梨花開、高平好風景”的美譽。

然而, 從精神層面上論, 高平的戲劇梨園更有其不可替代的歷史遺存, 它不僅有距今820年歷史的金世寶大定23年的二郎廟古戲臺, 而且還有一出關於宋代開國皇帝趙匡胤的傳統劇碼 《高平關》, 這齣戲分別被移植為京劇、秦腔、河北梆子、豫劇、晉劇、紹劇及威縣亂彈等, 不同劇種和不同藝術形式, 在中國戲壇廣為流傳。

獨有的文化傳承, 獨特的地理位置和獨到的梨園品牌, 構成了高平戲劇文化人才輩出的強勢地脈。 從一百年前的上党梆子名家郭金順到1997年高平籍兩位演員——張愛珍、吳國華雙雙摘得全國第九屆戲劇梅花獎至今,

高平一個山區小縣級市已經有四位上党梆子演員, 喜獲了全國戲劇“梅花獎”的殊榮, 僅從人數上看就可稱得上是全國之最, 他們分別是張愛珍、吳國華、陳素琴、杜建平......今天, 在她們的身後, 一位草根問道、完全靠自己勤學苦練苦苦探究摸索的“野丫頭”宋晉梅已經集眾家之長, 以一種更為嶄新的形象和姿態俏麗于觀眾面前。

正月十五月兒圓

這裡是位於高平東南隅北詩鎮, 百度地圖顯示附近還有西詩、南詩等文化含量較高的地名, 這些富有詩意的村落透發出這方土地深厚的文化底蘊。 那是1980年正月十五, 月掛當空之時, 宋晉梅就出生在高平的北詩鎮。

某種意義上說, 她的出生賦予了戲劇的傳奇性,

因為每年的正月十五村裡邊都要給村頭的關帝廟、觀音廟開羅唱戲, 宋晉梅的父親宋瑞祥就是這村裡戲班子的領頭人, 那唱大戲的巨琴他拉的特別精彩, 特別有名氣, 從而也使這個村級劇團有了名聲和靈氣。 在太行山西麓上黨盆地的農村, 有一個千年傳承的習慣, 那就是每年冬天的農閒時間, 人們總會聚攏起來, 排演幾出社戲, 過一把登臺放歌的戲癮。 這年冬天, 眼瞅著妻子的肚子越來越大即將臨產的宋瑞祥, 在排戲的過程中他就忽然有了一種隱隱的擔憂!心裡思忖:或者早生、或者遲生都成, 千萬別讓妻子把孩子生到正月十五唱戲的檔口, 可是事情就是那麼巧, 正月十五這天傍晚, 就在戲即將開演的前幾分鐘,
忽有家裡人來報, 說他老婆肚子疼的厲害, 就要生產, 要他馬上回去, 於是, 老宋不假思索只好放下手中的胡琴, 一路小跑, 急忙趕回家去。 剛進自己院子就聽見孩子墜地那刺耳尖叫的哭聲, 當他掀簾而入, 接生婆告訴他又是個女孩時, 突然使他心頭暗暗一驚並油然生出一種預感, 思忖:今天正月十五唱戲之日, 難道這個四女長大後會是一塊唱戲的料?看到母子平安他急忙安頓一番轉身就趕回戲臺, 那天晚上, 為了這條小生命的降生, 雖然廟戲整整推遲了一個時辰, 但還是被戲迷們接受和理解。 這一夜, 宋瑞祥的胡琴拉的特別賣力, 得知老宋家又添了人口, 演員們也唱的特別賣力, 從而使臺上台下觀眾和演員產生了強烈的共鳴,
時至今日, 那天晚上的廟戲依然深刻地留存於北詩一帶百姓的深刻記憶裡。 那一夜廟戲演完之後, 已經是午夜淩晨時分, 回頭望天, 明月當空, 宋瑞祥他感到這年的正月十五月亮竟是那麼圓!那麼明!

為戲而生

宋晉梅出生下來時一聲強勁的啼哭, 打破了宋家往日的平靜, 剛好家中臨窗的那盆臘梅花開的正豔, 於是從鄉村教師出身當了小學校長的宋瑞祥觸景生情, 便給他的女兒取了一個“晉梅”的名字。

話說宋晉梅為戲而生, 前面講了宋晉梅父親是村上劇團拉頭把的, 更讓人回憶很有趣的是, 宋晉梅的爺爺宋玉清他當時也是當地赫赫有名的唱包頭(男扮女裝)角色的。 宋玉清唱男扮女裝那一招一式, 唱腔動作都看不出他是一個男人,那扮相,那身段,那輕盈的水步,那含羞的笑容曾是那個年代高平十裡八鄉人們的清晰記憶!因此說奇妙出生在正月十五的宋晉梅,當時村裡的鄉親們都不約而同的說或許晉梅這女她是為戲而生!

事情還真的讓人說著了,宋晉梅她還真的遺傳了爺爺唱戲父親拉琴的基因。在這種家庭環境的薰陶下,自打呀呀學語開始就天生的愛唱會跳,有音樂的天賦,從幼稚園到小學,晉梅和姐姐宋晉芬一樣,總是孩子們中間的文藝骨幹,每逢六一兒童節、九月的教師節、元旦的晚會等,她們總會成為師生們關注的焦點。從很小只要村上、鎮上有個什麼演出活動總能看到她姐妹倆的身影。

1992年夏天,晉梅忽然發現姐姐晉芬被城裡來的老師領走了,很久也沒有回來,說是去了高平的戲劇青訓班,這件事深深的觸痛了她幼小的心靈,那年暑假,只有十二歲的小晉梅突然自作主張,與父母不辭而別,一聲不響一個人徒步幾十裡來到高平城裡,她是來找姐姐的,她也要和姐姐一樣學唱戲,幾經周折和打聽,她找到了姐姐所在的那個青訓班,讓姐姐拉著她找到負責人,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人家告訴她,本期已經額滿,而且是五年一期,不合適,對她婉言謝絕了。她哭天抹淚,讓姐姐求人托師傅,無論如何也是不想回去了,看她學戲的決心,姐姐一邊通知家人,一邊只好無奈的把她介紹到了高平一個私人劇團去跟班學藝。

晉梅一連的幾日不歸,聞聽三女兒晉芬說晉梅要學戲的消息後,做父親的宋瑞祥慌了手腳,趕緊趕著毛驢車,著急找到縣城。見父親風風火火地找過來,此時的小晉梅著實驚嚇不小,先是一臉茫然,當時嚇的她趕快躲到了老師身後,然後便是一陣放聲大哭,看到女兒和二十幾個比她大的孩子擠在一間打滿地鋪的房間裡,父親也心疼的落淚了。他要勸女兒回去繼續讀書,但是女兒鐵心不回去,這讓父親的心又軟了下來,經過整整一個下午的好說歹說,無奈的父親只好放棄了自己原來的想法,隨了女兒的心願。

為了更好的照顧只有十二歲的小晉梅,父親宋瑞祥把她託付給了團裡的一位叫李慧萍老師,讓她幫著照顧女兒的起居、學藝和安全,此時宋晉梅才破涕為笑、歡歡喜喜地把父親送出劇團,自己留下來開始了學藝生涯。

1994年的春天,照顧她的老師李慧萍要結婚了,又把她推薦給了戴建民老師,從此她正式師從戴建民學藝。這時候她已經是十四歲了,十四歲在藝人的成長過程中,練功就有些晚了,開叉、彎腰、壓腿對於她日漸形成的身板而言,每次練功下來她都會痛不欲生。學徒不掙錢,管吃住,每年交學費一千四百元,共學三年。她的同批學生一共十七人,宋晉梅雖然年齡最小,但卻是最用功的,每天早晨吊嗓,上午練基本功,她總是第一個到場,最後一個離開,為了排練傳統劇碼《秦香蓮》的形象塑造,宋晉梅在練功中不惜苦練急奔的跪步功,長期的練功下來,她的兩個膝蓋總是腫了消了、消了又腫了,一片片淤青,直到雙膝練出了老繭。一年過後,宋晉梅便脫穎而出了,無論唱念做打樣樣出色,成了這批學生中的佼佼者。三年的寒來暑往,宋晉梅不僅僅磨練出扎實的舞臺功底,更多的是練就了堅強的意志和細膩的功法,和她對戲劇品質更高層次的追求,一板一眼、一招一式她都是用心去體悟的。

那年冬天,父親來縣城辦事,到劇團裡看她,當看到她雙手凍出了裂子,指尖長滿了厚繭時,很是心疼,但心裡卻是樂滋滋的,他知道自己的女兒選擇的道路走對了,他知道女兒在這個戲班子裡沒有白學,孩子最吃苦最用功,這功夫或許用不了多久就會得到觀眾的核對總和認可。沒多久,晉梅就被高平市人民劇團挑選走。

宋晉梅學戲最不能忘懷的是她的第一次以女主角登臺亮相!那是一場夜戲,原《火燒慶功樓》中的女主角演出前的幾分鐘不慎崴了腳,不能登臺了,團長急中生智決定讓她臨時披掛上陣救場,這個決定著實讓宋晉梅驚出了一身冷汗,這齣戲對於她來說,跟團三年,是耳熟能詳,但是從沒有過一場排練,假如半路上有個閃失,演不下來,那可就完全砸了自己的牌子。然而,隨著急促的陣陣鑼鼓聲的逼近,不容她再有半點的猶豫和退卻,情急之下她把心一橫,決定披掛上陣,試它一把!

該上場了,她的頭飾還未完全紮好,前兩句叫板臺詞只好走暗場,在幕後開唱,並且,還得讓叫板的唱腔儘量拉長——這倒讓台下的觀眾無形中產生了一種意外的懸念,當她勇敢地邁著臺步終於閃出幕簾來到了舞臺中央時,萬萬沒有想到,卻引來了觀眾長時間的喝彩和熱烈的掌聲。

宋晉梅,初出茅廬,身姿優美、扮相俏麗、雙目如碧、紅唇一點、貌若天仙,這讓觀眾著實吃驚不小,看了多少次高平劇團,誰也沒有料到怎麼從哪冒出這麼一個年輕貌美的旦角?然而,這些來自觀眾的鼓勵並沒有減弱她對自己第一次擔任主角出場的擔心,由於怕自己忘詞,特意讓舞臺總監把原本面對台下觀眾的、用於臺詞提示的電子屏字幕側過一塊來以便自己背不下來時用眼睛瞟一眼,那一夜她的演出大獲成功,第一次正式以一個女主角的身份走到了觀眾的面前。

從那時起,宋晉梅便有了一種強烈的責任感、榮耀感和對戲劇藝術的追求欲望,甚至這種近乎於自我的苛刻要求,束縛她、鞭策她、鼓勵她向更遠的目標進擊!正所謂紅杏關不住、畢竟出牆來。

感時花濺淚

縱觀這次2017年全國青年戲曲演員擂臺賽的賽事全程,分析宋晉梅展演的節目內容,呈現一個鮮明的特點就是多維展示戲劇人物內心情感的折子戲,也就是說宋晉梅對人物塑造功力非常深厚,對人物刻畫的細膩程度令人折服,這源於她對戲劇人物塑造的長期思考和反復揣摩,加之她所塑造的人物多為悲劇角色,大部分唱詞是在滿目淚水中完成的,因此,也就有了一個“感時花濺淚”的雅稱。

或許是由於自己艱難的成長過程吧,宋晉梅常常把自己深陷於自己所喜歡的戲劇人物中,而不能自拔,總是逐字逐句,認真研究,反復推敲,不放過每一個細節,往往可以把人物刻畫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從卓文君到秦香蓮、從馬皇后到佘賽花、陳圓圓,從申紀蘭到畢臘英,宋晉梅所扮演的角色,往往不拘泥於前人的唱腔動作,而是依據人物個性進行大膽的創新,予以角色鮮活靈動的血與肉和全新的美感,讓觀眾聽得入情入理,看得流連忘返。特別是她那獨有的字字珠璣、如泣如訴的聲腔處理,更將上黨梆子的傳承與發展推到了一個全新的藝術境界,雖然這其中有不少自我情感的酸甜苦辣的艱辛經歷,比如本次大戲臺的出征就曾有過來自家庭.同事和朋友的不理解等,滿腹的委屈,某種意義上說她是帶著壓力登臺的,這壓力或許成了她的另一種動力,因此,在幾場的如泣如訴的唱段呈現中,宋晉梅總是淚流滿面,將戲劇人物與自我高度融合統一,讓觀眾去體味另一種複雜苦難的情懷。宋晉梅說:視戲劇藝術為自己的畢生理想與追求,這是自己所立下的錚錚誓言,不能唱,毋寧死。而從評委專家口中則評價她的是:宋晉梅唱戲帶入感最強!

二零一三年,正當她唱紅即將走俏時,一日突然發現自己的聲帶開始沙啞,並愈加嚴重,這讓她的情緒開始低落,並漸漸跌落到冰點,到北京大醫院看後診斷為聲帶囊腫,人家讓她馬上手術,結果,做完手術後就徹底不能說話了,聲音一點都發不出來了,宋晉梅更是痛不欲生,精神徹底崩潰!整日以淚洗面,醫生看她這樣,勸慰說:不要急,恢復期為三年,慢慢就會有聲音的。她將信將疑,在一種擔憂中無奈的等待,在一種失望中期盼奇跡發生!出院回去的前兩個月沒有聲音,到了第三個月頭上,開始好轉,有了微弱的細聲,這使她喜極而泣。又過了兩個月,她的聲音就奇跡般的完全恢復了,她又重新返回了自己久別而心愛的舞臺,因此,大病一場後,每一次出場對她而言都會格外珍惜,更加忘我!也正是宋晉梅有了這種不甘示弱,為戲而活,唱戲非唱出個名堂的決心,她重返舞臺後不到兩年,她就相繼奪得了人生第一塊獎牌——全國戲曲紅梅獎和第二塊獎牌——山西戲曲杏花獎!當她一次次手捧著獲獎的獎盃時.她那喜悅幸福的眼淚慢慢地流入自己的心田!

艱辛的比賽她拼了

一個唱戲人,一生最大的追求,莫非就是盼著自己有一天能獲獎,拿大獎,宋晉梅從十二歲開始學戲,時至今日已整整走過二十五個年頭,看到一天天自己的成熟成長,她也對自己的唱戲多了許多自信和期盼!今年參加全國青年戲曲演員擂臺賽,她給自己提出了“唱好上黨梆子,唱響上黨梆子”響亮的口號,就是在這樣的口號激勵下,在家人同事朋友戲迷和各位領導的關懷下,在評委一次次對她的鼓勵下,才使她一路艱辛地比拼下來,直至笑到最後!

回憶宋晉梅這次參加比賽一路走來的艱辛歷程,實實在在的說她真的太不容易了!

回顧比賽全程,宋晉梅總是那麼低調(因為她從一開始就知道這次參加比賽對手一個個的真正實力,就單說進入總決賽的前五位選手,任何一個都比她出師門檻高,實力強,都是大劇種,1,郝士超,河北梆子劇團演員,中國戲曲學院研究生;2,張通,河北省戲校京劇專業教師;3,孫麗芳,太原市晉劇藝術研究院主角;4,邵迎花,遼寧省評劇院戲劇編導老師,評劇名家馮玉萍的學生,而她只是一個小小縣級市從未上過任何戲劇學校的草根演員,)行單只影,獨來獨去,頭戴一頂鴨舌帽,手拖一個行李箱,帶一個MP4伴唱U盤——這就是她留給評委和觀眾的深刻印象!與其他選手團隊出場,自帶樂隊的參賽規模相比,從氣場上已經先輸一籌,加上上黨梆子又是小劇種,觀眾評委(太原市戲校的學生)根本就沒聽過。但是,每一場比賽,她靠自己二十五年練就的功底和演唱實力都總能帶給評委和觀眾不一樣的感覺!一次次贏得他們的掌聲和高度評價。她就是在自己沒有一點優勢的這種環境下靠自己的一場場咬住牙和他們比拼到最後的!

回顧比賽全程,成績來之不易,道路幾多坎坷,參加這次比賽,從一開始,初賽到決賽她要準備十個不同類別,不同風格的人物唱段,比賽週期要長達將近一年,宋晉梅她又是劇團的主角,每個台口她必到必唱,否則劇團的戲價就會被扣的,要知道,她開始報名比賽是不知道需要十個段子和這麼長時間的,她開始想,準備兩三個去試試,說不定一輪、二輪就被打回來了,誰知,初賽用了五個段子,她一場比一場唱的好,還真的進了決賽了。媽呀,決賽要唱(拼)到最後還得五個段子,這還得現學呀!所以,在整個參賽過程中,她是邊下鄉唱戲,每天晚上回來十二點多,第二天還得練習新段子,大夏天,她還得一趟趟跑到晉城上党梆子名家張愛珍老師家去現學,人的身體不是鐵打的呀!晉梅為了不誤下鄉演出 (她知道自己肩上的擔子有多重,劇團百十號人的吃喝要靠她呀!)不誤比賽,她終於身體嚴重透支被累趴下了,眼腫了,嘴腫了,臉的兩個面頰腫的像個大饅頭,趕快輸液吧!那個階段,只好白天輸液,晚上下鄉演出。她在想;既然上了船就不能回頭靠岸,只能勇往直前,一拼到底,哪怕再苦再累,掉幾斤肉,退一層皮,也要比拼到底,直達彼岸。就在赴太原決賽的前一天,她仍因扁桃體發炎還輸著液!

晉梅在參加比賽的十個段子中,四個是現學的,唱腔中的一字一板,動作中的一招一式,她都需要去認真揣摩,反復推敲,然後諳熟於心。新學的《塞北有個佘賽花》她這次在決賽五進三時是第一次登臺亮相,唱完她給評委老師介紹是第一次登臺演唱時,戲劇名家白燕升當場為她長歎一口氣,感歎地說;晉梅,你真是藝高人膽大呀!

回顧決賽,晉梅現在回想起來和我說,那真像打仗一樣呀,因為她準備的五個決賽段子幾乎全是一個人演唱,而進入總決賽的另三位選手,他(她)們都是樂隊伴奏,有老師助演的,有同學助陣的,唯獨她前九段一路比拼過來是一個人或有兩場有一個人助演。決賽前夜她真的睡不著了,被迫之下大膽的設想讓她連夜求助劇團,為了晉梅,為了劇團的未來發展,劇團團長沒敢做任何考慮連夜就把從武鄉剛剛演出完夜場的樂隊和伴戲人馬調往太原,二十多號人到了太原已經是夜裡三點多,六點演播廳一開門他們就趕快進行(彩)排練,九點正式比賽錄影,很戲劇性的是:這次比賽,初賽五場晉梅四次抽到第一,而總決賽她卻抽了個上上簽,最後一個出場,所以,當晉梅所帶的高平人民劇團團隊以最大的陣容演出完最後一場《風雨行宮》戲時,三位評委都說;沒想到呀!晉梅今天你真的拼了!演的真好!白燕升評委很感慨地說;晉梅,你宇宙爆發了!當比賽最後評委宣佈;宋晉梅奪得二零一七年全國青年戲曲演員擂臺賽銀獎時,高平人民劇團趕來助演的全體演員都流下了激動的熱淚,晉梅在舞臺上更是抱著獎牌泣不成聲!

夜思日想,廢寢忘食,本次大賽宋晉梅代表上党梆子能夠笑到最後奪得銀獎,著實來之不易,我們來從主持人白燕升煞費心機為觀眾導演深情播放的一封宋晉梅女兒寫給自己媽媽的信中去瞭解宋晉梅為參賽而付出的心酸苦辣吧!這絕非是一張情感牌,而是母女骨肉相連的真實體現!是宋晉梅為戲棄家、為戲舍愛的真實寫照!

媽媽,沒能親自去看您演出,十分遺憾,可您知道嗎?在您去下鄉演出的每一分每一秒我都無時無刻不在想您,以前我不知道夢想是什麼,但在我那次看見您滿是淤青的雙腿時,我真的那個時候突然明白,夢想就是一種奮不顧身。還記得那次您演的《風雨行宮》,我那時候滿含淚水對您說,媽,您演的真好!但是您說的那句話讓我震撼了,您說,當時啊我把這個孩子想成是你了,可能我平時不懂事,也不善於表達情感,今天,我想大聲的對您說,媽媽我愛你!

女兒,對於宋晉梅來說無疑是十分陌生的,為了事業,從她生下來五個月開始,她這個當媽的就再也沒有管過孩子,而是姥姥、奶奶看護,這常常使她感到歉疚,一想起女兒她就會流淚。

不可回避地說在比賽現場宣讀這封信,是節目編導者的精心安排吧,的確,它感動了無數觀眾。

走向遠方

著名上党梆子演員,全國第九屆戲劇梅花獎得主張愛珍說:宋晉梅走到今天很不容易,她演唱的上黨梆子取得了銀獎的好成績,這是上黨梆子這一劇種在歷次大賽中取得的最好成績。從宋晉梅的這次參賽演唱,我看到了上黨梆子的希望。

的確,宋晉梅的成績來之不易,從春到夏、從夏到秋、從秋到冬,整整四個賽季,從初賽衝擊前十名,再到複賽的十進八、八進六、再到六進五、五進三,直至最後決賽,每一輪週期漫長的比賽下來,她都要精心備戰下一輪的比賽,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如何讓自己不被淘汰,繼續讓自己往前走,向觀眾多展示上黨梆子!從而進入了一種忘我的比賽狀態,綻放出更加完美的藝術之花。

著名晉劇演員栗桂蓮評委評價說:“你的演唱讓我愛到了極致,既有愛珍的音色,也有你自己創出來的特色。”

河北梆子著名生角演員王英會評委評價說:“唱戲的最高境界就像說話一樣,你做到了,你的演唱是高級的,上黨梆子真是雅范兒的。”

黃梅戲演員楊俊評委評價說:“你唱的上黨梆子不亞於黃梅戲好聽,唱的非常勾耳朵,我因你唱的上黨梆子特別好聽而非常喜歡你!”

著名戲劇節目主持人白燕升主評委評價說:“你讓上黨梆子有了新的味道,小劇團,大人物,大風範。”

對這些名家評委的褒獎宋晉梅在備受鼓舞的同時,更保持著素有的超越常人的清醒頭腦,並不斷在內心裡暗暗告誡自己,一定要戒驕戒躁、謙虛謹慎,汲取別人的所長,彌補自己所短,才有可能使自己走近另一種境界,也才不至於使自己飄飄然,內無所動、外如枯草。

她更難忘的是,在決賽現場,山西省戲劇家協會主席謝濤評委對她的評價:“晉梅的唱腔不錯,雞蛋裡挑骨頭的話,你在人物形象的外在塑造方面和動作颱風的拿捏和把握方面還有待完善和提高。”這是一個成功的戲劇大家對一個正在路上摸索前行的後生小輩的殷殷忠告,使她永生難忘、刻骨銘心。

征程慢慢,心向遠方。奪得大獎後,宋晉梅不禁喜出望外,在頒獎現場為觀眾們獻上了一曲好聽的、與昆曲如出一轍的上黨二黃《打金枝》暢抒胸臆,一洗自己的征塵。

又是一個農曆十五,她來到浙江海寧的錢塘江畔,有幸看到了那氣勢如虹的錢塘江大潮,不禁仰望掛在天空的明月,體味古人張若虛那“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宏闊意境,遙想著心中的那朵梅花。

毛行雲

唱腔動作都看不出他是一個男人,那扮相,那身段,那輕盈的水步,那含羞的笑容曾是那個年代高平十裡八鄉人們的清晰記憶!因此說奇妙出生在正月十五的宋晉梅,當時村裡的鄉親們都不約而同的說或許晉梅這女她是為戲而生!

事情還真的讓人說著了,宋晉梅她還真的遺傳了爺爺唱戲父親拉琴的基因。在這種家庭環境的薰陶下,自打呀呀學語開始就天生的愛唱會跳,有音樂的天賦,從幼稚園到小學,晉梅和姐姐宋晉芬一樣,總是孩子們中間的文藝骨幹,每逢六一兒童節、九月的教師節、元旦的晚會等,她們總會成為師生們關注的焦點。從很小只要村上、鎮上有個什麼演出活動總能看到她姐妹倆的身影。

1992年夏天,晉梅忽然發現姐姐晉芬被城裡來的老師領走了,很久也沒有回來,說是去了高平的戲劇青訓班,這件事深深的觸痛了她幼小的心靈,那年暑假,只有十二歲的小晉梅突然自作主張,與父母不辭而別,一聲不響一個人徒步幾十裡來到高平城裡,她是來找姐姐的,她也要和姐姐一樣學唱戲,幾經周折和打聽,她找到了姐姐所在的那個青訓班,讓姐姐拉著她找到負責人,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人家告訴她,本期已經額滿,而且是五年一期,不合適,對她婉言謝絕了。她哭天抹淚,讓姐姐求人托師傅,無論如何也是不想回去了,看她學戲的決心,姐姐一邊通知家人,一邊只好無奈的把她介紹到了高平一個私人劇團去跟班學藝。

晉梅一連的幾日不歸,聞聽三女兒晉芬說晉梅要學戲的消息後,做父親的宋瑞祥慌了手腳,趕緊趕著毛驢車,著急找到縣城。見父親風風火火地找過來,此時的小晉梅著實驚嚇不小,先是一臉茫然,當時嚇的她趕快躲到了老師身後,然後便是一陣放聲大哭,看到女兒和二十幾個比她大的孩子擠在一間打滿地鋪的房間裡,父親也心疼的落淚了。他要勸女兒回去繼續讀書,但是女兒鐵心不回去,這讓父親的心又軟了下來,經過整整一個下午的好說歹說,無奈的父親只好放棄了自己原來的想法,隨了女兒的心願。

為了更好的照顧只有十二歲的小晉梅,父親宋瑞祥把她託付給了團裡的一位叫李慧萍老師,讓她幫著照顧女兒的起居、學藝和安全,此時宋晉梅才破涕為笑、歡歡喜喜地把父親送出劇團,自己留下來開始了學藝生涯。

1994年的春天,照顧她的老師李慧萍要結婚了,又把她推薦給了戴建民老師,從此她正式師從戴建民學藝。這時候她已經是十四歲了,十四歲在藝人的成長過程中,練功就有些晚了,開叉、彎腰、壓腿對於她日漸形成的身板而言,每次練功下來她都會痛不欲生。學徒不掙錢,管吃住,每年交學費一千四百元,共學三年。她的同批學生一共十七人,宋晉梅雖然年齡最小,但卻是最用功的,每天早晨吊嗓,上午練基本功,她總是第一個到場,最後一個離開,為了排練傳統劇碼《秦香蓮》的形象塑造,宋晉梅在練功中不惜苦練急奔的跪步功,長期的練功下來,她的兩個膝蓋總是腫了消了、消了又腫了,一片片淤青,直到雙膝練出了老繭。一年過後,宋晉梅便脫穎而出了,無論唱念做打樣樣出色,成了這批學生中的佼佼者。三年的寒來暑往,宋晉梅不僅僅磨練出扎實的舞臺功底,更多的是練就了堅強的意志和細膩的功法,和她對戲劇品質更高層次的追求,一板一眼、一招一式她都是用心去體悟的。

那年冬天,父親來縣城辦事,到劇團裡看她,當看到她雙手凍出了裂子,指尖長滿了厚繭時,很是心疼,但心裡卻是樂滋滋的,他知道自己的女兒選擇的道路走對了,他知道女兒在這個戲班子裡沒有白學,孩子最吃苦最用功,這功夫或許用不了多久就會得到觀眾的核對總和認可。沒多久,晉梅就被高平市人民劇團挑選走。

宋晉梅學戲最不能忘懷的是她的第一次以女主角登臺亮相!那是一場夜戲,原《火燒慶功樓》中的女主角演出前的幾分鐘不慎崴了腳,不能登臺了,團長急中生智決定讓她臨時披掛上陣救場,這個決定著實讓宋晉梅驚出了一身冷汗,這齣戲對於她來說,跟團三年,是耳熟能詳,但是從沒有過一場排練,假如半路上有個閃失,演不下來,那可就完全砸了自己的牌子。然而,隨著急促的陣陣鑼鼓聲的逼近,不容她再有半點的猶豫和退卻,情急之下她把心一橫,決定披掛上陣,試它一把!

該上場了,她的頭飾還未完全紮好,前兩句叫板臺詞只好走暗場,在幕後開唱,並且,還得讓叫板的唱腔儘量拉長——這倒讓台下的觀眾無形中產生了一種意外的懸念,當她勇敢地邁著臺步終於閃出幕簾來到了舞臺中央時,萬萬沒有想到,卻引來了觀眾長時間的喝彩和熱烈的掌聲。

宋晉梅,初出茅廬,身姿優美、扮相俏麗、雙目如碧、紅唇一點、貌若天仙,這讓觀眾著實吃驚不小,看了多少次高平劇團,誰也沒有料到怎麼從哪冒出這麼一個年輕貌美的旦角?然而,這些來自觀眾的鼓勵並沒有減弱她對自己第一次擔任主角出場的擔心,由於怕自己忘詞,特意讓舞臺總監把原本面對台下觀眾的、用於臺詞提示的電子屏字幕側過一塊來以便自己背不下來時用眼睛瞟一眼,那一夜她的演出大獲成功,第一次正式以一個女主角的身份走到了觀眾的面前。

從那時起,宋晉梅便有了一種強烈的責任感、榮耀感和對戲劇藝術的追求欲望,甚至這種近乎於自我的苛刻要求,束縛她、鞭策她、鼓勵她向更遠的目標進擊!正所謂紅杏關不住、畢竟出牆來。

感時花濺淚

縱觀這次2017年全國青年戲曲演員擂臺賽的賽事全程,分析宋晉梅展演的節目內容,呈現一個鮮明的特點就是多維展示戲劇人物內心情感的折子戲,也就是說宋晉梅對人物塑造功力非常深厚,對人物刻畫的細膩程度令人折服,這源於她對戲劇人物塑造的長期思考和反復揣摩,加之她所塑造的人物多為悲劇角色,大部分唱詞是在滿目淚水中完成的,因此,也就有了一個“感時花濺淚”的雅稱。

或許是由於自己艱難的成長過程吧,宋晉梅常常把自己深陷於自己所喜歡的戲劇人物中,而不能自拔,總是逐字逐句,認真研究,反復推敲,不放過每一個細節,往往可以把人物刻畫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從卓文君到秦香蓮、從馬皇后到佘賽花、陳圓圓,從申紀蘭到畢臘英,宋晉梅所扮演的角色,往往不拘泥於前人的唱腔動作,而是依據人物個性進行大膽的創新,予以角色鮮活靈動的血與肉和全新的美感,讓觀眾聽得入情入理,看得流連忘返。特別是她那獨有的字字珠璣、如泣如訴的聲腔處理,更將上黨梆子的傳承與發展推到了一個全新的藝術境界,雖然這其中有不少自我情感的酸甜苦辣的艱辛經歷,比如本次大戲臺的出征就曾有過來自家庭.同事和朋友的不理解等,滿腹的委屈,某種意義上說她是帶著壓力登臺的,這壓力或許成了她的另一種動力,因此,在幾場的如泣如訴的唱段呈現中,宋晉梅總是淚流滿面,將戲劇人物與自我高度融合統一,讓觀眾去體味另一種複雜苦難的情懷。宋晉梅說:視戲劇藝術為自己的畢生理想與追求,這是自己所立下的錚錚誓言,不能唱,毋寧死。而從評委專家口中則評價她的是:宋晉梅唱戲帶入感最強!

二零一三年,正當她唱紅即將走俏時,一日突然發現自己的聲帶開始沙啞,並愈加嚴重,這讓她的情緒開始低落,並漸漸跌落到冰點,到北京大醫院看後診斷為聲帶囊腫,人家讓她馬上手術,結果,做完手術後就徹底不能說話了,聲音一點都發不出來了,宋晉梅更是痛不欲生,精神徹底崩潰!整日以淚洗面,醫生看她這樣,勸慰說:不要急,恢復期為三年,慢慢就會有聲音的。她將信將疑,在一種擔憂中無奈的等待,在一種失望中期盼奇跡發生!出院回去的前兩個月沒有聲音,到了第三個月頭上,開始好轉,有了微弱的細聲,這使她喜極而泣。又過了兩個月,她的聲音就奇跡般的完全恢復了,她又重新返回了自己久別而心愛的舞臺,因此,大病一場後,每一次出場對她而言都會格外珍惜,更加忘我!也正是宋晉梅有了這種不甘示弱,為戲而活,唱戲非唱出個名堂的決心,她重返舞臺後不到兩年,她就相繼奪得了人生第一塊獎牌——全國戲曲紅梅獎和第二塊獎牌——山西戲曲杏花獎!當她一次次手捧著獲獎的獎盃時.她那喜悅幸福的眼淚慢慢地流入自己的心田!

艱辛的比賽她拼了

一個唱戲人,一生最大的追求,莫非就是盼著自己有一天能獲獎,拿大獎,宋晉梅從十二歲開始學戲,時至今日已整整走過二十五個年頭,看到一天天自己的成熟成長,她也對自己的唱戲多了許多自信和期盼!今年參加全國青年戲曲演員擂臺賽,她給自己提出了“唱好上黨梆子,唱響上黨梆子”響亮的口號,就是在這樣的口號激勵下,在家人同事朋友戲迷和各位領導的關懷下,在評委一次次對她的鼓勵下,才使她一路艱辛地比拼下來,直至笑到最後!

回憶宋晉梅這次參加比賽一路走來的艱辛歷程,實實在在的說她真的太不容易了!

回顧比賽全程,宋晉梅總是那麼低調(因為她從一開始就知道這次參加比賽對手一個個的真正實力,就單說進入總決賽的前五位選手,任何一個都比她出師門檻高,實力強,都是大劇種,1,郝士超,河北梆子劇團演員,中國戲曲學院研究生;2,張通,河北省戲校京劇專業教師;3,孫麗芳,太原市晉劇藝術研究院主角;4,邵迎花,遼寧省評劇院戲劇編導老師,評劇名家馮玉萍的學生,而她只是一個小小縣級市從未上過任何戲劇學校的草根演員,)行單只影,獨來獨去,頭戴一頂鴨舌帽,手拖一個行李箱,帶一個MP4伴唱U盤——這就是她留給評委和觀眾的深刻印象!與其他選手團隊出場,自帶樂隊的參賽規模相比,從氣場上已經先輸一籌,加上上黨梆子又是小劇種,觀眾評委(太原市戲校的學生)根本就沒聽過。但是,每一場比賽,她靠自己二十五年練就的功底和演唱實力都總能帶給評委和觀眾不一樣的感覺!一次次贏得他們的掌聲和高度評價。她就是在自己沒有一點優勢的這種環境下靠自己的一場場咬住牙和他們比拼到最後的!

回顧比賽全程,成績來之不易,道路幾多坎坷,參加這次比賽,從一開始,初賽到決賽她要準備十個不同類別,不同風格的人物唱段,比賽週期要長達將近一年,宋晉梅她又是劇團的主角,每個台口她必到必唱,否則劇團的戲價就會被扣的,要知道,她開始報名比賽是不知道需要十個段子和這麼長時間的,她開始想,準備兩三個去試試,說不定一輪、二輪就被打回來了,誰知,初賽用了五個段子,她一場比一場唱的好,還真的進了決賽了。媽呀,決賽要唱(拼)到最後還得五個段子,這還得現學呀!所以,在整個參賽過程中,她是邊下鄉唱戲,每天晚上回來十二點多,第二天還得練習新段子,大夏天,她還得一趟趟跑到晉城上党梆子名家張愛珍老師家去現學,人的身體不是鐵打的呀!晉梅為了不誤下鄉演出 (她知道自己肩上的擔子有多重,劇團百十號人的吃喝要靠她呀!)不誤比賽,她終於身體嚴重透支被累趴下了,眼腫了,嘴腫了,臉的兩個面頰腫的像個大饅頭,趕快輸液吧!那個階段,只好白天輸液,晚上下鄉演出。她在想;既然上了船就不能回頭靠岸,只能勇往直前,一拼到底,哪怕再苦再累,掉幾斤肉,退一層皮,也要比拼到底,直達彼岸。就在赴太原決賽的前一天,她仍因扁桃體發炎還輸著液!

晉梅在參加比賽的十個段子中,四個是現學的,唱腔中的一字一板,動作中的一招一式,她都需要去認真揣摩,反復推敲,然後諳熟於心。新學的《塞北有個佘賽花》她這次在決賽五進三時是第一次登臺亮相,唱完她給評委老師介紹是第一次登臺演唱時,戲劇名家白燕升當場為她長歎一口氣,感歎地說;晉梅,你真是藝高人膽大呀!

回顧決賽,晉梅現在回想起來和我說,那真像打仗一樣呀,因為她準備的五個決賽段子幾乎全是一個人演唱,而進入總決賽的另三位選手,他(她)們都是樂隊伴奏,有老師助演的,有同學助陣的,唯獨她前九段一路比拼過來是一個人或有兩場有一個人助演。決賽前夜她真的睡不著了,被迫之下大膽的設想讓她連夜求助劇團,為了晉梅,為了劇團的未來發展,劇團團長沒敢做任何考慮連夜就把從武鄉剛剛演出完夜場的樂隊和伴戲人馬調往太原,二十多號人到了太原已經是夜裡三點多,六點演播廳一開門他們就趕快進行(彩)排練,九點正式比賽錄影,很戲劇性的是:這次比賽,初賽五場晉梅四次抽到第一,而總決賽她卻抽了個上上簽,最後一個出場,所以,當晉梅所帶的高平人民劇團團隊以最大的陣容演出完最後一場《風雨行宮》戲時,三位評委都說;沒想到呀!晉梅今天你真的拼了!演的真好!白燕升評委很感慨地說;晉梅,你宇宙爆發了!當比賽最後評委宣佈;宋晉梅奪得二零一七年全國青年戲曲演員擂臺賽銀獎時,高平人民劇團趕來助演的全體演員都流下了激動的熱淚,晉梅在舞臺上更是抱著獎牌泣不成聲!

夜思日想,廢寢忘食,本次大賽宋晉梅代表上党梆子能夠笑到最後奪得銀獎,著實來之不易,我們來從主持人白燕升煞費心機為觀眾導演深情播放的一封宋晉梅女兒寫給自己媽媽的信中去瞭解宋晉梅為參賽而付出的心酸苦辣吧!這絕非是一張情感牌,而是母女骨肉相連的真實體現!是宋晉梅為戲棄家、為戲舍愛的真實寫照!

媽媽,沒能親自去看您演出,十分遺憾,可您知道嗎?在您去下鄉演出的每一分每一秒我都無時無刻不在想您,以前我不知道夢想是什麼,但在我那次看見您滿是淤青的雙腿時,我真的那個時候突然明白,夢想就是一種奮不顧身。還記得那次您演的《風雨行宮》,我那時候滿含淚水對您說,媽,您演的真好!但是您說的那句話讓我震撼了,您說,當時啊我把這個孩子想成是你了,可能我平時不懂事,也不善於表達情感,今天,我想大聲的對您說,媽媽我愛你!

女兒,對於宋晉梅來說無疑是十分陌生的,為了事業,從她生下來五個月開始,她這個當媽的就再也沒有管過孩子,而是姥姥、奶奶看護,這常常使她感到歉疚,一想起女兒她就會流淚。

不可回避地說在比賽現場宣讀這封信,是節目編導者的精心安排吧,的確,它感動了無數觀眾。

走向遠方

著名上党梆子演員,全國第九屆戲劇梅花獎得主張愛珍說:宋晉梅走到今天很不容易,她演唱的上黨梆子取得了銀獎的好成績,這是上黨梆子這一劇種在歷次大賽中取得的最好成績。從宋晉梅的這次參賽演唱,我看到了上黨梆子的希望。

的確,宋晉梅的成績來之不易,從春到夏、從夏到秋、從秋到冬,整整四個賽季,從初賽衝擊前十名,再到複賽的十進八、八進六、再到六進五、五進三,直至最後決賽,每一輪週期漫長的比賽下來,她都要精心備戰下一輪的比賽,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如何讓自己不被淘汰,繼續讓自己往前走,向觀眾多展示上黨梆子!從而進入了一種忘我的比賽狀態,綻放出更加完美的藝術之花。

著名晉劇演員栗桂蓮評委評價說:“你的演唱讓我愛到了極致,既有愛珍的音色,也有你自己創出來的特色。”

河北梆子著名生角演員王英會評委評價說:“唱戲的最高境界就像說話一樣,你做到了,你的演唱是高級的,上黨梆子真是雅范兒的。”

黃梅戲演員楊俊評委評價說:“你唱的上黨梆子不亞於黃梅戲好聽,唱的非常勾耳朵,我因你唱的上黨梆子特別好聽而非常喜歡你!”

著名戲劇節目主持人白燕升主評委評價說:“你讓上黨梆子有了新的味道,小劇團,大人物,大風範。”

對這些名家評委的褒獎宋晉梅在備受鼓舞的同時,更保持著素有的超越常人的清醒頭腦,並不斷在內心裡暗暗告誡自己,一定要戒驕戒躁、謙虛謹慎,汲取別人的所長,彌補自己所短,才有可能使自己走近另一種境界,也才不至於使自己飄飄然,內無所動、外如枯草。

她更難忘的是,在決賽現場,山西省戲劇家協會主席謝濤評委對她的評價:“晉梅的唱腔不錯,雞蛋裡挑骨頭的話,你在人物形象的外在塑造方面和動作颱風的拿捏和把握方面還有待完善和提高。”這是一個成功的戲劇大家對一個正在路上摸索前行的後生小輩的殷殷忠告,使她永生難忘、刻骨銘心。

征程慢慢,心向遠方。奪得大獎後,宋晉梅不禁喜出望外,在頒獎現場為觀眾們獻上了一曲好聽的、與昆曲如出一轍的上黨二黃《打金枝》暢抒胸臆,一洗自己的征塵。

又是一個農曆十五,她來到浙江海寧的錢塘江畔,有幸看到了那氣勢如虹的錢塘江大潮,不禁仰望掛在天空的明月,體味古人張若虛那“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宏闊意境,遙想著心中的那朵梅花。

毛行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