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閩江夜話:聆聽清華之聲,暢聊數字中國的未來

4月22日, 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配套活動“數字經濟·閩江夜話”活動成功舉辦, 開闢了政府、學界和企業人士探索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的新平臺。

閩江夜話由清數D-LAB資料創新基地與清數大資料產業聯盟攜手策劃和承辦。 22日晚8時許, 活動在閩江的五艘遊船中拉開序幕, 分別開啟“治理之舟”、“健康之舟”、“工業之舟”、“金融之舟”和“未來之舟”五個主題。 五場分享與解讀交流會共同為“數字中國”發展建言獻策。

活動緊緊圍繞數字經濟發展中的治理、健康、工業、金融及未來五大主題, 旨在搭建一個思想交匯平臺, 通過對話的形式讓參會嘉賓一邊欣賞閩江美麗夜景,

一邊在輕鬆活潑的氛圍中更深入探討數位中國建設峰會內容, 研究數位經濟發展的趨勢和挑戰, 積極打造政府引導、市場參與、學研呼應的良好產業生態, 推動數字經濟產業加快發展。

福建省委常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常務副省長張志南,

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書記王甯, 福建省委常委、秘書長梁建勇, 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長楊賢金、田湘利、鄭新聰分別登上了五艘夜話之舟。

在“治理之舟”上, 與會專家及企業家就政府治理、資料共用開放以及政務資料如何促進數位經濟發展等重要話題進行討論。

清華大學副校長楊斌出席並主持講話

清華大學中國新型城鎮化研究院執行副院長尹稚談到, 大資料基本上是立足國家層面的治理, 以空間要素為核心, 特別是資料匯總以及規律探尋, 以及為決策提供一個依據資料鏈的決策支援系統。 他很看重治理的行業經驗, 認為資料分析模型, 並不是一個純演算法, 把背後的經濟規律、社會規律、城市空間規律融合之後才能變成演算法。 新型城鎮化也需要融入科學合理的思路與模式。

為了應對多目標、不確定性等新型決策模式的目標, 基於對集成-智慧-交互決策支援系統的探索, 清華大學中國新型城鎮化研究院依託國家新型城鎮化大資料庫,

整合政府、市場大資料, 運用科學嚴謹的模型演算法, 對城鎮化發展過程中的人口分佈與結構、城市群經濟社會運行情況進行監測評估、預警預報、趨勢判斷等分析, 為新型城鎮化決策、運行管理、監測評估提供更加科學的支撐。

清華大學中國新型城鎮化研究院執行副院長尹稚

在“健康之舟”上, 政府人士和行業專家齊聚一堂, 共同探討健康醫療產業和大資料產業的發展方向和實踐案例。

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資訊管理處主任、中國醫院協會資訊管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劉海一, 結合清華長庚醫院資訊化建設方式發表以下看法:“從醫院資訊管理角度看, 利用互聯網為患者提供醫療與保健服務是一個趨勢, 也是醫院提升醫療服務品質、提升患者就醫感受的重要手段之一。 要實現這個目標, 需要將互聯網環境與醫院資訊系統環境緊密結合, 使醫院內外資訊聯通, 實體服務與線上服務能夠通過資訊連接起來:

醫院資訊平臺與企業資訊平臺銜接, 資訊共用,同時要保護資訊安全。

希望能夠有法規保障,推動資料利用。

資料資源利益的合理分配,保持可持續發展。

醫療資料的整合目前在醫院這個產生端還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最主要是醫院中各個系統需要能夠銜接,資訊需要標準化,資料品質需要提高。

清華長庚醫院是一所新建的醫院,同時也是研究型的教學醫院。醫院開院前就規劃建設了一個資訊充分一體化的醫院資訊系統。我們的主導思想是充分利用醫療中產生的資料,為醫工結合的臨床醫學研究和教學提供基礎平臺保障:

獨立的研究資料平臺,醫療過程產生的資料可持續引入到這個平臺中。

平臺中對患者個人資訊做了充分保護,對各類資料都做了去隱私處理,同時又能保持這些資料之間的關聯性。

平臺資料管理策略是原始資料不出醫院,可用不可得;各個研究團隊可利用平臺獲得自己的研究成果。

為此我們會為研究工作提供資料處理高算力環境、處理工具上傳通道及結果獲得通道。”

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資訊管理處主任、中國醫院協會資訊管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劉海一

在“工業之舟”上,智慧製造成為討論的焦點。它是“中國製造2025”戰略核心,是數位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的重要結合點。

嘉賓們就推動製造業加速向數位化、網路化、智慧化發展所面臨的挑戰等話題展開論述,並就工業大資料如何通過打通物理世界和資訊世界來推動生產型製造向服務型製造轉型,從而實現智慧製造等話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

清華大學軟體學院院長、大資料系統軟體國家工程實驗室執行主任王建民發言道:“製造業智慧化轉型升級已成全球發展的趨勢,智慧製造是中國製造2025的主攻方向,但是中國製造業的現狀較為複雜,自動化與資訊化發展發展水準不一,1.0、2.0、3.0、4.0並存,如何在不同區域、不同行業、不同規模企業推進智慧製造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工業互聯網作為互聯網和新一代資訊技術與工業系統全方位深度融合所形成的產業和應用生態,其關鍵在於構建一個新型的、打破企業原有邊界的產業鏈生態體系,從而實現企業升級轉型。”

在“金融之舟”上,行業專家與企業代表就“科技如何賦能金融”展開深入探討。

話題方向圍繞互聯網、雲計算、大資料、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新技術對於中國金融格局的影響;科技如何賦能金融行業,怎樣利用金融科技更好地為金融行業服務等焦點展開,深入剖析大資料應用對科技金融行業的影響。與會嘉賓認為,金融科技正在深刻地改變著金融行業的發展格局,推動著金融服務模式創新和金融行業效率提升,是數字經濟時代金融的核心驅動力。

在“未來之舟”上,來自行業的領軍人物就數位經濟未來發展、未來如何實現、核心技術如何突破等相關話題闡述出最前瞻性的觀點。

與會嘉賓認為,目前,我國數字經濟發展已步入黃金期,數字經濟的發展為我國企業轉型發展、社會建設與保障增添了新的驅動力。數位經濟的未來,關鍵在於核心技術的創新和應用,在於行業領軍人物發揮更大作用。

從博鼇亞洲論壇的開放創新,再到數字中國建設峰會的數字經濟,中國經濟發展頂層設計和大資料創新應用再次引發世界矚目。數字經濟的發展為我國企業轉型發展、社會建設與保障增添了新的驅動力。而清華人也在其中不斷建言獻策,發出自己的聲音,為中國數位發展提供了充足動力。

資訊共用,同時要保護資訊安全。

希望能夠有法規保障,推動資料利用。

資料資源利益的合理分配,保持可持續發展。

醫療資料的整合目前在醫院這個產生端還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最主要是醫院中各個系統需要能夠銜接,資訊需要標準化,資料品質需要提高。

清華長庚醫院是一所新建的醫院,同時也是研究型的教學醫院。醫院開院前就規劃建設了一個資訊充分一體化的醫院資訊系統。我們的主導思想是充分利用醫療中產生的資料,為醫工結合的臨床醫學研究和教學提供基礎平臺保障:

獨立的研究資料平臺,醫療過程產生的資料可持續引入到這個平臺中。

平臺中對患者個人資訊做了充分保護,對各類資料都做了去隱私處理,同時又能保持這些資料之間的關聯性。

平臺資料管理策略是原始資料不出醫院,可用不可得;各個研究團隊可利用平臺獲得自己的研究成果。

為此我們會為研究工作提供資料處理高算力環境、處理工具上傳通道及結果獲得通道。”

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資訊管理處主任、中國醫院協會資訊管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劉海一

在“工業之舟”上,智慧製造成為討論的焦點。它是“中國製造2025”戰略核心,是數位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的重要結合點。

嘉賓們就推動製造業加速向數位化、網路化、智慧化發展所面臨的挑戰等話題展開論述,並就工業大資料如何通過打通物理世界和資訊世界來推動生產型製造向服務型製造轉型,從而實現智慧製造等話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

清華大學軟體學院院長、大資料系統軟體國家工程實驗室執行主任王建民發言道:“製造業智慧化轉型升級已成全球發展的趨勢,智慧製造是中國製造2025的主攻方向,但是中國製造業的現狀較為複雜,自動化與資訊化發展發展水準不一,1.0、2.0、3.0、4.0並存,如何在不同區域、不同行業、不同規模企業推進智慧製造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工業互聯網作為互聯網和新一代資訊技術與工業系統全方位深度融合所形成的產業和應用生態,其關鍵在於構建一個新型的、打破企業原有邊界的產業鏈生態體系,從而實現企業升級轉型。”

在“金融之舟”上,行業專家與企業代表就“科技如何賦能金融”展開深入探討。

話題方向圍繞互聯網、雲計算、大資料、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新技術對於中國金融格局的影響;科技如何賦能金融行業,怎樣利用金融科技更好地為金融行業服務等焦點展開,深入剖析大資料應用對科技金融行業的影響。與會嘉賓認為,金融科技正在深刻地改變著金融行業的發展格局,推動著金融服務模式創新和金融行業效率提升,是數字經濟時代金融的核心驅動力。

在“未來之舟”上,來自行業的領軍人物就數位經濟未來發展、未來如何實現、核心技術如何突破等相關話題闡述出最前瞻性的觀點。

與會嘉賓認為,目前,我國數字經濟發展已步入黃金期,數字經濟的發展為我國企業轉型發展、社會建設與保障增添了新的驅動力。數位經濟的未來,關鍵在於核心技術的創新和應用,在於行業領軍人物發揮更大作用。

從博鼇亞洲論壇的開放創新,再到數字中國建設峰會的數字經濟,中國經濟發展頂層設計和大資料創新應用再次引發世界矚目。數字經濟的發展為我國企業轉型發展、社會建設與保障增添了新的驅動力。而清華人也在其中不斷建言獻策,發出自己的聲音,為中國數位發展提供了充足動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