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金融行業職業前景怎麼樣?

在第二屆中國金融人才峰會上, CFA協會市場情報部門資深全球市場分析師張一先生介紹了CFA協會與美世諮詢的聯合調研報告情況, 運用領英等管道的大資料展現了中國金融人才的職業生涯圖景。

報告顯示, 自2010年以來, 專業金融人才在金融行業中的比例得到了快速上升, 其中與銀行和保險相比, 中國證券業務金融人才增幅最大, 占金融人才總數的比例從2010年的8%增至2016年的15%。 對於銀行業務的占比穩定, 證券與保險業務的此消彼長, CFA協會中國會長賈立軍先生解讀說:“傳統銀行業務是國家命脈, 但隨著金融資本市場的成熟與國際化, 投資管理很大程度上就在證券業務發展中得以體現。 ”

從年齡來看, 年齡介於40歲到49歲之間的金融人才比例最高(37.8%), 而30歲以下的年輕雇員中金融人才僅占比16.2%。 也就是說, 如何輔助年輕從業者成為專業金融人才, 吸收更多資深金融人才進入金融行業扛起管理責任, 這兩者之間的落差需要銜接, 也反映在他們對應的個人發展需求上。 年輕人為了進入這個行業或在職場進階, 就相應有更高的培訓成才需求。

在中國金融人才的地理分佈上, 香港以11138人成為最大金融中心,

而上海、北京則是內地(共4910人)的兩大金融中心, 深圳、廣州佔據三、四名, 成都、武漢、大連等零星金融市場開始興起。 這中間有近70%的人留在金融業, 而其餘30%的人是跨行業流動。

除了總結出以資產組合管理為首的一系列行業關鍵技能, 大資料也通過對13萬個職業發展歷程樣本的資料庫分析動態給金融人才提供了未來可能發展道路的動態啟示。

在中國, 67%的PM都是從基層分析師崗位做起:實習生自下而上逐漸進階為Analys-Associate-Consultant, 到了這一步就達到了跨行業發展的通常階段, 轉型為Portfolio Manager等崗位;繼續往上就是VP-SVP/Director/CIO等。 值得一提的是, 在過去二三十年間, 教育背景出現了多樣化趨勢, 不少亞洲院校實現了排名飛躍, 其中香港院校表現尤為顯著。

隨著機器對中文的學習、資料庫的擴大等, 未來大資料將能更好地觀察CFA持證者在不同院校的分佈及其職業發展生涯中的表現。

在峰會中, 來自不同行業的重量級嘉賓也分享了他們的理解。 結合當前市場和行業發展背景、企業發展階段來考量, 目前有四種人才需求趨勢:國際化、創新型、專業型、管理型人才。 專業知識是基礎, 要求掌握細分技能, 如交易員、資管業務、審批、風控等。

所謂國際化, 除了學習國際業務知識、考取CFA等國際證書, 或擁有海外工作或留學經歷, 還強調擁有能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的多元軟實力:在國內能理解中國人關係網思維, 在國外能轉換成另一種社交溝通模式。 而創新型, 則是要求順應當下的科技發展趨勢,

持續學習、終身學習, 拓寬廣度, 留意新變化。 最後, 要達到情商與智商的複合平衡, 不僅技術過硬, 還有足夠的職業道德操守, 且能善於管理團隊, 此謂管理型人才。

自2002年來到中國以來, CFA已從無人認識變得無人不曉, 持證人數也從十年前的不到100人到如今的超過3700人, 形成業界間相互認可的社區。 CFA的理論體系及專業性能在投行業務、資產證券化等國外舶來品的創新應用方面起到作用, 其證書在投資管理、資本市場、投資銀行、VCPE、銀行及金融服務業中均佔據數一數二的普適度。

從短期功利性來說, CFA能幫助求職者在職業轉型時起到區別于競爭對手的敲門磚作用, 尤其是競爭激烈的環境裡。 如阿裡巴巴集團財資部副總裁, CFA,歐家麟所說:“在我的職業生涯從財務人員轉到投資人員的關鍵時期,CFA證書幫到了我。面試的時候,公司高管在電話裡第一句話就是說:‘你是CFA吧,那我直接問你軟性技巧和你是否適合在我們公司發展的問題’。”

儘管真正從業應用知識面跟之前所學相比可能會顯得很窄,但獲得CFA本身至少說明了持證者具有全面知識儲備、有較好的學習能力和良好職業操守。除了求職優先之外,CFA的獲得也能給持有者帶來其他職業福利,如獎金、免考資格等。

CFA協會中國會長賈立軍先生在接受介面新聞記者的採訪時表示,這次金融人才峰會的意義就在於盡可能地將整個行業調動起來,幫助業界人士綜合知識再教育與領導力能力培養。在未來,他期望能在現場引入業內頂尖雇主如摩根斯坦利等,幫助銜接職業人才及市場需求;同時鼓勵CFA成員繼續更多地志願分享知識。對於CFA協會本身,他有這樣的期許:“我們需要建一個可持續、長期適用且不受未來風險政策影響的組織模型,將CFA打造為一個培養人才持續學習的平臺,並促進不同CFA持證者的志願參與和業內專業溝通,達到不同地理位置和內容課題的覆蓋。”

儘管對“金融人才就業是否將受到AI嚴重衝擊”這個問題沒有明確答案,他對未來仍持樂觀態度:“CFA的知識在哪都適用,因而到達CFA這個級別的人應該是有可塑性的,無論在什麼情況都會有在縫隙中生存的能力。機器能取代部分過程,但決策管理仍然得靠人。”

從CFA出發,他鼓勵金融人才不要止步于原有的思維慣性,而是要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善於反思,勇於跳出舒適區,走向國際化。

CFA,歐家麟所說:“在我的職業生涯從財務人員轉到投資人員的關鍵時期,CFA證書幫到了我。面試的時候,公司高管在電話裡第一句話就是說:‘你是CFA吧,那我直接問你軟性技巧和你是否適合在我們公司發展的問題’。”

儘管真正從業應用知識面跟之前所學相比可能會顯得很窄,但獲得CFA本身至少說明了持證者具有全面知識儲備、有較好的學習能力和良好職業操守。除了求職優先之外,CFA的獲得也能給持有者帶來其他職業福利,如獎金、免考資格等。

CFA協會中國會長賈立軍先生在接受介面新聞記者的採訪時表示,這次金融人才峰會的意義就在於盡可能地將整個行業調動起來,幫助業界人士綜合知識再教育與領導力能力培養。在未來,他期望能在現場引入業內頂尖雇主如摩根斯坦利等,幫助銜接職業人才及市場需求;同時鼓勵CFA成員繼續更多地志願分享知識。對於CFA協會本身,他有這樣的期許:“我們需要建一個可持續、長期適用且不受未來風險政策影響的組織模型,將CFA打造為一個培養人才持續學習的平臺,並促進不同CFA持證者的志願參與和業內專業溝通,達到不同地理位置和內容課題的覆蓋。”

儘管對“金融人才就業是否將受到AI嚴重衝擊”這個問題沒有明確答案,他對未來仍持樂觀態度:“CFA的知識在哪都適用,因而到達CFA這個級別的人應該是有可塑性的,無論在什麼情況都會有在縫隙中生存的能力。機器能取代部分過程,但決策管理仍然得靠人。”

從CFA出發,他鼓勵金融人才不要止步于原有的思維慣性,而是要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善於反思,勇於跳出舒適區,走向國際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