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筆記|英劇的格調

2015~2016跨年之際, 英國BBC出品的賀歲劇《無人生還》讓全世界英劇迷和推理迷歡欣鼓舞。 這部改編自英國推理小說作家愛葛莎·克利斯蒂經典著作的三集電視劇,

製作精良, 表演堪稱教科書級別, 一播出就獲得良好口碑。

與此同時, 風靡世界的英劇《神探夏洛克》推出劇場版, “卷福”和華生在大銀幕上秀起恩愛, 死忠粉們看得不亦樂乎。

經典文學的供養

文學改編劇可以說是英劇的名片, 它通過影視的方式傳遞文學作品的內涵, 將藝術氣息和文化底蘊展現得淋漓盡致。

小說或戲劇作品中大量耳熟能詳的經典人物形象, 為改編劇提供了創作空間。 其中, 莎士比亞的戲劇作品成為英國人最為熱衷改編的對象。 根據《仲夏夜之夢》改編的同名劇集、根據《馬克白》改編的《蜘蛛巢城》、根據《無事生非》改編的《搶得有情郎》等等, 對莎翁作品在幾個世紀後重新進行詮釋,

依舊深深地吸引著觀眾。

英國的文學改編劇散發著一種恬淡的文學氣質:

一方面, 通過鏡頭將文字描述具象化, 如《雀起鄉到燭鎮》中的英格蘭鄉村生活, 為觀眾展開一幅英倫田園畫卷;

另一方面, 豐富的文學語言使臺詞設計更具張力, 如英國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簡愛》, 女主人公堅毅而純淨的個性在這樣一段對話中多次被彰顯:“你以為我貧窮、低微、不美、渺小就沒有靈魂和心嗎?你錯了!我和你有一樣多的靈魂, 一樣充實的心。 ”

而提到改編劇就不得不說到英國廣播公司(BBC)。 BBC的改編劇一貫忠實原著、忠於歷史、嚴謹考究, 力圖完全展現原著的品質與精神, 原汁原味地重現英倫古典文化。 BBC版本的改編劇, 幾乎部部堪稱經典。

而BBC並非一成不變。 其出品的《神探夏洛克》系列, 近年來備受追捧, 但這部改編自柯南·道爾名著的劇集, 則顛覆了傳統文學改編劇的風格, 明快的節奏、跌宕起伏的劇情和縝密的思維推理過程, 讓觀眾應接不暇。

英國改編劇經久不衰的源泉, 便是這些經過百年沉澱的英國文學作品中凝聚的人類文化精華。

“傲嬌”的貴族范兒

被冠以紳士頭銜的英國人, 對大英帝國的歷史是頗為“傲嬌”的。 走在英國的大街小巷, 會發現很多建築、陳設以及人們的衣著習慣, 與一兩百年前相差無幾。 英國人對往日的追思, 在時代劇中一次次展現。

《唐頓莊園》是近年來英國時代劇中的傑出代表。 這部由英國獨立電視臺ITV出品的時代劇, 聚集了莊園、狩獵、舞會等吸引眼球的貴族元素, 通過講述格蘭瑟姆伯爵家族的人物命運, 展現了一戰前後變革中的英國。

不少觀眾最先被《唐頓莊園》吸引, 是緣於其美輪美奐的場景鋪排和服裝秀場。 拍攝地海克利爾堡坐落於溫徹斯特、牛津、倫敦和布裡斯托的十字路口上,

十九世紀的維多利亞建築與十八世紀的古典風格交相輝映, 哥特式塔樓是城堡最時髦的設計。

英國貴族每天要換N次服飾, 片中以格蘭瑟姆伯爵三位女兒為首的各種時裝秀, 讓人感覺就是在欣賞一部時尚大片, 也難怪每一集的製作成本高達百萬英鎊。

精心設計的服裝服飾, 除了突出不同的人物性格, 還反映了喬治五世時期英國貴族的生活方式。 而隨著劇中女裝從豐胸、束腰、翹臀的傳統形態向平胸、松腰、束臀的現代風尚轉變, 養尊處優的英國貴族也無可避免地被捲入到戰爭和社會大變革之中, 並由於新興資產階級的崛起而逐漸走向沒落。

然而, 在個人命運和國家命運之間, 作為貴族代表的格蘭瑟姆家族積極擔負起保家衛國的責任。 《紐約時報》評價說,《唐頓莊園》掀開了英國貴族文化的襯裙,將裡面的細節原汁原味地傳遞給觀眾。而這種貴族文化的核心或許就是身先士卒的責任感。

英式幽默的冷調侃

與高貴正統的時代劇不同,英劇中以當今生活為題材的現代劇,往往後現代主義色彩濃厚,人物形象滑稽另類,臺詞簡單明瞭卻又刀刀見血,用獨特的英式黑色幽默調侃精英、嘲諷政治、睥睨陳規教條和道德說教,表達對當下社會的失望。

英國現代劇題材十分廣泛,有以《是,大臣》《國家內部》等為代表的政治題材,以《神秘博士》等為代表的科幻題材,以《皇家律師》《逃脫大師》等為代表的犯罪題材,以《小不列顛》《IT狂人》等為代表的情景喜劇,以《皮囊》《冤家成雙》等為代表的青春題材……

上世紀80年代BBC出品的《是,大臣》,講述內閣大臣吉姆·哈克的政治生涯,以及其與以內閣秘書韓弗理·阿普比爵士為首的公務員文官集團的明爭暗鬥。其續集《是,首相》講的則是哈克陰差陽錯成為英國首相之後的故事。兩部劇辛辣嘲諷了當時英國政壇的各種現象,在嬉笑怒駡間尖刻諷刺了英國固化腐敗的政黨體制和公務員體制。據說,時任英國首相的柴契爾夫人也是其忠實觀眾。

2011年英國電視四台播出的《黑鏡》,是近年來在全球範圍引發巨大反響的一部現代劇。“黑”體現了該劇的黑色風格;“鏡”則是通過科幻的劇集外殼映射現實中的問題。在《黑鏡》中,英國人通過科幻創意的構思把現實中的某一元素放大到極致,對媒體輿論、高科技和全民娛樂時代進行深刻嘲諷,表達了科技對人的異化、對人性的重構與破壞。

充滿創意的英國現代劇,摒棄了美國好萊塢式的流水線作品,通過令人瞠目結舌的故事,毫不留情地諷刺、挖苦和抨擊當今社會的問題和人性中的卑劣。

《紐約時報》評價說,《唐頓莊園》掀開了英國貴族文化的襯裙,將裡面的細節原汁原味地傳遞給觀眾。而這種貴族文化的核心或許就是身先士卒的責任感。

英式幽默的冷調侃

與高貴正統的時代劇不同,英劇中以當今生活為題材的現代劇,往往後現代主義色彩濃厚,人物形象滑稽另類,臺詞簡單明瞭卻又刀刀見血,用獨特的英式黑色幽默調侃精英、嘲諷政治、睥睨陳規教條和道德說教,表達對當下社會的失望。

英國現代劇題材十分廣泛,有以《是,大臣》《國家內部》等為代表的政治題材,以《神秘博士》等為代表的科幻題材,以《皇家律師》《逃脫大師》等為代表的犯罪題材,以《小不列顛》《IT狂人》等為代表的情景喜劇,以《皮囊》《冤家成雙》等為代表的青春題材……

上世紀80年代BBC出品的《是,大臣》,講述內閣大臣吉姆·哈克的政治生涯,以及其與以內閣秘書韓弗理·阿普比爵士為首的公務員文官集團的明爭暗鬥。其續集《是,首相》講的則是哈克陰差陽錯成為英國首相之後的故事。兩部劇辛辣嘲諷了當時英國政壇的各種現象,在嬉笑怒駡間尖刻諷刺了英國固化腐敗的政黨體制和公務員體制。據說,時任英國首相的柴契爾夫人也是其忠實觀眾。

2011年英國電視四台播出的《黑鏡》,是近年來在全球範圍引發巨大反響的一部現代劇。“黑”體現了該劇的黑色風格;“鏡”則是通過科幻的劇集外殼映射現實中的問題。在《黑鏡》中,英國人通過科幻創意的構思把現實中的某一元素放大到極致,對媒體輿論、高科技和全民娛樂時代進行深刻嘲諷,表達了科技對人的異化、對人性的重構與破壞。

充滿創意的英國現代劇,摒棄了美國好萊塢式的流水線作品,通過令人瞠目結舌的故事,毫不留情地諷刺、挖苦和抨擊當今社會的問題和人性中的卑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