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影向標|還是來關注《後來的我們》電影本身

《後來的我們》

5.7分

1.李東然:8分

前《三聯生活週刊》電影記者, 專欄撰稿人。

愛情片, 小妞電影最難創新, 何況再有《後來》這樣的主題。 驚喜的是把愛情體驗和城市當下如此激烈撞擊, 回到奶茶《後來》這首歌在觀眾中的記憶, 每個人心裡都有迴響, 成為故事的一份子, 不被打動真的很難。 最喜歡是那間簡陋出租屋隔間裡周冬雨特色的搞笑「床戲」, 鏡頭搖起是密密麻麻的格子間, 不堪的, 熱切的, 夢想和煎熬並行的北京, 一部小小的愛情片裡竟然有一座城市的當下, 記錄了一座城市裡年輕人的真實, 了不起。

2.楊時暘:7分

中國新聞週刊主筆。

不知道多少人看過Netflix的那部《藍色傑伊》, 這故事確實讓我想起那部有關重逢和錯失的電影, 同樣的黑白影調, 同樣的當下和過去之間的交纏, 同樣的一場和解之旅以及作為補償的不倉促的告別, 如果說哪裡不好, 或許在計程車上向北京喊話的橋段太尷尬, 或許男孩兒最後的成功太浮誇, 但細節和情感處理得都還好, 至少帶著真實生活的蒸汽和茸毛。

3. 子非魚:7分

編劇, 獨立影評人, 知名媒體人, 曾任時光網總編輯、新京報副總編輯等職。

愛情悲劇大概是中國特有的一種商業電影類型, 看這類電影的時候總是心情很複雜, 國人的愛情真的很不快樂, 以至於愛情喜劇很難成立, 只有拍成悲劇才能看起來可信一些。 《後來的我們》比較好地把握了哀而不傷的基調, 在愛情的離散裡, 有成長, 有和解。 井柏然和周冬雨的cp感不錯, 北京蟻族的生活一角第一次在大銀幕上展現, 不易。

4.奇愛博士:7分

中國電影資料館節目策劃, 北京國際電影節策展人, 「幕味兒」微信公眾號(Movie1958)運營者。

融合了前任和漂泊兩大主題賣點, 化用了《十年》和《後來》的時代曲精髓, 借鑒了《真愛挑日子》《我的父親母親》《相愛相親》《開往春天的地鐵》的藝術經驗, 請來李屏賓、廖慶松、張一白、田壯壯、五月天、陳奕迅保駕護航, 奶導一齣手, 就是精確穩定的主流水準。

5.妖靈妖:6分

電影文化工作者。

影片以含蓄的鏡語刻畫了一個過去到現在都極度幼稚、脆弱的男性形象, 與副線中的父親形象形成了某種時間上的對應, 令其不單純地提供中國特色的前任類型催淚模式, 彌補了在生活質感、愛情構建等方面的不足。

6.閔思嘉:6分

影評人。

田壯壯是裡面最好的部分, 年輕人在大城市幾成現實幾成相愛幾成欲望的故事, 有點像《甜蜜蜜》, 但是部分地方還是有些矯情, 臺詞太歌詞化了。

7.秦婉:6分

鳳凰電影策劃。

劉若英沒有在銀幕上現身, 連亮嗓都不曾, 故事甚至發生在並非她原鄉的地方, 但電影裡卻滿滿的都是帶有她氣息的畫面、音樂和思緒, 這種奶茶味道可能只有曾經all in的歌迷才能體會,

觀影時滿滿的都是時間的流逝感。 我一直想知道「後來的我們」為什麼會成為「後來」, 可惜影片沒有設置具有劇作邏輯性的答案, 反過來講, 這就像奶茶一如既往唱過的情節一樣, 她有對愛情關係的期待、甜蜜和不確定, 但最後還是回歸到那些真正不變的關係上, 去珍惜和回歎人生的喜憂得失。 而愛情的終點, 終歸是永不確定永不結束的告別。 尤其對於女生, 即使個性再是一往無前, 她的結局也永遠充滿神秘感。 兩個主角非常搭。 周冬雨遊刃有餘, 井柏然奉獻了沉穩的表演, 其實這就是最適合他的一種角色。

8.開寅:6分

法國巴黎索邦大學電影學博士, 電影理論學者。

把「北漂」作為一個概念浪漫化為一場綿延的銀幕愛情史, 和現實有沒有關係不敢說,但起碼談的是一場中國銀幕上有趣的戀愛。最後的握手識人加上周冬雨哭得那麼激烈,感覺互相情感寄託最深的倆人其實是周冬雨和田壯壯,井柏然到了結尾悄悄成了帶著主角光環的擺設。

9.電子騎士:6分

影評人,在《科幻世界》開有科幻電影專欄。

吸引我的不是對愛情的描繪,而是北京巨大的背景。故事講得很細膩,細節豐盈,儘管有點煽情,個別地方略讓人跳戲(比如兩人車上的哭戲),但總體並不浮誇,有現實的指向性,已經比大多國產愛情片扎實了。男女主角和田壯壯表演都很不錯!分手一段戲有些草率,直接導致結尾略顯崩塌。如果言情戲再少點,邏輯更完善些(兩人機上重逢後井柏然請周冬雨同住,作為已婚人士顯然有點不合適),主題再深入點就很出色了。

10.桃桃林林:6分

能指出這個片子一大堆問題,但是,還是會被一些細節所感動,就好像周冬雨說I miss you的時候。看完之後,你就明白,這確實是劉若英的電影,整個電影都非常劉若英。另外,這差不多是我看到的最好的周冬雨了。

11. 黃文傑6分

高校教師。

奶茶的導演處女作的確賺了我大把熱淚,但我淚點向來較低,因此催淚並不能代表此片的成功。具體來說,此片有三大賣點,時間流逝、異鄉漂泊與愛情錯過,前兩者表現不錯,情緒抒發到位,但第三個要素也是最為關鍵的故事核心,卻出現致命硬傷。人物性格的捉摸不定和分手的莫名其妙,頗有無理取鬧之感。在這點上,奶茶和她師父張艾嘉老師拍《相愛相親》一模一樣,都是感情氾濫,卻要生硬地為賦新詞強說愁。鑒於周冬雨和井柏然的對手戲火花四濺,多加一分。不要以為現代題材的愛情片好拍,社會環境和人們的觀念都越來越開明,戀人明明相愛卻偏要棒打鴛鴦散,這理由要給得合情合理而不讓人覺得矯情,其實並不容易,也請以後拍愛情片的編導們長點心吧。

12.陸支羽:6分

影評人,微信公眾號「看電影看到死」運營者,著有《小丑,馬戲團的眼淚》。

1.所有「錯過就不再」的愛情,總是戒不掉回憶,逃不過遺憾。2.感慨奶導處女作,讓我們觸探到自己的漂泊處境。3.周冬雨和井柏然演技都有進步,而田壯壯是電影的基調。4.後半場劇作有瑕疵,還是太理想主義,但整體瑕不掩瑜。

13. 大奇特:5分

老電影研究者,自由撰稿人。

低配版《甜蜜蜜》,紐約夢變北漂夢,鄧麗君變盜版盤,開頭的同一列火車,彩色黑白的轉化都是。可它並沒有《甜蜜蜜》那般動容,缺少聚散離合的滄桑。內地的電影人對青春愛情片似乎也有所誤解,總把眼光放在過去的美好,當下必然是傷感的,這已經成為一種套路。中後段兩人的關係變得墨蹟矯情,看起來有些累。不過周冬雨的表演是有進步的,有層次,不同階段的變化都很準確。

14.劉起:5分

電影研究者,電影雜誌編輯。

演員選得真好,周冬雨太自然太可愛了,換任何一個年輕女演員,這個愛情故事我可能都看不下去。「後來的我們什麼都有了,卻沒了我們」這類雞湯臺詞過於文藝腔,放在KTV情歌或者QQ簽名中,也許還有一點雋永,但由兩個久別重逢的前度戀人面對面念出來,就尷尬矯情得讓人起雞皮疙瘩。

投機取巧地用「前任」「北漂」「過年回家」這幾個最容易煽情和引發觀眾情感共鳴的概念,硬湊出一段錯過的愛情,所有情節設置(賣光碟、搬家、隔斷間、老同學聚會、年夜飯、分手、重逢)都服務於這幾個概念,卻沒有建立起內在合理連貫的情感邏輯,淪為一場賣情懷的虛假表演。不如回去聽100遍奶茶的《後來》。

15.把噗:3分

影評人。

蒼白無力的文本,幾乎所有設計都源自淺薄又刻意的想像,一幅為外省小鎮青年量身定做的「北漂」圖景。要愛情沒愛情,要北京沒北京,要奮鬥沒奮鬥……剩下一點親情也只發生在田和周之間。最好的應該是周冬雨吧,活脫脫一可愛的水瓶妹子。影像成色在那,幕後畢竟都是大佬;五位編劇應該拉出去吊打,還五位!

16.吳李冰:1分

常用筆名LOOK,影評人,電影研究者。

無可救藥的終極矯情癌電影。整個電影就是在販賣一個個爛大街的概念,所有一切關於愛情的千回百轉都是想當然的既定設計,都是卡拉OK五流流行歌曲的自我催眠,都是「應該」要被哭泣被幸福。沒有任何一場戲能逃脫這個思路,這劇本寫得也是夠奇葩的。我都無比好奇,演員自己能相信自己演的角色麼?我怎麼就會愛上這人?我為啥要和這人分手?最出戲的是田壯壯,那原汁原味的純正北京味真是替哭著喊著要去北京打拼的井柏然哭笑不得。

和現實有沒有關係不敢說,但起碼談的是一場中國銀幕上有趣的戀愛。最後的握手識人加上周冬雨哭得那麼激烈,感覺互相情感寄託最深的倆人其實是周冬雨和田壯壯,井柏然到了結尾悄悄成了帶著主角光環的擺設。

9.電子騎士:6分

影評人,在《科幻世界》開有科幻電影專欄。

吸引我的不是對愛情的描繪,而是北京巨大的背景。故事講得很細膩,細節豐盈,儘管有點煽情,個別地方略讓人跳戲(比如兩人車上的哭戲),但總體並不浮誇,有現實的指向性,已經比大多國產愛情片扎實了。男女主角和田壯壯表演都很不錯!分手一段戲有些草率,直接導致結尾略顯崩塌。如果言情戲再少點,邏輯更完善些(兩人機上重逢後井柏然請周冬雨同住,作為已婚人士顯然有點不合適),主題再深入點就很出色了。

10.桃桃林林:6分

能指出這個片子一大堆問題,但是,還是會被一些細節所感動,就好像周冬雨說I miss you的時候。看完之後,你就明白,這確實是劉若英的電影,整個電影都非常劉若英。另外,這差不多是我看到的最好的周冬雨了。

11. 黃文傑6分

高校教師。

奶茶的導演處女作的確賺了我大把熱淚,但我淚點向來較低,因此催淚並不能代表此片的成功。具體來說,此片有三大賣點,時間流逝、異鄉漂泊與愛情錯過,前兩者表現不錯,情緒抒發到位,但第三個要素也是最為關鍵的故事核心,卻出現致命硬傷。人物性格的捉摸不定和分手的莫名其妙,頗有無理取鬧之感。在這點上,奶茶和她師父張艾嘉老師拍《相愛相親》一模一樣,都是感情氾濫,卻要生硬地為賦新詞強說愁。鑒於周冬雨和井柏然的對手戲火花四濺,多加一分。不要以為現代題材的愛情片好拍,社會環境和人們的觀念都越來越開明,戀人明明相愛卻偏要棒打鴛鴦散,這理由要給得合情合理而不讓人覺得矯情,其實並不容易,也請以後拍愛情片的編導們長點心吧。

12.陸支羽:6分

影評人,微信公眾號「看電影看到死」運營者,著有《小丑,馬戲團的眼淚》。

1.所有「錯過就不再」的愛情,總是戒不掉回憶,逃不過遺憾。2.感慨奶導處女作,讓我們觸探到自己的漂泊處境。3.周冬雨和井柏然演技都有進步,而田壯壯是電影的基調。4.後半場劇作有瑕疵,還是太理想主義,但整體瑕不掩瑜。

13. 大奇特:5分

老電影研究者,自由撰稿人。

低配版《甜蜜蜜》,紐約夢變北漂夢,鄧麗君變盜版盤,開頭的同一列火車,彩色黑白的轉化都是。可它並沒有《甜蜜蜜》那般動容,缺少聚散離合的滄桑。內地的電影人對青春愛情片似乎也有所誤解,總把眼光放在過去的美好,當下必然是傷感的,這已經成為一種套路。中後段兩人的關係變得墨蹟矯情,看起來有些累。不過周冬雨的表演是有進步的,有層次,不同階段的變化都很準確。

14.劉起:5分

電影研究者,電影雜誌編輯。

演員選得真好,周冬雨太自然太可愛了,換任何一個年輕女演員,這個愛情故事我可能都看不下去。「後來的我們什麼都有了,卻沒了我們」這類雞湯臺詞過於文藝腔,放在KTV情歌或者QQ簽名中,也許還有一點雋永,但由兩個久別重逢的前度戀人面對面念出來,就尷尬矯情得讓人起雞皮疙瘩。

投機取巧地用「前任」「北漂」「過年回家」這幾個最容易煽情和引發觀眾情感共鳴的概念,硬湊出一段錯過的愛情,所有情節設置(賣光碟、搬家、隔斷間、老同學聚會、年夜飯、分手、重逢)都服務於這幾個概念,卻沒有建立起內在合理連貫的情感邏輯,淪為一場賣情懷的虛假表演。不如回去聽100遍奶茶的《後來》。

15.把噗:3分

影評人。

蒼白無力的文本,幾乎所有設計都源自淺薄又刻意的想像,一幅為外省小鎮青年量身定做的「北漂」圖景。要愛情沒愛情,要北京沒北京,要奮鬥沒奮鬥……剩下一點親情也只發生在田和周之間。最好的應該是周冬雨吧,活脫脫一可愛的水瓶妹子。影像成色在那,幕後畢竟都是大佬;五位編劇應該拉出去吊打,還五位!

16.吳李冰:1分

常用筆名LOOK,影評人,電影研究者。

無可救藥的終極矯情癌電影。整個電影就是在販賣一個個爛大街的概念,所有一切關於愛情的千回百轉都是想當然的既定設計,都是卡拉OK五流流行歌曲的自我催眠,都是「應該」要被哭泣被幸福。沒有任何一場戲能逃脫這個思路,這劇本寫得也是夠奇葩的。我都無比好奇,演員自己能相信自己演的角色麼?我怎麼就會愛上這人?我為啥要和這人分手?最出戲的是田壯壯,那原汁原味的純正北京味真是替哭著喊著要去北京打拼的井柏然哭笑不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