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石斑岩古道∣石斑岩石若嶂屏,獨立青山望楠溪

行香子(石斑岩行)

碧波蕩漾, 水漫溪川, 翠綠行, 生機盎然。 遇杜鵑紅, 桐花白, 野果黃。

巨輪昂首, 獨立青山, 憑欄望, 徹目楠江。 見舊住古, 奇石秀, 城隍孤。

石斑岩古道, 系民間古通道, 古道發於永嘉縣巽宅鎮金溪水庫金溪村, 在金溪水庫一級發電站旁, 過橫石, 路石板岩坑, 上小坑村舊住自然村, 再至著名的石斑岩。 古道全長8000米許, 累計爬升600米許, 土石為基, 是古時小坑等地村民經金溪去往巽宅乃至縣城的主要通道。 古道行于翠林修竹, 流水淙淙于亂石, 飛瀑轟墜於碧潭, 古宅錯落有致, 石板岩立若嶂, 風光旖旎, 三個小時可至, 當去。

古道起點位於金溪水庫一級電站旁,

沿去往去往界坑鄉飯盆尖的公路行半裡許, 在岔口處, 左邊沿水庫行。

左行處便是飯盆尖的高福嶺腳自然村,

在村前的古木處, 繼續沿水庫行

遠山奇石秀麗,鬱鬱蔥蔥,

複行半裡,小橋右側有流瀑依峽漫溢,美景至此開始。

複行半裡,道有分歧,左邊沿道行

回眸電站,流水歡奔於庫,

有奇岩若金龜仰首於山巒,此乃金溪村的高賢寺峰,估計已守千年。

沿水庫行一裡許,過橫石自然村,在岔口處右邊高處行

藤蔓灌木蒙蔽其上,若是夏日乃避暑佳地也。

高賢寺峰,移步換景,

路過一片農園,有孤宅矗立於坡,

宅前水面靜謐,高山倒映,一片蒼翠。

不久有小舟遊弋于湖,原來是來往的村民橫渡于此,當年金溪村原名黃坦,有古道可至對岸,惜為水庫所掩,保留客渡一便通行。

路過秀色蔥蘢的兩岸,累行三公里許,有民居隱現,便是石板岩坑自然村

村口有巨石佇立,中有空洞,內有鳥巢,甚為難得。石下有大清道光年間的石佛龕,佛像栩栩如生,色彩斑駁,百年風霜,歲月滄桑也。

石板岩坑乃陳姓聚居地,與岩頭芙蓉陳姓同宗。幾幢古屋沿溪依次擺開錯落於畔。

複行半裡許,峽間對岸有小寮隱現

溪澗上有小橋橫亙其上

不過小橋,右邊沿溪行

複行百米,開始上坡

不久,有蟠枝虯曲的古木立于古宅旁

一座石板橋青苔上階綠,過了小橋複行於溪畔,

溪澗流水淙淙,綿延于亂石

有古木翼然古宅側旁

古木之下,碧水蕩漾,清澈見底。

過了古宅,已是小坑村界內,

一路沿溪直行,再上坡處,對山有奇石聳立,名曰:馬岩。細觀之,若駿馬昂首欲奔。

仰望右側高山,陽山崖嶂立若屏,極其雄偉。

坡行二裡許,左側有瀑轟鳴墜於碧潭,掩藏於藤蔓只見。

過碧潭,行于杉樹林,筆直的樹幹高聳林立。

過溪澗,渡亂石,流水蒼翠伴行,心曠神怡。

行二裡許,一峰突兀,四望無倚,赫然眼前,此乃著名的石斑岩也!在深峽間的仰望,得此美景,不虛此行也!

複行百米,有崖高聳,底有空洞,此為滴水岩腳也。

峽間巨石之下,深潭依稀

過溪澗,複上嶺

壁高百仞,石斑岩依然高昂。

岩壁怪石嶙峋,

複行一裡,回眸兩峽只見的高山古村,便是千岩頭。

過亂石堆,

右側屏障高崖,就是石斑岩,其色斑斕,壁如刀削,當地人以色稱為石斑岩,以型稱為石板岩,以狀稱為輪船岩。

迂回上行一裡半許,道前有分岔,左行去往小坑舊住自然村,右行去往石斑岩。

右行半小時許,可至石斑岩。有詩雲:“萬噸巨輪泊林海,一隻雄獅鎮船樓;雄師昂首瞭寰宇,巨輪載寶獻神州。”

石斑岩岩壁面積大約有2400平方米,高200多米,長近400米,三面淩空絕壁,僅一面山坳處有寬不到10米的游步道可登崖觀景。站在石斑岩上,遠望金溪水庫的千頃高峽平湖,碧波蕩漾。

石斑岩航拍視頻

左行百余米,過泥罅,至舊住村山坳。

複行幾步,道路左側,有去往石板岩坑的古道。

右行入村,行于修竹間

行百米,在巨石左側,有籬笆牆立於農田,遠處古屋隱現,已然舊住也。

上籬笆道入村

舊住村的古宅保存較為完整,依坡而建,舊住古村之名來源於淒美的故事,據說當年有女嫁與小坑人為妻,每逢思念之時,母抱子於崗,遙望遠山,手指所向,曰:此乃舅舅所住的村,再遠也不能忘卻!故名舅住,後習名舊住。

《漁歌子·舊住村感懷》

遙望春色掩故壟,

其中相思舊夢濃,

哥曾住,

妹已嫁,

高堂冷暖憑舅兄!

在村中依然可見石斑岩的雄姿。

繞行半裡許,可至公路,本有去往小坑本部的古道,已被公路覆蓋。

遠山奇石秀麗,鬱鬱蔥蔥,

複行半裡,小橋右側有流瀑依峽漫溢,美景至此開始。

複行半裡,道有分歧,左邊沿道行

回眸電站,流水歡奔於庫,

有奇岩若金龜仰首於山巒,此乃金溪村的高賢寺峰,估計已守千年。

沿水庫行一裡許,過橫石自然村,在岔口處右邊高處行

藤蔓灌木蒙蔽其上,若是夏日乃避暑佳地也。

高賢寺峰,移步換景,

路過一片農園,有孤宅矗立於坡,

宅前水面靜謐,高山倒映,一片蒼翠。

不久有小舟遊弋于湖,原來是來往的村民橫渡于此,當年金溪村原名黃坦,有古道可至對岸,惜為水庫所掩,保留客渡一便通行。

路過秀色蔥蘢的兩岸,累行三公里許,有民居隱現,便是石板岩坑自然村

村口有巨石佇立,中有空洞,內有鳥巢,甚為難得。石下有大清道光年間的石佛龕,佛像栩栩如生,色彩斑駁,百年風霜,歲月滄桑也。

石板岩坑乃陳姓聚居地,與岩頭芙蓉陳姓同宗。幾幢古屋沿溪依次擺開錯落於畔。

複行半裡許,峽間對岸有小寮隱現

溪澗上有小橋橫亙其上

不過小橋,右邊沿溪行

複行百米,開始上坡

不久,有蟠枝虯曲的古木立于古宅旁

一座石板橋青苔上階綠,過了小橋複行於溪畔,

溪澗流水淙淙,綿延于亂石

有古木翼然古宅側旁

古木之下,碧水蕩漾,清澈見底。

過了古宅,已是小坑村界內,

一路沿溪直行,再上坡處,對山有奇石聳立,名曰:馬岩。細觀之,若駿馬昂首欲奔。

仰望右側高山,陽山崖嶂立若屏,極其雄偉。

坡行二裡許,左側有瀑轟鳴墜於碧潭,掩藏於藤蔓只見。

過碧潭,行于杉樹林,筆直的樹幹高聳林立。

過溪澗,渡亂石,流水蒼翠伴行,心曠神怡。

行二裡許,一峰突兀,四望無倚,赫然眼前,此乃著名的石斑岩也!在深峽間的仰望,得此美景,不虛此行也!

複行百米,有崖高聳,底有空洞,此為滴水岩腳也。

峽間巨石之下,深潭依稀

過溪澗,複上嶺

壁高百仞,石斑岩依然高昂。

岩壁怪石嶙峋,

複行一裡,回眸兩峽只見的高山古村,便是千岩頭。

過亂石堆,

右側屏障高崖,就是石斑岩,其色斑斕,壁如刀削,當地人以色稱為石斑岩,以型稱為石板岩,以狀稱為輪船岩。

迂回上行一裡半許,道前有分岔,左行去往小坑舊住自然村,右行去往石斑岩。

右行半小時許,可至石斑岩。有詩雲:“萬噸巨輪泊林海,一隻雄獅鎮船樓;雄師昂首瞭寰宇,巨輪載寶獻神州。”

石斑岩岩壁面積大約有2400平方米,高200多米,長近400米,三面淩空絕壁,僅一面山坳處有寬不到10米的游步道可登崖觀景。站在石斑岩上,遠望金溪水庫的千頃高峽平湖,碧波蕩漾。

石斑岩航拍視頻

左行百余米,過泥罅,至舊住村山坳。

複行幾步,道路左側,有去往石板岩坑的古道。

右行入村,行于修竹間

行百米,在巨石左側,有籬笆牆立於農田,遠處古屋隱現,已然舊住也。

上籬笆道入村

舊住村的古宅保存較為完整,依坡而建,舊住古村之名來源於淒美的故事,據說當年有女嫁與小坑人為妻,每逢思念之時,母抱子於崗,遙望遠山,手指所向,曰:此乃舅舅所住的村,再遠也不能忘卻!故名舅住,後習名舊住。

《漁歌子·舊住村感懷》

遙望春色掩故壟,

其中相思舊夢濃,

哥曾住,

妹已嫁,

高堂冷暖憑舅兄!

在村中依然可見石斑岩的雄姿。

繞行半裡許,可至公路,本有去往小坑本部的古道,已被公路覆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