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信聯平臺的出現真的能讓互聯網公司達成大資料共用嗎?

從信聯這個詞出臺, 就伴隨著風風雨雨。 而信聯推出的目的, 正是將央行征信系統未能覆蓋到的個人信用資料納入到一個國家級的基礎資料庫,

實現行業資訊共用。 資料, 是每個公司通過真金白銀換來的核心財富, 讓它們拿出來交換, 無異於動到了每個公司的命脈。 今天卡神小組就來和朋友們說說信聯平臺的出現真的能讓互聯網公司達成大資料共用嗎?朋友們一起來瞭解下吧。

2017年11月24日, 據卡神小組獲悉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第一屆常務理事會2017年第四次會議, 審議並通過了互金協會參與發起設立個人征信機構的事項, 完成了信聯建立程式上的重要一環。 信聯並非官方名稱, 而是人們對這一全國個人信用資訊平臺的簡稱, 旨在將散落在市場中的個人信用資訊統一在一個官方平臺內, 由該領域的頭部機構聯合參股, 共同組建。

監管部門已決定2017年年底正式批籌信聯。 中國目前的官方征信系統, 是中國人民銀行金融信用資訊基礎資料庫, 即央行征信系統。 截至2016年3月, 其共收錄自然人資訊8.9億, 其中有征信記錄的自然人3.9億, 占總人口數不到30%。

在互聯網金融領域, 征信資訊缺位元的影響日益擴大, 特別是在目前火熱的消費金融貸款中, “共債”(即一人在多家平臺借款)現象已經極為普遍。 根據中智誠征信資料顯示, 現金貸申請者共債比例超過80%, 跨4家平臺以上借款的高風險者占比接近一半。 “共債”的產生, 就是因為各家消費金融公司之間資料不透明, 無法真實測量一個人的負債水準。 為了降低社會風險, 征信聯網變得迫在眉睫。 “信聯”推出的目的, 正是將央行征信系統未能覆蓋到的個人信用資料納入到一個國家級的基礎資料庫,

實現行業資訊共用。

目前, 8家市場機構有望參股“信聯”, 每家占股約8%。 它們是芝麻信用、騰訊征信、深圳前海征信、鵬元征信、中誠信征信、中智誠征信、考拉征信、北京華道征信。 早在2015年1月5日, 央行就發佈《關於做好個人征信業務準備工作的通知》, 正式要求上述這8家機構做試點, 準備時間6個月。 然而直到現在, 個人征信牌照都未下發。 在2017年4月, 央行征信局表示:沒想到的是這8家機構實際開業準備的情況離市場需求、離監管要求差距那麼大, 這是我們始料不及的。 它們的問題有三個方面:每家都想形成業務閉環, 客觀上分割了市場的資訊鏈;各自依託於某個企業或集團,

不具備協力廠商征信的獨立性;在資料極為有限的情況下, 各自進行不同形式的信用評分並對外使用, 存在資訊誤采誤用的問題。 全國工商登記中帶有征信字樣的企業就有50多萬家, 其中1/3以上想辦個人征信, 如果要發20萬張牌照, 這最終可能成為笑話。 想獨資辦個人征信機構, 我們說不行。 假如說有很多有共同意向的機構聯合起來, 共同申辦一個行不行?我們說這可以。

比如人們熟知的芝麻信用分, 考拉征信也有考拉信用分, 而騰訊信用分也剛剛在廣州區域開放公測名額。 根據騰訊信用提供給南方週末記者的資料顯示, 在廣州市的所有用戶, 都可以通過“騰訊信用微信公眾號”查看自己的信用分, 並享受現金借貸、消費分期、申請信用卡等信用金融服務, 以及免押租玩具、手機延保免驗機等生活場景服務。 騰訊信用分是基於用戶微信與QQ的互聯網歷史資料, 通過“履約、安全、財富、消費、社交”這五個維度, 綜合評估得出的。 另一方面, 開展征信業務的這些公司所隸屬的集團或企業普遍也開展了自己的貸款業務。 比如芝麻信用背後的“借唄”、“花唄”,騰訊信用背後的“微粒貸”,以及一些征信機構的App,打開後首頁全部是各種各樣的貸款產品。而央行的意思是,你不能自己做裁判員又做運動員,我給你一個征信牌照,但你自己母公司是放貸的,這不行。征信應該是公共品,所以要求協力廠商征信機構的獨立性。但問題是,征信是不怎麼賺錢的行業,甚至連成本都覆蓋不了,如果不給大集團去做,誰願意做呢?要麼大家一起做,但這是理想狀態。

各築高牆,但是大家一起做,在互聯網金融領域是很難實現的。資料,是每個公司通過真金白銀換來的核心財富,讓它們拿出來交換,無異觸動到了底線。多家互聯網金融,特別是消費金融公司的業內人士普遍反映,目前平臺之間幾乎沒有交換資料,因為沒有公司願意把它拿出來。沒有公司願意交換自己貸後黑名單的原因有兩個:

其一,公司把黑名單拿出來共用或者買賣,都沒有什麼好處,現在消費金融公司都不缺錢,不在乎賣資料的這點收入,他們都希望轉做科技金融平臺,自身資料的獨立性和稀缺性是很寶貴的。

其二,信不過我的競爭對手,比如兩家公司交換200萬份黑名單,但你把還款好的客戶當作黑名單換給我了,被我永久拉黑了,怎麼辦?現在業內,有很多公司把白名單當黑名單換,坑害競爭對手。何況這些連高利貸都敢放的人,會相信別人嗎?顯然不會。

在互聯網金融公司的貸款審核流程中,會搜集客戶的基礎資訊,也會用其他機構的資料。在其他機構的資料中,用到最簡單的是芝麻信用分和黑名單。芝麻信用分的使用有兩種,一個是上下限,比如400分以下的直接拒絕,高於700分的直接放款;在此之間的有評分卡,不同的分數區間可能對應不同的費率,比如600分的就比500分的費率低一些。因為應用普遍,芝麻信用也有民間版信聯之稱。不過,在2017年11月21日,有現金貸平臺收到了芝麻信用關於終止服務的通知。螞蟻金服方面表示,正在暫停與費率超過法定保護利率、不當催收、未按協議履約等問題平臺的合作。

信聯能做成嗎?各家公司不願共用資料,官方征信系統的便利性比不過爬蟲,那麼信聯來了以後就可以改變這一局面嗎?有不少業內人士表示如在2018年下半年把這個機構運行起來,都算厲害了。這個類似於跟上海資信的合作,如果不合作,也沒有強制措施。另外,消費金融領域的頭部平臺,幾乎背後都有國資背景。背後的國資跟央行是平級的,不理它能把我怎麼樣?對於能有這樣一個集中行業資料、征信資訊共用的機構,互聯網金融公司都是期待的,但從客觀事實來講,又是非常難的。

對於小公司來說,回傳資料沒有任何問題,因為只有好處沒有壞處,共用之後可以拿到很多大公司的資料。但對於大公司來說,它希望保留自己資料的獨立性和稀缺性,做自己的大資料服務去賺錢,而且以大公司的建模能力、風控能力、獲取協力廠商資料的能力,其實不差這份共用的行業資料。信聯其實只能做到讓小公司和二線公司來共用資料,對於頭部公司,只能想辦法把他們拉攏過來一起做成一個協會的形式,這也許還可行。目前信聯最主要和最直接的資訊來源,是兩百多家網貸公司和八千多家縣域的小貸公司、消費金融公司等,八家籌備機構手中的資料並非信聯的資料集中目標所在。即便是占一點股份,但需要你出人、出錢,還出資料,一些參股公司是不願意的。即便最終下達命令,必須上交資料,這些資料按什麼口徑交、會不會有所隱藏、會不會真假摻雜,都很難說。

從時間線索來看,中國由官方引導的征信體系建設,已經經歷了20年左右的探索。1996年,央行在全國推行企業貸款證制度;1999年,個人征信在上海成立試點單位上海資信;2004年,央行建成全國集中統一的個人信用資訊基礎資料庫;2013年,《征信業管理條例》正式實施;2015年,央行試點8家機構做個人征信業務,後於2017年公佈試點單位未通過審核,繼而由互聯網金融協會發起設立全國性的個人征信機構,被市場暫時稱為信聯。當前,對於中國個人征信資料的採集範圍和標準並沒有明確規定,信用評級也缺少標準方法。也許信聯的成立會是這一問題破局的關鍵。

卡神小組總結:信聯的建立和完善只是只是時間問題,卡神小組認為不管你背後的背景是什麼,最終不能抗衡時代發展的洪流。在卡神小組看來,某個角度上很多公司還是非常希望信聯能夠運作起來,但由於自身公司利益的影響而不能完全互交。這個也就是為什麼我們國內多頭借貸高發、大規模逾期尚未爆發的因素。卡神小組認為,如果信聯真的全面運轉起來,那麼多頭借貸人群和靠小額貸款維持生活的人群將直接進入某種絕路。在最後卡神小組提醒朋友們,在信聯尚未建立前把自己的債務優先償還,儘量不要出現逾期。不然等信聯完全聯通的時候,就不止征信黑名單那麼簡單了,而是征信和信聯雙重黑名單。希望這個資料對朋友們有所説明。

比如芝麻信用背後的“借唄”、“花唄”,騰訊信用背後的“微粒貸”,以及一些征信機構的App,打開後首頁全部是各種各樣的貸款產品。而央行的意思是,你不能自己做裁判員又做運動員,我給你一個征信牌照,但你自己母公司是放貸的,這不行。征信應該是公共品,所以要求協力廠商征信機構的獨立性。但問題是,征信是不怎麼賺錢的行業,甚至連成本都覆蓋不了,如果不給大集團去做,誰願意做呢?要麼大家一起做,但這是理想狀態。

各築高牆,但是大家一起做,在互聯網金融領域是很難實現的。資料,是每個公司通過真金白銀換來的核心財富,讓它們拿出來交換,無異觸動到了底線。多家互聯網金融,特別是消費金融公司的業內人士普遍反映,目前平臺之間幾乎沒有交換資料,因為沒有公司願意把它拿出來。沒有公司願意交換自己貸後黑名單的原因有兩個:

其一,公司把黑名單拿出來共用或者買賣,都沒有什麼好處,現在消費金融公司都不缺錢,不在乎賣資料的這點收入,他們都希望轉做科技金融平臺,自身資料的獨立性和稀缺性是很寶貴的。

其二,信不過我的競爭對手,比如兩家公司交換200萬份黑名單,但你把還款好的客戶當作黑名單換給我了,被我永久拉黑了,怎麼辦?現在業內,有很多公司把白名單當黑名單換,坑害競爭對手。何況這些連高利貸都敢放的人,會相信別人嗎?顯然不會。

在互聯網金融公司的貸款審核流程中,會搜集客戶的基礎資訊,也會用其他機構的資料。在其他機構的資料中,用到最簡單的是芝麻信用分和黑名單。芝麻信用分的使用有兩種,一個是上下限,比如400分以下的直接拒絕,高於700分的直接放款;在此之間的有評分卡,不同的分數區間可能對應不同的費率,比如600分的就比500分的費率低一些。因為應用普遍,芝麻信用也有民間版信聯之稱。不過,在2017年11月21日,有現金貸平臺收到了芝麻信用關於終止服務的通知。螞蟻金服方面表示,正在暫停與費率超過法定保護利率、不當催收、未按協議履約等問題平臺的合作。

信聯能做成嗎?各家公司不願共用資料,官方征信系統的便利性比不過爬蟲,那麼信聯來了以後就可以改變這一局面嗎?有不少業內人士表示如在2018年下半年把這個機構運行起來,都算厲害了。這個類似於跟上海資信的合作,如果不合作,也沒有強制措施。另外,消費金融領域的頭部平臺,幾乎背後都有國資背景。背後的國資跟央行是平級的,不理它能把我怎麼樣?對於能有這樣一個集中行業資料、征信資訊共用的機構,互聯網金融公司都是期待的,但從客觀事實來講,又是非常難的。

對於小公司來說,回傳資料沒有任何問題,因為只有好處沒有壞處,共用之後可以拿到很多大公司的資料。但對於大公司來說,它希望保留自己資料的獨立性和稀缺性,做自己的大資料服務去賺錢,而且以大公司的建模能力、風控能力、獲取協力廠商資料的能力,其實不差這份共用的行業資料。信聯其實只能做到讓小公司和二線公司來共用資料,對於頭部公司,只能想辦法把他們拉攏過來一起做成一個協會的形式,這也許還可行。目前信聯最主要和最直接的資訊來源,是兩百多家網貸公司和八千多家縣域的小貸公司、消費金融公司等,八家籌備機構手中的資料並非信聯的資料集中目標所在。即便是占一點股份,但需要你出人、出錢,還出資料,一些參股公司是不願意的。即便最終下達命令,必須上交資料,這些資料按什麼口徑交、會不會有所隱藏、會不會真假摻雜,都很難說。

從時間線索來看,中國由官方引導的征信體系建設,已經經歷了20年左右的探索。1996年,央行在全國推行企業貸款證制度;1999年,個人征信在上海成立試點單位上海資信;2004年,央行建成全國集中統一的個人信用資訊基礎資料庫;2013年,《征信業管理條例》正式實施;2015年,央行試點8家機構做個人征信業務,後於2017年公佈試點單位未通過審核,繼而由互聯網金融協會發起設立全國性的個人征信機構,被市場暫時稱為信聯。當前,對於中國個人征信資料的採集範圍和標準並沒有明確規定,信用評級也缺少標準方法。也許信聯的成立會是這一問題破局的關鍵。

卡神小組總結:信聯的建立和完善只是只是時間問題,卡神小組認為不管你背後的背景是什麼,最終不能抗衡時代發展的洪流。在卡神小組看來,某個角度上很多公司還是非常希望信聯能夠運作起來,但由於自身公司利益的影響而不能完全互交。這個也就是為什麼我們國內多頭借貸高發、大規模逾期尚未爆發的因素。卡神小組認為,如果信聯真的全面運轉起來,那麼多頭借貸人群和靠小額貸款維持生活的人群將直接進入某種絕路。在最後卡神小組提醒朋友們,在信聯尚未建立前把自己的債務優先償還,儘量不要出現逾期。不然等信聯完全聯通的時候,就不止征信黑名單那麼簡單了,而是征信和信聯雙重黑名單。希望這個資料對朋友們有所説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