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之禦窯金磚製作工藝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之禦窯金磚製作工藝

網路圖片

過去在農村凡是有黏土的地方都有窯場, 星羅棋佈, 窯場通常靠河邊,

一是方便運輸, 二是便於窨水。 青磚比紅磚貴一兩分錢, 原因就在於青磚窨水, 窨了水的磚頭不僅外型古樸而且結實。 後來改輪窯, 沒有辦法窨水, 青磚淡出視線, 成了紅磚的天下。

江蘇最著名的窯是蘇州相城禦窯, 最著名的磚就是該窯燒制的金磚, 自1413年始, 至今已600年。 明永樂年間, 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 建造紫禁城, 宮中派出官員到蘇州監製金磚。 陸慕鎮的優質黏土適宜制坯成磚, 所產金磚細膩堅硬, “敲之有聲, 斷之無孔”, 被永樂皇帝賜封為“禦窯”。 2005年, 禦窯金磚製作工藝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網路圖片

燒窯其實就是燒磚瓦, 它分為脫坯、陰乾、裝窯、燒窯、點火、攆火、窨水、出磚。 脫坯是制磚的首要步驟, 人們要在田裡挑選最好的黃黏土, 裡面不含任何雜物, 運到窯場後, 大家挑水往上潑, 潑得七八成濕, 開始用木耙不停地翻, 翻到泥土既軟又均, 然後由幾個小夥子赤腳上去踩, 一直踩到泥土黏黏的, 十分有筋道, 就可以脫坯了。 窯場上搭有簡易涼棚, 磚砌的墩子光溜溜的,

每人面前一副木模、一個水盆、一把細竹弓, 木模在水盆裡蘸一下, 挖一團泥用力投入木模, 然後用細弓順著木模正反一推, 去掉多餘的泥, 端著模子走到磚垛上, 倒出來就是一塊棱角分明的磚坯, 整齊地碼好, 蓋上草簾子, 防止被雨淋壞, 大約陰一個多月, 磚坯幹了, 隨時可以裝窯。

窯是簡易的土窯, 用過多年, 窯工認真疏通煙道、火道, 把窯口砌平, 一邊裝窯一邊備柴。 裝窯的時候, 窯師傅蹲在窯裡, 先把後火道上放一塊磚坯做樣磚, 之後按火道把磚坯擺成扇形, 一直壘滿, 才壘窯門和觀火洞。

網路圖片

柴火備得差不多了, 窯師傅選擇黃道吉日開火。 開火前, 窯師傅要向窯神敬三炷香, 插在窯門前, 磕三個響頭, 徒弟也跟著做。 師傅磕了頭, 點一把麥秸往窯門裡一塞, 閉上眼睛向窯神祈禱。 火焰升起來以後, 徒弟趕緊往裡填碎柴, 使火續著往上燒。 這一點著火就沒有熄滅的時候, 一天一夜燒的是熬火, 火不大, 主要是抽磚坯濕氣。 過一天一夜, 磚坯幹透了, 開始燒大火。 連續燒四五天,

磚坯被燒紅燒軟, 最後一夜叫攆火, 雖然磚坯燒軟了, 但沒有燒透, 芯是硬的。 這一夜窯師傅最費神, 每隔一小時觀看一下火候, 直到磚完全燒透, 宣佈停火。

網路圖片

停火後, 在窯頂圈個土圈, 不停地挑水往裡倒, 小心翼翼地窨下去, 快了不行, 慢了也不行, 稍有不慎,一半青一半紅,這一窯磚就算毀了。四五天后整窯的磚全變成了青色,等溫度完全降下來,就可以出窯了。出窯的時候,青磚尚有餘溫,握在手裡沉甸甸的,相互撞擊一下,聲音清脆悅耳,一聽就知道是好磚,窯師傅臉上這才露出笑容,那顆懸著的心總算可以放下了。

稍有不慎,一半青一半紅,這一窯磚就算毀了。四五天后整窯的磚全變成了青色,等溫度完全降下來,就可以出窯了。出窯的時候,青磚尚有餘溫,握在手裡沉甸甸的,相互撞擊一下,聲音清脆悅耳,一聽就知道是好磚,窯師傅臉上這才露出笑容,那顆懸著的心總算可以放下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