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為人民誦讀——中國詩人“詩歌輕騎兵”暨省作協 “紅色文學輕騎兵”走進渠縣活動完美落幕

活動現場

四川新聞網達州4月26日訊(簫雨)4月25日, 由四川省作家協會、《詩刊》雜誌社、中共渠縣縣委、渠縣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送文化到基層的文化惠民扶貧活動“為人民誦讀——中國詩人‘詩歌輕騎兵’暨四川省作家協會‘紅色文學輕騎兵’走進渠縣”在渠縣中灘學校舉行。

朗誦藝術家、《詩刊》和四川省作協領導和詩人, 渠縣詩歌愛好者、渠縣貧困村第一書記、渠縣中灘學校全體師生1000餘人參加了活動。 活動由中國教育電視臺主持人、朗誦藝術家張松松主持。

濛濛春雨濕輕衣, 儘管詩人變成了濕人, 卻擋不住大家對詩歌的熱愛和激情。 披上雨衣、撐起雨傘, 一起融入這一場發生在古賨國都渠縣的詩歌盛會。

活動現場

中國詩歌網總編、青年詩人金石開, 魯迅文學獎獲得者、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曹宇翔, 中國教育電視臺主持人、朗誦藝術家張松松, 作家網編輯部主任、詩人安琪, 北京朗誦藝術團朗誦藝術家鄭健康, 省作協辦公室副主任、青年詩人魯娟, 《星星》詩刊副主編、著名詩人李自國, 著名詩人尚仲敏, 省作協原副主席、《星星》詩刊原主編、著名詩人楊牧, 省作協副主席, 《星星》詩刊主編龔學敏, 著名詩人汪劍釗,

著名詩人陶春先後上臺用詩歌朗誦的形式, 歌詠新時代, 與人民群眾互動, 共同感受詩歌的魅力, 為奮鬥在扶貧攻堅一線的黨員幹部和人民群眾加油助威, 激發人民群眾積極投身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熱情。

74歲高齡的渠縣籍全國著名詩人楊牧為家鄉渠縣的父老鄉親、為家鄉學校的孩子們朗誦他的詩作《故鄉》和《為瀑布送行》。 《故鄉》入選進了小學五年級的語文課本, 從中灘學校五年級學生代表雍清揚稚嫩的嗓音中, 我們深深的體會到了楊牧對故鄉的深深熱愛與眷戀。 張松松、鄭健康兩位朗誦藝術家合作朗誦的《枸杞花開》, 讓大家深深感受到了詩歌朗誦的無盡魅力。 觀眾紛紛拿起手機拍張, 甚至錄下了一段段精彩的視頻。

此次活動為期三天, 是中國詩歌網、四川省作家協會為人民誦讀活動之一。 4月24日, 魯迅文學獎獲得者、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曹宇翔, 中國詩歌網總編金石開, 北京朗誦藝術團、朗誦藝術家鄭健康等一批“大腕”, 先後到板橋鄉新塘新村、萬壽鄉碧瑤灣、紅色渠縣紀念園、中國漢闕博物館、漢闕園以及渠南鄉大山村等地開展“知名詩人看渠縣”采風活動。

合影留念

中國教育電視臺主持人、朗誦藝術家張松松為渠縣發展變化感到由衷的高興, 為渠縣人的熱情不只一次的表示感謝, 她堅信渠縣在2020年一定能實現全面小康。 中國詩歌網總編輯、青年詩人金石開為渠縣在脫貧攻堅戰中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績感到振奮。 他說, 新時代, 詩歌也迎來了新的復興。 在渠縣, 我們就能感受到詩歌的春天。 此次來到渠縣的詩人, 既是“詩歌輕騎兵”, 也是中國詩壇的“聯絡員”。 以後, 我們還會組織更多的詩人到基層一線, 用詩歌來謳歌渠縣在脫貧攻堅工作中所表現出來的拼搏精神, 為渠縣這個中國詩歌之鄉的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獻計出力。四川籍著名詩人陶春為渠縣厚重的文化、優美的自然環境、眾多的本土詩人、驚人的詩歌作品數量感慨。希望以後能有更多機會與渠縣的詩人交流,相互學習,共同進步。

渠縣歷史悠久、文化燦爛,位於四川東部、達州西南部。殷商時期,祖先賨人在今土溪鎮城壩建立國都,西元前314年秦置宕渠縣,至今有2330多年歷史,設州、郡時間長達1161年;古賨、漢闕、農耕文化交相輝映;境內六處七尊漢闕,數量居全國之首;“巴渝舞”“竹枝歌”“耍鑼鼓”等民間藝術獨具魅力,三匯彩亭會、劉氏竹編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擁有“中國漢闕之鄉”、“中國竹編藝術之鄉”、“中國黃花之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國詩歌之鄉”五張全國名片。近年來,渠縣堅持“人文立縣”的理念,圍繞“揚渠縣精神、講渠縣故事、展渠縣畫卷、唱渠縣縣歌、做渠縣好人”五大文化主題,著眼人文鼎盛,打響“五張名片”、構建“兩大高地”,以文化人、以文塑魂、以文潤城,加快建設“四川文化強縣”。全縣文化事業呈現出了健康有序、昂揚向上的喜人態勢。一批紮根宕渠,執著文學創作的渠縣作家抱團衝鋒,推出了一批體現巴蜀風骨、宕渠風格的精品力作,先後舉辦了首屆“楊牧詩歌獎”徵集評選頒獎活動和賀享雍《鄉村志》系列長篇小說、李明春脫貧攻堅小說《山盟》背景研討會等在全國有聲勢、有影響的大型文化活動,駕起了一座相互學習交流的文化橋樑,為渠縣贏得全國性的文化聲譽。(本文作者供圖)

為渠縣這個中國詩歌之鄉的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獻計出力。四川籍著名詩人陶春為渠縣厚重的文化、優美的自然環境、眾多的本土詩人、驚人的詩歌作品數量感慨。希望以後能有更多機會與渠縣的詩人交流,相互學習,共同進步。

渠縣歷史悠久、文化燦爛,位於四川東部、達州西南部。殷商時期,祖先賨人在今土溪鎮城壩建立國都,西元前314年秦置宕渠縣,至今有2330多年歷史,設州、郡時間長達1161年;古賨、漢闕、農耕文化交相輝映;境內六處七尊漢闕,數量居全國之首;“巴渝舞”“竹枝歌”“耍鑼鼓”等民間藝術獨具魅力,三匯彩亭會、劉氏竹編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擁有“中國漢闕之鄉”、“中國竹編藝術之鄉”、“中國黃花之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國詩歌之鄉”五張全國名片。近年來,渠縣堅持“人文立縣”的理念,圍繞“揚渠縣精神、講渠縣故事、展渠縣畫卷、唱渠縣縣歌、做渠縣好人”五大文化主題,著眼人文鼎盛,打響“五張名片”、構建“兩大高地”,以文化人、以文塑魂、以文潤城,加快建設“四川文化強縣”。全縣文化事業呈現出了健康有序、昂揚向上的喜人態勢。一批紮根宕渠,執著文學創作的渠縣作家抱團衝鋒,推出了一批體現巴蜀風骨、宕渠風格的精品力作,先後舉辦了首屆“楊牧詩歌獎”徵集評選頒獎活動和賀享雍《鄉村志》系列長篇小說、李明春脫貧攻堅小說《山盟》背景研討會等在全國有聲勢、有影響的大型文化活動,駕起了一座相互學習交流的文化橋樑,為渠縣贏得全國性的文化聲譽。(本文作者供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