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名家視點|“獨角獸”募資也別太任性

皮海洲:“獨角獸”募資也別太任性

藥明康得募資計畫遭到腰斬, 表明證監會對“獨角獸”募資計畫加強了監管, 沒有放任“獨角獸”上市過程中的任性募資行為, 有利於化解其上市可能帶來的募資壓力, 也為後續“獨角獸”回歸與上市鋪平了道路。

4月13日星期五, 證監會按慣例核發了兩家IPO公司的上市批文, 安排上交所主機板的亞普汽車部件股份有限公司和無錫藥明康得新藥開發股份有限公司發股。

同時核准兩家企業籌資總額不超過30億元。

證監會的這則IPO批文看起來與往常沒什麼不同。

不過, 細心的投資者發現, 這次安排的兩家公司中, 其中的藥明康得是三家目前業已過會的“獨角獸”之一。 另外兩家是富士康、寧德時代。

因此, 從證監會的安排來看, “獨角獸”A股上市正式拉開了序幕, “獨角獸”真的來了。

而且, 證監會的這則IPO批文還透露出一個重要資訊, 那就是作為醫藥行業“獨角獸”的藥明康得的募資金額遭到腰斬。

根據藥明康得招股說明書的申報稿, 藥明康得擬募資57.41億元。 而這次證監會批復的藥明康得與亞普汽車這兩家公司的募資總額不超過30億元, 考慮到亞普汽車多少也會分走部分募資額度,

因此, 藥明康得募資金額被腰斬當是既成事實。

這個資訊很重要, 它提醒“獨角獸們”募資也別太任性。

雖然進入2018年後, 管理層頻頻向“獨角獸”企業伸出橄欖枝, 包括證監會發行部明確要求券商對生物科技、雲計算、人工智慧、高端製造4個行業的“獨角獸”客戶要及時向發行部報告, 其中符合相關規定者可以實行即報即審, 不用排隊, 兩三個月可審完, 甚至在盈利要求上可以放寬。

甚至還包括今年3月30日, 由證監會制訂並經國務院同意與轉發的《關於開展創新企業境內發行股票或存托憑證試點的若干意見》也正式發佈, 歡迎“獨角獸”企業以CDR方式或以IPO的方式, 回歸A股市場, 或直接A股上市。

而且證監會同時還修改IPO上市制度, 允許符合條件的試點企業在業績虧損的情況下登陸A股市場,

為“獨角獸”企業A股上市大開方便之門。

但即便如此, “獨角獸”A股上市在募資的問題上也不能太任性。

實際上, 當下的A股市場, 對於“獨角獸”的回歸與上市, 情緒是非常複雜的:

一方面是歡迎“獨角獸”回歸與上市。

畢竟“獨角獸”通常都是行業的領頭羊, 或是在行業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企業, 這些企業的上市有利於改善A股上市公司的結構, 改善上市公司的品質, 而且對於活躍A股市場的交易具有積極意義。

但另一方面, “獨角獸”回歸與上市可能給A股市場帶來的壓力, 是A股市場投資者非常顧慮的。

以目前過會的三家“獨角獸”企業為例, 根據招股說明書的申報稿:

藥明康得擬募資57.41億元;

寧德時代擬募資131.2億元;

富士康雖然沒有明確募資金額, 但其募資投向專案對資金的需求高達270億元, 所以市場推測富士康的募資不低於270億元。

如此一來, 這三家“獨角獸”企業的募資就有可能超過460億元。

再加上BATJ回歸的募資, 看阿裡與騰訊近年來在國內市場上的“揮金如雨”, 因此百億募資對於它們來說顯然只是起步價。

因此,“獨角獸”上市帶來的融資壓力是投資者非常忌憚的。投資者非常擔心“獨角獸”會利用市場對它們的歡迎而在募資上過於任性,獅子大開口。

因此,從證監會4月13日下發的IPO批文來看,藥明康得的募資計畫遭到腰斬,這表明證監會對“獨角獸”的募資計畫也是加強了監管的。

沒有放任“獨角獸”上市過程中的任性募資行為,這顯然是有利於化解“獨角獸”A股上市可能帶來的募資壓力的,從而消除市場對“獨角獸”A股上市的恐懼心理,這有利於“獨角獸”平穩登陸A股市場,也為後續“獨角獸”企業的順利回歸與上市鋪平了道路。

不僅如此,對“獨角獸”募資的從嚴控制,也有利於降低“獨角獸”A股上市的發行價格,避免“獨角獸”企業高價發行給A股市場帶來傷害。

比如在A股市場歡迎“獨角獸”上市的浪潮聲中,不排除各種非理性行為的發生,哪怕是高價發行,市場也會瘋狂追逐,但一旦炒作過後,則留下一地雞毛。這對於“獨角獸”的形象也是一個巨大的損害。

相反,“獨角獸”A股上市,降低發行價格,讓利A股市場投資者,這也有利於樹立“獨角獸”的良好形象,從而讓“獨角獸”A股上市告別圈錢。

因此,對“獨角獸”的募資從嚴控制,對於A股市場以及“獨角獸”來說,都是一項多贏之舉。

本文首發于《金融投資報》

黃湘源:為誰做的嫁衣裳

股市不缺監管,也不缺開放和創新,缺的是市場的定盤星。

那種不惜讓本土投資者流盡眼淚,卻讓“獨角獸”和什麼通在內的外資一入市就一下子賺個夠,如此這般的“為他人做嫁衣裳”,難道也是健康發展嗎?

股指重上3100點,人們為什麼還是高興不起來?這裡面的原因說起來確實是夠複雜的。

事實上,在市場持續震盪的背景下,北向資金已連續13個交易日保持淨流入,累計淨買入A股超過330億元,其中不乏通常概念所指的外資。

這一方面固然說明了對外擴大開放的政策或已經開始在起到調度資金增援市場的作用,但另一方面,誰能夠真正吃得透這個股市在如此低位擴大對外開放究竟是在為誰謀利益呢?

不錯,就在今年年初,股指不也曾一路走到3500點上方嗎?可是,為什麼這個“開門紅”未能延續多久,就一路跌了下來呢?

直接的原因恐怕還說不上是不是什麼貿易戰。特朗普的貿易戰對於欲振乏力的A股來說,充其量不過是落井下石,雪上加霜而已。

2017年的股市雖然說不上有什麼特別的利好,但總算從下半年開始,跌跌撞撞地呈現一路向上的趨勢。年末居然還收於3307點,比上年末上漲了210點。

牛市論或正是據此而甚囂塵上。

可是,就在股指最高摸到3587點之後,市場的監管風格發生了與此前有很大不同的變化。

一是發審委改組之後審核突然趨嚴,過會率越來越低,非但不再是通過小步快走儘快縮短候審排隊的隊伍,反而用格外嚴厲的發審過堂加現場巡視,逼迫越來越多的候審者自動撤單。

二是在《證券法》修改即將進入三審,且原來註冊制改革的授權期限即將到期的情況下,突然提出這個授權期限還需要再延期兩年,讓人對《證券法》究竟該怎麼改,註冊制改革還搞不搞,比原來的蒙在鼓裡,更加讓人莫不著頭腦。

三是同樣是在市場一沒有思想準備二沒有制度準備的情況下,“獨角獸”通過非同尋常的特別快捷通道上市,據說還準備讓有不同股權結構且可能還不符合現行IPO盈利要求的“獨角獸”用CDR方式上市呢。

一切都是那麼突如其來。就這樣,股指又重新回到了不到3100的點位。原來說好的大牛市跑哪裡去了呢?

也許有人會說,如今的監管思路可不是用常理揣度的人。以是論之,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不過,在筆者看來,此說也許大可未必。

細心的人應該注意到,證監會網站扉頁上原來有一句醒目的標語:“保護投資者利益是我們工作的重中之重”。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一向為大家所稱道的這一句話突然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維護市場公開、公平、公正”,“維護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

平心而論,這三句話,每一句都說得很不錯。可是,三句並一句,為什麼就沒有了“重中之重”呢?究竟是什麼代替了“重中之重”?

不提“重中之重”,不妨也可以說監管就是重中之重。劉主席不是一上任就說“依法監管、全面監管,從嚴監管”麼?不管是什麼白骨精、強盜、野蠻人、金融大鱷,劉主席確實是夠敢打的。

那麼,對於以全部身家性命投資于股市的廣大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來說,還會有什麼安全感沒有呢?

儘管沒有人可以對健康發展目標提出什麼異議,也不會有人對“獨角獸”回歸有什麼感冒,但是,維持3000多點不上不下,是不是可以稱作健康發展,這顯然並不是不可以商榷和討論的。

如果將我們的股市一直死死地按捺在目前這樣的低位徘徊不前,而“獨角獸”不回歸則已,一回歸就可以完全不理會我們股市原來視之為神聖不可侵犯的任何清規戒律,動不動就來個誰也無法想像也無可比擬的特別通道和特別快車,這個通那個通更是一下子就4倍擴量入市,則讓人不能不懷疑我們此前那麼刻意的自我壓抑究竟是為了什麼?

難道就是為了讓那些借著開放名頭的外資一個個一進來就可以逢低吸納摘桃子,然後再在適當機會大割其韭菜嗎?

須知:無論是“獨角獸”還是什麼什麼通,他們其實都不是什麼純血統的內資。

因此,這樣的改革開放政策,儘管對於本土投資者,尤其機構也許並非一點也沒有什麼利好,但與“獨角獸”在內的外資和外資機構如此順風順水的逢低吸納,還是無法相比的。

無論對於誰來說,畢竟逢低吸納才有可能會是更大的利好。

中國股市或不缺監管,也不缺開放和創新,缺的是市場的定盤星。如果維護投資者利益不再是重中之重,那麼投資者還能再指望點什麼呢?

那種不惜讓本土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流盡了眼淚再流血,卻千方百計也要讓包括“獨角獸”和什麼通在內的外資和外資機構一入市就一下子賺個夠,如此這般的“為他人做嫁衣裳”,難道也可以說得上什麼健康發展嗎?

本文首發于《金融投資報》

本文為|金融投資報jrtzb028(微信號)原創文章|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如需轉載,請聯繫金妹兒

轉載須在正文開頭顯著位置

歡迎轉發、朋友圈

北京煒衡(成都)律師事務所 羅浩斐 律師

聯繫電話 18628017105

聯繫金妹兒

商務合作:028-86968491

權威 專業 客觀 理性

因此百億募資對於它們來說顯然只是起步價。

因此,“獨角獸”上市帶來的融資壓力是投資者非常忌憚的。投資者非常擔心“獨角獸”會利用市場對它們的歡迎而在募資上過於任性,獅子大開口。

因此,從證監會4月13日下發的IPO批文來看,藥明康得的募資計畫遭到腰斬,這表明證監會對“獨角獸”的募資計畫也是加強了監管的。

沒有放任“獨角獸”上市過程中的任性募資行為,這顯然是有利於化解“獨角獸”A股上市可能帶來的募資壓力的,從而消除市場對“獨角獸”A股上市的恐懼心理,這有利於“獨角獸”平穩登陸A股市場,也為後續“獨角獸”企業的順利回歸與上市鋪平了道路。

不僅如此,對“獨角獸”募資的從嚴控制,也有利於降低“獨角獸”A股上市的發行價格,避免“獨角獸”企業高價發行給A股市場帶來傷害。

比如在A股市場歡迎“獨角獸”上市的浪潮聲中,不排除各種非理性行為的發生,哪怕是高價發行,市場也會瘋狂追逐,但一旦炒作過後,則留下一地雞毛。這對於“獨角獸”的形象也是一個巨大的損害。

相反,“獨角獸”A股上市,降低發行價格,讓利A股市場投資者,這也有利於樹立“獨角獸”的良好形象,從而讓“獨角獸”A股上市告別圈錢。

因此,對“獨角獸”的募資從嚴控制,對於A股市場以及“獨角獸”來說,都是一項多贏之舉。

本文首發于《金融投資報》

黃湘源:為誰做的嫁衣裳

股市不缺監管,也不缺開放和創新,缺的是市場的定盤星。

那種不惜讓本土投資者流盡眼淚,卻讓“獨角獸”和什麼通在內的外資一入市就一下子賺個夠,如此這般的“為他人做嫁衣裳”,難道也是健康發展嗎?

股指重上3100點,人們為什麼還是高興不起來?這裡面的原因說起來確實是夠複雜的。

事實上,在市場持續震盪的背景下,北向資金已連續13個交易日保持淨流入,累計淨買入A股超過330億元,其中不乏通常概念所指的外資。

這一方面固然說明了對外擴大開放的政策或已經開始在起到調度資金增援市場的作用,但另一方面,誰能夠真正吃得透這個股市在如此低位擴大對外開放究竟是在為誰謀利益呢?

不錯,就在今年年初,股指不也曾一路走到3500點上方嗎?可是,為什麼這個“開門紅”未能延續多久,就一路跌了下來呢?

直接的原因恐怕還說不上是不是什麼貿易戰。特朗普的貿易戰對於欲振乏力的A股來說,充其量不過是落井下石,雪上加霜而已。

2017年的股市雖然說不上有什麼特別的利好,但總算從下半年開始,跌跌撞撞地呈現一路向上的趨勢。年末居然還收於3307點,比上年末上漲了210點。

牛市論或正是據此而甚囂塵上。

可是,就在股指最高摸到3587點之後,市場的監管風格發生了與此前有很大不同的變化。

一是發審委改組之後審核突然趨嚴,過會率越來越低,非但不再是通過小步快走儘快縮短候審排隊的隊伍,反而用格外嚴厲的發審過堂加現場巡視,逼迫越來越多的候審者自動撤單。

二是在《證券法》修改即將進入三審,且原來註冊制改革的授權期限即將到期的情況下,突然提出這個授權期限還需要再延期兩年,讓人對《證券法》究竟該怎麼改,註冊制改革還搞不搞,比原來的蒙在鼓裡,更加讓人莫不著頭腦。

三是同樣是在市場一沒有思想準備二沒有制度準備的情況下,“獨角獸”通過非同尋常的特別快捷通道上市,據說還準備讓有不同股權結構且可能還不符合現行IPO盈利要求的“獨角獸”用CDR方式上市呢。

一切都是那麼突如其來。就這樣,股指又重新回到了不到3100的點位。原來說好的大牛市跑哪裡去了呢?

也許有人會說,如今的監管思路可不是用常理揣度的人。以是論之,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不過,在筆者看來,此說也許大可未必。

細心的人應該注意到,證監會網站扉頁上原來有一句醒目的標語:“保護投資者利益是我們工作的重中之重”。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一向為大家所稱道的這一句話突然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維護市場公開、公平、公正”,“維護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

平心而論,這三句話,每一句都說得很不錯。可是,三句並一句,為什麼就沒有了“重中之重”呢?究竟是什麼代替了“重中之重”?

不提“重中之重”,不妨也可以說監管就是重中之重。劉主席不是一上任就說“依法監管、全面監管,從嚴監管”麼?不管是什麼白骨精、強盜、野蠻人、金融大鱷,劉主席確實是夠敢打的。

那麼,對於以全部身家性命投資于股市的廣大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來說,還會有什麼安全感沒有呢?

儘管沒有人可以對健康發展目標提出什麼異議,也不會有人對“獨角獸”回歸有什麼感冒,但是,維持3000多點不上不下,是不是可以稱作健康發展,這顯然並不是不可以商榷和討論的。

如果將我們的股市一直死死地按捺在目前這樣的低位徘徊不前,而“獨角獸”不回歸則已,一回歸就可以完全不理會我們股市原來視之為神聖不可侵犯的任何清規戒律,動不動就來個誰也無法想像也無可比擬的特別通道和特別快車,這個通那個通更是一下子就4倍擴量入市,則讓人不能不懷疑我們此前那麼刻意的自我壓抑究竟是為了什麼?

難道就是為了讓那些借著開放名頭的外資一個個一進來就可以逢低吸納摘桃子,然後再在適當機會大割其韭菜嗎?

須知:無論是“獨角獸”還是什麼什麼通,他們其實都不是什麼純血統的內資。

因此,這樣的改革開放政策,儘管對於本土投資者,尤其機構也許並非一點也沒有什麼利好,但與“獨角獸”在內的外資和外資機構如此順風順水的逢低吸納,還是無法相比的。

無論對於誰來說,畢竟逢低吸納才有可能會是更大的利好。

中國股市或不缺監管,也不缺開放和創新,缺的是市場的定盤星。如果維護投資者利益不再是重中之重,那麼投資者還能再指望點什麼呢?

那種不惜讓本土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流盡了眼淚再流血,卻千方百計也要讓包括“獨角獸”和什麼通在內的外資和外資機構一入市就一下子賺個夠,如此這般的“為他人做嫁衣裳”,難道也可以說得上什麼健康發展嗎?

本文首發于《金融投資報》

本文為|金融投資報jrtzb028(微信號)原創文章|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如需轉載,請聯繫金妹兒

轉載須在正文開頭顯著位置

歡迎轉發、朋友圈

北京煒衡(成都)律師事務所 羅浩斐 律師

聯繫電話 18628017105

聯繫金妹兒

商務合作:028-86968491

權威 專業 客觀 理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