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黃埔有故事丨時光偷走了年華,偷不走你記憶中的深井

週三啦!

黃埔有故事

又和大家見面了

在黃埔

散佈著大大小小的古村落

千年古韻, 如詩如畫

蘊藏著舊時光和老故事

今天小編帶大家走進

深井古村的故事

說起深井

大家會第一時間想到“深井燒鵝”

其實

這裡不僅僅只有燒鵝

青磚大屋, 石板街巷, 比比皆是

古老祠堂, 斑駁牌匾, 靜默有聲

清代文塔, 曾經商貿繁盛的安來市

述說著歷史的故事

醇厚粵曲, 舌尖上的古井

堆砌出濃濃的古韻

氣派古祠隱村中

深藏望族功與名

……

今天小編帶大家“解放五官”

用另一種視角打開深井

你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聽故事, “法國人島”有著“小金山”的繁華

1757年, 清政府實行“一口通商”, 規定凡載洋貨入口之外國船“必須下錨於黃埔”。 當時的深井被清政府指定為法國海員的休憩地;很自然地, 深井村的法國人多了起來, 於是被稱為“法國人島”。

由於對外貿易的繁榮興盛, 深井商賈雲集, 久而久之在這裡形成了一條“商業街”——安來市。 集市上有眾多的金鋪、茶樓以及藥材、理髮、糧油百貨、布匹成衣店、中西醫館等。

市井的繁華帶來了民族手工業的發展。 深井的糖寮、榨油廠、船欄以及碾米、釀酒、造醬、漂染、刺繡、制衣等工廠和作坊林立, 武館、會所、當鋪等亦不在少數。 因此, 這個“法國人島”族民殷富, 也被外人稱為“小金山”。

深井村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 就這樣中西交融發展著,

在一來一往中, 村民和外國朋友的交流越來越多, 語言越來越流暢。 什麼英語法語, 村裡的老老少少說上兩句也不成問題。 當年在深井村隨處可以聽到廣東味的“番語”和洋味的漢語。

▌看建築, 一座祠堂就是一座博物館

深井古村的建築吸收了客家式的碉樓和西洋石柱、門樓、花紋圖案等元素, 幾種風格交融。 不由感歎, 現在熱衷的“混搭”早前已被古人靈活運用了。

形成這樣的建築風格並非偶然;這裡的村民接觸外國人多,時間久了,也受到外國文化的影響。建築中帶有歐式風格,更顯示出當時人們對不同文化的包容和接納。

深井村的街道以“街、坊、裡、巷”命名,井然而分明。順著村裡的麻石小道拐來拐去,僅夠兩人並肩走的巷道,藏著一條又一條橫向的、更細的“裡”,每一條“裡”,應是當年每兩戶宅院之間的隔道,每一“裡”都立有門楣與名稱。

在深井古村內隨處溜達,可以見到不少古色古香的百年老宅。深井古村現存有伯成淩公祠、前山陵公祠、念公淩公祠、肖蘭淩公祠、景客淩公祠、充亭淩公祠、伯達淩公祠、柏軒淩公祠和淩氏宗祠等九座祠堂。淩氏宗祠當然是其中最氣派的。雖歷經多年,祠堂門樓依然基本完好,精美的“三雕一塑”令人讚歎。

遠看宗祠,能看到其硬朗的硬山脊和人字防火牆,屋頂是灰塑龍船脊,走近看,前梁上有雕刻精美的駝峰,斗拱、簷下有雕花封簷板,樨頭有磚雕,前簷四根花崗岩石柱,柱上有石挑頭,蝦弓梁上有臥獅形駝峰,梁邊下有石雀。

與很多祠堂不同的是,淩氏宗祠的石基高達2米,大門為花崗石門框,柚木門板,厚達2寸,護以黃銅板,並有推閘,顯得分外厚重。頭門飾以磚雕,屋頂雙層棟樑,蓋成“品”字形,覆以雙重青瓦,十分堅固。進入宗祠正殿,可看到高臺上供奉著淩氏始祖淩厚峰的金身塑像,受淩氏子孫和遊人瞻仰。

經歷數百年,宗祠保留完整,格式沒有改動。2009年修整後,成了村內居民的文娛場所,圖書閱覽、看展覽、排戲曲、起龍船,村民都離不開宗祠。

宗祠裡保存著淩氏祖譜,記載著淩氏家族的演變。

▌品民俗,崇文之風流傳數百載

深井地靈人傑,有“開眼看世界”的清末志士淩朝賡,有名震北洋政界的顯赫政客淩福彭,更有名動一時,與林徽因、冰心齊名的才女——淩淑華。

人才輩出的根源在於對禮儀和教育的重視,明清時期,這裡就開設了私塾和書院;而建於清代,至今巍然矗立的文塔如一支大筆直入雲霄間揮毫,已成為地標建築。

文塔的香火至今依然興盛,在每學年開學之際,文塔會對外開放,村中不少學童隨長輩們到此參拜,祈願來年學業進步。

▌賞村景,隨手一拍都是美景

走在深井村內,處處都是青磚大屋、青石板路,抬頭可見鑊耳屋,隨手一拍都是美景。

值得一提的是,深井村水環山繞,村郊的東北角、珠江河畔處有一座小山叫做大飛崗。

山雖不高,但因聳立在江邊,山下一片田疇河道,在山頂處可見隔江的番禺、天河和海珠一帶參差的群樓,更因珠江水自虎門而來,所以山水盡收眼底。山上遍佈蒼松,和風吹來,松濤陣陣入耳。

大飛崗陡峭的山腳處有一座古廟,廟雖不大,但青磚灰瓦,畫棟雕樑,及眼處的灰塑盡是生動的嶺南佳果、龍鳳麒麟的吉祥圖案,盡顯古樸。

廟裡供奉的仙人名曰“賓公佛”。他布衣大肚,面闊頭圓,一派凡間氣度,平易近人,端的是人間慈面活佛的模樣。

廟宇雖老舊,窗門簷楣間灰漆也脫落了不少,但香火不斷,祭臺上常有香燭紙錢、鹹蛋包子等祭品供奉。這些祭品常被旅人或放牛娃領食,也算得上是賓公佛的一件福蔭之事。

廟前的一棵古榕樹枝繁葉茂,蒼翠濃郁,村民時常來到樹下的休憩,石凳臺階幾百年來早已被坐得光滑入鏡。

夏天的時候來此處賞荷花,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哦。這裡池水清澈,小魚兒時常躲在荷葉下。

荷花池旁的居民房牆上,還有塗鴉牆,在此合個影,也不錯。

▌啖美食,舌尖上品味深井味道

除了古韻、文化和美景,深井還有讓人流連忘返的美食。最負盛名的深井燒鵝以“古法”燒制,色澤鮮豔、香氣撲鼻,給人以舌尖上的滿足,更牽動心中的情感記憶。

走進深井村,無論是屋頂院牆,還是山壟平田,處處皆可見到霸王花的身影。用深井的霸王花煲出來的湯,其味道清香醇厚,那帶著花香的甘甜滋味,讓人覺得仿佛做了一回吹花嚼蕊的古代雅士。

在深井古村內走走停停

一個古村、一棵古樹

一座小橋、一溪流水

……

回歸寧靜,方能明白

純粹的生活才是快樂的源泉

抹不去的記憶

剪不斷的鄉愁

我們珍藏於心

深井還有哪些故事?

歡迎小夥伴們分享給我們哦

Ps:由區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發起的“黃埔有故事”持續徵稿中,歡迎小夥伴們投稿~

投稿郵箱:42974421@qq.com

素材來源丨部分整理自黃埔文化遺產、微社區e家通幸福長洲

編輯丨一金

轉載請注明丨廣州黃埔發佈

形成這樣的建築風格並非偶然;這裡的村民接觸外國人多,時間久了,也受到外國文化的影響。建築中帶有歐式風格,更顯示出當時人們對不同文化的包容和接納。

深井村的街道以“街、坊、裡、巷”命名,井然而分明。順著村裡的麻石小道拐來拐去,僅夠兩人並肩走的巷道,藏著一條又一條橫向的、更細的“裡”,每一條“裡”,應是當年每兩戶宅院之間的隔道,每一“裡”都立有門楣與名稱。

在深井古村內隨處溜達,可以見到不少古色古香的百年老宅。深井古村現存有伯成淩公祠、前山陵公祠、念公淩公祠、肖蘭淩公祠、景客淩公祠、充亭淩公祠、伯達淩公祠、柏軒淩公祠和淩氏宗祠等九座祠堂。淩氏宗祠當然是其中最氣派的。雖歷經多年,祠堂門樓依然基本完好,精美的“三雕一塑”令人讚歎。

遠看宗祠,能看到其硬朗的硬山脊和人字防火牆,屋頂是灰塑龍船脊,走近看,前梁上有雕刻精美的駝峰,斗拱、簷下有雕花封簷板,樨頭有磚雕,前簷四根花崗岩石柱,柱上有石挑頭,蝦弓梁上有臥獅形駝峰,梁邊下有石雀。

與很多祠堂不同的是,淩氏宗祠的石基高達2米,大門為花崗石門框,柚木門板,厚達2寸,護以黃銅板,並有推閘,顯得分外厚重。頭門飾以磚雕,屋頂雙層棟樑,蓋成“品”字形,覆以雙重青瓦,十分堅固。進入宗祠正殿,可看到高臺上供奉著淩氏始祖淩厚峰的金身塑像,受淩氏子孫和遊人瞻仰。

經歷數百年,宗祠保留完整,格式沒有改動。2009年修整後,成了村內居民的文娛場所,圖書閱覽、看展覽、排戲曲、起龍船,村民都離不開宗祠。

宗祠裡保存著淩氏祖譜,記載著淩氏家族的演變。

▌品民俗,崇文之風流傳數百載

深井地靈人傑,有“開眼看世界”的清末志士淩朝賡,有名震北洋政界的顯赫政客淩福彭,更有名動一時,與林徽因、冰心齊名的才女——淩淑華。

人才輩出的根源在於對禮儀和教育的重視,明清時期,這裡就開設了私塾和書院;而建於清代,至今巍然矗立的文塔如一支大筆直入雲霄間揮毫,已成為地標建築。

文塔的香火至今依然興盛,在每學年開學之際,文塔會對外開放,村中不少學童隨長輩們到此參拜,祈願來年學業進步。

▌賞村景,隨手一拍都是美景

走在深井村內,處處都是青磚大屋、青石板路,抬頭可見鑊耳屋,隨手一拍都是美景。

值得一提的是,深井村水環山繞,村郊的東北角、珠江河畔處有一座小山叫做大飛崗。

山雖不高,但因聳立在江邊,山下一片田疇河道,在山頂處可見隔江的番禺、天河和海珠一帶參差的群樓,更因珠江水自虎門而來,所以山水盡收眼底。山上遍佈蒼松,和風吹來,松濤陣陣入耳。

大飛崗陡峭的山腳處有一座古廟,廟雖不大,但青磚灰瓦,畫棟雕樑,及眼處的灰塑盡是生動的嶺南佳果、龍鳳麒麟的吉祥圖案,盡顯古樸。

廟裡供奉的仙人名曰“賓公佛”。他布衣大肚,面闊頭圓,一派凡間氣度,平易近人,端的是人間慈面活佛的模樣。

廟宇雖老舊,窗門簷楣間灰漆也脫落了不少,但香火不斷,祭臺上常有香燭紙錢、鹹蛋包子等祭品供奉。這些祭品常被旅人或放牛娃領食,也算得上是賓公佛的一件福蔭之事。

廟前的一棵古榕樹枝繁葉茂,蒼翠濃郁,村民時常來到樹下的休憩,石凳臺階幾百年來早已被坐得光滑入鏡。

夏天的時候來此處賞荷花,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哦。這裡池水清澈,小魚兒時常躲在荷葉下。

荷花池旁的居民房牆上,還有塗鴉牆,在此合個影,也不錯。

▌啖美食,舌尖上品味深井味道

除了古韻、文化和美景,深井還有讓人流連忘返的美食。最負盛名的深井燒鵝以“古法”燒制,色澤鮮豔、香氣撲鼻,給人以舌尖上的滿足,更牽動心中的情感記憶。

走進深井村,無論是屋頂院牆,還是山壟平田,處處皆可見到霸王花的身影。用深井的霸王花煲出來的湯,其味道清香醇厚,那帶著花香的甘甜滋味,讓人覺得仿佛做了一回吹花嚼蕊的古代雅士。

在深井古村內走走停停

一個古村、一棵古樹

一座小橋、一溪流水

……

回歸寧靜,方能明白

純粹的生活才是快樂的源泉

抹不去的記憶

剪不斷的鄉愁

我們珍藏於心

深井還有哪些故事?

歡迎小夥伴們分享給我們哦

Ps:由區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發起的“黃埔有故事”持續徵稿中,歡迎小夥伴們投稿~

投稿郵箱:42974421@qq.com

素材來源丨部分整理自黃埔文化遺產、微社區e家通幸福長洲

編輯丨一金

轉載請注明丨廣州黃埔發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