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這是你,這是我,這是拜騰,這是佛

這是一篇寫於BYTON拜騰在年初CES上首發時的文章, 現在趁著車展的熱度拿出來發一下好像也不是很過時。

雖然在第一次正式站上美利堅合眾國的土地之前,

我在海關享受到了邊檢大媽的“特殊優待”, 但這依然不能抹殺我對於即將到來的2018年電子消費品展(CES)的期待。 這個在賭城拉斯維加斯舉行的全球規模最大的電子消費品展, 不僅是各種科技品牌“秀肌肉”的舞臺, 更為普通人提供了一個接觸到全球最前沿科技的聖壇。 BYTON拜騰(以下簡稱:拜騰)敢於把品牌首款新車的發佈會放在全球規模最大的消費電子品展上, 一定有自己的過人之處。

其實面對祖國新興純電動車品牌所製造的眾多糟爛產品, 我已經對“純電動車”這四個字產生了厭倦甚至是抵觸情緒。

不過當我仔細審視了一下拜騰的身世以及部分主創團隊之後, 腦海中有個聲音告訴我:這個品牌不簡單。

拜騰總裁兼聯合創始人戴雷博士(Dr. Daniel Kirchert)在21世紀初曾為華晨寶馬工作過數年, 在創立拜騰之前還擔任過英菲尼迪中國區總經理。 說得一口流利中文的他在2013年特斯拉進入中國伊始就萌生了創立一個全新電動車品牌的想法。 在與BMW的前同事畢福康博士(Dr. Carsten Breitfeld)交流之後, 二人一拍即合, 一個全新的汽車品牌就這樣誕生了。

拜騰很明智地將旗下的首款車型BYTON Concept定位於中型豪華SUV,2945毫米的軸距、4850毫米的車長以及1650毫米的車身高度讓BYTON Concept擁有了修長、低矮的車身姿態,層次分明的腰線也讓車側的形面看上去十分豐富。設計師很大膽的在車頭、車尾部分弱化了傳統車燈造型,取而代之的是拜騰特有的智慧表情設計和醒目的LED燈帶。多種元素的搭配讓BYTON Concept擁有了一個充滿未來感的設計。

整輛車最令人側目的部分當屬內飾,不僅設計層面上讓人耳目一新,更重要的是帶來了一種極為震撼的用戶初體驗。坐進BYTON Concept的第一秒,我的所有注意力都被那個取代了傳統中控台的超大共用全面屏所吸引,1250毫米的寬度和250毫米的高度所帶來的視覺衝擊力足夠讓我忘記腿部充足的空間以及可以各自向內旋轉10度的前排座椅。

其實我一向對超大尺寸螢幕態度謹慎,因為設計師出身的我明白形式一定要服從功能,再大的螢幕如果不能滿足正常使用環境,那也只能是華而不實的樣子貨。不過還好,BYTON Concept所採用的手勢控制技術保證了車內每一個乘客在每一個位置都能輕鬆自如地操作大螢幕。

在CES場館外的實際體驗中,我觀察到BYTON Concept的這套手勢控制系統已經可以有效識別啟動、調取主功能表、滑動、拖拽和確認五種手勢,未來還將增加更多的手勢並提高識別的精准度。我已經迫不及待想要體驗用手抓取一個地點,然後直接拋進大螢幕中央的地圖裡從而啟動導航了。

從產品設計角度來看,複雜如超大共用全面屏的產品一定是要有第二甚至第三套控制方法和操作邏輯作為備份。在BYTON Concept上,這個任務就交給了車內語音控制系統。這套與亞馬遜合作開發的系統使用了Alexa語音助手為基礎,並配套設計了獨有的控制邏輯。配合方向盤上的駕駛員觸控屏以及中控臺上幾個必要的物理按鍵,BYTON Concept號稱可以做到在行駛中操作各項必要功能而不分散駕駛員的注意力。

獨立觸控單元

在操作邏輯更新的背後,是拜騰設計團隊對於新時代人車交互的深層次理解。在與拜騰使用者體驗與介面設計總負責人武福瀾(Luchner Wolfram)的交談中我瞭解到,BYTON Concept之所以使用這樣一個寬度超過1米的螢幕,是因為這輛車還擁有“新一代智慧終端機”的屬性。

拜騰承諾在2019年新車上市時便實現L3級別的自動駕駛,一年之後還要為L4級別的自動駕駛做準備,屆時車輛自動化程度將會模糊駕駛員與乘客之間的區別,最核心的概念只有用戶。為了給車上所有用戶都提供最好的用戶體驗,一個盡可能大的螢幕就變成了一個必須品。言談之中,武福瀾先生還向我展示了這塊超大共用全面屏在研發剛開始時最初的樣子,我能夠感受到的是設計團隊在為創造最先進的用戶體驗時所花費的細膩心思。

在溝通過程中,有媒體表示現代人對於手機的依賴程度過高,超大共用全面屏會不會成為車上的一個累贅?對此,武福瀾表示螢幕誕生的初衷是讓科技服務生活,讓使用者們在上車時多一種交互選擇,通過將通信、娛樂、活動和健康等功能整合進車機系統,BYTON Concept量產之後將變為一個連接應用程式、資料和智慧設備終端的開放式數位雲平臺。在未來普及5G通信之後,量產版本可以通過最高支援10Gbit/秒資料傳輸速度的車頂隱藏式天線獲得更為精彩和豐富的功能。

對於一個初創汽車品牌的第一款車來說,BYTON Concept所帶來的信息量足夠讓人消化一陣子。在與拜騰設計副總裁葉稟煥(Benoit Jacob)的溝通中我還瞭解到,這輛中型豪華SUV僅僅是拜騰的第一步,之後還將會在這個平臺上誕生轎車和MPV產品,而這也是為什麼BYTON Concept並沒有佈置3排座位的原因。

在賭城的3天裡,我與這輛概念車進行了深入的接觸,在仔細瞭解設計意圖、創意過程之後,我開始有些喜歡上這輛沒有發動機的咆哮、沒有手動換擋時的交流感以及傳統動力細膩油門回饋的電動車了。這在以往對於我這種自詡為傳統汽車愛好者的人來說是不可思議的,由此我不禁展開了一些深入思考。

拜騰在2018 CES的發佈會看似是發佈了一款新車,實際上是為人們展示了一種認識未來的途徑。那些對汽車不太瞭解的普通用戶很難跳脫出現有汽車的形式去思考未來,而拜騰的主創團隊則運用自己的從業經驗和超前視野去嘗試打破人們的固有認知,創造了一種新的對話模式和出行方式。

這就讓我想到了馮小剛導演的賀歲片《大腕》中的一段臺詞:“這是你,這是我,這是泰勒,這是佛。你能看這麼遠,我能看這麼遠,泰勒能看這麼遠,佛能看無限遠,這就是境界的不同。”

如果把這段話的背景換成如今的汽車消費市場其實很恰當。“你”就相當於普通汽車消費群體,“我”就是汽車媒體從業人員,“泰勒”便是像拜騰這樣高瞻遠矚的新興主機廠,而擁有豐富整車開發經驗的車廠自然會擁有更高的思維境界和更廣闊的視野。

所以BYTON Concept吸引我的地方並不是後驅版本採用的71千瓦時電池組,不是400公里的續航里程和272馬力的最大功率,也不是四驅版本採用的95千瓦時電池組以及476馬力、520公里續航里程,而是由寬度達到1.25米的超大共用全面屏,是手勢、語音控制所帶來的交互體驗,以及跳脫出汽車固有功能的新出行方式。想像一下,在不久的將來,人們可以在車裡實現類似《鋼鐵俠》系列電影中托尼·史塔克與智慧語音助手賈維斯的互動方式,這將是一件多麼酷的事呀。

汽車的電氣化、自動化是歷史發展的必然,就像是百年之前蒸汽機車和汽車的誕生取代了馬匹等畜力交通工具、趕馬車的車夫變成了坐在駕駛室裡的司機一樣。

隨著電力傳輸、電能存儲技術的不斷進步以及自動駕駛技術的不斷完善,終有一天電動機會取代發動機,電腦會取代司機。那時人們用來代步的電動汽車會回歸汽車最本質的屬性–––從A地到B地的交通工具,而內燃機驅動的汽車也會擁有馬匹、馬術在今天的地位–––一項運動,只有少數人能夠接觸的運動。這樣的未來聽起來似乎很殘酷,但也是無法逃避的。

對於我這樣守舊的“老古董”來說,BYTON Concept所宣傳的未來出行理念和2018 CES上前沿的科技成果展示無疑堪稱一次對世界觀的刷新。新科技給人類社會帶來的進步顯而易見,這種進步對於傳統汽車愛好者來說不亞於是一場“末世”。

尤其是在BYTON Concept新車發佈會開始之前3個小時,我參觀了一個小型的Shelby博物館,7.0升V8自然吸氣汽油發動機那種粗獷的動力表現與推杆式結構發動機原始的怒吼仿佛剛剛離開,而如今悄無聲息的電動加速體驗卻離我們越來越近。這種時空穿越般的體驗著實給我帶來了一些對於未來的無力感,我想治癒這種無力的最佳方式莫過於珍惜眼前,並張開雙臂擁抱更加科技的未來。

《ramp駕道》工作微信號正式開通

掃描下方二維碼或者搜索“rampjiadao”添加

——— END ———

點我 點我

點開新世界的大門!

▼有什麼想說的,下拉就可以寫留言啦!

拜騰很明智地將旗下的首款車型BYTON Concept定位於中型豪華SUV,2945毫米的軸距、4850毫米的車長以及1650毫米的車身高度讓BYTON Concept擁有了修長、低矮的車身姿態,層次分明的腰線也讓車側的形面看上去十分豐富。設計師很大膽的在車頭、車尾部分弱化了傳統車燈造型,取而代之的是拜騰特有的智慧表情設計和醒目的LED燈帶。多種元素的搭配讓BYTON Concept擁有了一個充滿未來感的設計。

整輛車最令人側目的部分當屬內飾,不僅設計層面上讓人耳目一新,更重要的是帶來了一種極為震撼的用戶初體驗。坐進BYTON Concept的第一秒,我的所有注意力都被那個取代了傳統中控台的超大共用全面屏所吸引,1250毫米的寬度和250毫米的高度所帶來的視覺衝擊力足夠讓我忘記腿部充足的空間以及可以各自向內旋轉10度的前排座椅。

其實我一向對超大尺寸螢幕態度謹慎,因為設計師出身的我明白形式一定要服從功能,再大的螢幕如果不能滿足正常使用環境,那也只能是華而不實的樣子貨。不過還好,BYTON Concept所採用的手勢控制技術保證了車內每一個乘客在每一個位置都能輕鬆自如地操作大螢幕。

在CES場館外的實際體驗中,我觀察到BYTON Concept的這套手勢控制系統已經可以有效識別啟動、調取主功能表、滑動、拖拽和確認五種手勢,未來還將增加更多的手勢並提高識別的精准度。我已經迫不及待想要體驗用手抓取一個地點,然後直接拋進大螢幕中央的地圖裡從而啟動導航了。

從產品設計角度來看,複雜如超大共用全面屏的產品一定是要有第二甚至第三套控制方法和操作邏輯作為備份。在BYTON Concept上,這個任務就交給了車內語音控制系統。這套與亞馬遜合作開發的系統使用了Alexa語音助手為基礎,並配套設計了獨有的控制邏輯。配合方向盤上的駕駛員觸控屏以及中控臺上幾個必要的物理按鍵,BYTON Concept號稱可以做到在行駛中操作各項必要功能而不分散駕駛員的注意力。

獨立觸控單元

在操作邏輯更新的背後,是拜騰設計團隊對於新時代人車交互的深層次理解。在與拜騰使用者體驗與介面設計總負責人武福瀾(Luchner Wolfram)的交談中我瞭解到,BYTON Concept之所以使用這樣一個寬度超過1米的螢幕,是因為這輛車還擁有“新一代智慧終端機”的屬性。

拜騰承諾在2019年新車上市時便實現L3級別的自動駕駛,一年之後還要為L4級別的自動駕駛做準備,屆時車輛自動化程度將會模糊駕駛員與乘客之間的區別,最核心的概念只有用戶。為了給車上所有用戶都提供最好的用戶體驗,一個盡可能大的螢幕就變成了一個必須品。言談之中,武福瀾先生還向我展示了這塊超大共用全面屏在研發剛開始時最初的樣子,我能夠感受到的是設計團隊在為創造最先進的用戶體驗時所花費的細膩心思。

在溝通過程中,有媒體表示現代人對於手機的依賴程度過高,超大共用全面屏會不會成為車上的一個累贅?對此,武福瀾表示螢幕誕生的初衷是讓科技服務生活,讓使用者們在上車時多一種交互選擇,通過將通信、娛樂、活動和健康等功能整合進車機系統,BYTON Concept量產之後將變為一個連接應用程式、資料和智慧設備終端的開放式數位雲平臺。在未來普及5G通信之後,量產版本可以通過最高支援10Gbit/秒資料傳輸速度的車頂隱藏式天線獲得更為精彩和豐富的功能。

對於一個初創汽車品牌的第一款車來說,BYTON Concept所帶來的信息量足夠讓人消化一陣子。在與拜騰設計副總裁葉稟煥(Benoit Jacob)的溝通中我還瞭解到,這輛中型豪華SUV僅僅是拜騰的第一步,之後還將會在這個平臺上誕生轎車和MPV產品,而這也是為什麼BYTON Concept並沒有佈置3排座位的原因。

在賭城的3天裡,我與這輛概念車進行了深入的接觸,在仔細瞭解設計意圖、創意過程之後,我開始有些喜歡上這輛沒有發動機的咆哮、沒有手動換擋時的交流感以及傳統動力細膩油門回饋的電動車了。這在以往對於我這種自詡為傳統汽車愛好者的人來說是不可思議的,由此我不禁展開了一些深入思考。

拜騰在2018 CES的發佈會看似是發佈了一款新車,實際上是為人們展示了一種認識未來的途徑。那些對汽車不太瞭解的普通用戶很難跳脫出現有汽車的形式去思考未來,而拜騰的主創團隊則運用自己的從業經驗和超前視野去嘗試打破人們的固有認知,創造了一種新的對話模式和出行方式。

這就讓我想到了馮小剛導演的賀歲片《大腕》中的一段臺詞:“這是你,這是我,這是泰勒,這是佛。你能看這麼遠,我能看這麼遠,泰勒能看這麼遠,佛能看無限遠,這就是境界的不同。”

如果把這段話的背景換成如今的汽車消費市場其實很恰當。“你”就相當於普通汽車消費群體,“我”就是汽車媒體從業人員,“泰勒”便是像拜騰這樣高瞻遠矚的新興主機廠,而擁有豐富整車開發經驗的車廠自然會擁有更高的思維境界和更廣闊的視野。

所以BYTON Concept吸引我的地方並不是後驅版本採用的71千瓦時電池組,不是400公里的續航里程和272馬力的最大功率,也不是四驅版本採用的95千瓦時電池組以及476馬力、520公里續航里程,而是由寬度達到1.25米的超大共用全面屏,是手勢、語音控制所帶來的交互體驗,以及跳脫出汽車固有功能的新出行方式。想像一下,在不久的將來,人們可以在車裡實現類似《鋼鐵俠》系列電影中托尼·史塔克與智慧語音助手賈維斯的互動方式,這將是一件多麼酷的事呀。

汽車的電氣化、自動化是歷史發展的必然,就像是百年之前蒸汽機車和汽車的誕生取代了馬匹等畜力交通工具、趕馬車的車夫變成了坐在駕駛室裡的司機一樣。

隨著電力傳輸、電能存儲技術的不斷進步以及自動駕駛技術的不斷完善,終有一天電動機會取代發動機,電腦會取代司機。那時人們用來代步的電動汽車會回歸汽車最本質的屬性–––從A地到B地的交通工具,而內燃機驅動的汽車也會擁有馬匹、馬術在今天的地位–––一項運動,只有少數人能夠接觸的運動。這樣的未來聽起來似乎很殘酷,但也是無法逃避的。

對於我這樣守舊的“老古董”來說,BYTON Concept所宣傳的未來出行理念和2018 CES上前沿的科技成果展示無疑堪稱一次對世界觀的刷新。新科技給人類社會帶來的進步顯而易見,這種進步對於傳統汽車愛好者來說不亞於是一場“末世”。

尤其是在BYTON Concept新車發佈會開始之前3個小時,我參觀了一個小型的Shelby博物館,7.0升V8自然吸氣汽油發動機那種粗獷的動力表現與推杆式結構發動機原始的怒吼仿佛剛剛離開,而如今悄無聲息的電動加速體驗卻離我們越來越近。這種時空穿越般的體驗著實給我帶來了一些對於未來的無力感,我想治癒這種無力的最佳方式莫過於珍惜眼前,並張開雙臂擁抱更加科技的未來。

《ramp駕道》工作微信號正式開通

掃描下方二維碼或者搜索“rampjiadao”添加

——— END ———

點我 點我

點開新世界的大門!

▼有什麼想說的,下拉就可以寫留言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