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趣談」在古代考個狀元有多難?

十年寒窗無人問, 一舉成名天下知。

狀元是中國的特產, 是我國古代科舉制度諸多名詞中最為炫耀的一個。 古代考狀元並非易事, 要經過童生、院試、鄉試、會試、殿試五個階段。

殿試通常由皇帝欽命大臣主持。 第一名則為狀元, 第二名為榜眼, 第三名為探花;合格者皆為進士。 在“學而優則仕”的年代, 封建社會的文人都把考狀元作為躋身仕途的唯一途徑。

科舉制始于隋, 確立于唐, 完備于宋。 第一個狀元是唐武德五年(西元622年)的孫伏伽, 最後一個狀元是清光緒三十年(1904)的劉春霖。

在1282年間, 歷史有名有姓記載的,

歷代共選拔了文狀元654名, 武狀元185名。 整整綿延存在了1300周年, 在國內外有著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金榜題名、獨佔鰲頭

是每個讀書人的終極夢想, 但你可知道, 想要考取狀元郎究竟有多難?

首先, 你至少得出生在一個中產之家(古代供一個人讀書也是很花錢的好吧~);

只有家境尚可才有餘錢、餘糧供孩子讀書, 如果真的饔飧不繼, 全家挨餓不說, 沒錢給先生也沒人願教你啊;

除非你運氣不是一般的牛逼, 遇到了一個好的私塾, 一個好的啟蒙老師, 再加上自己刻苦用功, 那麼你就可以踏上科舉考試的漫漫征程了。

進京趕考 = 超強自虐旅行

恭喜恭喜~你終於可以準備進京趕考啦~

會試一般是在鄉試的第二年舉行, 所以處於邊緣地區的你必須一得到消息就立馬收拾收拾向帝都進發, 否則錯過時間又得等上三年。 你得準備什麼呢?

一、充足的銀子

進京趕考可是考驗財力的時候, 一般人家哪有錢讓你穿越大半個國家, 歷時一年多, 跋山涉水幾千公里去參加一個考試?何況還有到了京城以後的各種打點及交際費用。

所以你要麼是富一代或者富二代, 要麼有個有錢的老丈人, 再不濟你也得找個風投, 談好回報, 獲得資助。

而且賄買考官可謂是唐朝科舉中最大的弊端, 一些有權勢背景和經濟實力的考生為了取得功名便向主考官行賄。

那時貴族官僚子弟基本壟斷了科舉, 而沒有後臺靠山的寒門子弟, 即使是學富五車, 才華橫溢, 都很難考取進士。

唐高宗龍朔年間出現了一種現象, 那就是主考官不直接收錢, 而是有專門的代理公司操縱考場。

應試者如果不走代理公司的後門,

則很難指望在科場上成功。 說白了, 在開考之前, 錢都交完了, 放榜的內定名單也都早定好了。

為了防止考生賄買考官作弊, 歷朝歷代都做了一定的“防火牆”, 採取了不少措施。 唐代武則天時代曾設立糊名的辦法, 遮掩考生的名字以減少批卷者認出撰卷人的機會, 這做法在宋代以後成為定例。

同時又發明了謄錄的方式, 由專人抄錄考生的試卷並以抄本送往評級。 這樣批卷者連辨認字跡也不能。 然而, 考生仍可與考官約定, 以特定的句子或字詞來作暗號, 即所謂“買通關節”。

為了減少這種可能,自宋太宗起訂立了鎖院的制度。每次考試的考官分正副多人,俱為臨時委派,以便互相監察。

當考官接到任命後,便要同日進入貢院,在考試結束放榜前不得離開;亦不得接見賓客。

如果考官要從外地到境監考,在進入本省境後亦不得接見客人。賄買若然被揭發,行賄受賄者都可能被處死;而同場的考官亦可能被牽連受罰。

清朝入關初年,便曾發生了震驚天下的丁酉案。順治十四年,順天、江南、河南、山東、山西發生五闈弊案,最後以江南闈十六房主考全部斬立決,數十人被判死或貶徙尚陽堡甯古塔。其間,數百名舉人在清兵看護下赴北京重考,是為中國科舉史上最大的科場舞弊案。

二、做好攻略

是坐船、坐馬車、騎馬還是徒步,要不要帶隨從?如何保證安全?反正無論怎麼選,放在今天來看也絕對是超強自虐旅行,不做好攻略不行.

而且老祖宗們還有另一項清奇的加分項目:名字。

很多人說名字只是一個代號,但在古代高考,只要代號取得好就是狀元沒得跑。

清光緒二十九年,正逢慈禧太后七十大壽。考官們發現,考生中有個叫王壽彭的,於是跟撿到寶似的擬定他為狀元。

他們在慈禧面前說出了理由:王考生好啊,文比薛之謙,武比李連傑。最了不得的,他名叫王壽彭,壽比彭祖,也祝著佛爺您:

超長待機的慈禧一開心,就欽點王壽彭為狀元,連著考官們一起大賞三斤。

名字不僅要取得好,還要寫的好看。

明永樂年間,孫曰恭抱著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志向,一路殺到了殿試,成為高考第一名。

然而,當考官們按名次碼好卷子,經朱棣審批後準備拆封填榜時,天上一道閃電劈中了孫曰恭同學。

第一名:孫曰恭

主考官剛落筆,朱棣就怒了。

因為古人豎著寫字,曰恭連起來寫,就成了一個。

朱棣寶寶一下子就有小情緒了:暴字不可能不是在諷刺我通過武力奪取政權,我要是聘他為狀元,豈不為天下人所恥笑?

於是孫曰恭被這樣無情地剝奪狀元權利終身。據說後來他把自己的名字 改為“孫日狗”

這還沒完。

主考官忙換了榜眼的卷子來看:梁禋

朱棣:這個梁.....梁......這個梁......

主考官一下子就反應過來了:這個梁X,卷子看上去也有點問題,陛下慧眼識珠,要不看第三名的?

第三名叫刑寬,朱棣同志一下子開心了。

“好聽,刑政寬和,符合我寬厚仁慈一代明君的形象,就他了“

三、夾帶經文

有錢有勢的考生可以通過賄買考官獲得金榜題名,而沒錢沒勢的考生就只能幹考場作弊最為“免費”的勾當,就是身藏夾帶。

在唐代科場中有專門的稱呼“書策”:“挾藏入試,謂之書策”。

唐玄宗天寶十載,即西元751年九月,李隆基親禦勤政樓試“懷才抱器科”,考生中居然有人在這大唐天子眼皮底下“私懷文策”。

在唐代科舉考場上,還有的考生偽造堂印,傳遞標準答案,也有的利用文房四寶夾藏抄錄有關的文章,真是五花八門,不一而足。

唐代的科舉考試已設有兵衛,以阻止夾帶作弊。宋朝起,考試在貢院內進行,貢院內考生之間是以牆壁隔開的,稱為號舍。考生不可以喧嘩、離場,以防止傳卷或傳話。

但是夾帶經文這作弊方法始終是屢禁不止,層出不窮。常見的方法有將經文藏在衣服鞋襪裡,或索性密寫在衣物、身體上。其他各式隨身物品,包括文具、食品、蠟燭等等都曾被用作夾帶。明清的科舉保安十分嚴格,要求達到“片紙隻字皆不得帶入試場”的程度。

除了在進場前由兵衛仔細搜查外,清代乾隆年間朝廷曾下詔詳細限定考生帶入場各式物品的規格。

例如:硯臺、木炭、糕點的大小厚度;水壺、燭臺的用料;以至毛筆、籃子的款式都有明限。此外對檢舉夾帶者有賞格,被發現者除了取消資格外,更要帶枷示眾。但科場舞弊始終未曾徹底有效地受到打擊。傳說有一次會試中有舉人把夾帶的書本掉在地上,奉旨檢查的考官卻為他掩飾,說:“何以攜帳簿入場!”

說到這,小編不得不說作弊的花樣從古到今還真是花樣層出不窮,正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啊!

四、討一點運氣

走之前,先祈禱一下:路上不要生大病、不要遇到強盜、不要遇到狐妖鬼怪什麼的,能夠順利到京城。剩下的就全靠運氣了,運氣也是不容小窺的,比如值夜班,中狀元,畢沅,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最幸運的狀元了。殿試的前一天晚上,畢沅和同僚諸重光、童鳳三人在軍機處值夜班。三人都通過了會試,第二天都要參加殿試。諸重光和童鳳欺負畢沅老實,故意留他值班,畢沅心想吃虧是福,就答應了。

當夜,陝甘總督黃廷桂送來了奏請朝廷在新疆屯田事宜的摺子。畢沅仔細閱讀了摺子後,命人呈給了乾隆皇帝。誰知,第二天殿試,考題竟然就是如何在新疆屯田。畢沅那真叫一個胸有成竹,一氣呵成,寫好了答卷。結果,雖然他的書法差了一點,卻因對策見解深刻思想獨到而被乾隆欽點為狀元。諸重光和童鳳知道真相後,腸子都悔青了。

一年後~哇,運氣好好,真的到京城了耶!

會試:通往貢士之路

修整修整就準備參加會試吧。每三年一次,在農曆三月舉行,因此也叫做“春闈。考試的規則和程式大體與鄉試類同,只是錄取更為嚴格,錄取比例在百分之四五之間。

會試合格了,你就成為“貢士”啦,再參加一次複試,取得三等以上成績者你就有資格參加殿試。會試第一名稱為“會元”(這就是三元中的第二元),恭喜你,你已經超越了無數的讀書人,而且有很大的機會創紀錄了。

殿試:光宗耀祖飛黃騰達就看這個了

殿試就是“考狀元”了,那是一個驚心動魄的過程呐!然而此時你已經不用擔心被淘汰了,而是想咫尺杆頭,金榜題名。殿試結束,由閱卷大臣(一般為八人)輪流讀卷,就中選出公認的十份卷子交給皇帝用硃筆欽定名次,這十份即是一甲三名(狀元、榜眼、探花)和二甲的前七名,二甲七名以後和三甲的則不必交給皇帝審閱了,這就是所謂的“點狀元”。

如果你在殿試中得到了皇帝老子的賞識,並成功晉為狀元,那麼恭喜你可以載錄史冊了,畢竟在自隋唐開科取士以來的1000多年,出現了如此多的才子奇士,連中三元的也是屈指可數。

走完這個歷程,已經不能用“常人”來形容你了,你需要有超乎常人的天賦,同時還需寒窗苦讀的毅力,還要有極強的抗壓能力,更要有對科舉幾十年如一日的信心,最後你還得有一點運氣……總之,你真的比現代人牛多了~SO,且讓你得意一會~?

看到這,是不是覺得古代的狀元簡直太厲害了?其實,無論現代古代,學霸們從來都不是不勞而獲的。不經歷風雨,如何見彩虹?

為了減少這種可能,自宋太宗起訂立了鎖院的制度。每次考試的考官分正副多人,俱為臨時委派,以便互相監察。

當考官接到任命後,便要同日進入貢院,在考試結束放榜前不得離開;亦不得接見賓客。

如果考官要從外地到境監考,在進入本省境後亦不得接見客人。賄買若然被揭發,行賄受賄者都可能被處死;而同場的考官亦可能被牽連受罰。

清朝入關初年,便曾發生了震驚天下的丁酉案。順治十四年,順天、江南、河南、山東、山西發生五闈弊案,最後以江南闈十六房主考全部斬立決,數十人被判死或貶徙尚陽堡甯古塔。其間,數百名舉人在清兵看護下赴北京重考,是為中國科舉史上最大的科場舞弊案。

二、做好攻略

是坐船、坐馬車、騎馬還是徒步,要不要帶隨從?如何保證安全?反正無論怎麼選,放在今天來看也絕對是超強自虐旅行,不做好攻略不行.

而且老祖宗們還有另一項清奇的加分項目:名字。

很多人說名字只是一個代號,但在古代高考,只要代號取得好就是狀元沒得跑。

清光緒二十九年,正逢慈禧太后七十大壽。考官們發現,考生中有個叫王壽彭的,於是跟撿到寶似的擬定他為狀元。

他們在慈禧面前說出了理由:王考生好啊,文比薛之謙,武比李連傑。最了不得的,他名叫王壽彭,壽比彭祖,也祝著佛爺您:

超長待機的慈禧一開心,就欽點王壽彭為狀元,連著考官們一起大賞三斤。

名字不僅要取得好,還要寫的好看。

明永樂年間,孫曰恭抱著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志向,一路殺到了殿試,成為高考第一名。

然而,當考官們按名次碼好卷子,經朱棣審批後準備拆封填榜時,天上一道閃電劈中了孫曰恭同學。

第一名:孫曰恭

主考官剛落筆,朱棣就怒了。

因為古人豎著寫字,曰恭連起來寫,就成了一個。

朱棣寶寶一下子就有小情緒了:暴字不可能不是在諷刺我通過武力奪取政權,我要是聘他為狀元,豈不為天下人所恥笑?

於是孫曰恭被這樣無情地剝奪狀元權利終身。據說後來他把自己的名字 改為“孫日狗”

這還沒完。

主考官忙換了榜眼的卷子來看:梁禋

朱棣:這個梁.....梁......這個梁......

主考官一下子就反應過來了:這個梁X,卷子看上去也有點問題,陛下慧眼識珠,要不看第三名的?

第三名叫刑寬,朱棣同志一下子開心了。

“好聽,刑政寬和,符合我寬厚仁慈一代明君的形象,就他了“

三、夾帶經文

有錢有勢的考生可以通過賄買考官獲得金榜題名,而沒錢沒勢的考生就只能幹考場作弊最為“免費”的勾當,就是身藏夾帶。

在唐代科場中有專門的稱呼“書策”:“挾藏入試,謂之書策”。

唐玄宗天寶十載,即西元751年九月,李隆基親禦勤政樓試“懷才抱器科”,考生中居然有人在這大唐天子眼皮底下“私懷文策”。

在唐代科舉考場上,還有的考生偽造堂印,傳遞標準答案,也有的利用文房四寶夾藏抄錄有關的文章,真是五花八門,不一而足。

唐代的科舉考試已設有兵衛,以阻止夾帶作弊。宋朝起,考試在貢院內進行,貢院內考生之間是以牆壁隔開的,稱為號舍。考生不可以喧嘩、離場,以防止傳卷或傳話。

但是夾帶經文這作弊方法始終是屢禁不止,層出不窮。常見的方法有將經文藏在衣服鞋襪裡,或索性密寫在衣物、身體上。其他各式隨身物品,包括文具、食品、蠟燭等等都曾被用作夾帶。明清的科舉保安十分嚴格,要求達到“片紙隻字皆不得帶入試場”的程度。

除了在進場前由兵衛仔細搜查外,清代乾隆年間朝廷曾下詔詳細限定考生帶入場各式物品的規格。

例如:硯臺、木炭、糕點的大小厚度;水壺、燭臺的用料;以至毛筆、籃子的款式都有明限。此外對檢舉夾帶者有賞格,被發現者除了取消資格外,更要帶枷示眾。但科場舞弊始終未曾徹底有效地受到打擊。傳說有一次會試中有舉人把夾帶的書本掉在地上,奉旨檢查的考官卻為他掩飾,說:“何以攜帳簿入場!”

說到這,小編不得不說作弊的花樣從古到今還真是花樣層出不窮,正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啊!

四、討一點運氣

走之前,先祈禱一下:路上不要生大病、不要遇到強盜、不要遇到狐妖鬼怪什麼的,能夠順利到京城。剩下的就全靠運氣了,運氣也是不容小窺的,比如值夜班,中狀元,畢沅,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最幸運的狀元了。殿試的前一天晚上,畢沅和同僚諸重光、童鳳三人在軍機處值夜班。三人都通過了會試,第二天都要參加殿試。諸重光和童鳳欺負畢沅老實,故意留他值班,畢沅心想吃虧是福,就答應了。

當夜,陝甘總督黃廷桂送來了奏請朝廷在新疆屯田事宜的摺子。畢沅仔細閱讀了摺子後,命人呈給了乾隆皇帝。誰知,第二天殿試,考題竟然就是如何在新疆屯田。畢沅那真叫一個胸有成竹,一氣呵成,寫好了答卷。結果,雖然他的書法差了一點,卻因對策見解深刻思想獨到而被乾隆欽點為狀元。諸重光和童鳳知道真相後,腸子都悔青了。

一年後~哇,運氣好好,真的到京城了耶!

會試:通往貢士之路

修整修整就準備參加會試吧。每三年一次,在農曆三月舉行,因此也叫做“春闈。考試的規則和程式大體與鄉試類同,只是錄取更為嚴格,錄取比例在百分之四五之間。

會試合格了,你就成為“貢士”啦,再參加一次複試,取得三等以上成績者你就有資格參加殿試。會試第一名稱為“會元”(這就是三元中的第二元),恭喜你,你已經超越了無數的讀書人,而且有很大的機會創紀錄了。

殿試:光宗耀祖飛黃騰達就看這個了

殿試就是“考狀元”了,那是一個驚心動魄的過程呐!然而此時你已經不用擔心被淘汰了,而是想咫尺杆頭,金榜題名。殿試結束,由閱卷大臣(一般為八人)輪流讀卷,就中選出公認的十份卷子交給皇帝用硃筆欽定名次,這十份即是一甲三名(狀元、榜眼、探花)和二甲的前七名,二甲七名以後和三甲的則不必交給皇帝審閱了,這就是所謂的“點狀元”。

如果你在殿試中得到了皇帝老子的賞識,並成功晉為狀元,那麼恭喜你可以載錄史冊了,畢竟在自隋唐開科取士以來的1000多年,出現了如此多的才子奇士,連中三元的也是屈指可數。

走完這個歷程,已經不能用“常人”來形容你了,你需要有超乎常人的天賦,同時還需寒窗苦讀的毅力,還要有極強的抗壓能力,更要有對科舉幾十年如一日的信心,最後你還得有一點運氣……總之,你真的比現代人牛多了~SO,且讓你得意一會~?

看到這,是不是覺得古代的狀元簡直太厲害了?其實,無論現代古代,學霸們從來都不是不勞而獲的。不經歷風雨,如何見彩虹?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