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古代武術門派弟子如何學到能實戰的功夫?

中國武術包含的內容極其豐富, 但歸納起來不外乎“套路”、“技法”、“功夫”這三項。 套路有拳術、器械、對練;技法則是散打術、擒拿術;功夫, 狹義單指“內功”、“外功”、“軟功”、“硬功”等。 古代武術門派的弟子, 學到實踐的功夫, 需要經歷三層武術習練。

第一層:武術套路

套路的作用在古代便已明瞭, 它的作用是“活動手足, 勤慣肢體, 此為初之人藝之門”。 因此“學拳要身法靈活, 手法便利, 腳法輕固, 進退得宜, 腿可飛騰。 而其妙也, 顛番倒插;而其猛也, 披劈橫拳;而其快也, 活捉朝天;而其柔也, 當知斜閃”, 最後達到提高身體的“靈活性”, 增強氣力、體力,

協調身體各部位動作的目的。

套路的特點是事先安排好固定結構, 動作要求規範到位, 弓是弓, 馬是馬, 拳是拳, 掌是掌, 或舒展或緊湊, 或徐緩或快疾, 一切按要求演練。 單純把練拳式套路當成武術之根本, 那無疑是陷入武術認識的誤區。

第二層:武術技法

技法(招術), 是制敵而不制於敵的方法, 是散打擒拿的技能技巧。 無論哪門哪派, 無論是拆解套路還是單練散打, 都是在傳授這一技能技巧。 武術的“術”指的就是技法, 武術的實用價值也就體現於此。 有的門派根本沒有套路, 從其本意來講, 則是為了更突出技法。

第三層:武術功夫

技法不精, 交手時難以用巧, 豈不要受制於人?而功夫是練就的超人實力, 既已練就, 必定超過常人, 也便有了勝算。

功夫沒有門派, 只有種類的區別, 並且各有側重、大同小異而已。 尤其是提高個人能力素質的築基功, 都是為了鍛煉指力、腕力、臂力、腰力、腿力、膝力、腳力。

上乘的專門功夫有軟、硬、內、外四種。 軟功練柔勁陰功, 硬功練剛勁陽功, 內功主練氣, 外功主練力。 四種功夫又歸為兩類, 一為自衛功夫, 也就是抗擊打功夫, 如“金鐘罩”、“鐵布衫”、“鐵牛功”。 謂之“未學武藝, 先學挨打”。 另一種為制人功夫, 就是打人的功夫, 如“一指金剛法”、“鐵臂功”、“鐵砂掌”、“鐵掃帚功”等, 講究“不招不架, 只是一下”。

“打拳不練功, 到老一場空”,

這就是中國武術家為什麼非常重視“功夫”練習的原因。

一般武術門派在傳習程式上, 大都先教套路, 再傳技法, 最後傳功夫。 在練習指導方面, 則依仗功理功法, 循序漸進。 從武術積極作用來講, 三者是絕對不可分割的;從武術認識上來講, 三者也不應混為一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