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中國50位頂尖投資人分享:醫藥投資、海外並購、赴港上市最新消息

文丨張楠

4月21日, 2018年第二屆中國醫療健康產業投資50人論壇(H50)年會在京召開, 今年大會主題是“全球科技創新下的中國健康產業”, 中國頂尖投資大咖們有緣再次聚首, 圍繞2017年至今醫療各細分領域的創新與投資熱點, 熱烈分享交流。 期間金句名言頻出, 展露他們智慧的光芒與思想風采。

2017年被視為多個生物醫藥技術的元年, 免疫療法、基因診斷、基因測序、生物藥等都實現重大突破, 展現出巨大能量。 松禾資本董事長羅飛認為, 現在投資者對於技術水準的關注不僅局限在國內, 還會關注國際技術水準,

也就是中國的創新一定要是全球的創新、擁有國際視野的創新。 技術/醫療花費從藥品轉向診斷Personal Genomics公司創始人兼執行長、原臺灣工研院院長李鐘熙談到, 基因測序行業發展經歷三個階段, 一是搜集資訊, 建立最好的資料庫, 增加我們對整個基因體的瞭解, 這個工作還會持續;二是診斷疾病和治療的精准醫療;三是疾病早診和預防;每一階段都有很大的爆發性成長, 我們現在處於第二階段剛剛開始。 目前基因測序能提供診斷的功能大概是nice to 而不是must to, 即僅提供建議和參考。 主要原因之一是二代測序的讀長比較短, 而各種腫瘤和慢性病的基因變異, 其2/3都是源於結構性變異, 如果讀長短, 就不容易預測DNA結構性改變。 目前短測序僅提供1/3左右的基因資訊,
所以資訊並不完全, 這對疾病的診斷就是很大的限制。

如果能做到must to的階段, 就會帶動治療和診斷之間的大變革, 現在患者大部分的錢花在藥物治療上, 未來將更願意投入在診斷上, 會出現診斷主導、藥物配合的新模式, 這對基因測序技術提出更高的突破技術, 因此出現三代、四代測序。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博導、研究員、博雅輯因生物科技公司首席科學家魏文勝表示, 其實三代測序只是提供底層序列資訊, 這對準確診斷依然不夠。 他認為至少有兩點:第一是用新的技術。 比如說直接做精准的治療, 檢測傳統解決不了的遺傳性疾病, 就可以嘗試新技術;第二是構建龐大且重要的功能性資料庫,

這些資料將指導醫生精准用藥或找到新靶點, 這兩點的結合是天然的, 也具有爆發性。

嘉賓還大膽預測未來1~3年激動人心的大事件, 比如在腫瘤精准治療的細分領域肯定會出現上市公司, 關於腫瘤早診的項目會有幾個落地, 比如今後3年內, 50%-70%的癌症在一期、二期或早期就能查出來;另外產前檢測能實現整個基因組的疾病篩查, 尤其是全基因組檢測的費用會大幅降低、更接地氣。 最後這些前沿技術要實現工業化的落地, 一個細節是離不開各種小型化設備的研發與應用, 這是將賽道做大的關鍵性制約因素。

投資/神經領域新藥未來可期北京大學理學部主任、《知識份子》主編饒毅分析生命科學領域值得關注的進展。 他認為, 從投資醫藥角度講, 其實有規律可循。 首先在過去10年、15年, 居然沒有重大新的藥品, 但新的研究成果卻不少, 這註定了未來一定會有新藥出現。 比如神經科學領域就是很如此, 藥理學的標準教科書是1800頁的英文, 其中600頁都是神經藥理, 所以神經藥理研究佔據最大比例,

可見該領域一直在埋頭研究, 而近十幾年又沒有新藥, 今後在痛覺、睡眠、神經病、精神病、自閉症、抑鬱症等精神性疾病方面, 有望重大突破。 基因治療是2016年火起來的, 近兩年突飛猛進, 有率先獲得FDA批准的基因療法, 也有臨床實驗的重磅論文。 尤其是醫藥類《新英格蘭醫學雜誌》, 其聲譽遠遠高於《自然》、《科學》雜誌,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如果出一篇文章, 說哪個藥有治療作用, 全世界的醫生可能都會立即使用, 而《自然》的研究論文結果是不能直接應用臨床的。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過去兩年發表好幾篇文章, 見證了基因治療終成為奇跡。

針對醫藥研發, 國內目前還是仿製國外藥為主, 相信經過二三十年, 一定會有一批真正本土原創的新藥。而至於幹細胞領域,饒毅認為目前投資過火,有泡沫存在。

普華永道醫療和醫藥諮詢的管理合夥人徐加博士,認為中國醫療健康企業的海外投資方面,相比2016年去年海外並購交易非常活躍,數量上增長10%,交易金額增長97%。引領大規模投資並購的仍是民營企業為先,國企如上藥集團等也作了很好的嘗試。此外中國政策的改變,如加入ICH、兩票制、強調臨床研究資料等對整個投資方向起到主導作用,國內企業開始尋求海外創新專案,將其引進國內,以獲得更高估值。

同時他提醒,海外投資並購有幾個陷阱須注意,首先盡職調查非常重要,財務、法律尤其業務運營方面盡調也很重要。後期交割進行業務整合時,也要注意回歸原來交易的戰略目標,要將戰略指導始終貫穿全過程。總之,中國的企業到海外去收購,這個趨勢是越來越熱的。

上市/本月底港交所實施新規

港交所集團行政總裁李小加表示,4月24日港交所會正式公佈改革,4月30號會按新規接受申請。這次是25年來的首度巨大創新,允許國企能夠以H股形式赴港上市。香港這次重大的改革包括了三個部分:新經濟裡面的特殊股權安排,第一次在香港允許;2、生物科技公司、生命科學公司,在沒有收入的情況下,也可以上市;3、在美國已經上市想回歸,可以選擇香港上市。

為什麼現在要實施新政?天時方面,生命科學、生物科學、AI、大資料,所有能相互賦能的科技大規模出現突破;地利,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擁有最大的人口,幾億人步入中產,同時面臨人口老齡化,對健康提升與生命品質有更高需求。至於人和原因,中國健康產業、藥物批准各個方面都與國際標準並軌,所以該歷史機遇非常難得。

同時,監管將肩負更重要的使命,面臨更大挑戰。世界上監管在資本監管上面,就是三個大的基本的格局:美國格局;香港格局,雖然接近美國,但有內地和中國特色;內地格局。今天香港改革中,各位最關心的就是企業收入。其實零收入只適合生物科技企業和生命科學企業,因為政府不批准,新藥一分錢都賣不出去。但並不表明企業沒有價值,很可能非常有價值,香港就為其第一次敞開了大門。

李小加還提及香港市場允許做空,但與美國不同,是有限制的,比如不能裸空,必須有股票才能“空”,其次公司資本市值要達到一定範圍,交易量要到一定標準,才能賣空。

一定會有一批真正本土原創的新藥。而至於幹細胞領域,饒毅認為目前投資過火,有泡沫存在。

普華永道醫療和醫藥諮詢的管理合夥人徐加博士,認為中國醫療健康企業的海外投資方面,相比2016年去年海外並購交易非常活躍,數量上增長10%,交易金額增長97%。引領大規模投資並購的仍是民營企業為先,國企如上藥集團等也作了很好的嘗試。此外中國政策的改變,如加入ICH、兩票制、強調臨床研究資料等對整個投資方向起到主導作用,國內企業開始尋求海外創新專案,將其引進國內,以獲得更高估值。

同時他提醒,海外投資並購有幾個陷阱須注意,首先盡職調查非常重要,財務、法律尤其業務運營方面盡調也很重要。後期交割進行業務整合時,也要注意回歸原來交易的戰略目標,要將戰略指導始終貫穿全過程。總之,中國的企業到海外去收購,這個趨勢是越來越熱的。

上市/本月底港交所實施新規

港交所集團行政總裁李小加表示,4月24日港交所會正式公佈改革,4月30號會按新規接受申請。這次是25年來的首度巨大創新,允許國企能夠以H股形式赴港上市。香港這次重大的改革包括了三個部分:新經濟裡面的特殊股權安排,第一次在香港允許;2、生物科技公司、生命科學公司,在沒有收入的情況下,也可以上市;3、在美國已經上市想回歸,可以選擇香港上市。

為什麼現在要實施新政?天時方面,生命科學、生物科學、AI、大資料,所有能相互賦能的科技大規模出現突破;地利,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擁有最大的人口,幾億人步入中產,同時面臨人口老齡化,對健康提升與生命品質有更高需求。至於人和原因,中國健康產業、藥物批准各個方面都與國際標準並軌,所以該歷史機遇非常難得。

同時,監管將肩負更重要的使命,面臨更大挑戰。世界上監管在資本監管上面,就是三個大的基本的格局:美國格局;香港格局,雖然接近美國,但有內地和中國特色;內地格局。今天香港改革中,各位最關心的就是企業收入。其實零收入只適合生物科技企業和生命科學企業,因為政府不批准,新藥一分錢都賣不出去。但並不表明企業沒有價值,很可能非常有價值,香港就為其第一次敞開了大門。

李小加還提及香港市場允許做空,但與美國不同,是有限制的,比如不能裸空,必須有股票才能“空”,其次公司資本市值要達到一定範圍,交易量要到一定標準,才能賣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