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絕勝牡丹最風流—團團帶你讀《臨夏史話叢書》(二十二)

團團導讀:

臨夏州委書記楊元忠在《以史為鑒謀復興——寫在臨夏州史話叢書修訂出版之際》一文中指出:“這套史話叢書, 我們可以比較全面系統地瞭解臨夏地理位置之重要、自然遺存之豐富、歷史文化之悠久、民族風情之濃郁、各族人民之勤勞。 臨夏是古絲綢之路南道之要衝, 被譽為河湟雄鎮、中國西部旱碼頭, 有中國彩陶之鄉、中國花兒之鄉的美稱。 深厚的文化底蘊, 既是祖先留給我們的珍貴遺產, 也是我們發展信心的重要來源。 ”

牡丹隨處有, 勝絕是河州。 河州牡丹, 歷史悠久, 名冠三隴, 河州有小洛陽之美譽,

為歷代文人墨客稱道。 今天, 團團就帶大家領略臨夏牡丹的芬芳, 感受大美臨夏之風采。

“牡丹隨處有, 勝絕是河州”。 早在800多年前, 河州就有栽培社丹的歷史記載。 金代塞葬群已有河州牡丹磚雕。

河州牡丹品種繁多, 有河州粉、姚黃、魏紫、雪花梨、佛頭青、朱砂紅、花二喬、綠蝴蝶、瑪瑙盤、玉壺冰心、金花狀元等180余種,

遂有牡丹之鄉和“花城小洛陽”之美譽。 近年經民間花藝師以及農藝栽培的先進科學試植, 新品種層出不窮, 俏奇名稱就連兩鬢斑白的資深老花師也是“搜腸刮肚無言辭, 膛目結舌直瞪眼”。

河州紫斑牡丹, 因花瓣基部有紅、紫、黑色的放射斑而得名, 成為中國臨夏特有的牡丹品種, 曾獲中國第三屆花卉博覽會銅獎, 名冠全國。 紫斑牡丹在臨夏大地繁衍生息, 它們是河州人物質和精神生活的寄託。 河州紫斑牡丹是西北地方的文化遺產, 它就像化石一樣記載著河州人栽種牡丹的悠久歷史, 傳遞著河州人熱愛生活的精神風貌, 體現著迷人的神韻。

河州人鍾情於牡丹, 家家戶戶幾乎都種植牡丹。 走進河州人家, 不論城鄉, 不管貧富, 不拘大小, 河州人家的庭院中總能看到牡丹的身姿, 或一株、兩株, 或滿園皆是。 花開時節, 不論行走在河州的城中小巷, 還是穿行在鄉間的村落民居, 空氣中彌漫著牡丹花的迷人芳香, 令人心曠神恰。 河州人豪爽好客, 故河州自古就有聞香推門而入賞往丹的習俗。 當你情不自禁推門而入時, 會看到臉上堆著和牡丹花一樣燦爛笑容的主人的迎接。 幾句寒暄過後, 如果你和主人投緣, 便可以和主人一起賞牡丹, 品香茗, 談天說地, 其樂融融。

河州有較大規模的牡丹園百餘處, 其中在臨夏市轄區內的臨夏紅園、東郊公園、古河州酒廠、州農校、折橋陳馬、振華牡丹園等, 因品種繁多, 花色豔麗, 遊人眾多而著稱。

每年四五月間,在河州城鄉庭院,牡丹競相開放,有的呼之欲出,有的含蓄羞澀,有的端莊嫵媚,千姿百態、爭奇鬥豔、美不勝收。單瓣的牡丹寬大平展如蝴蝶,重瓣的牡丹擁擠稠密如繡球。她們或類皇冠,或似閣樓,有的嫋娜而綻,有的含苞未放,枝丫有高有矮,直斜聚散,或憨臥叢中,或傲然挺立。微風過處,枝曳花顫,如慵懶梳妝的豔嬌娘,又如臨窗而立掩口淺笑的美嬌娥,雍容華貴。人們齊集相約、互邀觀賞、走街串村、浪山遊園,品評觀賞著花韻獨具、國色天香的牡丹,沉浸在一片芳香氤氳之中。“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看花人摩肩接踵,賞花品花,拍照留影,如醉如癡,流連忘返,構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景。

緊衍生息在這塊熱土上的各族人民愛牡丹、種牡丹、賞牡丹、唱牡丹、雕牡丹、畫牡丹蔚然成風。磚雕、繪畫、文學、音樂、戲劇、歌舞、服飾等方面的牡丹文化現象比比皆是,出現了大量以牡丹為題材的磚雕、雕刻葫蘆、攝影、詩詞、美術等藝術作品。

以牡丹為題材的磚雕更受河州人的青睞,廳堂裙板、影壁、門樓大都刻有牡丹圖案。牡丹與其他吉祥植物圖案的組合也大量出現在河州人家的庭院和公園的雕刻中:如牡丹與芙蓉、牡丹與長春花表示“富貴長春”;牡丹與海棠象徵“光耀門庭”;牡丹與桃表示“長壽、富貴和榮譽”;牡丹與水仙是“神仙富貴”的隱語;牡丹與松樹、壽石又是“富貴、榮譽與長壽”的象徵;牡丹還常與荷花、菊花、梅花等等畫在一起,象徵四季,牡丹代表春天所開的畫。

河州花兒中以牡丹比喻女性美麗,表達對女性讚美的歌詞不勝枚舉,如“上去個高山望平川,平川裡有一朵牡丹”;“白牡丹白者耀人裡,紅牡丹紅者破哩”。還有用牡丹表達愛情的歌詞,如“尕妹是才開的紅牡丹”,“若要我倆的姻緣散,清冰上開一朵牡丹”。

河州牡丹集中體現了河州人的審美情趣,是一種精神的象徵,已成為臨夏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表達著河州人對幸福美好生活的嚮往與追求。自2012年開始,臨夏市在建設依山傍水生態園林城市中,決策者們獨具慧眼,把建設十裡百畝牡丹長廊確定為大夏河風情線的重點工程來精心打造。東西總長6.73公里,用地300畝,綠化總面積15.4萬平方米的牡丹長廊,彙聚了9大色系近150個品種、1.7萬株精品社丹,成了社丹的大觀園。2015年在建設開通市縣快速通道河州大道之上。市政府還積極鼓勵公園、企業、私家宅院廣種牡丹,發展牡丹產業,投入資金説明合作社建設牡丹繁育基地,鼓勵園林技術人員開展牡丹藥用、食用價值研究,舉辦牡丹文化論壇,邀請省內外專家會診把脈,建言獻策,收到顯著成效。東郊公園牡丹園、紅園牡丹園、古河州酒廠牡丹園、百花家園牡丹園、振華牡丹園、袍罕王坪牡丹園成為享譽省州的牡丹園林,私家宅院牡丹園越來越多。臨夏市現有牡丹種植面積780多畝,總株數達幾十萬株,品種達170多種,以紫斑牡丹為代表的名品達百種之多。截至2016年底,已發展成三十裡文化牡丹長廊。東起折橋灣,西至北濱河西路(河州大道)臨夏市縣交界處,全長17.98公里,綠化總面積32.5萬平方米,其中綠化帶面積24.37萬平方米,分車帶面積8.13萬平方米,是臨夏市最長、最富有代表性的綠色生態長廊。

春末夏初,走近三十裡牡丹長廊,便有一股清新、高雅、馥鬱的香風迎面撲來。三十裡長廊,花光搖曳、花影綽綽、熙熙雲集、容容冶冶、萬紫千紅、撩人心緒。一層紅光,一抹綠色,一層紫霧,一抹豔霞,變幻著、搖動著,使人心曠神怡、眼花繚亂,真有一種“寺門尚遠花光來,漫天錦繡連雲開”的意境。那花香匯成一股噴香醉人的浪潮,直向人撲鼻而來。濃濃淡淡,時斷時續,一浪一浪地衝擊著人們的心扉,不由人翹起鼻翼一嗅,再嗅,感歎“天公鬥巧乃如此,令人一步千徘徊”。踏著磚鋪花徑,凝神賞花,幾百叢牡丹,上百個品種,千姿百態無一重複,萬香神色無一雷同。一株株儀態萬千,婀娜多姿,一朵朵活如鮫綃,嬌媚無限;似霧彀,像薄絹,賽棉緞。翡翠般的葉子泛著碧油油的色彩,陽光灑在上面形成一個個晶瑩光斑。造化的巧手,種花人的匠心和汗水,在這裡創造了一個美的世界。

三十裡百畝牡丹長廊的建成唱響了“牡丹隨處有,勝絕是河州”的華美樂章。多姿多彩的牡丹花映紅了古城河州,濃郁的牡丹香傳。千里。從2013年開始,連續成功舉辦了五屆牡丹旅遊觀光節和河州牡丹文化節。牡丹文化已成為臨夏市一張靚麗的城市文化名片,備受有州內外廣大遊客青睞。牡丹文化旅遊觀光節規模不斷擴大,層次逐年提高,累計接待的旅遊觀光客已達數百萬之多。五月到臨夏看牡丹已成為觀光客的首選之行。五月花開時節,三十裡牡丹長廊牡丹競放,遊人如織、萬人空巷,人們流連忘返,讚不絕口。無論是從雪域高原、省城蘭州,還是從州內偏鄉僻壤趕到臨夏市的人們,無不為河州牡丹所傾倒,使臨夏市真正成了一個有特色的城市。

一首河州花兒唱出了河州牡丹的不同反響:”好綢緞出在蘇杭州,好牡丹出在了河州。”在2014年世界園藝博覽會上,河州紫斑牡丹大放異彩,在“特色牡丹組”的評選中,牡丹品種“玉壺冰心”獲得銀獎;在“西北品種群”的品選中,牡丹品種“金花狀元”獲得銅獎;這些成績的取得,標誌著河州紫斑牡丹走出甘肅、走向世界,為世人所識。

每年四五月間,在河州城鄉庭院,牡丹競相開放,有的呼之欲出,有的含蓄羞澀,有的端莊嫵媚,千姿百態、爭奇鬥豔、美不勝收。單瓣的牡丹寬大平展如蝴蝶,重瓣的牡丹擁擠稠密如繡球。她們或類皇冠,或似閣樓,有的嫋娜而綻,有的含苞未放,枝丫有高有矮,直斜聚散,或憨臥叢中,或傲然挺立。微風過處,枝曳花顫,如慵懶梳妝的豔嬌娘,又如臨窗而立掩口淺笑的美嬌娥,雍容華貴。人們齊集相約、互邀觀賞、走街串村、浪山遊園,品評觀賞著花韻獨具、國色天香的牡丹,沉浸在一片芳香氤氳之中。“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看花人摩肩接踵,賞花品花,拍照留影,如醉如癡,流連忘返,構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景。

緊衍生息在這塊熱土上的各族人民愛牡丹、種牡丹、賞牡丹、唱牡丹、雕牡丹、畫牡丹蔚然成風。磚雕、繪畫、文學、音樂、戲劇、歌舞、服飾等方面的牡丹文化現象比比皆是,出現了大量以牡丹為題材的磚雕、雕刻葫蘆、攝影、詩詞、美術等藝術作品。

以牡丹為題材的磚雕更受河州人的青睞,廳堂裙板、影壁、門樓大都刻有牡丹圖案。牡丹與其他吉祥植物圖案的組合也大量出現在河州人家的庭院和公園的雕刻中:如牡丹與芙蓉、牡丹與長春花表示“富貴長春”;牡丹與海棠象徵“光耀門庭”;牡丹與桃表示“長壽、富貴和榮譽”;牡丹與水仙是“神仙富貴”的隱語;牡丹與松樹、壽石又是“富貴、榮譽與長壽”的象徵;牡丹還常與荷花、菊花、梅花等等畫在一起,象徵四季,牡丹代表春天所開的畫。

河州花兒中以牡丹比喻女性美麗,表達對女性讚美的歌詞不勝枚舉,如“上去個高山望平川,平川裡有一朵牡丹”;“白牡丹白者耀人裡,紅牡丹紅者破哩”。還有用牡丹表達愛情的歌詞,如“尕妹是才開的紅牡丹”,“若要我倆的姻緣散,清冰上開一朵牡丹”。

河州牡丹集中體現了河州人的審美情趣,是一種精神的象徵,已成為臨夏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表達著河州人對幸福美好生活的嚮往與追求。自2012年開始,臨夏市在建設依山傍水生態園林城市中,決策者們獨具慧眼,把建設十裡百畝牡丹長廊確定為大夏河風情線的重點工程來精心打造。東西總長6.73公里,用地300畝,綠化總面積15.4萬平方米的牡丹長廊,彙聚了9大色系近150個品種、1.7萬株精品社丹,成了社丹的大觀園。2015年在建設開通市縣快速通道河州大道之上。市政府還積極鼓勵公園、企業、私家宅院廣種牡丹,發展牡丹產業,投入資金説明合作社建設牡丹繁育基地,鼓勵園林技術人員開展牡丹藥用、食用價值研究,舉辦牡丹文化論壇,邀請省內外專家會診把脈,建言獻策,收到顯著成效。東郊公園牡丹園、紅園牡丹園、古河州酒廠牡丹園、百花家園牡丹園、振華牡丹園、袍罕王坪牡丹園成為享譽省州的牡丹園林,私家宅院牡丹園越來越多。臨夏市現有牡丹種植面積780多畝,總株數達幾十萬株,品種達170多種,以紫斑牡丹為代表的名品達百種之多。截至2016年底,已發展成三十裡文化牡丹長廊。東起折橋灣,西至北濱河西路(河州大道)臨夏市縣交界處,全長17.98公里,綠化總面積32.5萬平方米,其中綠化帶面積24.37萬平方米,分車帶面積8.13萬平方米,是臨夏市最長、最富有代表性的綠色生態長廊。

春末夏初,走近三十裡牡丹長廊,便有一股清新、高雅、馥鬱的香風迎面撲來。三十裡長廊,花光搖曳、花影綽綽、熙熙雲集、容容冶冶、萬紫千紅、撩人心緒。一層紅光,一抹綠色,一層紫霧,一抹豔霞,變幻著、搖動著,使人心曠神怡、眼花繚亂,真有一種“寺門尚遠花光來,漫天錦繡連雲開”的意境。那花香匯成一股噴香醉人的浪潮,直向人撲鼻而來。濃濃淡淡,時斷時續,一浪一浪地衝擊著人們的心扉,不由人翹起鼻翼一嗅,再嗅,感歎“天公鬥巧乃如此,令人一步千徘徊”。踏著磚鋪花徑,凝神賞花,幾百叢牡丹,上百個品種,千姿百態無一重複,萬香神色無一雷同。一株株儀態萬千,婀娜多姿,一朵朵活如鮫綃,嬌媚無限;似霧彀,像薄絹,賽棉緞。翡翠般的葉子泛著碧油油的色彩,陽光灑在上面形成一個個晶瑩光斑。造化的巧手,種花人的匠心和汗水,在這裡創造了一個美的世界。

三十裡百畝牡丹長廊的建成唱響了“牡丹隨處有,勝絕是河州”的華美樂章。多姿多彩的牡丹花映紅了古城河州,濃郁的牡丹香傳。千里。從2013年開始,連續成功舉辦了五屆牡丹旅遊觀光節和河州牡丹文化節。牡丹文化已成為臨夏市一張靚麗的城市文化名片,備受有州內外廣大遊客青睞。牡丹文化旅遊觀光節規模不斷擴大,層次逐年提高,累計接待的旅遊觀光客已達數百萬之多。五月到臨夏看牡丹已成為觀光客的首選之行。五月花開時節,三十裡牡丹長廊牡丹競放,遊人如織、萬人空巷,人們流連忘返,讚不絕口。無論是從雪域高原、省城蘭州,還是從州內偏鄉僻壤趕到臨夏市的人們,無不為河州牡丹所傾倒,使臨夏市真正成了一個有特色的城市。

一首河州花兒唱出了河州牡丹的不同反響:”好綢緞出在蘇杭州,好牡丹出在了河州。”在2014年世界園藝博覽會上,河州紫斑牡丹大放異彩,在“特色牡丹組”的評選中,牡丹品種“玉壺冰心”獲得銀獎;在“西北品種群”的品選中,牡丹品種“金花狀元”獲得銅獎;這些成績的取得,標誌著河州紫斑牡丹走出甘肅、走向世界,為世人所識。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