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敲黑板|資管新規三大看點

中經金融:follow me!

4月27日下午, 中國人民銀行牽頭聯合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外匯管理局正式印發了《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

金融機構不得再發行或存續違反《意見》規定的資管產品;仍未到期的非標等存量資產也作出妥善安排, 引導金融機構轉回資產負債表內, 確保市場穩定。

利好風險資產

新規明確要求打破剛兌、實現淨值化管理、規範資金池 降低期限錯配風險、銀行成立資管子公司, 對銀行、證券、基金、期貨、保險等各金融機構領域的影響也是顯而易見。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楊濤表示, 新規了消除多層嵌套和通道業務, 促使機構回歸資產管理本質, 將對許多機構都產生一定影響, 如信託的通道業務。 二是打破剛性兌付, 對於風險資產形成長期利好。 保本保息產品都將消失,

產品淨值化管理成為主流。

表外理財規模達到22.2萬億元的銀行業, 當之無愧成為受新規影響最大的領域。 新規要求, 對於非保本理財產品, 要打破剛性兌付, 實現淨值化管理;在資金池管理方面要求每只資產管理產品的資金單獨管理、單獨建賬、單獨核算, 不得開展或者參與具有滾動發行、集合運作、分離定價特徵的資金池業務。 變成浮動收益後, 銀行將面臨如何留住原有非保本理財產品客戶的壓力;規範理財也將使銀行理財產品的週期拉長, 因為不能再期限錯配了。

信託方面, 據中國證券網採訪中國人民大學信託與基金研究所執行所長邢成觀點, 資管新規對行業提出更高的要求, 新的監管環境下, 信託轉型不僅是生存的的需要,

更是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的要求。 資管新規的落地使得銀行資管“躺著賺錢”時代過去, 進入優勝劣汰的市場化競爭時代, 而公募基金因其積累的專業主動管理能力和嚴格的風險控制能力, 將是最有可能承接原銀行理財投資者資金的機構, 新規促為公墓基金的長期發展帶來利好。 保險方面, 將保險資管列入資管行業, 有助於改善了保險資管機構的市場地位, 但打破剛兌淨值化管理或使銀行理財投資收益有所下滑, 可能會導致保險資金投資銀行理財的規模下降。

《意見》正式稿並未明確金額將網貸行業納入資管新規管理物件, 採訪中網貸之家高級分析師張葉霞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

此次資管新規主要針對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 對網貸行業影響有限。 但從《意見》第20條、29條等相關內容可以看出, 對網貸平臺持牌經營提出明確要求, 此外剛性兌付對網貸行業而言時一個重大利好。

中國人民銀行相關負責人答記者問公開明確了下一步分工, 央行負責對資管業務實施宏觀審慎管理, 按照產品類型而非機構類型統一標準規制, 同類產品適用同一監管標準, 減少監管真空, 消除套利空間;央行牽頭建立資管產品統一報告制度和資訊系統, 對產品的發售、投資、兌付等各個環節進行即時、全面、動態監測, 為穿透監管奠定堅實基礎;金融監督管理部門在資管業務的市場准入和日常監管中, 強化功能監管,

並在《意見》框架內, 研究制定配套細則, 配套細則之間要相互銜接, 避免產生新的監管套利和不公平競爭。

中經金融是《中國經營報》旗下專注財經領域新聞的公眾號, 內容覆蓋銀行、保險、券商、基金、交易所等多個金融行業, 每天多條原創, 旨在為讀者提供有價值的內容服務。

[版權說明]

本文為原創內容, 如欲轉載, 請聯繫後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