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他一生僅留下三首詞,其中這一首美得令人窒息!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是南宋抗金將領岳飛的一首經典詞作, 它也是岳飛傳世三首詞中意境最美的一首。 雖然沒有《滿江紅》家喻戶曉, 但是它不同的風格展現和藝術表達手法, 配上含蓄雋永的詞語, 美得令人窒息。 寓情于景, 更是抒發了岳飛壯志難酬和擔憂時事的愛國情懷。

“昨夜寒蛩不住鳴。 驚回千里夢, 已三更”, “寒蛩”點明了此時的季節是在深秋, 面對國破家殘, 山河飄搖, 嶽飛宿夜難寐, 恢復中原的責任就如同昨夜的蟋蟀一樣時刻在腦海中鳴叫不停。 一次又一次把嶽飛從金戈鐵馬對抗金兵的夢中驚醒, 一直到了深夜的三更天。 抒發了嶽飛在夢中也不忘收復中原的愛國之情。

“起來獨自繞階行。 人悄悄, 簾外月朧明”, 這三句詞描寫了嶽飛在深秋的月夜, 被夢驚醒, 再無睡意, 獨自一人在臺階前徘徊的情形。 “獨自”二字說明嶽飛此刻的心境是孤獨寂寞, 心事無人訴說, 有一種“眾人皆醉我獨醒, 舉世皆濁我獨清”的淒涼心境。

下闋首句“白首為功名”, 表達了嶽飛終其一生渴望為國建功立業, 癡心不改的心願。 因此嶽飛在詞中以“舊山松竹老”來比喻在金人的統治之下, 還能頑強挺立, 渴望早日複國的中原父老。

以他們的年老, 暗示了收復中原的時間之長以及艱難, 而主要原因是因為有人阻擋收復中原的進程。

“欲將心事付瑤琴。 知音少, 弦斷有誰聽”, 嶽飛在這首詞的最後, 化用了俞伯牙和鐘子期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典故, 並借此寄託了自己的滿腔憤懣之情。

嶽飛將自己苦悶的心情, 以及壯志難酬和憂國憂民的心境寄託在琴弦之上。 嶽飛在詞中表達了自己沒有知音, 就算是把琴弦彈斷了也沒有人來聽的悲涼處境。

綜觀嶽飛的這首詞作, 即景抒情, 寓情于景。 嶽飛把自己一顆憂國憂民的心,

放在了深秋淒清的月色下徘徊, 他想要收復祖國失地, 卻面臨百般阻攔, 在委婉含蓄的詞句中, 流露出了嶽飛沉鬱悲愴的情懷。 其中尤以“欲將心事付瑤琴。 知音少, 弦斷有誰聽”三句最為絕美, 深受人們喜歡。

圖片來自網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