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留住鄉愁從傳承保護開始

近日, 省政府公佈第四批河北省歷史文化名鎮名村, 2鎮40村入選。 據瞭解, 自河北省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公佈之日起1年內, 所在地縣(市、區)政府要依法組織完成保護規劃編制。 加大保護投入力度, 鼓勵社會力量以多種形式參與保護利用。 (3月13日《河北日報》)

從“誠意、正心、修身”開始, 到“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實現, 每個人的血液裡都流淌著“家國情懷”。 故鄉的山水、鄉音的記憶、鄉土的氣息和家鄉菜的味道觸動每個人的心弦, 留下不同印記的鄉愁。 然而, 魂牽夢繞的鄉愁如何留住, 值得我們深思。

“三堡、六巷、十八莊”的蔚縣暖泉鎮,

四進四出的四合院講述著曾經的繁華;“古城、水城、太極城”的廣府古城, 一招一式中展現太極魅力……在燕趙大地上點綴著五彩斑斕的名鎮名村, 或為歷史軍事重鎮、或為民族特色名鎮, 這些都是歷史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 此次2鎮40村入選第四批河北省歷史文化名鎮名村, 使這些有著濃厚歷史底蘊的村落重新納入規劃保護中, 在眾人百般呵護中講述自己充滿神秘色彩的故事。

“鄉之首, 城之尾”的鄉鎮, 以及人們世代衍生繁息的村落, 在日益崛起的高樓大廈中失去了光彩, “無知”的人們被表面的物質文明遮住了雙眼。 而作為無數人生命的底色和成長的搖籃, 我們如何在快速的城鎮化進程中爭得一席之地,

不僅僅是為了獲得一個所謂的“窩”, 而是事關文化血脈的傳承。 納入保護範疇只是一個開始, 如何讓更多的人認識到其重要性, 更好地傳承與活化才是根本。

留住鄉愁, 就要以尊重自然的態度保持原真性、地域性和傳統特色去延續鄉情鄉音, 同時, 找到開發利用和合理保護的平衡點, 去挖掘名鎮名村的文化底蘊, 在保護中開發, 在開發中傳承。 只有這樣, 鄉愁才不只是兒時家鄉的山山水水、歷史文化、風土人情, 而是賦予其豐富色彩隨著年齡不斷茁壯成長。

屆時, 鄉愁, 不是“回不去的故鄉”, 而是看得見的景, 聽得見的風, 以及由我們去演繹的生活。 (譚小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