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作為五一檔最被看好的種子選手,《後來的我們》後來會怎樣?

傳媒大眼導讀

作者:李二冬

在經歷過春節檔的空前火爆後, 電影市場進入到一段相對低迷的平和期, 接連上映的多部電影, 包括享譽頗多的海外影片都沒能引爆電影市場, 甚至在小螢幕上, 接連上星的多部劇集也都普遍缺乏引爆市場的“王炸”作品。 整個行業急需一部作品充當“強心劑”的角色, 以期實現刷新話題、衝擊流量的現象級熱潮。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 在行業內普遍預測的結果來看, 最能在即將到來的五一檔擔此重任的, 竟然是來自歌手劉若英跨界導演後的首部作品《後來的我們》。 有“奶茶”的人氣和同名經典歌曲作噱頭,

再加上井柏然、周冬雨兩位人氣明星主演, 又請來張一白擔任監製, 田馥甄、陳奕迅演唱電影主題曲, 一連串看點都緊緊抓住了年輕受眾的視線。 目前該片的豆瓣評分已經竄升至7分, 還未上映時貓眼的期待人數就多達90萬之眾, 是位居第二名的《戰神記》的十倍。 而該片的預售總票房也創造了愛情片影史新紀錄, 突破億元大關, 稱霸五一檔似乎已成定局。

看片名就不難猜測, 《後來的我們》註定是一部曾經美好、後來分手, 將現任變前任的青春愛情片, 而這也讓人很自然地聯想到春節前意外大爆的《前任3》。 一部講述小鎮青年小眾意味十足的小情調、小情緒的小故事, 卻在上映後引發大反響、大票房、大話題。

尤其是該片在褒貶兩極間自由遊走的口碑態勢, 更是進一步激發了大眾的觀影好奇心。 這是《前任3》之所以能夠獲得成功的關鍵, 也是《後來的我們》嘗試複製這一成功先例的關鍵所在。

情懷打頭陣, 不哭算我輸

都說《後來的我們》與《前任3》講述情感、賣弄情懷, 不過單從《後來的我們》前期曝光的預告和宣傳海報自帶的鏡頭與色彩風格來看, 後者顯然更富文藝氣息。 鏡頭色調自帶綿密惆悵的強烈氣質, 這時時縈繞的憂鬱正是文藝青年最愛的養分。

此類主打愛情牌的文藝片, 往往更樂於強調現實帶來的無奈和無情,

目的就是要讓那些自詡為文藝青年的年輕人感同身受, 讓你揪心讓你哭, 逼格不夠矯情來湊, 反正誰還沒個青春?誰還沒個前任?矯情並非貶義, 情懷無需賣弄, 影片在俯拾皆是的矯情中抽取普遍共性的那一縷情懷, 緊緊圍繞著這一核心大做文章, 讓觀眾避無可避, 在憶往昔中潸然淚下。

本片改編自劉若英自己的小說《過年, 回家》, 原作的題目中家庭、親情關係更顯突出, 能否在電影中與情懷實現更好的融合, 並將其轉化為大銀幕上的精准呈現, 還要看觀眾的回饋。 而其主演的電影《生日快樂》, 同樣也是根據其創作的小說《happy birthday》改編而成, 故事講述的就是一對相愛的人因各種問題徘徊、留戀、無緣錯過的故事,

沒有什麼所謂的跌宕與波折, 全片就是不疾不徐地講述了一段深入靈魂的情感糾結。

流量、實力兼而有之的基礎上, 讓音樂走起

網路名言說得好:初見不識曲中意, 再見已是曲中人。 最讓人害怕的是, 突然聽懂了一首歌。

《前任3》與其配樂《說散就散》《體面》《相愛一場》, 二者之間的關係相輔相成,難分主次,你很難說清究竟是誰成就了誰。伴隨著KTV中男女主角的錯過,孟雲當街呼喊“林佳,我愛你”,林佳瘋狂吃芒果這些經典場景,當配樂一出,多少觀眾瞬間哭暈在影院。而影片的歌曲,早就發行的也再一次掀起熱潮,首次露面的更是讓演唱者廣受邀約,僅于文文的那一首《體面》,就成了唱遍各大晚會的年度熱曲。

音樂對青春愛情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既然賣弄的是情懷,“強說愁”就得“賦新詞”。針對本片的受眾主體,也就是那些或奮鬥、或文藝、或小鎮、或北漂的各色年輕人,當一首首緊隨劇情而來、夾雜著傷感情懷的音樂適時放出,勢必有著推波助瀾的奇佳效果。

以音樂提升影片質感,讓神交變得輕而易舉。更何況,《後來的我們》自帶BGM,也就是那首曾經紅遍大江南北,觸動了一代又一代人內心世界的《後來》。而影片的配樂中,一首來自田馥甄的《愛了好久的朋友》,和一首來自陳奕迅的《我們》,二人與影片整體氣質的極大吻合,也為這部電影贏得了更多的好感。一首歌能唱出一個故事,也很有可能唱紅一部電影。作為終極殺器,大有一派不唱哭你不甘休的架勢。尤其是當田馥甄的這首歌再次蟬聯環球音樂榜第一位的情況下,不僅為電影預熱提供了巨大的助推力,甚至有網友表示會為了歌曲專門去看這部電影。

金馬影后周冬雨自帶的清新文藝氣質,使她對各類小妞角色信手拈來;而井柏然轉型文藝風格後更是一路開掛、未遇敵手,有了這麼兩位主演,再加上素以愛情片見長的監製張一白坐陣(其出道的導演作品就是那部堪稱經典之作的《將愛情進行到底》,上一部擔當導演的影片則是《匆匆那年》),影片在軟硬體配置上均展現出文藝愛情片的高配系統。

懷舊行銷大獲成功,但造假疑雲卻為前景蒙上陰影

一部主打情懷牌的愛情電影,宣傳行銷首選當然是走懷舊風。這一點,從電影連續發佈的海報宣傳文案即可看出。“後來,我們總算學會了如何去愛。後來,我們什麼都有了,卻沒有了我們”“後來的我們為什麼贏過了漂泊輸給了孤獨”“後來的我們為了誰四處遷徙,為了誰回到故里”,這一連串懷舊意味濃郁的宣傳語,加之黑白色調的海報,春運時的茫茫人海,擁擠的歸途中孤獨與陪伴,都讓影片的質感更上一層樓。正如劉若英在電影首映禮上說的那樣,自己打造的是一部所有人都可以看的電影。

懷舊是為了適應影片主打情懷的內容設置。關於這一點,《前任3》的行銷負責人在北京電影節上就曾強調“行銷是為好故事添磚加瓦”。以《後來》的宣發為例,《後來的我們》去年10月開機,劉若英在當時的巡迴演唱會上演唱《後來》失聲痛哭,《愛了很久的我們》引發回憶熱潮,網友評論分享自己的故事,加上接連發佈的精彩文案,無不觸動著觀眾的情感神經。隨著不斷積澱的期待值,當陳奕迅的《我們》一出,短時間內就空降網易雲首位的位置,再次引發了觀眾的極大熱情。此外,北京全球首映禮上王寶強的“八個特別”,陳可辛的“非常羡慕、非常好看”,以及上海點映時湯唯力挺女導演不易以及韓寒熱唱回憶自己的北漂經歷,都為影片的未映先火起到了很好的鋪墊效果。

儘管目前此事仍在深入調查中,可一旦落下實錘,無論這種造假行為究竟來自哪一方,都將直接拉低影片的形象與信譽,也會對市場秩序產生惡劣的影響。

就本片來說,如此的高級配備無需推高票房,拉動話題,違背其文藝懷舊的風格定位,即使影片內容品質過關,也將為人所詬病,實乃多此一舉的敗筆。

如今,《後來的我們》已經揭開廬山真面,造假疑雲有待撥開,至於該片的後來又將怎樣,一切還要由觀眾和市場給出最後的答案。

二者之間的關係相輔相成,難分主次,你很難說清究竟是誰成就了誰。伴隨著KTV中男女主角的錯過,孟雲當街呼喊“林佳,我愛你”,林佳瘋狂吃芒果這些經典場景,當配樂一出,多少觀眾瞬間哭暈在影院。而影片的歌曲,早就發行的也再一次掀起熱潮,首次露面的更是讓演唱者廣受邀約,僅于文文的那一首《體面》,就成了唱遍各大晚會的年度熱曲。

音樂對青春愛情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既然賣弄的是情懷,“強說愁”就得“賦新詞”。針對本片的受眾主體,也就是那些或奮鬥、或文藝、或小鎮、或北漂的各色年輕人,當一首首緊隨劇情而來、夾雜著傷感情懷的音樂適時放出,勢必有著推波助瀾的奇佳效果。

以音樂提升影片質感,讓神交變得輕而易舉。更何況,《後來的我們》自帶BGM,也就是那首曾經紅遍大江南北,觸動了一代又一代人內心世界的《後來》。而影片的配樂中,一首來自田馥甄的《愛了好久的朋友》,和一首來自陳奕迅的《我們》,二人與影片整體氣質的極大吻合,也為這部電影贏得了更多的好感。一首歌能唱出一個故事,也很有可能唱紅一部電影。作為終極殺器,大有一派不唱哭你不甘休的架勢。尤其是當田馥甄的這首歌再次蟬聯環球音樂榜第一位的情況下,不僅為電影預熱提供了巨大的助推力,甚至有網友表示會為了歌曲專門去看這部電影。

金馬影后周冬雨自帶的清新文藝氣質,使她對各類小妞角色信手拈來;而井柏然轉型文藝風格後更是一路開掛、未遇敵手,有了這麼兩位主演,再加上素以愛情片見長的監製張一白坐陣(其出道的導演作品就是那部堪稱經典之作的《將愛情進行到底》,上一部擔當導演的影片則是《匆匆那年》),影片在軟硬體配置上均展現出文藝愛情片的高配系統。

懷舊行銷大獲成功,但造假疑雲卻為前景蒙上陰影

一部主打情懷牌的愛情電影,宣傳行銷首選當然是走懷舊風。這一點,從電影連續發佈的海報宣傳文案即可看出。“後來,我們總算學會了如何去愛。後來,我們什麼都有了,卻沒有了我們”“後來的我們為什麼贏過了漂泊輸給了孤獨”“後來的我們為了誰四處遷徙,為了誰回到故里”,這一連串懷舊意味濃郁的宣傳語,加之黑白色調的海報,春運時的茫茫人海,擁擠的歸途中孤獨與陪伴,都讓影片的質感更上一層樓。正如劉若英在電影首映禮上說的那樣,自己打造的是一部所有人都可以看的電影。

懷舊是為了適應影片主打情懷的內容設置。關於這一點,《前任3》的行銷負責人在北京電影節上就曾強調“行銷是為好故事添磚加瓦”。以《後來》的宣發為例,《後來的我們》去年10月開機,劉若英在當時的巡迴演唱會上演唱《後來》失聲痛哭,《愛了很久的我們》引發回憶熱潮,網友評論分享自己的故事,加上接連發佈的精彩文案,無不觸動著觀眾的情感神經。隨著不斷積澱的期待值,當陳奕迅的《我們》一出,短時間內就空降網易雲首位的位置,再次引發了觀眾的極大熱情。此外,北京全球首映禮上王寶強的“八個特別”,陳可辛的“非常羡慕、非常好看”,以及上海點映時湯唯力挺女導演不易以及韓寒熱唱回憶自己的北漂經歷,都為影片的未映先火起到了很好的鋪墊效果。

儘管目前此事仍在深入調查中,可一旦落下實錘,無論這種造假行為究竟來自哪一方,都將直接拉低影片的形象與信譽,也會對市場秩序產生惡劣的影響。

就本片來說,如此的高級配備無需推高票房,拉動話題,違背其文藝懷舊的風格定位,即使影片內容品質過關,也將為人所詬病,實乃多此一舉的敗筆。

如今,《後來的我們》已經揭開廬山真面,造假疑雲有待撥開,至於該片的後來又將怎樣,一切還要由觀眾和市場給出最後的答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