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梅墨生|為沈尹默書法“正名”及其他

我經過二十餘年的認識, 決定為沈尹默書法“正名”——當然, 是個人意義的自我認知糾偏。

20世紀90年代初, 筆者在連載于《書法報》的《現代書法家系列批評》文章中曾對沈尹默有褒貶。

大意是:沈先生的書法是師法晉唐的, “在平和中追求美的變化與豐富”, “在今人看來這種風格無疑太‘傳統’或者失之古典主義了”。 甚至還批評其書法“欠缺某種‘現代感’”。 拙文一方面肯定了沈書的“入古”, 一方面也指出其書藝術創造上的“不足”。

時過境遷, 筆者在不斷地瞭解與研究中, 逐漸改變了上述看法。 這也算本人從學理上為沈尹默書法進行一次自我“正名”, 同時也是本人書法思想的一個轉化與深化——不啻於是一次自我批評。

本人無力評價“後書法時期”之“後書法”種種, 筆者更感興趣的是“書法”之傳統延續性到底如何?隨之而來的是, 設若“傳統”仍然存活, 其開拓性將在何一層面得以展開?與此密切相關, 本人十分關心書寫活動與書寫者的心理與生理相關性, 作為“藝術”的“書法”在何種程度上“如其人”“如其文”,

並由此帶給觀者一種生命情懷。

在多年反省之後, 我不得不承認沈尹默們的書寫是一種生命與文化的真實踐履, 這種書法實踐是“人藝一如”的, 是心物不隔的, 不造作, 不借勢, 不虛張, 不衝動, 是可以安妥人的身心、淨化人的精神的“自然書寫”。 站在人類個體生命自由的立場, 何種書寫可以暢神盡性皆無不可, 但是中國文化的生命情懷並不以自我宣洩為最高理想, 而應以“致中和, 天地位焉、萬物育焉”為境界。 “君子而時中”其實不僅是儒家生命道德境界, 也是道、釋家同樣遵奉的美好狀態。

“後”文化從本質上說並不是中國精神。 “中”與“和”的文化才是民族“潛意識”與“集體無意識”。 因此, 當我們在人群中, 我們的自我修養愈高,

我們才愈被視為“美”。 “天地”之“大美”乃在於“不言”——人生之“大美”也在沖和淵穆之中。

藝術乃在代表並實現了一種文化生命的超然境界, 首先, 應當是自然境界。 以此而視沈尹默先生之書寫及其書寫之結果, 我終於發現, 那是“君子中庸”也, “道法自然”也。

在這個日漸喧囂的浮華時代, 沈尹默式的從容典雅是太少了,而不是太多了。

沈尹默式的從容典雅是太少了,而不是太多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