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真正的好故事不怕劇透,真正的好朋友不會劇透《複聯3》

4月25日, 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將相繼迎來《復仇者聯盟3:無限戰爭》, 而這部2018第一大爽片登陸內地銀幕還需再等待些時日, 相信每一位抱有無限期待的朋友從今日起都將擔憂一件事——劇透。

話說, 最近確實有兩部作品, “劇透”很可能對在座各位造成毀滅性打擊。

一部是在北京時間4月23日回歸的《西部世界》第二季。

另一部自然是《復仇者聯盟3》。

劇透的確很惱人, 但它們也沒那麼可怕, 無非是一種心理現象罷了。 記住, 真正的好故事不怕劇透, 真正的好朋友不會劇透。

今天, 就想和大家聊聊輕鬆一點的, 關於“劇透”的話題。

不管你是厭惡劇透還是喜歡劇透, 本文保證最後都滿足你的需求。 (這算劇透嗎?)

為什麼被劇透很鬱悶?

1、劇透破壞了電影營造的真實性

喜歡聽故事是人的天性。 耶魯大學心理學教授保羅·布魯姆在他的著作《快感:為什麼它讓我們欲罷不能》中指出, 我們寧願將大把的空餘時間放在虛擬的世界裡——閱讀、電視、電影, 和電子遊戲——而不是投入現實之中。

為什麼?布魯姆和其他一些心理學家認為, 我們有時候會分不清現實與虛構。

相關研究可以支持他們的觀點, 一項實驗表明, 沒人會吃做成poo poo形狀的花生醬, 即便心裡清楚這是什麼。

事物的外表與實質發生了混淆, 就像色情書刊與電影之所以受歡迎, 因為這東西可以起到替代作用——人腦子裡的某個地方肯定把它們與真實的性行為給搞混了。

聽故事時, 人腦中負責思考的部分會不斷發出警報“這都是假的”, 但與此同時, 另一塊與本能相關的區域卻會發出相反的信號。 於是我們才能夠暫時拋開現實, 渾然忘我地投入到一個好故事當中。

這也正是無數人熱愛電影的原因——它能在某種意義上讓你增加新的人生體驗,就像一個醒來後還歷歷在目的夢。

而劇透就如同當頭棒喝一樣把你從虛幻中叫醒——你都知道角色的命運和最終結局了,所以這只是一個故事而已,再也沒法當真。

2、懸念得懸著才有魅力

“懸念”肯定不是我們聽故事的全部目的,但倘若一個故事少了最大的未知因素,那麼樂趣肯定也會打折。

人就是這麼奇怪——有時候,“期待一件事情發生”所帶來的喜悅甚至會大過那件事本身。

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丹尼爾·吉伯特在《跌跌撞撞的幸福》一書中寫道,“期待的快感,就好比用半個蘋果榨出雙份果汁一樣。”

等快遞的感受大家都有過吧。

3、劇透影響關注點

當結局預先揭曉,觀看的方式也隨之改變。被劇透後,你的興趣只能轉移到故事的細節上。

像《第六感》、《孤兒怨》和《禁閉島》這類電影,首看和二刷的關注點會很不同,有兩種樂趣,但如果還沒看就被劇透了,哪種樂趣都沒了。

當然,有些電影的結局並沒有那麼重要。比如,誰也不會關心邦德能否阻止壞蛋的超級陰謀,大家關注的是他到底怎麼幹——爆炸場面怎麼樣?有什麼豪車和新式武器登場?邦女郎的姿色如何?

但如果一個故事的重心不是細節,而是情節本身的迂回輾轉乃至驚人之筆,劇透就足以毀掉一切。

然而,劇透真的就那麼十惡不赦嗎?

非也,當年油管著名頻道好好兄弟(Fine Brothers)有一個固定節目叫《x分鐘內劇透完》,顧名思義,這個節目不幹別的,專門高效劇透,比如《5分鐘內透完100部電影結局》、《5分鐘劇透100部恐怖片》還有《8分鐘星戰系列完全劇透》等等。

這些視頻的點擊量不低,都是百萬級別的,也許當一個故事失去懸念時,再去理解它就容易得多,我們的注意力也會轉移到更深層面上來。

作者悉心安排的伏筆和暗示,只有從整體角度觀察才能體會到的精巧結構,作品的審美趣味和感染力,屆時都將清晰可見。

這就跟每重看一次你熱愛的電影總會有新發現是同樣的道理。或許真正的好故事不怕被劇透,那些流傳千古的名篇——從特洛伊木馬到三打白骨精——無論被觀看和討論了多少次,也依舊迷人。

《俄狄浦斯王》的藝術價值在於主人公的悲劇命運,而不是“殺父娶母”的狗血情節。

劇透也沒法阻止人類一遍又一遍翻拍這些經典,比如2017年上映的《東方快車謀殺案》。

另一方面,很多把“驚人之筆”當成唯一目標的作品往往容易落入“為了逆轉而逆轉”的窠臼,手法刻意、人物單薄,藝術性欠缺。我們雖然可能在懸念的驅使下一口氣把故事看完,卻絕對沒有再次拿起它的欲望。

這樣的閱讀或者觀影其實並不健康,對作者也似乎沒好處,請看奈特·沙馬蘭是怎樣一步步從“逆轉王”淪落成“爛片王”的,直到2016年他才靠《分裂》翻身。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劇透有理”。

深層次的欣賞體驗與情節的講述本來就不矛盾,也完全可以通過二刷來獲得。但戲劇性所帶來的強烈感情衝擊卻永遠是獨一無二的,《羅密歐與茱麗葉》的第一批觀眾肯定比我們這些早早被“世界文學名著精要”毀掉懸念的後來者幸運。

所以,能不被劇透讀完四大名著的外國人民多麼幸福啊!

“劇透一時爽,全家火葬場”,劇透太可怕,有些電影甚至會主動防止劇透,比如《七宗罪》宣發之時,兇手的演員沒有露面,甚至電影開頭也不出現他的名字。

羅素兄弟也請求早看到《復仇者聯盟3》的觀眾不要劇透,還出動了滅霸的無限手套,“我們只會在洛杉磯4月23號首映開始放全片,而首映只比4月25號全球上映早一點點。過去兩年,我們努力保密劇情,只有少數人知道真正的劇情。”

中國上映時間為5月11號,晚於大部分國家兩周左右,沒有不透風的牆,要想不被劇透或者減少劇透,還是得主動出擊才行,下面給大家介紹血淚教訓之“防劇透九法”——

1、提高警惕性

熱門劇集和電影肯定會成為網路上的焦點,所以在劇透案發高峰期——比如週五晚上,你需要像走雷區一樣時刻保持警惕,見到苗頭不對就迅速關掉網頁。

2、把他們拉黑

發條朋友圈嚴肅聲明自己不想被劇透(這應該是已經是人類共識了),對威脅你的要堅決賄賂,對有案底的傢伙要堅決拉黑。

3、飛行模式

4、去旅行

比斷網更徹底地“與世隔絕”,當然你一定要找個沒有無線熱點甚至電視電腦的目的地才行——這種地方現在也不好找了吧?

5、安裝防劇透應用

《絕命毒師》最終季播映時,Netflix推出了一款“防劇透”應用Spoiler Foiler,可以自動過濾Facebook和Twitter上的劇透資訊,並用“劇透注意,點擊查看”字樣將敏感內容覆蓋。

效果如下:

類似的應用還有很多,比如Chrome外掛程式Unspoiler,它能將網頁裡涉及劇透的標題覆蓋掉。

6、耳塞

當你來到影院碰上剛散場的熱議人群,一副耳塞可以避免功虧一簣,當然如果你看的是零點場就基本可以放心了。

7、成為原著黨

許多電影改編自小說、漫畫、遊戲,你大可先領略原著的風采。原著黨對劇透無所畏懼,甚至還覺得故事明明不應該是這樣的。

只有原著黨劇透別人,沒有原著黨被劇透一說,當然改編幅度太大的電影除外。 《牽引城市》改編自奇幻小說《致命引擎》;《阿麗塔:戰鬥天使》原著是漫畫《銃夢》。

8、看得夠快

只要我看的夠快,劇透就追不上我。

對於《權力的遊戲》和《西部世界》這樣的周更劇,苦練英語,看生肉,看直播,只要你是最早看到的,自然就不會被劇透;

對於某些電影,利用出國旅行先睹為快,能從根源防止劇透。

9、看得夠多

除了點對點式防劇透,其實無時無刻都有各種作品的內容和結局正在被探討,看得電影越多,自然越難被劇透,甚至還能預測大部分電影劇情走向——福爾摩斯看懸疑片也許就是“開頭猜結局”吧。

當然,如果你不怕劇透,甚至“無劇透,不電影”,那推薦你一個網站——Spoil Yourself,同樣來自Netflix,網頁上有一個大大的紅色按鈕,只要輕輕按一下,從《絕命毒師》到《單身男子》,各種影視作品的爆點、神轉折和結局都會以視頻的形式直接展示。

最後,祝大家都能免受劇透之苦,在影院親自感受驚喜,或是承受傷痛。

這也正是無數人熱愛電影的原因——它能在某種意義上讓你增加新的人生體驗,就像一個醒來後還歷歷在目的夢。

而劇透就如同當頭棒喝一樣把你從虛幻中叫醒——你都知道角色的命運和最終結局了,所以這只是一個故事而已,再也沒法當真。

2、懸念得懸著才有魅力

“懸念”肯定不是我們聽故事的全部目的,但倘若一個故事少了最大的未知因素,那麼樂趣肯定也會打折。

人就是這麼奇怪——有時候,“期待一件事情發生”所帶來的喜悅甚至會大過那件事本身。

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丹尼爾·吉伯特在《跌跌撞撞的幸福》一書中寫道,“期待的快感,就好比用半個蘋果榨出雙份果汁一樣。”

等快遞的感受大家都有過吧。

3、劇透影響關注點

當結局預先揭曉,觀看的方式也隨之改變。被劇透後,你的興趣只能轉移到故事的細節上。

像《第六感》、《孤兒怨》和《禁閉島》這類電影,首看和二刷的關注點會很不同,有兩種樂趣,但如果還沒看就被劇透了,哪種樂趣都沒了。

當然,有些電影的結局並沒有那麼重要。比如,誰也不會關心邦德能否阻止壞蛋的超級陰謀,大家關注的是他到底怎麼幹——爆炸場面怎麼樣?有什麼豪車和新式武器登場?邦女郎的姿色如何?

但如果一個故事的重心不是細節,而是情節本身的迂回輾轉乃至驚人之筆,劇透就足以毀掉一切。

然而,劇透真的就那麼十惡不赦嗎?

非也,當年油管著名頻道好好兄弟(Fine Brothers)有一個固定節目叫《x分鐘內劇透完》,顧名思義,這個節目不幹別的,專門高效劇透,比如《5分鐘內透完100部電影結局》、《5分鐘劇透100部恐怖片》還有《8分鐘星戰系列完全劇透》等等。

這些視頻的點擊量不低,都是百萬級別的,也許當一個故事失去懸念時,再去理解它就容易得多,我們的注意力也會轉移到更深層面上來。

作者悉心安排的伏筆和暗示,只有從整體角度觀察才能體會到的精巧結構,作品的審美趣味和感染力,屆時都將清晰可見。

這就跟每重看一次你熱愛的電影總會有新發現是同樣的道理。或許真正的好故事不怕被劇透,那些流傳千古的名篇——從特洛伊木馬到三打白骨精——無論被觀看和討論了多少次,也依舊迷人。

《俄狄浦斯王》的藝術價值在於主人公的悲劇命運,而不是“殺父娶母”的狗血情節。

劇透也沒法阻止人類一遍又一遍翻拍這些經典,比如2017年上映的《東方快車謀殺案》。

另一方面,很多把“驚人之筆”當成唯一目標的作品往往容易落入“為了逆轉而逆轉”的窠臼,手法刻意、人物單薄,藝術性欠缺。我們雖然可能在懸念的驅使下一口氣把故事看完,卻絕對沒有再次拿起它的欲望。

這樣的閱讀或者觀影其實並不健康,對作者也似乎沒好處,請看奈特·沙馬蘭是怎樣一步步從“逆轉王”淪落成“爛片王”的,直到2016年他才靠《分裂》翻身。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劇透有理”。

深層次的欣賞體驗與情節的講述本來就不矛盾,也完全可以通過二刷來獲得。但戲劇性所帶來的強烈感情衝擊卻永遠是獨一無二的,《羅密歐與茱麗葉》的第一批觀眾肯定比我們這些早早被“世界文學名著精要”毀掉懸念的後來者幸運。

所以,能不被劇透讀完四大名著的外國人民多麼幸福啊!

“劇透一時爽,全家火葬場”,劇透太可怕,有些電影甚至會主動防止劇透,比如《七宗罪》宣發之時,兇手的演員沒有露面,甚至電影開頭也不出現他的名字。

羅素兄弟也請求早看到《復仇者聯盟3》的觀眾不要劇透,還出動了滅霸的無限手套,“我們只會在洛杉磯4月23號首映開始放全片,而首映只比4月25號全球上映早一點點。過去兩年,我們努力保密劇情,只有少數人知道真正的劇情。”

中國上映時間為5月11號,晚於大部分國家兩周左右,沒有不透風的牆,要想不被劇透或者減少劇透,還是得主動出擊才行,下面給大家介紹血淚教訓之“防劇透九法”——

1、提高警惕性

熱門劇集和電影肯定會成為網路上的焦點,所以在劇透案發高峰期——比如週五晚上,你需要像走雷區一樣時刻保持警惕,見到苗頭不對就迅速關掉網頁。

2、把他們拉黑

發條朋友圈嚴肅聲明自己不想被劇透(這應該是已經是人類共識了),對威脅你的要堅決賄賂,對有案底的傢伙要堅決拉黑。

3、飛行模式

4、去旅行

比斷網更徹底地“與世隔絕”,當然你一定要找個沒有無線熱點甚至電視電腦的目的地才行——這種地方現在也不好找了吧?

5、安裝防劇透應用

《絕命毒師》最終季播映時,Netflix推出了一款“防劇透”應用Spoiler Foiler,可以自動過濾Facebook和Twitter上的劇透資訊,並用“劇透注意,點擊查看”字樣將敏感內容覆蓋。

效果如下:

類似的應用還有很多,比如Chrome外掛程式Unspoiler,它能將網頁裡涉及劇透的標題覆蓋掉。

6、耳塞

當你來到影院碰上剛散場的熱議人群,一副耳塞可以避免功虧一簣,當然如果你看的是零點場就基本可以放心了。

7、成為原著黨

許多電影改編自小說、漫畫、遊戲,你大可先領略原著的風采。原著黨對劇透無所畏懼,甚至還覺得故事明明不應該是這樣的。

只有原著黨劇透別人,沒有原著黨被劇透一說,當然改編幅度太大的電影除外。 《牽引城市》改編自奇幻小說《致命引擎》;《阿麗塔:戰鬥天使》原著是漫畫《銃夢》。

8、看得夠快

只要我看的夠快,劇透就追不上我。

對於《權力的遊戲》和《西部世界》這樣的周更劇,苦練英語,看生肉,看直播,只要你是最早看到的,自然就不會被劇透;

對於某些電影,利用出國旅行先睹為快,能從根源防止劇透。

9、看得夠多

除了點對點式防劇透,其實無時無刻都有各種作品的內容和結局正在被探討,看得電影越多,自然越難被劇透,甚至還能預測大部分電影劇情走向——福爾摩斯看懸疑片也許就是“開頭猜結局”吧。

當然,如果你不怕劇透,甚至“無劇透,不電影”,那推薦你一個網站——Spoil Yourself,同樣來自Netflix,網頁上有一個大大的紅色按鈕,只要輕輕按一下,從《絕命毒師》到《單身男子》,各種影視作品的爆點、神轉折和結局都會以視頻的形式直接展示。

最後,祝大家都能免受劇透之苦,在影院親自感受驚喜,或是承受傷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