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洛陽市瀍河回族區:文史交融彙聚瀍河 現代化民族城區再創輝煌

▶曹操練兵九龍台、隋唐漕運通天下、老子故居、孔子入周問禮……流經洛陽的伊洛瀍澗四條河流, 故事最多的當數瀍河。 早在七八千年前, 這裡狩獵採集、生息繁衍。 瀍河靜靜流淌, 這裡文史交融, 人文薈萃。 作為洛河的一個分支, 在上萬年的流淌中沉積了太多歷史的痕跡, 還積澱了回漢和睦相處、多民族團結進步的厚重人文底蘊, 供人們憑弔和遐想, 形成了獨具一格的瀍河魅力。

□東方今報·猛獁新聞記者 夏秀琴 通訊員 王少峰/文 記者 張歡歡/圖

昔日人文薈萃文史交融,今朝宜業宜居現代化中心城區

【】瀍河兩岸遺跡密佈 處處充滿故事

洛陽有伊、洛、瀍、澗四條河流, 是促成洛陽成為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支撐點。 這四河之一, 其中便有瀍河。 瀍河, 在歷史上是一條名河。 那時瀍河水力充沛穩定, 河雖小但水流量平穩, 非常適合人類在其旁居住、勞作、生活, 甚至行船。

沿著瀍河西岸九龍台街道緩緩而行, 這裡幽靜、安詳, 誰能想到一千多年前這裡卻回蕩著東漢末年的戰鼓馬嘶。

“東漢末年, 曹操蓄意簒漢自立, 為此他在瀍河以西修建了一座閱兵台, 即後人稱為的九龍台,並在台的南邊開闢了廣闊的練兵場。 ”洛陽市瀍河回族區創建辦主任劉志軍介紹, 這就是曹操曾經練兵的九龍台遺址。 在九龍台街道的對岸是勒馬聽風街, 相傳關羽曾匹馬單刀, 來到離曹操練兵場僅一水之隔的瀍河東岸探聽曹軍虛實。

瀍河兩岸佈滿了歷代人類生活的遺跡、遺物。 在今孟津縣城西的班溝村, 瀍河以南的臺地上, 2010年在全國文物普查中發現了一處新石器遺址, 說明在當時瀍河上游附近已有人類居住。

瀍河順流而下, 瀍水之西, 聳立著歷史上著名的北魏孝文帝元宏及文昭皇太后墓。

在瀍河東岸的區域裡, 有一處著名的古代遺跡:洛陽八大景之一的“銅駝暮雨”。 在隋唐時, 這裡曾是銅駝坊, 是一個高雅的住宅區。 由於位於瀍河之畔, 這裡地勢較低, 故每當傍晚時分, 家家戶戶炊煙嫋嫋、暮雲沉沉, 呈現出一派雨前的情景, 故有“銅駝暮雨”之稱。

瀍河西岸, 聳立著一組氣勢恢弘的建築——潞澤會館, 始建於清乾隆九年, 距今已近三百年。

新石器遺址、古代墓葬、古代建築及廟宇……瀍河兩岸, 從古至今發生了多少轟轟烈烈的歷史事件, 上演了多少傳說。

瀍河自古水陸交通便利, 山陝會館印證著以前經貿繁榮

【】老子孔子在這裡相會 留下千古智慧

沿瀍河南行, 一座小院隱藏在一個家屬院內。 這座小院曾居住著一位我們的先賢:老子。

2005年3月, 考古人員在洛陽市第二十四中學家屬院南院內一座正在拆除的老宅破舊牆體內, 發現藏有原老子故宅的磚雕和石碑。

隨後, 文物工作者又在該民宅內找到7塊青色磚雕,

每塊長約29釐米, 寬約16釐米, 厚約5釐米, 依次排列起來為“瀍東寺老子故宅”,為清代文物。

老子故宅遺址位於瀍河東岸, 現被洛陽市第二十四中學家屬院包圍, 青磚紅柱, 古韻悠悠。 它只剩下一間大殿, 原有的門樓及東西廈房均不存在, 原大門曾有精美的石刻雕畫, 也已遺失。

老子是我國古代傑出的思想家、哲學家和道家學說創始人, 東周時期, 孔子曾多次率學生入周問禮, 向老子求教。 因此, 老子思想對儒家文化的形成產生過重大影響, 使老莊流派和孔子思想為基礎的“儒道互補”構成了我國傳統文化的主流, 不僅為我國道教文化和佛教禪宗的誕生提供了必要條件, 而且也直接促進了古典醫學、養生學、自然科學等的發展。

後人為了紀念老子、孔子這兩位我國歷史上的聖人相會,建立了“孔子入周問禮碑”。它位於洛陽市瀍河回族區東關大街北側,此碑為清代雍正五年,河南府尹張漢、洛陽縣令郭朝鼎重修文廟時所立。

文史交融彙聚魅力瀍河,博古通今再創輝煌文明

【】自古水陸交通便利 “國家糧倉”見證輝煌

崢嶸歲月,滄桑巨變。

洛陽市瀍河回族區這片土地曾是周、漢、魏晉、隋唐等朝代的京畿重地,自唐以來,已有阿拉伯、波斯等國商人來此經商定居,元朝又有大批回回軍留洛屯墾,經過明清兩朝,回族人口漸增。

“這與瀍河轄區在當時洛陽所處的位置有關。”洛陽市瀍河回族區委宣傳部工作人員介紹,洛陽是唐朝時的東都,轄區是它的東大門,北依邙山,南臨洛河,瀍河縱貫其中,地理位置優越,交通極為方便。隋、唐時期,官船、商船都是從這裡入洛河經黃河而進入大運河下江南的,故轄區當時不但是東都洛陽的物資交流中心,而且是它的一個重要出入門戶。

中阿商人來往頻繁,客商車舟絡繹不絕,這種水陸便利條件,使轄區成為經濟繁榮,人文薈萃之地。過往的阿拉伯使節和商人,無論是西去長安,或東到沿海各港口城市,都要經過轄區,其中有些人長期在此留居、經商、安家落戶,成為轄區最早的回回先民。

在洛陽市瀍河回族區瀍河鄉馬坡、小李村西,是回洛倉遺址,這是隋煬帝于大業二年設置的一座“國家糧倉”。1000多年前,全國各地的糧食經隋唐大運河運抵洛陽,儲存在這個國家級糧倉內。如今,回洛倉遺址成為大運河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一個重要遺址點、隋唐時期中國發達的南北漕運的歷史見證。

在該區西北部,是含嘉倉遺址。唐王朝規定,東都洛陽以東的租米都先經隋唐大運河集中在含嘉倉,再由含嘉倉通過陸路運至陝州,含嘉倉因此成為當時全國最大的糧倉。

歷史上,瀍河回族區所處的位置水陸交通便利,一直是通衢之地,回洛倉、含嘉倉印證了那些輝煌。

【】昔日人文薈萃文史交融 今朝宜業宜居現代化民族城區

“文史交融彙聚魅力瀍河,博古通今再創輝煌文明”。昔日,這裡風景秀麗、人文薈萃,久遠的文明浸潤和深厚的歷史人文積澱,給予了這一方水土豐厚的文明滋養。今日,洛陽市瀍河回族區依靠獨特的區位優勢和蓬勃的發展生機,贏得了“洛陽東大門”和“河洛東方明珠”的美譽。

這是區委、區政府全力打造“服務型”政府的結果。近年,瀍河回族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全面從嚴治党,切實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注重解決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加大民生投入力度,每年投入70%左右的財力用於興辦各項惠民實事,持續提升群眾幸福指數。

該區籌措資金,加大城市基礎設施投入;著力發展優勢產業、加快經濟發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建設美麗家園;以“家風家訓館”、“農村文化大院”、“基層黨校”為陣地,以“最美洛陽人”、“道德模範”、“身邊好人”先進典型評選活動為載體,深入開展精神文明及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市民文明素質,把現代文明輻射到鄉辦和社區(村)。

“致力文明提升,建設人文瀍河、活力瀍河。”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洛陽市瀍河回族區進一步完善城鄉文化設施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強民間傳統文化和非遺文化的傳承、保護和發展,積極做好絲綢之路、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利用,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共同繁榮發展。

該區致力城鄉統籌,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進程,增強城區綜合承載能力,進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加強城市管理,著力打造宜業宜居的現代化民族城區。

後人為了紀念老子、孔子這兩位我國歷史上的聖人相會,建立了“孔子入周問禮碑”。它位於洛陽市瀍河回族區東關大街北側,此碑為清代雍正五年,河南府尹張漢、洛陽縣令郭朝鼎重修文廟時所立。

文史交融彙聚魅力瀍河,博古通今再創輝煌文明

【】自古水陸交通便利 “國家糧倉”見證輝煌

崢嶸歲月,滄桑巨變。

洛陽市瀍河回族區這片土地曾是周、漢、魏晉、隋唐等朝代的京畿重地,自唐以來,已有阿拉伯、波斯等國商人來此經商定居,元朝又有大批回回軍留洛屯墾,經過明清兩朝,回族人口漸增。

“這與瀍河轄區在當時洛陽所處的位置有關。”洛陽市瀍河回族區委宣傳部工作人員介紹,洛陽是唐朝時的東都,轄區是它的東大門,北依邙山,南臨洛河,瀍河縱貫其中,地理位置優越,交通極為方便。隋、唐時期,官船、商船都是從這裡入洛河經黃河而進入大運河下江南的,故轄區當時不但是東都洛陽的物資交流中心,而且是它的一個重要出入門戶。

中阿商人來往頻繁,客商車舟絡繹不絕,這種水陸便利條件,使轄區成為經濟繁榮,人文薈萃之地。過往的阿拉伯使節和商人,無論是西去長安,或東到沿海各港口城市,都要經過轄區,其中有些人長期在此留居、經商、安家落戶,成為轄區最早的回回先民。

在洛陽市瀍河回族區瀍河鄉馬坡、小李村西,是回洛倉遺址,這是隋煬帝于大業二年設置的一座“國家糧倉”。1000多年前,全國各地的糧食經隋唐大運河運抵洛陽,儲存在這個國家級糧倉內。如今,回洛倉遺址成為大運河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一個重要遺址點、隋唐時期中國發達的南北漕運的歷史見證。

在該區西北部,是含嘉倉遺址。唐王朝規定,東都洛陽以東的租米都先經隋唐大運河集中在含嘉倉,再由含嘉倉通過陸路運至陝州,含嘉倉因此成為當時全國最大的糧倉。

歷史上,瀍河回族區所處的位置水陸交通便利,一直是通衢之地,回洛倉、含嘉倉印證了那些輝煌。

【】昔日人文薈萃文史交融 今朝宜業宜居現代化民族城區

“文史交融彙聚魅力瀍河,博古通今再創輝煌文明”。昔日,這裡風景秀麗、人文薈萃,久遠的文明浸潤和深厚的歷史人文積澱,給予了這一方水土豐厚的文明滋養。今日,洛陽市瀍河回族區依靠獨特的區位優勢和蓬勃的發展生機,贏得了“洛陽東大門”和“河洛東方明珠”的美譽。

這是區委、區政府全力打造“服務型”政府的結果。近年,瀍河回族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全面從嚴治党,切實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注重解決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加大民生投入力度,每年投入70%左右的財力用於興辦各項惠民實事,持續提升群眾幸福指數。

該區籌措資金,加大城市基礎設施投入;著力發展優勢產業、加快經濟發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建設美麗家園;以“家風家訓館”、“農村文化大院”、“基層黨校”為陣地,以“最美洛陽人”、“道德模範”、“身邊好人”先進典型評選活動為載體,深入開展精神文明及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市民文明素質,把現代文明輻射到鄉辦和社區(村)。

“致力文明提升,建設人文瀍河、活力瀍河。”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洛陽市瀍河回族區進一步完善城鄉文化設施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強民間傳統文化和非遺文化的傳承、保護和發展,積極做好絲綢之路、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利用,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共同繁榮發展。

該區致力城鄉統籌,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進程,增強城區綜合承載能力,進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加強城市管理,著力打造宜業宜居的現代化民族城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