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姚振華的勝利大逃亡:捧著數十億鈔票撤離寶萬之爭的戰場

任你逃到天涯海角, 總脫不開那股濃濃的味道:中國菜。

姚振華減持了。 從4月3日發佈公告以來, 連續2次通過大宗交易減持了萬科股份,

最近一次是24日, 成交總計6346.59萬股, 涉及金額18.65億。

萬科的股價目前在30元徘徊, 按照寶能系持倉成本16.08元估算, 本次減持的浮盈大約8.38億元, 加上17日的那次減持, 兩次累計獲利20.7億元。 算一算利潤率, 接近80%。

這些只是冰山一角, 姚振華總共在萬科上投了451億, 目前只減持了不到十分之一, 等到減持完畢, 兩三百億的利潤就到手了。

這麼大筆的資金, 短短2年時間, 拿到這麼高的利潤率, 不可否認, 姚振華做了筆好生意。

寶萬之爭鬧了兩年多, 眼看著姚振華捧著大把的鈔票撤離戰場, 那些老對手, 自然憤憤不平。

於是, 獲悉姚振華要撤的消息後, 萬科獨董劉姝威作為馬前卒, 發了一封標題是“顏色革命”的公開信, 呼籲有關部門, 沒收姚振華的收益。

唉, 要幹就真刀真槍地幹, 這樣厚著臉皮大喊大叫, 真是辱沒了知名婦女專家的斯文。

曾幾何時, 姚振華岌岌可危。

輿論一直跟他作對, 罵他是野蠻人, 僅前後兩任萬科獨董華生和劉姝威, 就口誅筆伐了好幾輪。

專家們研究他資金的來龍去脈, 發現姚振華借助資管計畫,

杠杆達到了4倍。 膽子太大了, 這樣玩, 垮掉是遲早的事, 不少專家如此斷言。

再看他的對手盤:王石, 三十年的地產一哥, 背景深不可測, 兩人名氣對比, 就像深圳梧桐山與珠穆朗瑪峰的差距。 以郁亮為首的萬科管理團隊, 拉來深圳地鐵做靠山, 不遺餘力地排斥姚振華。

其餘的入局者, 華潤、AB、恒大, 是敵是友不可估量。

更致命的一擊, 來自證監會劉士餘, 一通妖精、害人精的怒駡, 矛頭直指姚振華。 緊接著, 保監會的處罰通知就來了, 吊銷資格證書, 禁入保險業10年。

那時候, 更多的人覺得, 姚振華要涼了。 外界甚至傳出他的求救信, 假的跟真的一樣。

結果呢, 眼看要完的姚振華, 在一眾鬧局者裡, 活得最自在。

王石黯然下課, 華潤無奈出局;AB被接管, 老闆進去了;恒大賠掉70億, 灰溜溜撤退;深圳地鐵雖然如願當上大股東, 也是高位接盤, 還沒回本呢。 就連鬱亮, 也從一線退下, 轉到二線當董事長了。

只有姚振華, 不僅捧回了幾百億的利潤, 還在四處收購, 最近入主了觀致汽車, 要進軍新能源汽車領域了。

到底怎麼回事, 難道姚振華深藏不露, 有通天的背景嗎?

不像啊, 王石嫌他信用不夠, 萬科管理層一直排斥他, 如果姚振華真的背靠什麼大樹, 這幫鬼機靈的人, 早就投靠過來了。

到頭來, 看似威風八面的大老闆丟盔卸甲, 瞅著其貌不揚的土財主大獲全勝, 這不科學啊。

那些研究“寶萬之爭”的專家們, 紛紛躲了起來, 誰都不肯講講姚振華的獲勝之道。 都不講, 那就讓大頭來講吧。

先提一個問題:2015年, 如果有個傢伙, 付20%的首付, 在深圳買了套房, 請問他現在是賺得開心呢, 還是賠得悲傷呢?

閉著眼就能回答, 那個時間點買房, 這個傢伙賺大發了, 好眼光, 有膽量。

再提一個問題:2015年, 如果有位大老闆, 手裡握著幾百億, 看好中國房地產,預測到房價將要暴漲,他應該怎麼辦呢?

幾百億用來買房子,太不現實了,房子是大宗,買賣流程繁瑣,操作起來非常麻煩。最好的辦法,當然就是買地產股了,買股買龍頭,萬科首當其衝。

姚振華的寶能集團也做地產,也在全國多個城市拿地蓋樓,但寶能只是二三線的開發商,蓋房子的水準比起萬科差遠了。與其辛辛苦苦自己拿地蓋房,還不如拿錢來買萬科股票。

姚振華做的事情,就是掏出幾百億炒了一把房子,炒房誰不用杠杆?姚振華用了4倍杠杆,普通的炒房者,不也是兩成三成的首付嗎,杠杆差不多。

2015年大膽炒房的人,只會賺得流油,怎麼會破產呢。

姚振華的獲勝之道,就是堅定不移地炒房。

跡象是有的,2015年,央行寬鬆,釋放了一波流動性,房市經過2年的低迷,蠢蠢欲動,深圳率先漲起來,這是上半年的事。虎踞深圳的姚振華,敏感地覺察到了這一切。

到了下半年,股災出現,大量資金紛紛逃離股市,把萬科砸出一個坑,就在此時,姚振華出手了,時機拿捏得恰到好處。

一出手,就是連環出擊,牢牢拿住籌碼,絲毫不鬆手。反觀姚振華的對手們,誰的炒房決心如此堅定啊。

王石還在國外遊學、談戀愛,早就對國內房價失去了敏感。

華潤作為特大企業,多頭出擊,既沒有大舉增持萬科,也沒有一心一意聚焦房地產。

AB,就是一個滑頭,見到好吃的咬一口,國內國外到處瞎買,沒個主業。

恒大雖是做地產的,但心思也在多元化上,足球、礦泉水、糧油......拿不定主意。

萬科管理層呢,早早就公告了100億的增持計畫,但遲遲不見動靜,他們在等,等著股災再往下砸一砸,到時候撿點便宜貨。

唯有姚振華,咬住萬科不鬆口,不達目的不甘休。

姚振華真想吞掉萬科嗎?

不見得,規模龐大的萬科,不是那麼容易馴服的,姚振華沒那麼天真。知情人士透露,動手之前,姚振華做足了準備,跟智囊團一起研究了幾個月,考慮到了兩種結果。

如果進展順利,能夠吞掉萬科,那當然最好,姚振華搖身成為最大地產公司的掌門人。如果沒能吞下去,萬科也是一塊好肉,大咬一口,有滋有味。

2015上半年,神仙們都在忙活什麼呢?房地產仍舊低迷,那時候喊得最響的是創業,創新,互聯網+,風雲人物是幾位中國版的約伯斯。

但隨後的股災,都懵逼了;緊接著姚振華大手筆買進萬科,驚醒夢中人。各路神仙回過神來:搞什麼創業創新啊,還是炒房靠譜,房子是寶貝,萬科是寶貝中的寶貝,趕緊搶吧。

於是,2015下半年開始,房價漲勢從深圳傳導開去,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直到遍及全國。跟上炒房節奏的人,猛賺一筆,眼看就要財務自由;傻乎乎搞創業創新的,活下來的,10家裡面沒有1家。

最堅定的炒房者,還屬姚振華,他把前海人壽募集來的巨量資金,大手筆押在了房地產上,並且大膽加杠杆。對房地產有這樣的信心和決心,不大賺一筆,天理難容。

時代飛速發展,5年一個大循環,3年一個小迴圈,從2015到2018,一輪炒房完畢,望著高高在上的房價,誰心裡都虛,琢磨著該搞點實在的。尤其是最近的晶片事件,又重新激發了萬眾創新的熱情。

新一輪創新潮,撲面而來。就連姚振華,也減持了萬科,大手筆投向新能源汽車。他與奇瑞合作,入主了觀致汽車,在富陽和昆明分別建設汽車生產基地,總投資預估300億。

不炒房,造車了,轉變值得肯定。比起房子,汽車總還是科技產品;搞新能源汽車,總還是創新。

創新是好事,自主創新更是難得,但嗅嗅事態的進展,仍是一股老味道。晶片事件後,正經事一點沒幹,A股裡涉及晶片的股票猛漲了好幾天。

這樣的土壤不治理,這樣的風氣不刹住,我們喊了一輪又一輪的創新,到頭來,還是一輪又一輪的炒作。

姚振華在勝利中撤退了,有些擅長打嘴炮的,不服氣,硬把撤退說成逃亡。

唉,賺了幾百億,能逃到哪裡去呢,姚振華註定屬於這片神奇的土地。他只是戰略轉移,從房子轉到新能源汽車,兇猛地撲向下一個風口。

長江後浪推前浪,總在風口浪尖玩耍的大鯊魚,難免不會涼在沙灘上。

大鯊魚瀟灑一世,成敗都不枉此生;只可憐了數不盡的小魚小蝦,被龍捲風裹挾起來,相逢在風雨中。

看好中國房地產,預測到房價將要暴漲,他應該怎麼辦呢?

幾百億用來買房子,太不現實了,房子是大宗,買賣流程繁瑣,操作起來非常麻煩。最好的辦法,當然就是買地產股了,買股買龍頭,萬科首當其衝。

姚振華的寶能集團也做地產,也在全國多個城市拿地蓋樓,但寶能只是二三線的開發商,蓋房子的水準比起萬科差遠了。與其辛辛苦苦自己拿地蓋房,還不如拿錢來買萬科股票。

姚振華做的事情,就是掏出幾百億炒了一把房子,炒房誰不用杠杆?姚振華用了4倍杠杆,普通的炒房者,不也是兩成三成的首付嗎,杠杆差不多。

2015年大膽炒房的人,只會賺得流油,怎麼會破產呢。

姚振華的獲勝之道,就是堅定不移地炒房。

跡象是有的,2015年,央行寬鬆,釋放了一波流動性,房市經過2年的低迷,蠢蠢欲動,深圳率先漲起來,這是上半年的事。虎踞深圳的姚振華,敏感地覺察到了這一切。

到了下半年,股災出現,大量資金紛紛逃離股市,把萬科砸出一個坑,就在此時,姚振華出手了,時機拿捏得恰到好處。

一出手,就是連環出擊,牢牢拿住籌碼,絲毫不鬆手。反觀姚振華的對手們,誰的炒房決心如此堅定啊。

王石還在國外遊學、談戀愛,早就對國內房價失去了敏感。

華潤作為特大企業,多頭出擊,既沒有大舉增持萬科,也沒有一心一意聚焦房地產。

AB,就是一個滑頭,見到好吃的咬一口,國內國外到處瞎買,沒個主業。

恒大雖是做地產的,但心思也在多元化上,足球、礦泉水、糧油......拿不定主意。

萬科管理層呢,早早就公告了100億的增持計畫,但遲遲不見動靜,他們在等,等著股災再往下砸一砸,到時候撿點便宜貨。

唯有姚振華,咬住萬科不鬆口,不達目的不甘休。

姚振華真想吞掉萬科嗎?

不見得,規模龐大的萬科,不是那麼容易馴服的,姚振華沒那麼天真。知情人士透露,動手之前,姚振華做足了準備,跟智囊團一起研究了幾個月,考慮到了兩種結果。

如果進展順利,能夠吞掉萬科,那當然最好,姚振華搖身成為最大地產公司的掌門人。如果沒能吞下去,萬科也是一塊好肉,大咬一口,有滋有味。

2015上半年,神仙們都在忙活什麼呢?房地產仍舊低迷,那時候喊得最響的是創業,創新,互聯網+,風雲人物是幾位中國版的約伯斯。

但隨後的股災,都懵逼了;緊接著姚振華大手筆買進萬科,驚醒夢中人。各路神仙回過神來:搞什麼創業創新啊,還是炒房靠譜,房子是寶貝,萬科是寶貝中的寶貝,趕緊搶吧。

於是,2015下半年開始,房價漲勢從深圳傳導開去,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直到遍及全國。跟上炒房節奏的人,猛賺一筆,眼看就要財務自由;傻乎乎搞創業創新的,活下來的,10家裡面沒有1家。

最堅定的炒房者,還屬姚振華,他把前海人壽募集來的巨量資金,大手筆押在了房地產上,並且大膽加杠杆。對房地產有這樣的信心和決心,不大賺一筆,天理難容。

時代飛速發展,5年一個大循環,3年一個小迴圈,從2015到2018,一輪炒房完畢,望著高高在上的房價,誰心裡都虛,琢磨著該搞點實在的。尤其是最近的晶片事件,又重新激發了萬眾創新的熱情。

新一輪創新潮,撲面而來。就連姚振華,也減持了萬科,大手筆投向新能源汽車。他與奇瑞合作,入主了觀致汽車,在富陽和昆明分別建設汽車生產基地,總投資預估300億。

不炒房,造車了,轉變值得肯定。比起房子,汽車總還是科技產品;搞新能源汽車,總還是創新。

創新是好事,自主創新更是難得,但嗅嗅事態的進展,仍是一股老味道。晶片事件後,正經事一點沒幹,A股裡涉及晶片的股票猛漲了好幾天。

這樣的土壤不治理,這樣的風氣不刹住,我們喊了一輪又一輪的創新,到頭來,還是一輪又一輪的炒作。

姚振華在勝利中撤退了,有些擅長打嘴炮的,不服氣,硬把撤退說成逃亡。

唉,賺了幾百億,能逃到哪裡去呢,姚振華註定屬於這片神奇的土地。他只是戰略轉移,從房子轉到新能源汽車,兇猛地撲向下一個風口。

長江後浪推前浪,總在風口浪尖玩耍的大鯊魚,難免不會涼在沙灘上。

大鯊魚瀟灑一世,成敗都不枉此生;只可憐了數不盡的小魚小蝦,被龍捲風裹挾起來,相逢在風雨中。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