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清初文人在大同

清初文壇, 精彩紛呈, 極具色彩, 各種流派相互爭鋒, 各種思想相互碰撞。 這一時期, 可謂是名家輩出, 各領風騷。 如著名思想家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 著名詩詞家錢謙益、吳偉業, 著名詞家朱彝尊等。 值得一提的是, 在清初文壇的這些名家中, 曹溶、朱彝尊、顧炎武、屈大均、閻爾梅等都先後遊歷過大同, 為大同留下了一筆筆寶貴的文化財富。

曹溶畫像

清初, 大同迎來的第一位文學大師是曹溶。 曹溶是浙江秀水(今浙江嘉興)人, 清初詞壇的一位重要人物, 著名的藏書家。 曹溶的文學創作以詞最為著名, 開浙西詞派先河, 對後輩詞人尤其是浙西詞派領袖朱彝尊的詞學思想和創作有直接的影響。 著有《靜惕堂詩集》《靜惕堂詞》《靜惕堂尺牘》等, 存詞近三百首。 曹溶是明崇禎十年(1637)進士, 官禦史。 清順治元年(1644)清兵入北京後仕清。

曹溶來大同不是遊覽, 而是做官。 康熙元年(1662), 曹溶因陳之遴案受牽連由廣東布政使降調山西按察副使、大同兵備道(一說陽和兵備道), 駐大同。 從康熙元年到康熙六年, 曹溶在大同做官六年, 留下了許多詩作和詞作。 詩作有《雲岡寺宴集》《對月詩》等。 詞作有《念奴嬌·將赴雲中留別胡彥遠兼戲其賣藥》《念奴嬌·拜太白山人墓》《念奴嬌·送蔔聲垓北上》《水龍吟·與蘭生飲酒》《賀新郎·答橫秋見壽時將行役雲中》《踏莎行·答客問雲中》《永遇樂·雁門關》《倚羅香·雲中吊古》《滿庭芳·李晉王墓下作》等。

其中《倚羅香·雲中吊古》, 有學者稱其為清詞的扛鼎之作。 全詞如下:

“壘學流雲, 溝成積雪, 搖落城頭軍鼓。 鎖鑰千門, 高去舊京尺五。 雜花映、美酒人家, 軟沙到、玉驄歸路。 詫無端、衰草牛羊, 邊聲瞬息便今古。

金輿曾過宴賞, 愁入瑤箏變, 貔貅新譜。 錦帳嫌寒, 肯管征人辛苦。 看輦道、數改鶯啼, 有亂山、不隨黃土。 幾時再、楊柳春風, 朱樓燈下舞。 ”

清朝初年的大同, 最是不堪入目, 先有李自成大順軍的火燒代王府及雲岡十寺, 後有清軍多爾袞、阿濟格的斬城屠城。 面對滿目蒼夷的大同,

曹溶寫下了這首《倚羅香·雲中吊古》, 對清順治六年(1649)姜瓖領導的大同反清戰爭的失敗和多爾袞、阿濟格的屠城做了深沉的憑弔, 寫出了作者“深沉的、幾乎是深藏不露的故國之思”。

多爾袞、阿濟格屠城

曹溶一生交遊廣泛, 他與清初許多文壇名家都有交往。

在大同任職期間, 不僅自己為荒蕪的大同增加了文化氣息, 也吸引了眾多文壇大家頻頻光顧大同。 在大同期間, 與曹溶交遊時間最長、感情最為深摯的是朱彝尊。 朱彝尊與曹溶同為秀水人, 小曹溶16歲, 是曹溶的同鄉晚輩。 朱彝尊以博學著稱, 精勤飽學, 一生博覽群書, 披涉萬卷, 涵沃六經, 是深研致功的文獻學家。 他著述頗豐, 被尊為經學大師、史學巨擘、金石學名家、文學宗匠。 他的詩與王士禛齊名, 時稱“南朱北王”。 他的詞更是開一代詞風, 為浙西詞派的創始者。

朱彝尊畫像

康熙二年(1663),朱彝尊因參加秘密抗清事泄而受牽連,一年後,康熙三年九月,朱彝尊到大同投奔曹溶。次年三月,朱彝尊與曹溶同出雁門關。康熙六年,朱彝尊再次來大同訪曹溶。在大同,朱彝尊與曹溶吟詠唱和,談經論史,其樂融融。曹溶的《雲岡寺宴集》《對月詩》就是與朱彝尊的遊覽唱和之作。朱彝尊在大同期間,留下了許多文章和詩詠。文章如《普恩寺碑拔》《開化寺碑記》《吊李陵文》《雲岡石佛記》等,其中,《普恩寺碑拔》對南宋使金使節朱弁的氣節推崇備至,評價極高。詩作有《雲州對月》《食半翅》《雲中至日》等。

朱彝尊先以詩揚名,之後卻以詞叱吒詞壇,成浙西詞派盟主,與在大同和曹溶的交往有著極大的關係。朱彝尊學詩很早,他的編年詩從17歲開始,而學詞幾乎是到了30歲才開始,是跟著曹溶學的。他在《書東田詞卷後》說:“予少日不善作詞,中年始為之。為之不已,且好之。”他在《靜志居詩話》中又說:“余壯日從先生(謂曹溶)南遊嶺表,西北至雲中,酒闌登池,往往以小令、慢詞,更迭唱和。”正是在大同與曹溶的吟詠唱和中,朱彝尊學會了作詞,並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此一發而不可收,終成詞作詞學大家。

顧炎武畫像

除朱彝尊外,顧炎武也曾兩度來大同造訪曹溶。康熙三年(1664),顧炎武初訪曹溶於大同,寫下了《自大同至西口》詩四首,面對殘破的大同,詩人慨歎:“舊府荒城內,頹垣只四門。先朝曾駐蹕,當日是雄藩。綵帛連樓滿,笙歌接巷繁。一逢三月火,惟吊國殤魂。”。兩年後,顧炎武再次訪大同,寫有《重至大同》詩。

閻爾梅畫像

同樣是康熙三年(1664),閻爾梅經宣府到大同。閻爾梅一生好遊歷,平生遊歷達二十餘次。康熙三年與康熙六年,閻爾梅曾兩度遊歷大同,與曹溶相處融洽。王士禛《帶經堂詩話》:“康熙庚戌冬,沛縣閻爾梅古古在京師。……閻老而狂,好使酒罵座。酒間愚兄弟叩其所作,閻朗誦數篇……有頃,閻又自舉其雲中與曹秋岳侍郎唱和近體詩:當日戰場成遇禮,至今兵氣滿寒空。地高天近星辰大,春少秋多草木窮。”可見,閻爾梅在大同時,與曹溶的唱和之作不少。閻爾梅在大同的詩作有《大同覽勝》《登七峰》《大同城西觀音寺》《上華嚴寺》《秋夜聽妓人度曲》《白登山》等。

此外,有學者考證,曹溶在大同期間,還有屈大均、傅山等訪問大同。屈大尊在大同的詩作有《大同詠歎》《塞上感懷》《早發大同作》等。這些思想、文學大家,不僅為清初的大同營造了極其濃厚的文化氛圍,同時也為大同留下了寶貴的歷史文化財富,是大同歷史文化中的一筆濃墨重彩。

作者:吳天有

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朱彝尊畫像

康熙二年(1663),朱彝尊因參加秘密抗清事泄而受牽連,一年後,康熙三年九月,朱彝尊到大同投奔曹溶。次年三月,朱彝尊與曹溶同出雁門關。康熙六年,朱彝尊再次來大同訪曹溶。在大同,朱彝尊與曹溶吟詠唱和,談經論史,其樂融融。曹溶的《雲岡寺宴集》《對月詩》就是與朱彝尊的遊覽唱和之作。朱彝尊在大同期間,留下了許多文章和詩詠。文章如《普恩寺碑拔》《開化寺碑記》《吊李陵文》《雲岡石佛記》等,其中,《普恩寺碑拔》對南宋使金使節朱弁的氣節推崇備至,評價極高。詩作有《雲州對月》《食半翅》《雲中至日》等。

朱彝尊先以詩揚名,之後卻以詞叱吒詞壇,成浙西詞派盟主,與在大同和曹溶的交往有著極大的關係。朱彝尊學詩很早,他的編年詩從17歲開始,而學詞幾乎是到了30歲才開始,是跟著曹溶學的。他在《書東田詞卷後》說:“予少日不善作詞,中年始為之。為之不已,且好之。”他在《靜志居詩話》中又說:“余壯日從先生(謂曹溶)南遊嶺表,西北至雲中,酒闌登池,往往以小令、慢詞,更迭唱和。”正是在大同與曹溶的吟詠唱和中,朱彝尊學會了作詞,並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此一發而不可收,終成詞作詞學大家。

顧炎武畫像

除朱彝尊外,顧炎武也曾兩度來大同造訪曹溶。康熙三年(1664),顧炎武初訪曹溶於大同,寫下了《自大同至西口》詩四首,面對殘破的大同,詩人慨歎:“舊府荒城內,頹垣只四門。先朝曾駐蹕,當日是雄藩。綵帛連樓滿,笙歌接巷繁。一逢三月火,惟吊國殤魂。”。兩年後,顧炎武再次訪大同,寫有《重至大同》詩。

閻爾梅畫像

同樣是康熙三年(1664),閻爾梅經宣府到大同。閻爾梅一生好遊歷,平生遊歷達二十餘次。康熙三年與康熙六年,閻爾梅曾兩度遊歷大同,與曹溶相處融洽。王士禛《帶經堂詩話》:“康熙庚戌冬,沛縣閻爾梅古古在京師。……閻老而狂,好使酒罵座。酒間愚兄弟叩其所作,閻朗誦數篇……有頃,閻又自舉其雲中與曹秋岳侍郎唱和近體詩:當日戰場成遇禮,至今兵氣滿寒空。地高天近星辰大,春少秋多草木窮。”可見,閻爾梅在大同時,與曹溶的唱和之作不少。閻爾梅在大同的詩作有《大同覽勝》《登七峰》《大同城西觀音寺》《上華嚴寺》《秋夜聽妓人度曲》《白登山》等。

此外,有學者考證,曹溶在大同期間,還有屈大均、傅山等訪問大同。屈大尊在大同的詩作有《大同詠歎》《塞上感懷》《早發大同作》等。這些思想、文學大家,不僅為清初的大同營造了極其濃厚的文化氛圍,同時也為大同留下了寶貴的歷史文化財富,是大同歷史文化中的一筆濃墨重彩。

作者:吳天有

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