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10分鐘看懂:中國古典傢俱知識大全

中國古典傢俱的價值不僅僅是服務於人的使用價值, 同時還凝集著在特定環境下形成的各個時期不同的藝術風格, 綜合反映了不同歷史階段的生產發展、生活習俗、觀念意識、審美情趣以及科學技術和物質的發展水準。 中國古典傢俱按使用功能的不同, 原則上可分成“五大類”:床榻類、桌案類、椅凳類、櫃架類類。

一、椅凳類

漢代之前, 人們是沒有坐具, 通常採用的以茅草、樹葉、獸皮等製成的席子, 席地而坐。 直到一種被稱為胡床的坐具從域外傳入中原, 才有了真正意義上的椅凳。 後進唐朝的全力發展,

椅子才從胡床的名稱中分離出來, 直呼為椅子。

其中椅子演化為三大種類:凳、椅子、寶座, 並又細分成多種名稱和造型, 下面列出部分說明:

1凳

凳, 最早並不是我們今天坐的凳子, 它是專指蹬具, 相當於腳踏。 它成為坐具, 也是漢代以後的事。 凳的形式有方圓兩種, 凳面的板心, 也有許多花樣, 有影木心者, 有各種硬木心者, 有木框漆心者, 還有藤心, 大理石心者。 宋代以後, 用材及工藝都很講究。 凳主要有:方凳、圓凳、條凳、馬劄、腳凳、坐墩、杌凳、交杌、長凳等造型。

2椅

中國古代椅子, 主要從唐以後出現, 而椅子主要也從胡床的名稱中分離出來, 後直呼為椅子。 其中椅子主要種類:交椅、太師椅、官帽椅(四出頭官帽椅、南官帽椅)、圈椅、玫瑰椅、燈掛椅、皇宮椅等。

交椅

交椅是一種很古老的椅子, 因椅子腿呈交叉狀, 故名“交椅”, 是可以折疊的交足椅子。 交椅出生于唐代, 流行於宋代。 交椅可分為直後背和圓後背兩種, 其交接部位一般都用金屬飾件釘裹。 明代的交椅以圓後背為多。

太師椅

太師椅產生于宋代, 是唯一一個以官職來命名的椅子。 過去, 我們常說“穩坐太師椅”, 指的就是這種椅子。 關於太師椅的誕生有些傳奇, 據宋代張瑞義的《貴耳集》記載, 當時任太師的不是別人, 正是後來害死岳飛的奸臣秦檜。 一次, 他坐在圈椅上休息時不慎頭巾墜落,

他周圍的“馬屁精”見狀便命工匠製作了一種荷葉托首安在椅圈上。 秦檜很高興, “太師椅”也由此得名。

官帽椅

官帽椅, 因椅子造型酷似古代官員的官帽而得名, 此種形式的椅具始于宋元明三個時期。 官帽椅有“四出頭”官帽椅和南官帽椅兩種:四出頭官帽椅:是一種搭腦和扶手都探出頭的椅子, 這種搭腦出頭的樣式, 模仿宋代所戴的帽翅形態而得名, 故稱“官帽椅”。 現在稱為“四出頭官帽椅”。

圈椅

圈椅自五代《宮中圖》和宋人畫《會昌九老圖》以後, 見者不多, 到了明代圈椅始又興起。 圈椅, 俗稱羅圈椅, 就是言其後背搭腦與扶手, 是由一條流暢的曲線組成。 這條曲線圓滑、流暢似羅圈, 它的椅背搭腦, 與元代的圈交椅很相似, 一條曲線順勢滑至前方,

形成兩隻扶手。 扶手兩端或出頭向外翻卷, 或者不出頭、直接與鵝脖相接而下, 成為一個整體。

3寶座

寶座產於唐朝皇宮, 後於宋、元兩朝完善並定型, 由明朝進入頂盛, 古代為皇帝專用禦制, 是中國封建社會制度下的產物。 寶座大都形體較大, 座面以下的做法採用床塌做法,多用弧腿膨牙、內翻馬蹄的形式,突出其穩重大方的特點。寶椅多在宮廷中皇帝和後妃寢宮的正殿明間使用。後面擺一較大的帶座屏風,兩邊放置香幾、宮扇、香筒之類器物,顯得格外莊重、威嚴。

即使是擺在配殿或客廳,也要放在室內中心或重要位置,為皇帝和後妃專用。這類椅子很少成對,大都單獨陳設。寶椅大多以紫檀製作,取材厚重,造型莊重,雕飾精巧,為使用者增添威嚴之感。清式寶椅的特點是尺寸大,結構複雜,用料規範,做工精細,裝飾瑰麗。寶椅上下內外,雕琢各種吉祥紋飾,顯現出皇家的尊貴和豪華氣派。

二、桌案類

桌案在中國古代文化中地位較高,是中國禮儀文化之邦傳承的產物,也是禮儀接待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在中國的古代,對桌案有著嚴格的等級劃分制度。比如,供桌供案主要應用於敬念仙逝長輩和敬供先人;八仙方桌主要應用於接待重要賓客,例如“請上坐”指的是八仙方桌朝南的左邊位子;圓桌主要應用于家人共餐,一家團圓之意。

1供桌、供案

案是用於放食物的木盤,多以矮足,長方形木制的黑漆上飾紋彩或者雕刻。桌,有兩種寫法:古人用“卓”和“檳”代用“桌”字。桌比幾、案要晚出現。“卓”字有兩種意思:第一,高而直;第二,不平凡。從這兩個意思來講,都是對桌的外形描寫和功能。

伴隨著宗教的興起,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供桌、供案多陳設在寺廟、宗祠、家祠、客廳正堂等處,是用於供奉、祭祀先人、先烈的專用傢俱。

現代的房屋結構主要以平層套房為主體,所以現在供桌、供案的家庭主要應用功能,就是放位置于玄關或廳堂之處。

2方桌、圓桌、月牙桌

八仙桌

八仙桌方桌古時主要擺放在客廳正堂朝南位置,桌後配供案或供桌。四邊長度相等的桌子稱為方桌,方桌有大、小之分,大的稱“八仙桌”,可坐八人;小的稱為“四仙桌”可坐四人。前者約95-98釐米之間,後者約85-94米之間。

圓桌

圓桌是廳堂中常用的傢俱,一張圓桌和5個圓凳間組成一套,陳設在廳堂正中,頗顯雅觀。圓桌一般情況下屬于活動性傢俱,常用以臨時待客、家宴宴飲(但不用於重要的禮遇接待)。因此,這種圓桌大多為組合式,使用時組裝起來,用畢再拆開加以保存。圓桌主要有圓桌和月牙桌(半月臺)兩種類型。

月牙桌

月牙桌(簡稱半圓桌),由兩片拼合,兩片拼合的圓桌通常被人稱為月牙桌。因為它合起來似圓月一輪,分開來卻像月牙兩半兒。而由於它是由兩個半圓拼成的,所以也叫半圓桌。月牙桌靈活、秀氣,平時可分開對稱擺放,多在寢室和較小的場合使用。可靠牆或臨窗,上置花瓶、古董等陳設品,別有一番風味。月牙桌設計合理,不佔用地方,在傢俱搬動時尤為方便。

3書桌、書案、畫桌、畫案、琴桌

該類桌案主要有書案、畫案、平頭案、翹頭案、條案、琴桌等等。其用途大都與文人雅士有關,相比供桌案和方桌要文雅得多。這類傢俱與以擺放物品為主的桌案類傢俱有一定的區別,和椅類傢俱搭配擺放的多些,是供人作畫、看書、寫字與辦公的傢俱。

4香幾、炕几、炕案、條桌、條案

這類傢俱主要有香幾、炕桌、炕几、炕案條桌、條几、條案等,它屬於配屬傢俱。主要應用於桌案、供奉的配屬,有時也可當作放置花草盆景的承放類傢俱使用。由於這幾類傢俱的配屬裝飾性強,其外形樣式頗為繁多。

三、床榻類

床榻歷史悠久,種類繁多,按材質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為珍貴硬質木材所制,如黃花梨、紫檀;另一類為白木材質,此類床榻或髹漆、或貼金、或鑲嵌。

床榻的歷史可追溯至神農氏時代,那時還只是專供休息與待客所用的坐具,直到六朝以後才出現高足坐臥具。“床”與“榻”在席地而坐的時代,是有分工的。床體較大,可為坐具,也為臥具;榻體較小,只用於坐具。魏晉南北朝以後,榻體增大,床與榻同樣擔負著坐臥兩種功能,因而也就難以截然分清了。習慣上認為:床不僅長,而且寬,主要為臥具。榻身窄而長,可坐可臥。

隨著社會的發展,今天我們所見到的古典傢俱中的拔步床、架子床、羅漢床、貴妃榻,都是明清甚至是民國時期的遺存,其中尤以清代的居多。主要有:拔步床、架子床、羅漢榻、羅漢床、貴妃榻。

1拔步床

拔步床是一種傳統的大型古床,或稱“八步床”、“踏步床”,是一種功能齊全的床。床下有一木制平臺,正面伸出床沿,平臺四角立柱,並鑲以木制圍欄,使床前形成一個淺廊,中間為床的門戶,兩側可放置小型傢俱及雜物。它造型奇特,體積龐大,結構複雜,好像把架子床安放在一個木制平臺上,平臺前沿長出床的前沿二三尺。平臺四角立柱,鑲以木制圍欄。還有的在兩邊安上窗戶,使床前形成一個回廊,回廊中間置一腳踏,兩側可以放置小桌凳、燈盞等。

2架子床

架子床也叫棚架床,因床頂有架,故名架子床。這種床一般四根立柱,床面兩側和後面半月有圍欄。基本式樣是三面設矮圍子,正中無圍,便於上下,四角有立柱,上承床頂,頂蓋四周裝楣板,床面兩側和後備裝有圍欄。圍欄常用小木塊作榫拼接成各式幾何圖樣,也有的在正面床沿上多安兩根立柱,兩邊各裝方形欄板一塊。正中是上床的門戶。床屜分兩層,用棕繩和藤皮編織而成,下層為棕屜,上層為藤席,棕屜起保護藤度和輔助藤席承重的作用。

3羅漢床

羅漢床是由漢代的榻逐漸演變而來的。榻,本是專門的坐具,經過五代和宋元時期的發展,形體由小變大,成為可供數人同坐大榻。這類床形制有大有小,通常把較大的叫“羅漢床”,較小的仍沿俗叫“榻”,又稱“彌勒榻”。羅漢床不僅可以做臥具,也可以用為坐具,左右和後面裝有圍欄,但不帶床架,圍欄多用小木做榫攢接而成,最簡單的用三塊整木板做成。圍欄兩端做出階梯型軟圓角,既樸實又典雅。

羅漢床在明代比較常見,一般都陳設在王宮貴族的廳堂中,給人一種莊嚴肅穆的感覺。這種床可以分為五圍屏帶踏板羅漢床、五圍屏羅漢床、三圍屏羅漢床。早期羅漢床的特點是五屏圍子,前置踏板,有托泥,三彎腿寬厚,截面成矩尺形。到了中期,前踏板消失,三彎腿一改其臃腫之態,腿足出現獸形狀。發展到晚期,羅漢床僅三屏,床面的三邊沒有矮圍子,圍子的做法有繁有簡,最簡潔質樸的做法是三塊光素的整板,正中較高兩側較低,有的在整板上加一些浮雕的圖案。複雜的做法是透空做法,四邊加框中間做各種幾何圖案。

4貴妃榻

又稱“美人榻”,古時專供婦女憩息,榻面較狹小,製作精美,形態優美,是榻中極為秀美的一種,其用料也極為講究,床上彩繪雕刻顯得雍容華貴。

明清時期的貴妃榻,展現出精細打磨的技法,體現在對圍欄、扶手、榻腿的雕花兒上,龍紋透雕最為流行,大概是源自中華民族對龍圖騰的膜拜上;貴妃榻對於榻腿、牙板的細節設計更是精益求精,無論是直腿、彎腿都少不了細琢的花草圖案,榻體多為平板和按摩板,體型較之歐美貴妃榻更碩大,展現著皇室的風範和皇權的威嚴。

四、櫃架類

櫃子的使用大約始于夏商時期,古時的“櫃”,並非我們今天所見之櫃,倒很像我們現在所見的箱子,而古代的“箱”,則是專指室內存放東西的地方。出土文物中,截至目前年代最早的櫃子,應該是河南信陽長台關戰國楚墓的小箱和湖北隨縣曾侯乙墓的漆木衣箱。我們這裡說它是箱子,是按現代人的說法,如果按戰國時的稱呼,則應稱為“櫃”。

到了漢代,才有了區別于現今所謂“箱”的小櫃子,櫃呈長方形,下有四足,櫃頂中部有可以開啟的櫃蓋,並裝有暗鎖,櫃身以乳釘作裝飾。到了唐代,就有了較大的櫃,能放置多件物品。宋代開始,已有專用的書櫃,櫃身呈方形,正面對開兩門,內裝兩屜分為三格物。一直到明代之後,才創造出許多櫃架類的新品種來。

從功能上區分,中國古典櫃架傢俱大致可分為四類:

(1)臥室類:頂箱櫃、官帽櫃等;

(2)書房類:萬曆櫃、網背書架、門書櫃、千秋書架等;

(3) 珍玩類:多寶格、珍寶櫃、博古櫃等;

(4) 廚房類:亮格櫃、碗櫥等。

座面以下的做法採用床塌做法,多用弧腿膨牙、內翻馬蹄的形式,突出其穩重大方的特點。寶椅多在宮廷中皇帝和後妃寢宮的正殿明間使用。後面擺一較大的帶座屏風,兩邊放置香幾、宮扇、香筒之類器物,顯得格外莊重、威嚴。

即使是擺在配殿或客廳,也要放在室內中心或重要位置,為皇帝和後妃專用。這類椅子很少成對,大都單獨陳設。寶椅大多以紫檀製作,取材厚重,造型莊重,雕飾精巧,為使用者增添威嚴之感。清式寶椅的特點是尺寸大,結構複雜,用料規範,做工精細,裝飾瑰麗。寶椅上下內外,雕琢各種吉祥紋飾,顯現出皇家的尊貴和豪華氣派。

二、桌案類

桌案在中國古代文化中地位較高,是中國禮儀文化之邦傳承的產物,也是禮儀接待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在中國的古代,對桌案有著嚴格的等級劃分制度。比如,供桌供案主要應用於敬念仙逝長輩和敬供先人;八仙方桌主要應用於接待重要賓客,例如“請上坐”指的是八仙方桌朝南的左邊位子;圓桌主要應用于家人共餐,一家團圓之意。

1供桌、供案

案是用於放食物的木盤,多以矮足,長方形木制的黑漆上飾紋彩或者雕刻。桌,有兩種寫法:古人用“卓”和“檳”代用“桌”字。桌比幾、案要晚出現。“卓”字有兩種意思:第一,高而直;第二,不平凡。從這兩個意思來講,都是對桌的外形描寫和功能。

伴隨著宗教的興起,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供桌、供案多陳設在寺廟、宗祠、家祠、客廳正堂等處,是用於供奉、祭祀先人、先烈的專用傢俱。

現代的房屋結構主要以平層套房為主體,所以現在供桌、供案的家庭主要應用功能,就是放位置于玄關或廳堂之處。

2方桌、圓桌、月牙桌

八仙桌

八仙桌方桌古時主要擺放在客廳正堂朝南位置,桌後配供案或供桌。四邊長度相等的桌子稱為方桌,方桌有大、小之分,大的稱“八仙桌”,可坐八人;小的稱為“四仙桌”可坐四人。前者約95-98釐米之間,後者約85-94米之間。

圓桌

圓桌是廳堂中常用的傢俱,一張圓桌和5個圓凳間組成一套,陳設在廳堂正中,頗顯雅觀。圓桌一般情況下屬于活動性傢俱,常用以臨時待客、家宴宴飲(但不用於重要的禮遇接待)。因此,這種圓桌大多為組合式,使用時組裝起來,用畢再拆開加以保存。圓桌主要有圓桌和月牙桌(半月臺)兩種類型。

月牙桌

月牙桌(簡稱半圓桌),由兩片拼合,兩片拼合的圓桌通常被人稱為月牙桌。因為它合起來似圓月一輪,分開來卻像月牙兩半兒。而由於它是由兩個半圓拼成的,所以也叫半圓桌。月牙桌靈活、秀氣,平時可分開對稱擺放,多在寢室和較小的場合使用。可靠牆或臨窗,上置花瓶、古董等陳設品,別有一番風味。月牙桌設計合理,不佔用地方,在傢俱搬動時尤為方便。

3書桌、書案、畫桌、畫案、琴桌

該類桌案主要有書案、畫案、平頭案、翹頭案、條案、琴桌等等。其用途大都與文人雅士有關,相比供桌案和方桌要文雅得多。這類傢俱與以擺放物品為主的桌案類傢俱有一定的區別,和椅類傢俱搭配擺放的多些,是供人作畫、看書、寫字與辦公的傢俱。

4香幾、炕几、炕案、條桌、條案

這類傢俱主要有香幾、炕桌、炕几、炕案條桌、條几、條案等,它屬於配屬傢俱。主要應用於桌案、供奉的配屬,有時也可當作放置花草盆景的承放類傢俱使用。由於這幾類傢俱的配屬裝飾性強,其外形樣式頗為繁多。

三、床榻類

床榻歷史悠久,種類繁多,按材質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為珍貴硬質木材所制,如黃花梨、紫檀;另一類為白木材質,此類床榻或髹漆、或貼金、或鑲嵌。

床榻的歷史可追溯至神農氏時代,那時還只是專供休息與待客所用的坐具,直到六朝以後才出現高足坐臥具。“床”與“榻”在席地而坐的時代,是有分工的。床體較大,可為坐具,也為臥具;榻體較小,只用於坐具。魏晉南北朝以後,榻體增大,床與榻同樣擔負著坐臥兩種功能,因而也就難以截然分清了。習慣上認為:床不僅長,而且寬,主要為臥具。榻身窄而長,可坐可臥。

隨著社會的發展,今天我們所見到的古典傢俱中的拔步床、架子床、羅漢床、貴妃榻,都是明清甚至是民國時期的遺存,其中尤以清代的居多。主要有:拔步床、架子床、羅漢榻、羅漢床、貴妃榻。

1拔步床

拔步床是一種傳統的大型古床,或稱“八步床”、“踏步床”,是一種功能齊全的床。床下有一木制平臺,正面伸出床沿,平臺四角立柱,並鑲以木制圍欄,使床前形成一個淺廊,中間為床的門戶,兩側可放置小型傢俱及雜物。它造型奇特,體積龐大,結構複雜,好像把架子床安放在一個木制平臺上,平臺前沿長出床的前沿二三尺。平臺四角立柱,鑲以木制圍欄。還有的在兩邊安上窗戶,使床前形成一個回廊,回廊中間置一腳踏,兩側可以放置小桌凳、燈盞等。

2架子床

架子床也叫棚架床,因床頂有架,故名架子床。這種床一般四根立柱,床面兩側和後面半月有圍欄。基本式樣是三面設矮圍子,正中無圍,便於上下,四角有立柱,上承床頂,頂蓋四周裝楣板,床面兩側和後備裝有圍欄。圍欄常用小木塊作榫拼接成各式幾何圖樣,也有的在正面床沿上多安兩根立柱,兩邊各裝方形欄板一塊。正中是上床的門戶。床屜分兩層,用棕繩和藤皮編織而成,下層為棕屜,上層為藤席,棕屜起保護藤度和輔助藤席承重的作用。

3羅漢床

羅漢床是由漢代的榻逐漸演變而來的。榻,本是專門的坐具,經過五代和宋元時期的發展,形體由小變大,成為可供數人同坐大榻。這類床形制有大有小,通常把較大的叫“羅漢床”,較小的仍沿俗叫“榻”,又稱“彌勒榻”。羅漢床不僅可以做臥具,也可以用為坐具,左右和後面裝有圍欄,但不帶床架,圍欄多用小木做榫攢接而成,最簡單的用三塊整木板做成。圍欄兩端做出階梯型軟圓角,既樸實又典雅。

羅漢床在明代比較常見,一般都陳設在王宮貴族的廳堂中,給人一種莊嚴肅穆的感覺。這種床可以分為五圍屏帶踏板羅漢床、五圍屏羅漢床、三圍屏羅漢床。早期羅漢床的特點是五屏圍子,前置踏板,有托泥,三彎腿寬厚,截面成矩尺形。到了中期,前踏板消失,三彎腿一改其臃腫之態,腿足出現獸形狀。發展到晚期,羅漢床僅三屏,床面的三邊沒有矮圍子,圍子的做法有繁有簡,最簡潔質樸的做法是三塊光素的整板,正中較高兩側較低,有的在整板上加一些浮雕的圖案。複雜的做法是透空做法,四邊加框中間做各種幾何圖案。

4貴妃榻

又稱“美人榻”,古時專供婦女憩息,榻面較狹小,製作精美,形態優美,是榻中極為秀美的一種,其用料也極為講究,床上彩繪雕刻顯得雍容華貴。

明清時期的貴妃榻,展現出精細打磨的技法,體現在對圍欄、扶手、榻腿的雕花兒上,龍紋透雕最為流行,大概是源自中華民族對龍圖騰的膜拜上;貴妃榻對於榻腿、牙板的細節設計更是精益求精,無論是直腿、彎腿都少不了細琢的花草圖案,榻體多為平板和按摩板,體型較之歐美貴妃榻更碩大,展現著皇室的風範和皇權的威嚴。

四、櫃架類

櫃子的使用大約始于夏商時期,古時的“櫃”,並非我們今天所見之櫃,倒很像我們現在所見的箱子,而古代的“箱”,則是專指室內存放東西的地方。出土文物中,截至目前年代最早的櫃子,應該是河南信陽長台關戰國楚墓的小箱和湖北隨縣曾侯乙墓的漆木衣箱。我們這裡說它是箱子,是按現代人的說法,如果按戰國時的稱呼,則應稱為“櫃”。

到了漢代,才有了區別于現今所謂“箱”的小櫃子,櫃呈長方形,下有四足,櫃頂中部有可以開啟的櫃蓋,並裝有暗鎖,櫃身以乳釘作裝飾。到了唐代,就有了較大的櫃,能放置多件物品。宋代開始,已有專用的書櫃,櫃身呈方形,正面對開兩門,內裝兩屜分為三格物。一直到明代之後,才創造出許多櫃架類的新品種來。

從功能上區分,中國古典櫃架傢俱大致可分為四類:

(1)臥室類:頂箱櫃、官帽櫃等;

(2)書房類:萬曆櫃、網背書架、門書櫃、千秋書架等;

(3) 珍玩類:多寶格、珍寶櫃、博古櫃等;

(4) 廚房類:亮格櫃、碗櫥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