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車展頭一天十幾個“第一”,是牛X還是吹牛X?

2018年4月23日是一個應該被載入史冊的日子, 因為至少有3家國內車企在當天宣佈自己創造了多項“第一”, 並放出豪言, 幾年內就要躋身世界前十。 弱弱地問一句:你們是真的牛×, 還是在吹牛皮?

01

不是首開行業先河, 就是創造世界第一

如果論第一的數量, 東風汽車居首。 在23日於北京舉行的東風品牌戰略發佈會上, 除了“品質、智慧、和悅”的企業核心價值理念以及“D139”戰略, 東風汽車還發佈了“由百度DuerOS賦能的AI車機系統——東風風神WindLink3.0”。

據介紹, 該系統具備極高硬體設定、極簡UI體驗、極速AI語音、極致應用生態四大亮點, 並且首開六項“先河”:它是首個無需下載APP即實現全功能應用、首個可以自我學習、首個速度超越智慧手機體驗、首個聽得懂人複雜語言、首個全場景生態並可以不斷成長、首個永遠線上無感升級(OTA)的人工智慧車機系統。

未來三年, 東風風神WindLink3.0將覆蓋到品牌旗下所有產品系列。

對於企業未來的發展, 東風公司總經理、黨委副書記李紹燭滿懷自信:“東風品牌致力於成為‘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全球主流汽車品牌, 到2025年要實現全球銷量倍增, 達到230萬輛, 推動東風集團自主品牌整體銷量規模進入全球前十。 ”

緊隨其後的是上汽榮威, 同一天, 企業舉辦了主題為“新時代•大創行”的第二屆汽車創行者大會, 並在會上正式發佈了“全球第一款量產智慧電動車”榮威MARVEL X。

在智慧科技賦能下, 榮威MARVEL X號稱創造了“五個全球第一”:全球第一台搭載“AR增強現實技術”的量產車;全球第一台搭載3.0版本互聯網汽車斑馬智行系統的量產車;全球第一套全方位智慧迎賓系統;全球第一台搭載無線智慧給電系統的純電動車;全球第一台會自己找車位、自己泊車入庫的量產車。

長安汽車也在品牌戰略發佈會上大秀肌肉。 長安汽車董事長張寶林表示, 在智慧駕駛領域, 長安業已創下多項業內第一:第一個實現了2000公里無人駕駛長距離測試的中國品牌;第一個加入美國智慧汽車聯盟——MTC的中國品牌;第一個實現了APA6.0高級別自動泊車功能的中國品牌;第一個實現了自動駕駛核心技術IACC量產的中國品牌;同時擁有中美兩地智慧汽車上路測試牌照的中國汽車企業。

對於未來, 長安汽車同樣雄心勃勃, 聲稱到2025年, 除了實現L4級無人駕駛汽車量產目標外, 還將實現年銷售新能源汽車116萬輛, 成為中國品牌汽車第一, 進入世界前十。

如果算上在前一天正式上市的WEY P8——中國首款成功挑戰美規尾碰的車型, 以及23日推出G3車型的小鵬汽車——造車新勢力首個長途自駕紀錄創造者, 短短兩天內, 中國新老車企爆出的“第一”多達近20個。

02

我們真的“趕英超美”了嗎

當我們面對鋪天蓋地的“中國首個”、“全球之最”時, 既要肯定中國汽車產業的進步——在汽車“新四化”方面, 自主品牌近年來確實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但同時也要保持清醒的頭腦, 客觀看待這些“趕英超美”的新聞。

首先, 車企口中的“第一”可信嗎?記者觀察發現, 其中很多都缺乏權威性, 往往源於企業對於特定資料的特別解讀。 由此造成的一個常見現象是,好幾家都說自己銷量最多,然而每家的演算法都不同,記者寫稿時經常被繞得雲裡霧裡。

其次,即使真的是“第一”,就一定了不起嗎?我們都知道,中國汽車發展到現在,“冠軍”沒少拿,但離世界一流水準仍有一定差距。一部分原因在於我們贏的是“量”,而不是“質”。

以業界普遍看好的新能源汽車為例,如今,中國毫無疑問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場。很多自主品牌的老總都表達過類似的觀點:我們沒有發動機與變速箱,但我們掌握了新能源汽車核心的“三電”技術,借此中國汽車有望實現彎道超車。

但實際上,“三電”中的電池目前還是日韓企業的產品最優。另有專家指出,絕大部分自主品牌僅掌握了整車控制器與三電集成技術,對三電零部件技術卻一籌莫展。而合資品牌方面,沒有電芯是它們唯一的軟肋,但通過自己設計電池組與電池管理系統,進而掌握動力電池技術彌補了這個缺陷。這就是自主品牌與合資品牌的差距。正如他所說,“技術這種東西是需要積累的,不是風口一轉就能超車”。

從這兩天車企曬出的成績和喊出的目標中也不難看出:很多“第一”的含金量都不太高;雖然比別人早一步跨入門檻,但後來者緊隨其後;創新和突破夠不上重大,無法帶來決定性的優勢;大家普遍還是以銷量論英雄,這在市場基數巨大的中國並不能說明企業真正的實力。

在談論汽車電動化這一問題時,吉利汽車董事長李書福曾說:“許多人都說自己的技術世界第一,都說自己的商業模式最有競爭力。但無論怎麼說,這條道路上還有許多困難與問題在等待著我們克服與解決,就是成了‘世界第一’也不一定就能取得成功。”

由此可見,我們的車企不必對所謂的“第一”抱有執念,理性地看待數量上的增長。其實從某種角度上說,過於強調“第一”反而是不自信的表現,真正的強者無需用這些為自己加冕。

文/殷楠

由此造成的一個常見現象是,好幾家都說自己銷量最多,然而每家的演算法都不同,記者寫稿時經常被繞得雲裡霧裡。

其次,即使真的是“第一”,就一定了不起嗎?我們都知道,中國汽車發展到現在,“冠軍”沒少拿,但離世界一流水準仍有一定差距。一部分原因在於我們贏的是“量”,而不是“質”。

以業界普遍看好的新能源汽車為例,如今,中國毫無疑問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場。很多自主品牌的老總都表達過類似的觀點:我們沒有發動機與變速箱,但我們掌握了新能源汽車核心的“三電”技術,借此中國汽車有望實現彎道超車。

但實際上,“三電”中的電池目前還是日韓企業的產品最優。另有專家指出,絕大部分自主品牌僅掌握了整車控制器與三電集成技術,對三電零部件技術卻一籌莫展。而合資品牌方面,沒有電芯是它們唯一的軟肋,但通過自己設計電池組與電池管理系統,進而掌握動力電池技術彌補了這個缺陷。這就是自主品牌與合資品牌的差距。正如他所說,“技術這種東西是需要積累的,不是風口一轉就能超車”。

從這兩天車企曬出的成績和喊出的目標中也不難看出:很多“第一”的含金量都不太高;雖然比別人早一步跨入門檻,但後來者緊隨其後;創新和突破夠不上重大,無法帶來決定性的優勢;大家普遍還是以銷量論英雄,這在市場基數巨大的中國並不能說明企業真正的實力。

在談論汽車電動化這一問題時,吉利汽車董事長李書福曾說:“許多人都說自己的技術世界第一,都說自己的商業模式最有競爭力。但無論怎麼說,這條道路上還有許多困難與問題在等待著我們克服與解決,就是成了‘世界第一’也不一定就能取得成功。”

由此可見,我們的車企不必對所謂的“第一”抱有執念,理性地看待數量上的增長。其實從某種角度上說,過於強調“第一”反而是不自信的表現,真正的強者無需用這些為自己加冕。

文/殷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