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為什麼說在銀行存款是窮人貼補富人?

感謝黃先生的信任, 讓我有機會與黃先生探討這個社會民眾比較關注的話題。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 我想說明一點, 銀行的存款並不都是窮人的, 富人也有不少存款, 有機構統計資料表明銀行80%以上的存款集中在15%的人手中, 而85%的人才擁有20%的存款。

其實要回答好這個問題, 關鍵要掌握三點:

一是存款與貸款之間能產生較大的利差。 就是說所謂窮人將剩餘或節約的資金存入銀行所獲得的僅是微薄的利息收入, 由於我國長期實行存款負利率政策, 存款利率往往低於物價上漲指數(CPI), 存在存款時間越長、存款金額越多, 反而導致財富越縮水現象的發生。

而銀行將窮人的資金通過高於存款利率放給企業主或創業者, 賺取中間差之外, 貸款人用所獲得的貸款資金、甚至通過投資加杠杆行為, 獲得高於銀行貸款利息支出幾倍甚至數十倍的收益,

從而實現財富的快速增長和聚積。

二是在資金運行上所產生效益不同。 窮人之所以心安理得地將資金存入銀行去獲得比較低的收益, 關鍵在於他們缺乏投資理財意識, 也缺乏投資冒險理念, 甚至更缺乏投資理財知識和投資理財門路,

如此其存款的全部目標在於獲得較低的利息收入,

然後去用這部分利息所得去應付日常生活、教育、住院甚至各種意外引發的支出, 缺乏長遠投資打算, 使其在社會總財富中所占比重呈下降之勢, 造成財富馬太效應。

而富人通過與銀行搞好關係、或自己擁有銀行貸款所需要的條件, 可銀行獲得巨額貸款, 可有不斷擴大再生產所需的資本, 不斷獲得更多的社會資源, 創造較多的社會產品, 賺更多的錢, 實現較大的社會財富, 使其在社會總財富中所占比重越來越高, 最終導致社會財富的兩極分化。

三是形成了不利於窮人的金融投資環境。 因為窮人只能將資金存入銀行, 並缺乏投資見識和膽量, 沒有辦法用自身資金去投資產業項目, 去實現自己的造富夢, 也不敢向銀行貸款, 愈加難得到銀行的重視和支持, 無法踏入銀行的貸款門檻, 使自己離財富之夢越來越遠;

而富人除了擁有知識之外, 有膽量、有關係, 善於與銀行打交道, 而且由於具有良好的創業精神, 並且有可能積累了一定財富和創業基礎,

達到銀行貸款准入門檻, 成為銀行信貸支援的重點, 富人反而愈加擁有獲得資金的權利, 不斷拓展自己的財富領地。 這就是平時人們所說的, 銀行是典型的嫌貧愛富者, 是“夏天送傘、雨天收傘”的忠實推行者。

所以, 這就形成了通俗意義上所說的:“去銀行只有兩類人, 一邊是衣著襤縷排隊存錢的窮人,一邊是開著寶馬賓士貸款的富人”。說到這裡,我想黃先生瞭解了“銀行存款是窮人貼補富人”這句話的深刻含義和哲理了。

一邊是衣著襤縷排隊存錢的窮人,一邊是開著寶馬賓士貸款的富人”。說到這裡,我想黃先生瞭解了“銀行存款是窮人貼補富人”這句話的深刻含義和哲理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