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華夏銀行:讓“熱兵器”成為銀行安防新武器

金融界網站訊近年來, 金融業發展迅猛, 營業網點、ATM機數量猛增, 疊加數位化、智慧化技術反覆運算, 銀行安保體系亟待跟上步伐。 據悉, 近日, 浙江公安破獲一起通過非法改裝自助銀行內ATM機插卡口的盜刷案件, 類似案件屢屢發生。 看來, 銀行完善安保體系, 建立大保衛、大安全格局, 迫在眉睫。

保護金融安穩, 銀行要樹立“大安全”觀

眾所周知, 金融行業因其職能的特殊性、敏感性, 直接影響著社會安全與穩定, 從貨幣製造到流通發行, 從金融交易到資料處理, 從業務流程控制到交易人員安全, 每一個環節都存在非常高的風險隱患。

此外, 隨著銀行網點的日益普及和社會治安形勢的日益嚴峻, 針對銀行機構的刑事、治安案件明顯上升, 甚至上演“無間道”進行內部作案、內外聯合作案。 同時, 互聯網時代, 隨著技術普及, 網路詐騙、智慧敲詐、支付漏洞等案件手段也花樣百出, 防不勝防。

事實同樣嚴峻, 根據《2016年國內銀行卡盜刷大資料包告》顯示, 2016年, 全網統計銀行卡盜刷共7095次, 累計造成客戶損失1.83億元, 其中, 65%的盜刷管道為快捷支付, 23%為網銀支付, 且盜刷案件的解決率極低, 這些事件都對銀行的信譽造成非常嚴重的損失。

看來, 銀行安全防護, 要時時警惕, 更要跟上技術步伐, 全方位、大保衛或是方向。 以華夏銀行為例, 近年來, 華夏銀行緊跟大資料和資訊化安防轉型發展需要,

圍繞大安全觀, 加強管理模式的創新發展, 組織研究佈局銀行現代安防工作, 逐步推進安全管理品質向“大安全”觀邁進, 更好的服務全行經營目標安全穩健運營。

防護不止於“看家護院”, 科技讓非現場指揮更高效

要應對突發事件, 銀行安全保衛工作已不能再局限於守護押運, 也難以再用“三防一保”加以概括, 建立與業務經營和生產緊密關聯的“大安全”管理體系, 是銀行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的重中之重。

“我們要從過去看家護院向融入到業務各環節進行轉變和延伸”, 華夏銀行保衛部處長趙玉華表示, 隨著科技化、資訊化發展, 安保工作既要看住看得見的, 還要管住看不見的。 “既要看住銀行的財產,

還要看住客戶的財產”。 因此 , 銀行要明確職能定位, 能既關注已發生的風險, 又能自覺關注可能存在的風險。 做到預警、評估、完善有機結合。 提前識別、評估和預防風險隱患。

從安保手段來看, 銀行安防工作已從傳統型向智慧型轉變延伸。 以華夏銀行為例, 商業銀行正在強化技術手段, 實施“兩步走”, 一是加強預防預警, 加強和廠家及工程商合作, 向科技要警力、在效率上下工夫。 二是非現場管理, 銀行從實現智慧化管理和非現場指揮考慮, 把監控中心的潛能和作用挖掘出來, 如報警監控聯網平臺、自助銀行大門“遠端鎖閉功能”, 都是通過遠端實行硬控制, 發揮其作用。

“熱兵器”時代, 重鑄資訊化之劍保衛金融

而談到非現場指揮, 就必然需要新技術武器, 這也是應對當前日趨智慧化、科技化和資訊化高科技犯罪的重點手段。 “應對這樣的發展趨勢, 金融機構安防工作也必然要走向資訊化, 重新鑄造資訊化之劍來保衛金融安全, 構建現代化安全防控體系”, 華夏銀行趙玉華表示。

基於此, 華夏銀行借鑒“互聯網+安全”理念, 發展安全有效的物聯網技術和應用, 創建全行統一的安全保衛資訊化管理平臺。 大規模安防聯網必然帶來海量資訊資料的產生和彙聚, 這些成千上萬的資料中, 就蘊含著對安防工作尤為關鍵的風險性、預警性、報警性的重要資料, “華夏銀行採用雲平臺雲計算所具備的大資料處理能力, 很好的勝任了這些海量資料快速處理”,

趙玉華介紹稱。

除此之外, 不斷提高安防系統集成化、智慧化程度, 推進安全資訊資源分享, 以安全防範系統智慧化和業務處理智慧化, 降低對人的行為準則和技能的依賴程度, 減輕勞動強度, 加強業務流程風險監控和預警, 提高工作效能, 掌握安全管理主動權, 提升安全管理工作的科技含量和現代化水準。 “未來, 銀行業基於於私有雲以及私有雲架構下的銀行安防應用將迎來蓬勃發展的新局面, 將為銀行安防業帶來新的思維、新的思路, 其影響將更為深遠。 ”

看來, 銀行迎來“新安保”時代, 未來, 利用好“熱兵器”, 將是通往致勝之路的捷徑之一。

更多精彩資訊, 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