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授課費翻倍···街舞節目的熱播真的打破行業壁壘了?

街舞火了!對於街舞舞者來說, 這種火不止是在《熱血街舞團》、《這!就是街舞》兩檔節目的播出後, 人氣的增高和商業價值的提升, 最重要的是這種文化“出圈”了。 一些觀眾或許還不熟悉Locking、Popping、Breaking、Clown、Voguing……但已經動了要深入學習街舞的念頭。

此外, 肖傑、草魚、蘇戀雅等街舞舞者在接受《首席娛樂官》採訪時也透露, 隨著兩檔節目的播出, 向自家廠牌內諮詢、報名學習街舞的學員有了明顯的提升。

那麼, 街舞真的迎來“本命年”了嗎?此前難以維持生計的街舞舞者以及街舞廠牌, 真的熬出頭了?隨著資本的入局, 對於這個行業到底有著怎樣的影響?

潮牌營業額和授課費翻倍, 舞者生存窘境終於被打破了?

隨著《熱血街舞團》、《這!就是街舞》的播出, 越來越多的街舞舞者走進大眾的視野, 街舞行業的生存情況也隨之“曝光”。 事實上, 這個行業雖然看著潮和帥, 並且秉持著 “peace &love”的能量傳播,

但是要堅持專職從事街舞真的很難!

在近期幾檔街舞節目播出之前, 連黃景行、馮正這些街舞圈的“大神”, 在大眾中都沒有太高的知名度, 更別談一般的舞者了。 不過相較于名氣, 家人的不同意、外界的偏見, 以及難以維持生計的低收入, 才是使得很多街舞舞者半路放棄、轉行的主要原因。

來自Caster的草魚在《熱血街舞團》播出之後, 粉絲增長了十幾萬, 目前粉絲為23萬, 是該節目中人氣最高的選手之一。 但誠如草魚, 在街舞這條路上, 一開始也是選擇了“曲線救國”。 2009年的時候, 草魚因為看了一則視頻喜歡上了街舞, 自稱走上了“不歸路”。 但在2013年大學畢業之後, 編導專業的他並沒有專職去跳街舞, 而是先去了一家廣告公司做了三年的影視後期。

在接受《首席娛樂官》採訪時, 草魚坦言這是緣于來自父母和親朋的壓力。 “就是一些親戚、包括父母關係很好的朋友都會跟你說, 這個東西是‘青春飯’。 因為他們不瞭解這個行業, 然後會覺得以跳舞為職業的話, 第一是不穩定, 其次也不知道以後的發展是怎麼樣。

但隨著節目的播出, 草魚稱父母那邊的態度幾乎是180度的轉變。 “對於我而言, 參加這個節目意義最大的就是, 越來越多的人對這個行業表示認可。 ”可以看到, 隨著節目的播出, 很多的街舞舞者在增加人氣, 推廣街舞文化出圈的同時,

更重要的是生存之根本——收入也有著明顯的改善。

對於在這個行業打拼了十多年的“前輩”馮正, 雖然參賽目的一是挑戰自己的潛在能力;二是把喜歡的風格和舞蹈展示更多的人看到, 但在接受《首席娛樂官》採訪時, 也難掩對於自家潮牌——Sview生意提升的激動。 “我是四年前成立了Sview, 自從節目播出後, 營業額大概翻了一倍。 ”

在馮正看來,以往街舞舞者的收入主要來源於商演、授課以及參加比賽的獎金,但並不足以維持生計。“像比賽其實最多也就打平。如果說舞者不能保證每次都拿冠軍的話,其實還會損失路費、住宿之類。”

近幾年隨著網路的發展,創立潮牌、廣告也成為街舞舞者的主要收入來源,但直到最近,這些收入才有明顯的提升。目前,草魚、蘇戀雅先後憑藉《熱血街舞團》中的中插廣告走紅,馮正除了潮牌生意翻倍外,也有在洽談一些廣告合作。

此外,隨著名氣的提升,一些街舞舞者的商演、授課也不斷找上門,價格也隨著提升。一家舞蹈工作室的運營者對《首席娛樂官》表示,“一般舞者的大師課課時費為2000/一節課(80分鐘)。隨著節目的播出,不同舞者漲幅不同,至少會翻個一倍吧。”

帶動廠牌知名度,綜藝為廠牌發展模式提供借鑒

值得一提的是,與《這!就是街舞》個人定位不同,《熱血街舞團》的定位更偏向團體。參加《熱血》的街舞舞者都帶有各自廠牌標籤出場,隨著舞者的走紅也帶動了廠牌知名度的提升。據《首席娛樂官》統計,《熱血街舞團》官宣廠牌共42個。

不過,節目中所展示的廠牌只是“冰山一角”。根據舞蹈家協會街舞聯盟統計,截至2017年,全國有超過5000家的街舞培訓工作室、每年累計500萬的街舞培訓人次。數量多,也就意味著競爭大,那麼中國的街舞廠牌都是如何生存的呢?

目前,廠牌在中國的發展模式大致可以歸納為培訓、編舞、商演、比賽四種,而在這四種發展模式中,培訓佔據營利頭部的位置。不過與舞者一樣,街舞廠牌的生存情況也不理想。

肖傑在接受《首席娛樂官》採訪時表示,他所創立的“星舞忠”培訓中心,這兩年才慢慢開始好轉。“前幾年雖然也賺到錢了,但是從整體發展來看,馬馬虎虎。”從整個行業而言,大多數的街舞工作室多是小賺一筆,或者收支平衡。

隨著節目的播出,與舞者商業價格和授課價格的大幅提升不同,目前街舞工作室的收費並無太大的浮動。比如草魚所在的Caster 舞蹈教室在近期發佈了2018年價目表,與2017年的價目表並無差異。以入門課為例,潮流體驗需充值2000元,單價80元/課時(80分鐘);運動達人需充值3500元,單價68元/課時(80分鐘)。

不過,街舞的火爆給行業帶來的“人口紅利”是顯而易見的。肖傑表示,節目播出後,“星舞忠”的報班人數大幅增長。馮正也坦言:“隨著街舞節目的大熱,很多街舞舞者開設的課程變多了,課時費也相應提高了。”

此外,編舞、商演、比賽給廠牌帶來的盈利並不穩定。編舞看重的是廠牌所屬舞者的個人能力和影響力,編舞物件的不同也導致價格由1萬-10萬元不等。且編舞的需求存在不規律性,這塊的收入並不穩定。而商演對時間和空間要求高,報酬方面也是看重廠牌舞者的“價值”以及是否有專業人士進行運作加持。

至於比賽,世界大型的街舞數不勝數,廠牌多會派舞者去參加。但是就像馮正所言,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拿冠軍,就算拿了冠軍,除去路費、住宿等費用,比賽獎金也僅能與支出打平而已。

在此情況下,綜藝於廠牌而言就如同伯樂於千里馬。如何抓住時機,利用綜藝帶來的熱度開拓新的發展模式,成為街舞廠牌急需解決的問題。以下幾點或許會提供一些思路:

1、分配隊內資源

不同舞者對自己的未來規劃不盡相同,與其害怕綜藝結束之後出現各奔東西的局面,不如嘗試實行隊內改革。針對不同舞者的性格特徵及未來規劃,將廠牌內的成員分類組隊,按需定隊,並根據團隊定位及市場需求定向投放,吸引不同類型受眾。

2、整合圈內資源

現在街舞市場上各大廠牌之間的維繫密度不高。或許有經紀公司可以吸納優質街舞廠牌,與廠牌之間建立合作關係,將廠牌經紀化經營。仿照“草莓音樂節”的形式,舉辦街舞節來推廣中國街舞文化。同時,經紀公司也可以為廠牌提供表演機會,助其利用娛樂圈資源。雖然廠牌也可以自己孵化團隊經紀,如“舞佳舞”便設有團隊經紀人負責舞者的對外活動,這一職能的設立的確讓舞者的對外活動有序化,但是和專業經紀公司相比,缺少了專業性。

3、豐富宣傳形式

目前雖然很多廠牌已經意識到視頻時代對街舞呈現方式的影響,但在宣傳力度和方法上仍存在不足,導致國民度不夠。為開拓街舞的大眾市場,可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發展模式。線上,廠牌可在自媒體平臺發佈以流行歌曲為媒介的舞蹈視頻並邀請藝人來舞團交流學習,將街舞的專業與歌曲、藝人的流量相結合,形成受眾始於歌曲,陷於舞蹈,忠於廠牌的傳播模式;線下,廠牌可以舉辦不同年齡階段的街舞夏令營、party,與高校街舞社團合作,拓展學生市場等。

繁榮or毀滅,綜藝給街舞文化帶來了什麼?

對此,不少舞者都對兩檔節目對街舞文化的推廣表示了認可。在《熱血街舞團》首期節目播出後,蘇戀雅用折手舞為海飛絲拍攝的廣告獲得了很好的反響。對此,她對《首席娛樂官》表示,她很感謝這次機會,用大概一周的時間編排了那個舞蹈。“之前,一談到廣告,大家都會邀請歌手或者演員。但最近街舞節目的熱播,可以讓廣告商發現街舞舞者的表現力和可能性,從而增加舞者們的商演機會。”

在馮正看來,街舞的走紅意味著舞者有了更多的變現機會,商演、授課課程數目的增多和價格的提升,街舞衍生產品關注度的提升等都為舞者的“脫貧致富”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此外,隨著曝光度的增加,不少外貌條件優越,或者有強綜藝感的舞者,還開啟了一條向藝人發展的道路。比如草魚、蘇戀雅均對《首席娛樂官》透露,在原有的事業規劃外,不排除向藝人方向發展。

不過,也有舞者在擔憂,資本的大幅進入會對街舞文化產生負面影響。臺灣IP Lockers隊長蕭裕璋對《首席娛樂官》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商業資金的介入的確能讓街舞成長得很快,但是當人們太瞭解街舞以後,也會一瞬間不喜歡這個文化。”在他看來,街舞不像歌曲,有那麼強的被需要性,可能在五年後、七年後就會到達瓶頸期。之後資本會自然而然的離開,真正受傷害的還是真正喜歡街舞的人。

同樣的,馮正在談及自身和“舞佳舞”的規劃時也表示,接下來主要還是想把作品本身做好。“我們還是比較隨意的。因為我一直覺得說舞蹈如果和錢離得太近的話,對舞者的個性是有抹殺的。我非常尊重每一個隊員的個性發展,就是想怎麼發展怎麼發展。”

不過,街舞舞者和節目本就是在各取所需:節目希望通過街舞舞者和街舞吸引大眾的好奇心,完成高播放量和熱度;舞者則希望通過節目“鍍金”的同時,將原本小眾的街舞文化推向大眾。

目前,幾檔綜藝節目對於街舞文化的普及和推動作用是顯而易見的,隨著熱度的提升,市場也不斷升級。但是整個街舞行業的發展,單靠綜藝節目的熱度是遠遠不夠的。後續的發展如何,還要靠街舞從業者來推動。

誠如草魚接受採訪時所言:“節目組願意給我們做這麼一檔節目,讓我們先有這個熱度就已經很難了。接下來怎麼維持這個熱度其實就是我們自己的事情了。”

歡迎訂閱“首席娛樂官”,點關注不迷路

在馮正看來,以往街舞舞者的收入主要來源於商演、授課以及參加比賽的獎金,但並不足以維持生計。“像比賽其實最多也就打平。如果說舞者不能保證每次都拿冠軍的話,其實還會損失路費、住宿之類。”

近幾年隨著網路的發展,創立潮牌、廣告也成為街舞舞者的主要收入來源,但直到最近,這些收入才有明顯的提升。目前,草魚、蘇戀雅先後憑藉《熱血街舞團》中的中插廣告走紅,馮正除了潮牌生意翻倍外,也有在洽談一些廣告合作。

此外,隨著名氣的提升,一些街舞舞者的商演、授課也不斷找上門,價格也隨著提升。一家舞蹈工作室的運營者對《首席娛樂官》表示,“一般舞者的大師課課時費為2000/一節課(80分鐘)。隨著節目的播出,不同舞者漲幅不同,至少會翻個一倍吧。”

帶動廠牌知名度,綜藝為廠牌發展模式提供借鑒

值得一提的是,與《這!就是街舞》個人定位不同,《熱血街舞團》的定位更偏向團體。參加《熱血》的街舞舞者都帶有各自廠牌標籤出場,隨著舞者的走紅也帶動了廠牌知名度的提升。據《首席娛樂官》統計,《熱血街舞團》官宣廠牌共42個。

不過,節目中所展示的廠牌只是“冰山一角”。根據舞蹈家協會街舞聯盟統計,截至2017年,全國有超過5000家的街舞培訓工作室、每年累計500萬的街舞培訓人次。數量多,也就意味著競爭大,那麼中國的街舞廠牌都是如何生存的呢?

目前,廠牌在中國的發展模式大致可以歸納為培訓、編舞、商演、比賽四種,而在這四種發展模式中,培訓佔據營利頭部的位置。不過與舞者一樣,街舞廠牌的生存情況也不理想。

肖傑在接受《首席娛樂官》採訪時表示,他所創立的“星舞忠”培訓中心,這兩年才慢慢開始好轉。“前幾年雖然也賺到錢了,但是從整體發展來看,馬馬虎虎。”從整個行業而言,大多數的街舞工作室多是小賺一筆,或者收支平衡。

隨著節目的播出,與舞者商業價格和授課價格的大幅提升不同,目前街舞工作室的收費並無太大的浮動。比如草魚所在的Caster 舞蹈教室在近期發佈了2018年價目表,與2017年的價目表並無差異。以入門課為例,潮流體驗需充值2000元,單價80元/課時(80分鐘);運動達人需充值3500元,單價68元/課時(80分鐘)。

不過,街舞的火爆給行業帶來的“人口紅利”是顯而易見的。肖傑表示,節目播出後,“星舞忠”的報班人數大幅增長。馮正也坦言:“隨著街舞節目的大熱,很多街舞舞者開設的課程變多了,課時費也相應提高了。”

此外,編舞、商演、比賽給廠牌帶來的盈利並不穩定。編舞看重的是廠牌所屬舞者的個人能力和影響力,編舞物件的不同也導致價格由1萬-10萬元不等。且編舞的需求存在不規律性,這塊的收入並不穩定。而商演對時間和空間要求高,報酬方面也是看重廠牌舞者的“價值”以及是否有專業人士進行運作加持。

至於比賽,世界大型的街舞數不勝數,廠牌多會派舞者去參加。但是就像馮正所言,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拿冠軍,就算拿了冠軍,除去路費、住宿等費用,比賽獎金也僅能與支出打平而已。

在此情況下,綜藝於廠牌而言就如同伯樂於千里馬。如何抓住時機,利用綜藝帶來的熱度開拓新的發展模式,成為街舞廠牌急需解決的問題。以下幾點或許會提供一些思路:

1、分配隊內資源

不同舞者對自己的未來規劃不盡相同,與其害怕綜藝結束之後出現各奔東西的局面,不如嘗試實行隊內改革。針對不同舞者的性格特徵及未來規劃,將廠牌內的成員分類組隊,按需定隊,並根據團隊定位及市場需求定向投放,吸引不同類型受眾。

2、整合圈內資源

現在街舞市場上各大廠牌之間的維繫密度不高。或許有經紀公司可以吸納優質街舞廠牌,與廠牌之間建立合作關係,將廠牌經紀化經營。仿照“草莓音樂節”的形式,舉辦街舞節來推廣中國街舞文化。同時,經紀公司也可以為廠牌提供表演機會,助其利用娛樂圈資源。雖然廠牌也可以自己孵化團隊經紀,如“舞佳舞”便設有團隊經紀人負責舞者的對外活動,這一職能的設立的確讓舞者的對外活動有序化,但是和專業經紀公司相比,缺少了專業性。

3、豐富宣傳形式

目前雖然很多廠牌已經意識到視頻時代對街舞呈現方式的影響,但在宣傳力度和方法上仍存在不足,導致國民度不夠。為開拓街舞的大眾市場,可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發展模式。線上,廠牌可在自媒體平臺發佈以流行歌曲為媒介的舞蹈視頻並邀請藝人來舞團交流學習,將街舞的專業與歌曲、藝人的流量相結合,形成受眾始於歌曲,陷於舞蹈,忠於廠牌的傳播模式;線下,廠牌可以舉辦不同年齡階段的街舞夏令營、party,與高校街舞社團合作,拓展學生市場等。

繁榮or毀滅,綜藝給街舞文化帶來了什麼?

對此,不少舞者都對兩檔節目對街舞文化的推廣表示了認可。在《熱血街舞團》首期節目播出後,蘇戀雅用折手舞為海飛絲拍攝的廣告獲得了很好的反響。對此,她對《首席娛樂官》表示,她很感謝這次機會,用大概一周的時間編排了那個舞蹈。“之前,一談到廣告,大家都會邀請歌手或者演員。但最近街舞節目的熱播,可以讓廣告商發現街舞舞者的表現力和可能性,從而增加舞者們的商演機會。”

在馮正看來,街舞的走紅意味著舞者有了更多的變現機會,商演、授課課程數目的增多和價格的提升,街舞衍生產品關注度的提升等都為舞者的“脫貧致富”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此外,隨著曝光度的增加,不少外貌條件優越,或者有強綜藝感的舞者,還開啟了一條向藝人發展的道路。比如草魚、蘇戀雅均對《首席娛樂官》透露,在原有的事業規劃外,不排除向藝人方向發展。

不過,也有舞者在擔憂,資本的大幅進入會對街舞文化產生負面影響。臺灣IP Lockers隊長蕭裕璋對《首席娛樂官》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商業資金的介入的確能讓街舞成長得很快,但是當人們太瞭解街舞以後,也會一瞬間不喜歡這個文化。”在他看來,街舞不像歌曲,有那麼強的被需要性,可能在五年後、七年後就會到達瓶頸期。之後資本會自然而然的離開,真正受傷害的還是真正喜歡街舞的人。

同樣的,馮正在談及自身和“舞佳舞”的規劃時也表示,接下來主要還是想把作品本身做好。“我們還是比較隨意的。因為我一直覺得說舞蹈如果和錢離得太近的話,對舞者的個性是有抹殺的。我非常尊重每一個隊員的個性發展,就是想怎麼發展怎麼發展。”

不過,街舞舞者和節目本就是在各取所需:節目希望通過街舞舞者和街舞吸引大眾的好奇心,完成高播放量和熱度;舞者則希望通過節目“鍍金”的同時,將原本小眾的街舞文化推向大眾。

目前,幾檔綜藝節目對於街舞文化的普及和推動作用是顯而易見的,隨著熱度的提升,市場也不斷升級。但是整個街舞行業的發展,單靠綜藝節目的熱度是遠遠不夠的。後續的發展如何,還要靠街舞從業者來推動。

誠如草魚接受採訪時所言:“節目組願意給我們做這麼一檔節目,讓我們先有這個熱度就已經很難了。接下來怎麼維持這個熱度其實就是我們自己的事情了。”

歡迎訂閱“首席娛樂官”,點關注不迷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