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廣東自貿區三周年制度創新最佳案例出臺

六成以上出自南沙, 八項創新南沙獨創

4月20日, 省自貿辦發佈了30個“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三周年制度創新最佳案例”。 本次發佈的最佳案例分為投資便利化、貿易便利化和金融開發創新三大領域各十個最佳案例, 其中南沙片區有19項案例入選(包括三個片區共有案例11項), 占總數63%, 獨創案例共8項, 位列三個片區首位。

三年來, 廣東自貿區開放與創新步伐不斷延伸。 圖為南沙自貿片區拱門

得益於南沙的改革創新力度, 南沙保持經濟持續快速增長。 2017年南沙GDP達到1391.89億元, 年均增長12.5%, 增速連續4年排名全市第一。 三年來新設企業累計43961家, 註冊資本1億元以上的企業達347家;認定全球、區域或海外總部數6個;世界500強企業入駐數量17個, 世界500強投資企業數量33個;世界500強投資企業註冊資本總額415.33億元。

南沙獨創案例一覽:

實行“一顆公章管審批”

主要做法:廣東自貿試驗區南沙片區成立行政審批局,

首批將發展改革局、國土資源和規劃局、工業科技和資訊化局等7個部門的主體審批業務共76大項143子項劃轉至行政審批局統一實施, 率先在企業登記註冊、投資項目備案(核准)和企業投資建設工程審批等領域實施“一顆公章管審批”。

南沙設立行政審批局 實現“一顆印章管審批”

實踐成效:南沙行政審批局自2017年12月18日運作以來, 共完成接件32015件, 辦結率達95.7%;企業設立、投資專案審批用時縮減了2/3, 其中, 企業設立審批24小時辦結, 企業投資類建設工程項目審批時間由88個工作日壓縮為最短25個工作日, 爭創全國最快速度。 政府行政效能大幅提高, 企業獲得感不斷增強。

探索一般企業商事登記確認制改革

主要做法:廣東自貿試驗區南沙片區率先於2017年7月出臺《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先行先試若干規定》, 對標國際高標準投資貿易規則, 對不涉及准入負面清單、商事登記前置審批事項的一般企業設立登記, 改革商事登記許可制, 實行登記確認。 登記機關對申請人提交的商事登記申請材料進行形式審查,

材料齊全且符合法定形式的, 即時予以登記並發放營業執照。

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廣州南沙新區片區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先行先試若干規定新聞發佈會

實踐成效:通過率先試點啟用“人工智慧+機器人”(AIR)商事登記系統,

運用人臉識別、電子簽名、智慧校驗審核、智慧地址比對、智慧推薦經營範圍等手段, 對企業商事主體資格進行自動審查確認, 實現“無人審批”。 申請人可辦理營業執照只需10分鐘, 便利度比肩國際頂尖水準。

商事登記自助服務區

打造“微警認證”應用服務平臺

主要做法:“微警認證”是基於公安部“互聯網+可信身份認證平臺”,由南沙公安分局自主研發的一套網上身份認證應用體系,通過實現網上身份認證,將傳統的政務業務搬到線上,以前需到前臺出示身份證辦理的業務可通過手機線上辦理。2017年12月25日,廣東自貿試驗區借助“微警認證”平臺在微信上簽發全國首張“身份證網證”,在手機端提供國家法定證件級身份認證服務。

南沙警方居民身份證網上應用APP“微警認證”首發

實踐成效:“微警認證”上線以來,已實現了在多個政務領域的廣泛應用,為各級政府部門、各類網上服務單位提供“實名、實證、實人”的可信身份認證服務。例如,上線退休人員養老待遇領取資格移動端認證業務,惠及逾70萬社會化管理退休人員;上線“微信”卡包電子港澳通行證刷臉申領業務;上線全程電子化商事登記使用者身份認證業務;上線用戶前臺自助認證功能,並使用“身份證網證”替代傳統的身份證紙質影本。目前,“微警認證”平臺已累計註冊用戶逾360萬人,提供認證服務逾1800萬次。

南沙警方居民身份證網上應用APP“微警認證”首發

全球品質溯源體系

主要做法:全球品質溯源體系通過採集商品從生產、貿易、流通直至消費者的全鏈條品質資訊,以最低成本實現了商品價值的真實傳遞和貿易便利化。境內外企業將商品品質資訊導入“智檢口岸”平臺,商品抵達口岸後,檢驗檢疫機構通過溯源體系實施精准監管、快速驗放;商品進入流通環節後,消費者、企業及監管部門通過溯源碼或網頁查詢快速獲取全鏈條溯源資訊及特殊狀態提醒,同時可進行諮詢、舉報或投訴,動員全社會品質相關方通過資訊回饋參與大品質管制。

通過掃描超市里的奶粉,螢幕顯示相關的溯源資訊

實踐成效:一是目前全鏈條品質溯源體系初步成型,已涵蓋一般貿易、跨境電商、市場採購出口等全貿易方式和全商品品類,京東、唯品會、美贊臣、四洲等180余家知名企業高度認可並主動加入工廠級溯源,共發碼5331萬,溯源商品貨值達534.63億美元,查詢人次達542.34萬,贏得消費者認可和信賴。

通過掃描超市里的食用油,螢幕顯示相關的溯源資訊

“智檢口岸”一體化改革

主要做法:檢驗檢疫部門以“互聯網+”為理念,在全國首創“智檢口岸”工作新模式並率先在廣東自貿試驗區南沙片區試點。以資訊化、智慧化為手段,全面整合產品資訊、企業資訊和監管資訊,覆蓋所有進出口貿易方式和業務類型,對接國際貿易“單一視窗”,推動跨部門、跨區域資訊互通共用,與企業生產系統資料直傳,實現“六零服務”和智慧化監管。企業任何地點、任何時間均可在互聯網免費、無紙化申報,可即時享受業務辦理“場景式服務”以及品質溯源服務。

檢驗檢疫工作人員在介紹智檢口岸系統

實踐成效:依託“智檢口岸”一體化改革,檢驗檢疫部門在南沙片區成功打造事前“源頭可溯、風險可控”、事中“守信便利、失信懲戒”、事後“去向可查、責任可究”的全鏈條閉環監管新模式。通過“場景式服務”,實現業務辦理流程和檢驗結果線上查詢;通過風險評估和誠信管理,大幅降低查驗比例,實現科學精准監管和高效便捷通關;通過資料互聯互通,實現資訊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在自貿區率先實現“六零服務”,市場採購出口商品通檢時間由2到3天縮短為16分鐘,港口業務量年均增速超過30%;實現跨境電商平均通檢時間105秒;“CEPA食品”2017年進口量同比增長100%;平行進口汽車口岸通檢提速3倍。

繁忙的檢驗檢疫口岸

貨物通關“線上海關”樣板間

主要做法:廣東自貿試驗區海關監管部門試點“互聯網+易通關”改革,將原來需要企業到海關現場辦理的通關事項逐步遷到“線上”,使企業和個人通過互聯網平臺就能輕鬆、便捷地辦理相關業務。目前已建設形成“易通關”平臺、“關郵e通”、“穗關線上”移動端,覆蓋貨物通關、郵件通關、物品通關、加工貿易、政務服務五個領域227項業務。

“政企互動 共建‘心橋’”——南沙自貿試驗區系列對話活動,探討“南沙自由貿易港大通關”

實踐成效:一是實現“降本增效”。2017年,廣州關區進出口貨物通關時間分別較2016年全國海關進出口通關時間壓縮49%、62%。“互聯網+自主報關”報關單數約136萬票,進口貨物通關成本降幅最高為6成,出口貨物通關成本降幅最高為8成。二是凸顯聚集效應。改革後實現了任意時間、任意地點自助報關,企業貨物調度更靈活,物流運作順暢,成本降低,倍增市場效應,自貿試驗區內海關企業註冊數量已突破2000家,比掛牌前增長了7倍。三是加強執法監督。實現全程可控、源頭可溯的管理,促進陽光執法,有效地防範了執法風險,促進執法統一。

發行國內首支支持再生紙項目運營的綠色債券

主要做法:2018年2月,“廣州越秀集團有限公司2018年度第一期綠色中期票據”由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批准註冊成功發行。該綠色債券註冊金額40億元人民幣,預計首期發行金額20億元人民幣。所募集資金將全部用於廣州造紙集團有限公司位於廣東自貿試驗區南沙片區的再生紙綠色項目。

越秀廣紙綠債獲批,南沙綠色金融創新突破

越秀廣紙綠債獲批,南沙綠色金融創新突破

實踐成效:一是在銀行信貸額度緊張的情況下,該綠色債券的發行拓寬了自貿試驗區企業直接融資管道。二是在春節後市場利率高企、投資情緒不高、發行人預期高漲的情況下,以5.48%的票面利率成功發行,降低了企業融資成本。三是對我國造紙等傳統行業利用綠色金融工具解決融資問題起到了示範作用。

首創全國首單美元結算的跨境船舶租賃資產交易

主要做法:2017年10月30日,工銀租賃香港公司將境外一艘名為“海闊”的香港籍大靈便型散貨船在廣州航運交易所船舶交易平臺以美元標價掛牌出售,最終由福建客戶競得,成交價840萬美元。

大靈便型散貨船在廣州航交所船舶交易平臺成功交易

大靈便型散貨船在廣州航交所船舶交易平臺成功交易

實踐成效:廣州航運交易有限公司-廣州航運交易平臺突破從單向跨境資產交易業務(跨境進口)到雙向跨境資產交易業務(跨境進、出口)的功能完善,繼續保持國內唯一具有跨境資產交易成功操作經驗的協力廠商交易平臺優勢;解決協力廠商平臺“購付匯主體不一致”問題,實現高效安全合規的協力廠商資金託管及結算服務;金融機構(工銀租賃)作為境外船東,首次在境內協力廠商資產交易平臺處置境外資產。

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三周年制度創新最佳案例總覽:

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投資便利化最佳案例

案例一:企業專屬網頁政務服務新模式

案例二:全國率先推出“商事主體電子證照銀行卡”

案例三:實行“一顆公章管審批”

案例四:“三單一平臺”事中事後市場監管新模式

案例五:社會投資類專案全流程審批改革新模式

案例六:探索一般企業商事登記確認制改革

案例七:首創跨境繳稅,完善多元化繳稅平臺聯合辦稅

案例八:電力供應體制改革新模式

案例九:打造“微警認證”應用服務平臺

案例十:蛇口實行“前港-中區-後城”綜合開發模式

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貿易便利化最佳案例

案例一:全球品質溯源體系

案例二:CEPA框架下粵港澳商品、食品等通關便利化

案例三:原產地證智慧審簽

案例四:“智檢口岸”一體化改革

案例五:貨物通關“線上海關”樣板間

案例六:粵港貨物進出境快速通道

案例七:跨境電商B2B交易結算一體化解決方案

案例八:粵港澳遊艇“自由行”

案例九 :打造“全球中心倉”

案例十:國內首創澳門單牌車便利入出橫琴

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金融開放創新最佳案例

案例一:CEPA框架下率先放寬金融機構外資持股比例上限

案例二:發行國內首支支持再生紙專案運營的綠色債券

案例三:全國首創央地合作私募基金資訊監管服務平臺

案例四:全國首創全線上、自助式、小額迴圈貸款產品——“微粒貸”

案例五:全國唯一設在總行之外的總行級CIPS清算中心

案例六:全國首單依託交易平臺實現的不良資產跨境轉讓項目

案例七:智慧財產權運營交易國家平臺上線運營

案例八:全國首創互聯網金融仲裁服務平臺

案例九:推動資本項下對內對外開放,試點QFGP、QFLP和QDIE

案例十:首創全國首單美元結算的跨境船舶租賃資產交易

打造“微警認證”應用服務平臺

主要做法:“微警認證”是基於公安部“互聯網+可信身份認證平臺”,由南沙公安分局自主研發的一套網上身份認證應用體系,通過實現網上身份認證,將傳統的政務業務搬到線上,以前需到前臺出示身份證辦理的業務可通過手機線上辦理。2017年12月25日,廣東自貿試驗區借助“微警認證”平臺在微信上簽發全國首張“身份證網證”,在手機端提供國家法定證件級身份認證服務。

南沙警方居民身份證網上應用APP“微警認證”首發

實踐成效:“微警認證”上線以來,已實現了在多個政務領域的廣泛應用,為各級政府部門、各類網上服務單位提供“實名、實證、實人”的可信身份認證服務。例如,上線退休人員養老待遇領取資格移動端認證業務,惠及逾70萬社會化管理退休人員;上線“微信”卡包電子港澳通行證刷臉申領業務;上線全程電子化商事登記使用者身份認證業務;上線用戶前臺自助認證功能,並使用“身份證網證”替代傳統的身份證紙質影本。目前,“微警認證”平臺已累計註冊用戶逾360萬人,提供認證服務逾1800萬次。

南沙警方居民身份證網上應用APP“微警認證”首發

全球品質溯源體系

主要做法:全球品質溯源體系通過採集商品從生產、貿易、流通直至消費者的全鏈條品質資訊,以最低成本實現了商品價值的真實傳遞和貿易便利化。境內外企業將商品品質資訊導入“智檢口岸”平臺,商品抵達口岸後,檢驗檢疫機構通過溯源體系實施精准監管、快速驗放;商品進入流通環節後,消費者、企業及監管部門通過溯源碼或網頁查詢快速獲取全鏈條溯源資訊及特殊狀態提醒,同時可進行諮詢、舉報或投訴,動員全社會品質相關方通過資訊回饋參與大品質管制。

通過掃描超市里的奶粉,螢幕顯示相關的溯源資訊

實踐成效:一是目前全鏈條品質溯源體系初步成型,已涵蓋一般貿易、跨境電商、市場採購出口等全貿易方式和全商品品類,京東、唯品會、美贊臣、四洲等180余家知名企業高度認可並主動加入工廠級溯源,共發碼5331萬,溯源商品貨值達534.63億美元,查詢人次達542.34萬,贏得消費者認可和信賴。

通過掃描超市里的食用油,螢幕顯示相關的溯源資訊

“智檢口岸”一體化改革

主要做法:檢驗檢疫部門以“互聯網+”為理念,在全國首創“智檢口岸”工作新模式並率先在廣東自貿試驗區南沙片區試點。以資訊化、智慧化為手段,全面整合產品資訊、企業資訊和監管資訊,覆蓋所有進出口貿易方式和業務類型,對接國際貿易“單一視窗”,推動跨部門、跨區域資訊互通共用,與企業生產系統資料直傳,實現“六零服務”和智慧化監管。企業任何地點、任何時間均可在互聯網免費、無紙化申報,可即時享受業務辦理“場景式服務”以及品質溯源服務。

檢驗檢疫工作人員在介紹智檢口岸系統

實踐成效:依託“智檢口岸”一體化改革,檢驗檢疫部門在南沙片區成功打造事前“源頭可溯、風險可控”、事中“守信便利、失信懲戒”、事後“去向可查、責任可究”的全鏈條閉環監管新模式。通過“場景式服務”,實現業務辦理流程和檢驗結果線上查詢;通過風險評估和誠信管理,大幅降低查驗比例,實現科學精准監管和高效便捷通關;通過資料互聯互通,實現資訊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在自貿區率先實現“六零服務”,市場採購出口商品通檢時間由2到3天縮短為16分鐘,港口業務量年均增速超過30%;實現跨境電商平均通檢時間105秒;“CEPA食品”2017年進口量同比增長100%;平行進口汽車口岸通檢提速3倍。

繁忙的檢驗檢疫口岸

貨物通關“線上海關”樣板間

主要做法:廣東自貿試驗區海關監管部門試點“互聯網+易通關”改革,將原來需要企業到海關現場辦理的通關事項逐步遷到“線上”,使企業和個人通過互聯網平臺就能輕鬆、便捷地辦理相關業務。目前已建設形成“易通關”平臺、“關郵e通”、“穗關線上”移動端,覆蓋貨物通關、郵件通關、物品通關、加工貿易、政務服務五個領域227項業務。

“政企互動 共建‘心橋’”——南沙自貿試驗區系列對話活動,探討“南沙自由貿易港大通關”

實踐成效:一是實現“降本增效”。2017年,廣州關區進出口貨物通關時間分別較2016年全國海關進出口通關時間壓縮49%、62%。“互聯網+自主報關”報關單數約136萬票,進口貨物通關成本降幅最高為6成,出口貨物通關成本降幅最高為8成。二是凸顯聚集效應。改革後實現了任意時間、任意地點自助報關,企業貨物調度更靈活,物流運作順暢,成本降低,倍增市場效應,自貿試驗區內海關企業註冊數量已突破2000家,比掛牌前增長了7倍。三是加強執法監督。實現全程可控、源頭可溯的管理,促進陽光執法,有效地防範了執法風險,促進執法統一。

發行國內首支支持再生紙項目運營的綠色債券

主要做法:2018年2月,“廣州越秀集團有限公司2018年度第一期綠色中期票據”由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批准註冊成功發行。該綠色債券註冊金額40億元人民幣,預計首期發行金額20億元人民幣。所募集資金將全部用於廣州造紙集團有限公司位於廣東自貿試驗區南沙片區的再生紙綠色項目。

越秀廣紙綠債獲批,南沙綠色金融創新突破

越秀廣紙綠債獲批,南沙綠色金融創新突破

實踐成效:一是在銀行信貸額度緊張的情況下,該綠色債券的發行拓寬了自貿試驗區企業直接融資管道。二是在春節後市場利率高企、投資情緒不高、發行人預期高漲的情況下,以5.48%的票面利率成功發行,降低了企業融資成本。三是對我國造紙等傳統行業利用綠色金融工具解決融資問題起到了示範作用。

首創全國首單美元結算的跨境船舶租賃資產交易

主要做法:2017年10月30日,工銀租賃香港公司將境外一艘名為“海闊”的香港籍大靈便型散貨船在廣州航運交易所船舶交易平臺以美元標價掛牌出售,最終由福建客戶競得,成交價840萬美元。

大靈便型散貨船在廣州航交所船舶交易平臺成功交易

大靈便型散貨船在廣州航交所船舶交易平臺成功交易

實踐成效:廣州航運交易有限公司-廣州航運交易平臺突破從單向跨境資產交易業務(跨境進口)到雙向跨境資產交易業務(跨境進、出口)的功能完善,繼續保持國內唯一具有跨境資產交易成功操作經驗的協力廠商交易平臺優勢;解決協力廠商平臺“購付匯主體不一致”問題,實現高效安全合規的協力廠商資金託管及結算服務;金融機構(工銀租賃)作為境外船東,首次在境內協力廠商資產交易平臺處置境外資產。

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三周年制度創新最佳案例總覽:

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投資便利化最佳案例

案例一:企業專屬網頁政務服務新模式

案例二:全國率先推出“商事主體電子證照銀行卡”

案例三:實行“一顆公章管審批”

案例四:“三單一平臺”事中事後市場監管新模式

案例五:社會投資類專案全流程審批改革新模式

案例六:探索一般企業商事登記確認制改革

案例七:首創跨境繳稅,完善多元化繳稅平臺聯合辦稅

案例八:電力供應體制改革新模式

案例九:打造“微警認證”應用服務平臺

案例十:蛇口實行“前港-中區-後城”綜合開發模式

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貿易便利化最佳案例

案例一:全球品質溯源體系

案例二:CEPA框架下粵港澳商品、食品等通關便利化

案例三:原產地證智慧審簽

案例四:“智檢口岸”一體化改革

案例五:貨物通關“線上海關”樣板間

案例六:粵港貨物進出境快速通道

案例七:跨境電商B2B交易結算一體化解決方案

案例八:粵港澳遊艇“自由行”

案例九 :打造“全球中心倉”

案例十:國內首創澳門單牌車便利入出橫琴

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金融開放創新最佳案例

案例一:CEPA框架下率先放寬金融機構外資持股比例上限

案例二:發行國內首支支持再生紙專案運營的綠色債券

案例三:全國首創央地合作私募基金資訊監管服務平臺

案例四:全國首創全線上、自助式、小額迴圈貸款產品——“微粒貸”

案例五:全國唯一設在總行之外的總行級CIPS清算中心

案例六:全國首單依託交易平臺實現的不良資產跨境轉讓項目

案例七:智慧財產權運營交易國家平臺上線運營

案例八:全國首創互聯網金融仲裁服務平臺

案例九:推動資本項下對內對外開放,試點QFGP、QFLP和QDIE

案例十:首創全國首單美元結算的跨境船舶租賃資產交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