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最大力度改版的《我想和你唱3》,才是對星素合唱創作理念的最佳詮釋?

看電視

湖南衛視《我想和你唱》第三季環節設置、星素互動形式和體量都發生了較大幅度的變化。 第三季的模式升級, 實際上是對“星素同框對唱”創作初衷的回歸, 和“與其仰望, 不如合唱”核心理念的進一步強化。

文 | 江來

昨晚(4月28日), 湖南衛視《我想和你唱》第三季迎來首播, 這是這檔主打星素同框合唱的大型互動音樂綜藝節目, 連續第三年在第二季度與觀眾如約見面。

觀眾更驚喜地發現, 第三季的節目面貌大變, 環節設置、星素互動形式和體量都發生了較大幅度的變化, 而兩季以來形成的節目氣質得到進一步凸顯。

在眾多圍繞專業歌手和素人PK展開的競技型音樂節目層出不窮之時, 以星素同框為核心、強調星素互動與歡樂氣質的《我想和你唱》的定位愈加突出。 實際上, 第三季的模式調整, 是節目對“音樂爬梯感”及“與其仰望, 不如合唱”核心理念的強化和回歸。

第三季的新變化也得到了觀眾的廣泛認可, 首期節目CSM全國網收視率達到1.18, 收視份額4.24%, 首播便一舉奪冠。 同時, 主話題閱讀量達到48.1億, 討論量798.8萬, “蔡依林 頭紗”、“韓紅 舞娘”等話題持續發酵。

一加一減、創新環節頻出

第三季為啥做了最大規模的創新升級?

前兩季下來, 《我想和你唱》的模式和環節設計已十分清晰, 每週三位明星嘉賓來到“韓涵的音樂爬梯”, 與素人進行多輪的互動和同框合唱, 素人與明星的零距離互動是節目區別於市場上常見的音樂節目的亮點所在, 星素結合、台網聯動成為觀眾印象最深的節目創新點。

到了第三季, 《我想和你唱》與其他進入多季的季播節目一樣, 面臨著模式延續與創新反覆運算的問題。

籌備過程中, 王琴團隊對新一季的創作方向進行了充分考量, 最後明確第三季必須要做出比較大的變化, 但“無論怎麼變, ‘星素互動式演唱’這種內容形式都不會發生變化”。

最終, 第三季節目保留品牌精髓的基礎上, 做了有史以來幅度最大的改良和升級。 節目形式上, 總導演王琴概括, 第三季發生了“一加一減”的新變化。 “加”的是星素互動的內容以及素人嘉賓的參與人數, “減”的是每期明星嘉賓的數量。

首播前, 明星嘉賓上所作的減法, 就已經得到關注節目動態的業內人士和觀眾的矚目, 每期節目只有一位元明星嘉賓, 音樂爬梯都由音樂主人“韓涵”和大咖嘉賓來主導, 這使得內容更加聚合。

而明星嘉賓的分量都足夠支撐起整整一期節目的互動和同框合唱,

無論是第一期的蔡依林, 還是後續節目將現身的莫文蔚、王力宏、鳳凰傳奇、華晨宇、王源, 在大眾中間的影響力和歌曲的傳唱度都在高水準。

而這一減法帶來的是素人與明星的互動空間大大擴容。

從首播來看, 第三季新增了多個互動環節。 前兩季中, 素人與明星嘉賓僅有兩次現場合唱機會, 兩輪分別有三人、一人能與偶像同框。 而第三季中, 節目設置了四輪星素同框環節, 從“10秒同框”到“30秒同框”, 再到“想唱KTV”和終極合作大秀, 明星與素人真正在音樂爬梯裡深度互動、嗨唱全場。

一開始的“10秒同框”中, 每期都有二三十位素人獲得與偶像同框合唱的福利, 一首歌的演繹中, 20人以上組成龐大的演唱陣容, 這樣的規模在以往的電視節目中從未有過。 第一期節目中, 就有25位素人擁有和蔡依林同框合唱10秒的幸運, 用自己的方式讓蔡依林短時間內記住自己。

而後的“30秒同框”中,精挑細選後產生的六位兼具實力與運氣的素人嘉賓,與明星嘉賓共同演繹了一首歌手的經典代表作,頂級編曲下,效果仍舊震撼。這六位嘉賓不僅有幸與明星合唱,還在全新的星素“想唱KTV”環節中充分展示自己,與明星在節目營造的KTV歡樂氛圍中嗨唱起來。

明星嘉賓和素人的表演不再限於明星本人的歌曲,他們可盡情演唱在KTV喜歡的“嗨唱金曲”,觀眾也可通過該環節瞭解歌手們喜愛的歌曲,瞭解他們的KTV歌單和保留曲目。蔡依林在首期節目中翻唱的《青春修煉手冊》就讓人耳目一新,這也是觀眾所不熟悉的一面。

此外,第三季在開場、片尾彩蛋等處還更為用心地增設了新內容,為粉絲和觀眾帶來福利。

派對主人韓紅和音樂大來賓的合作互動成為第三季的開場秀,不同音樂嘉賓與韓紅以全新改編的曲風共同演繹代表性歌曲,為觀眾帶來更多驚喜。首期節目中,韓紅和蔡依林全新版本的《舞娘》,品質感與創意性兼具,在開篇就讓人眼前一亮。

另外新增的CALL OUT環節則進一步豐富了星素互動的形式和內涵,使得第三季的真人秀味道更濃。每期邀請的大來賓親自電話邀請3位元幸運觀眾,請他們在24小時之內趕到錄製現場,他們將和節目組邀請的其他觀眾一起與大來賓同台,獲得10秒同唱的機會,這樣看似整蠱的方式,也提升了驚喜感。

強化獨特氣質、向音樂爬梯再靠攏

第三季如何同時放大音樂性與社交性?

從首期節目便不難看出,第三季環節、結構上的諸多創新,不單是這檔走進第三季的品牌節目面對季播節目共有困惑時的一種選擇。對節目內容看點的豐富化處理,其實也是對“星素同框對唱”創作初衷的回歸,和“與其仰望,不如合唱”節目理念的進一步強化。

從數十人都有福利與明星嘉賓近距離接觸、同唱一首歌的“10秒同框”起,歷經多個環節的互動和篩選,最終產生唯一一位與明星嘉賓完成終極合作大秀的素人,這是第三季節目環節設置的基本邏輯。

隨著流程的深入,素人得到了與嘉賓距離越來越近、空間越來越多的互動機會,而誰能成為最幸運的合作大秀的人選,懸念伴隨節目進程始終。

同時,這一層層遞進的人選誕生過程,也與音樂爬梯的推進交織在一起。第三季的“音樂爬梯感”明顯更強,無論是20餘人、六位素人嘉賓與明星的互動,還是新設的“10秒同框”“想唱KTV”等環節,都更像是明星、素人嘉賓、鑒客團及音樂主人共同參與的一場大型派對,彼此講述與音樂有關的故事,用歌曲表達情感、展示自我。

音樂劇演員杜鑫豔講述自己因身材原因從未出演過主角的故事,令蔡依林及在場的眾多嘉賓都為之動容,並為她現場圓夢,她在鑒客團的助力下的表演和演唱,感動得蔡依林落淚,鑒客團、明星嘉賓給杜鑫豔帶來的是親友般的關心和鼓勵;

而明星與素人盡情釋放天性和魅力的“想唱KTV”,可以說是最接近音樂爬梯屬性和氛圍的環節,蔡依林陪伴六位素人又唱又跳,在歡快的嗨唱氛圍中,星素的距離和身份差別被抹平,已與普通朋友之間的派對沒有過多差別。

每期圍繞單個明星嘉賓展開,明星與素人獲得更充足的互動空間,這樣的調整,可以說達成了三季以來最貼近節目“星素互動式演唱”核心理念和“歡樂與溫暖的音樂爬梯”創作目標的內容呈現。

明星和素人嘉賓的姿態,都更接近於參加音樂爬梯的朋友,在交流和演唱中度過快樂的一個多小時。節目呈現出的氣氛也進一步向爬梯靠近,明星和素人都充分享受節目營造的歡樂氛圍,樂在其中。

第一季起,《我想和你唱》的打造目標就是異於市面上的競技性音樂節目,突出綜藝感,將明星與素人放在對等的位置上,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星素互動,讓普通人離夢想更近。

第三季的改良又朝著節目組最初設定的目標和方向,向前邁進了一大步。而向創作初心的回歸,實際上是節目組對於綜藝節目的社交屬性和社會意義再思考的結果。

總導演王琴曾表示,節目的初衷,就是搭建一個普通粉絲能與偶像面對面同框的無門檻的圓夢平臺,素人和明星一樣享有相同的舞臺配置和體驗。第三季依舊讓素人成為舞臺的主角,並為素人提供更多與偶像同框的機會,數十位素人都有機會與大牌明星同台,這無疑是對節目“為普通人離夢想更近”精神意義的堅守和強化。

而第三季的一大內容升級,體現在“社交元素”和“社交屬性”的放大。在這檔音樂類節目中,社交性甚至被置於與音樂性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從台網聯動中,五百多萬用戶參與到新媒體平臺與蔡依林的同框演唱,到現場提供爬梯平臺,供明星和素人自由交流與同框演唱,第三季的多項升級都與社交元素的放大存在一定關聯。

“這一季節目我們盡可能希望能夠做到 ‘音樂’和 ‘社交’的兼顧。我們非常尊重每一位專業歌手的演唱風格、選擇取捨等。在歌手選擇哪位素人嘉賓這件事上,我們是完全尊崇歌手個人意志,不會干涉。在最後呈現的音樂作品,一方面肯定具有代表性,另一方面音樂品質我們也是有追求的。我相信這季節目會留下一些歌,在觀眾的歌單裡反復聆聽的。”王琴表示。

音樂性與社交性共同提升、差異化優勢和意義表達進一步凸顯的第三季《我想和你唱》,在一開篇就展現出了強勁的收視號召力,接下來一整季的表現更惹人期待。

而後的“30秒同框”中,精挑細選後產生的六位兼具實力與運氣的素人嘉賓,與明星嘉賓共同演繹了一首歌手的經典代表作,頂級編曲下,效果仍舊震撼。這六位嘉賓不僅有幸與明星合唱,還在全新的星素“想唱KTV”環節中充分展示自己,與明星在節目營造的KTV歡樂氛圍中嗨唱起來。

明星嘉賓和素人的表演不再限於明星本人的歌曲,他們可盡情演唱在KTV喜歡的“嗨唱金曲”,觀眾也可通過該環節瞭解歌手們喜愛的歌曲,瞭解他們的KTV歌單和保留曲目。蔡依林在首期節目中翻唱的《青春修煉手冊》就讓人耳目一新,這也是觀眾所不熟悉的一面。

此外,第三季在開場、片尾彩蛋等處還更為用心地增設了新內容,為粉絲和觀眾帶來福利。

派對主人韓紅和音樂大來賓的合作互動成為第三季的開場秀,不同音樂嘉賓與韓紅以全新改編的曲風共同演繹代表性歌曲,為觀眾帶來更多驚喜。首期節目中,韓紅和蔡依林全新版本的《舞娘》,品質感與創意性兼具,在開篇就讓人眼前一亮。

另外新增的CALL OUT環節則進一步豐富了星素互動的形式和內涵,使得第三季的真人秀味道更濃。每期邀請的大來賓親自電話邀請3位元幸運觀眾,請他們在24小時之內趕到錄製現場,他們將和節目組邀請的其他觀眾一起與大來賓同台,獲得10秒同唱的機會,這樣看似整蠱的方式,也提升了驚喜感。

強化獨特氣質、向音樂爬梯再靠攏

第三季如何同時放大音樂性與社交性?

從首期節目便不難看出,第三季環節、結構上的諸多創新,不單是這檔走進第三季的品牌節目面對季播節目共有困惑時的一種選擇。對節目內容看點的豐富化處理,其實也是對“星素同框對唱”創作初衷的回歸,和“與其仰望,不如合唱”節目理念的進一步強化。

從數十人都有福利與明星嘉賓近距離接觸、同唱一首歌的“10秒同框”起,歷經多個環節的互動和篩選,最終產生唯一一位與明星嘉賓完成終極合作大秀的素人,這是第三季節目環節設置的基本邏輯。

隨著流程的深入,素人得到了與嘉賓距離越來越近、空間越來越多的互動機會,而誰能成為最幸運的合作大秀的人選,懸念伴隨節目進程始終。

同時,這一層層遞進的人選誕生過程,也與音樂爬梯的推進交織在一起。第三季的“音樂爬梯感”明顯更強,無論是20餘人、六位素人嘉賓與明星的互動,還是新設的“10秒同框”“想唱KTV”等環節,都更像是明星、素人嘉賓、鑒客團及音樂主人共同參與的一場大型派對,彼此講述與音樂有關的故事,用歌曲表達情感、展示自我。

音樂劇演員杜鑫豔講述自己因身材原因從未出演過主角的故事,令蔡依林及在場的眾多嘉賓都為之動容,並為她現場圓夢,她在鑒客團的助力下的表演和演唱,感動得蔡依林落淚,鑒客團、明星嘉賓給杜鑫豔帶來的是親友般的關心和鼓勵;

而明星與素人盡情釋放天性和魅力的“想唱KTV”,可以說是最接近音樂爬梯屬性和氛圍的環節,蔡依林陪伴六位素人又唱又跳,在歡快的嗨唱氛圍中,星素的距離和身份差別被抹平,已與普通朋友之間的派對沒有過多差別。

每期圍繞單個明星嘉賓展開,明星與素人獲得更充足的互動空間,這樣的調整,可以說達成了三季以來最貼近節目“星素互動式演唱”核心理念和“歡樂與溫暖的音樂爬梯”創作目標的內容呈現。

明星和素人嘉賓的姿態,都更接近於參加音樂爬梯的朋友,在交流和演唱中度過快樂的一個多小時。節目呈現出的氣氛也進一步向爬梯靠近,明星和素人都充分享受節目營造的歡樂氛圍,樂在其中。

第一季起,《我想和你唱》的打造目標就是異於市面上的競技性音樂節目,突出綜藝感,將明星與素人放在對等的位置上,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星素互動,讓普通人離夢想更近。

第三季的改良又朝著節目組最初設定的目標和方向,向前邁進了一大步。而向創作初心的回歸,實際上是節目組對於綜藝節目的社交屬性和社會意義再思考的結果。

總導演王琴曾表示,節目的初衷,就是搭建一個普通粉絲能與偶像面對面同框的無門檻的圓夢平臺,素人和明星一樣享有相同的舞臺配置和體驗。第三季依舊讓素人成為舞臺的主角,並為素人提供更多與偶像同框的機會,數十位素人都有機會與大牌明星同台,這無疑是對節目“為普通人離夢想更近”精神意義的堅守和強化。

而第三季的一大內容升級,體現在“社交元素”和“社交屬性”的放大。在這檔音樂類節目中,社交性甚至被置於與音樂性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從台網聯動中,五百多萬用戶參與到新媒體平臺與蔡依林的同框演唱,到現場提供爬梯平臺,供明星和素人自由交流與同框演唱,第三季的多項升級都與社交元素的放大存在一定關聯。

“這一季節目我們盡可能希望能夠做到 ‘音樂’和 ‘社交’的兼顧。我們非常尊重每一位專業歌手的演唱風格、選擇取捨等。在歌手選擇哪位素人嘉賓這件事上,我們是完全尊崇歌手個人意志,不會干涉。在最後呈現的音樂作品,一方面肯定具有代表性,另一方面音樂品質我們也是有追求的。我相信這季節目會留下一些歌,在觀眾的歌單裡反復聆聽的。”王琴表示。

音樂性與社交性共同提升、差異化優勢和意義表達進一步凸顯的第三季《我想和你唱》,在一開篇就展現出了強勁的收視號召力,接下來一整季的表現更惹人期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